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三、顾问简介

张琪
国医大师

张琪,1922年出生于河北省乐亭县,党员,“九三学社”社员,著名中医理论家、临床家、教育家,中医肾病学大家,全国肾病治疗中心奠基人。2009年被评为全国首届“国医大师”。

张琪是黑龙江省四大名医,当代龙江医派的旗帜,是黑龙江中医发展史上的一座丰碑,中医学术上的一代宗师。张琪教授历任黑龙江省祖国医药研究所(现黑龙江省中医药科学院)内科研究室主任,医药研究所副所长、技术顾问;黑龙江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导;中华中医药学会常务理事、顾问、终身理事;中国中医科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中医科学院“荣誉首席研究员”;首批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首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培养项目优秀指导老师,中医大师传承人才培养项目特聘教授。“张琪名医工作室”由中华中医药学会授予“全国先进名医工作室”称号;曾当选第五届、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第七届、第八届黑龙江省政协常委;“九三学社”黑龙江省委员会常委、顾问。

张琪出生于中医世家,自幼熟读中医经典,秉承祖父“不为良相,便为良医”的教诲,勤学不倦,青年时期投身哈尔滨汉医讲习所,精研中医理论,深入临床实际,勤求古人之训,博采众家之长,开始了悬壶济世的一生。新中国成立后,张琪积极响应党和政府号召,办诊所,兴教学,抓科研,以其精湛的医术和高尚的医德,得到业内外人士的赞颂。

1956年,张琪积极参与筹建黑龙江省祖国医药研究所,并以自己的全部心血为研究所的建立和发展做出了贡献。20世纪60年代开始,即致力于肾病的研究和治疗,几十年的辛勤努力,使该所成为多年来,言传身教,或临证诊病,或著书立说,或科研求新,所思所悟,均悉心教诲,使学者得以真传,七十年来不仅桃李遍天下,而且众多弟子在各自领域、各自单位,建树颇多,业绩斐然,已成为国内一支传承发展中医之中坚力量,正是张琪大师以其巨人般的宽阔臂膀,承载着弟子们在中医界的赫赫丰功。

张琪为人儒雅恬憺,性情平和,如水随形,善利万物而不争;淡泊名利,宁静志远,为人谦和而坦荡。常以“不求尽如人意,只愿无愧我心”为座右铭,以诊病救人为第一要务,以海纳百川为立人胸怀,行仁义之事,施治人之法,至今九十有余,耄耋之年,仍面色红润,精神矍铄,诊病讲学,谈吐自如,除养生长寿外,实为“仁者寿”之楷模也。

张琪大师诊疗严谨,功底深厚,首重经典,博及他论,深谙儒家思想精髓,医儒相汇,堪称一代儒医之典范。其为医之道,深怀普治苍生之情,终成造福桑梓之子,处世济贫苦,行医为人民。临证之中,详审病机,辨证精准,遣方用药,切中肯綮,运用多元化思想,针对病机复杂者,善以大方复法,辨证尤以精准,用药更为精良,对内伤疑难杂症,尤对各种肾病,经验宏富,疗效确切,深受患者欢迎。他思求经旨,博采众方,师古而不泥古,承方而不泥方,在昌明国粹的同时,不忘融汇新知,利用现代医学技术,结合七十年之临床经验,不仅用以临床,更大量开展研究,成绩斐然,并制成多种中成药,方便患者,降低负担,成为百姓心中济世活人的苍生大医。《脉学刍议》《临床经验集》《张琪临证经验荟要》《张琪临床经验辑要》《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张琪》《国医大师临床经典实录·国医大师张琪》等著作均已出版,深受业内外人士广泛赞誉。

张琪为师,非常重视中医学术薪火相传,青蓝为继,承岐伯以《内经》教黄帝、长桑以秘药传扁鹊、公乘阳以禁方授仓公之遗风,传道授业,倾心而为。流动站合作导师。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肾病专业委员会名誉主任委员,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导师,第五批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传承工作指导导师。上海市名中医,上海市中医文献馆馆员,上海中医药大学专家委员会委员,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终身教授,中华中医药学会肾脏病分会顾问,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内科肾脏疾病专业委员会顾问,《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名誉主编。

陈以平

陈以平,女,1938年7月出生,党员,汉族。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全国著名的肾病医疗、教学、科研中心。

陈以平教授是我国中西医结合肾病学科的奠基人之一,她成功地将肾病理诊断引入中医辨证论治中,并在中医药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及糖尿病肾病等领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她在慢性肾病防治的新药开发领域,多有创举,如在国内率先报道昆明山海棠治疗肾炎蛋白尿,率先开展冬虫夏草与虫草菌丝治疗慢性肾衰竭的临床与基础研究,首倡蝉花治肾病等,为丰富慢性肾病的治疗手段做出了突出贡献。

陈以平教授先后承担国家及省部级科研课题20余项,获得省部级、市级等各类科技进步奖10项,主持编写专著1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100多篇。

地址:上海市宛平南路725号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肾病科

邮编:200032

邮箱:cyp_shlh2012@hotmail.com

王永钧

王永钧,男,1935年1月出生,党员,中华中医药学会肾病分会第一~三届副主任委员。现为中华中医药学会肾病分会顾问,杭州市中医院顾问,教授,博导,主任中医师,肾病科学术带头人,全国第二、四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浙江省名中医研究院副院长,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肾病分会学术顾问。曾任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肾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顾问,浙江省中医药学会副会长,浙江省中医药学会和中西医结合学会肾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等职。1992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王永钧教授是浙江省中医肾病学奠基人。1986年在杭州市中医院创建浙江省首个肾病科。在他的引领下,该院肾科医、教、研并进,不断发展壮大,现成为国家中医肾病75个重点专科的组长单位。

王永钧教授创立了“风湿致肾病”理论,对中医肾病学术影响深远。其认为蛋白质等精微物质从肾泄漏,其轻者缘由肾虚,重者则是风湿扰肾为主的网络病因使然;提出肾风病与现代医学的原发性慢性肾小球病相似,“风湿致肾病”理论可涵盖现代免疫炎症介导的一些继发性肾小球疾病。相关理论撰文发表在《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著名专家讲坛上,并被中华中医药学会肾病分会纳入“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诊断、辨证分型及疗效评定(试行方案)”,并在“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项目研究中在全国13家三甲医院进行临床验证。

创新IgA肾病辨证体系并推广。应用中华“象思维”,结合“审病-辨证-治病/证”的临床思维方法,拓展“四诊”视野,用中医传统理论,研究、分析、验证、判断这些现象,将IgA肾病临床与病理、宏观与微观辨证结合,互参互补,使辨证更加清晰精确,继而证实虚、瘀、风湿综合治疗能够提高效果,并被纳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IgA肾病中医临床路径及诊疗方案。

王永钧教授主持完成国家科技部科技支撑计划及中医传承攻关计划各1项,其他省部级课题2项;获省部级科研成果8项,其中浙江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四等奖和优秀奖各1项,中华中医药学会科技二等奖1项,厅市级各类奖多项。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71篇,与他人共同发表169篇。主编学术专著4部,参编4部。培养博士8名、硕士21名、学术继承人5名,带教第1~3批全国优秀中医临床研修人才5人。师带徒培养:朱彩凤(主任中医师,杭州市中医院),俞东容(主任中医师,杭州市中医院),张敏鸥(副主任中医师,杭州市中医院),陈洪宇(主任中医师,杭州市中医院)。

地址:杭州市体育场路453号 杭州市中医院肾病科

邮编:310007

邮箱:yc0822@126.com

邹燕勤

邹燕勤,女,1933年4月出生,汉族,党员。生物学及中医学双学士,主任中医师,教授,硕士、博士、中医传承博士、中医传承博士后导师。任职于江苏省中医院肾内科及南京博大肾科医院,任植物学、药用植物学教学工作5年。任全国第二、三、四、五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国家中医优秀临床人才第一、二、三批指导老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名老中医邹燕勤工作室专家;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和重点专科学术带头人。兼任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二届理事,江苏省分会第五、六、七届理事,江苏省中医肾病专业委员会首届主任委员(现任顾问),中华中医药学会肾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现任分会顾问),世界中医药联合会肾病分会顾问,全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第一届理事,国家及江苏省第四、五届药品审评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通讯评委,《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编委。江苏省第六、七届政协委员(医卫组长),文教卫体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共江苏省委第七届代表大会代表,江苏省卫生厅及中医药管理局科委委员。曾任南京中医药大学党委常委,江苏省中医院副院长、党委副书记(均主持工作)、中医系副系主任,锡山市中医院名誉院长。

学术思想主要体现为:立足维护肾气,兼顾五脏,整体调理;注重运行血气,平衡阴阳,燮理三焦;辨证强调虚实,辨清标本缓急,脏腑经络定病处;扶正祛邪为总则,益肾健脾补气为扶正要点,活血清利泄浊为祛邪常法;治法和缓,平补平泻,平淡之法,缓图有奇效;用药轻灵,轻药重投,常用对药,相须相使增疗效;注意摄生保健,药食并用,谨防外感;提倡中医中药多途径综合疗法,提高疗效。工作上,教书育人,培养人才。从课堂教学到临床带教,培养了众多学生,建成了江苏省中医院的肾科梯队,为发展创新打下了基础。在邹氏肾病事业中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是江苏中医肾病的代表性人物。

20世纪70年代被评为“江苏省中医院先进工作者”,1994年被评为“南京中医学院1986年至1994年间科研先进工作者”,1998年被评为江苏省卫生厅“中医药管理局科研教育先进工作者”,2000年被评为南京中医药大学“三八红旗手”。1993年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94年被评为江苏省首批名中医。

发表论文50余篇,著有《邹云翔医案选》(第二作者)、《邹云翔学术思想研究选集》(主编)、《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邹云翔》(第一作者)。《中华中医昆仑·邹云翔卷》(第一作者)、《邹云翔实用肾病学》(主编之一)、《现代中医肾脏病学》(主编之一)、《临床中医内科学》(编委)、《实用中医肾病学》(编委)、《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邹燕勤》(第一作者)、《邹燕勤治疗肾病临证经验医案集要》(主编)、《邹燕勤中医肾病临床求真》(主审)、《邹燕勤中医肾病学术经验传承与创新》(主审)、《名儒大医邹云翔文学集》(主编)。

作为课题负责人承担了卫生部的课题“慢性肾功能不全辨证论治的临床规律和原理研究”,并于1992年获江苏省科委科技进步二等奖,首届国际中医药工程学术会议金陵杯金奖,江苏省中医院科研重奖。“保肾片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新药研究”课题于1996年被列为江苏省科委“九五攻关”项目,担任课题负责人,1998年通过省级鉴定,当年即由江苏省中医院转让厂家,已开发为新药,更名为参乌益肾片(国药准字Z20100051),现已上市,临床疗效佳。为“慢性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气阴两虚证病机变化规律与临床疗效的研究”的第二作者,该课题1991年获江苏科委科技进步三等奖,肾炎宁胶囊由江苏省中医院转让厂家,已开发成新药,更名为黄蛭益肾胶囊(国药准字Z20020086)。是“慢性肾炎脾肾气虚证的临床与实验研究”的第二作者,该课题1997年获江苏省科委科技进步四等奖,由中医药大学转让厂家,健肾片的新药研究已完成三期临床。为“邹云翔教授肾炎诊疗与教学经验应用软件”的第三作者,该课题1981年获江苏省科委科技进步四等奖。担任“邹云翔教授肾系疾病诊疗、教学、咨询系统”第三作者,该课题1986年获江苏省科委科技进步三等奖。此外以主要科研人员参与多项研究,获江苏省科委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四等奖2项。

全国师带徒二、三、四、五批学员共7人。第二批带教学生孔薇,主任中医师,副教授,硕导,任南京市中医院肾内科主任。第三批带教学生2名:曾安平,主任医师,江苏省中医院肾内科西11病区主任;周迎晨主任医师,江苏省中医院肾内科西12病区主任。第四批学生:周恩超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导,江苏省中医院肾内科副主任,江苏省中医院院办副主任;易岚,主任医师,中医传承博士后,肾内科西12病区组长。第五批学生:朱晓雷主任医师,肾内科东11病区组长,中医传承博士生;仲昱博士,主任医师,肾内科东11病区骨干医师。带教院内的中医临床优秀人才,第一批:孙伟,肾内科主任,博导;第二批:盛梅笑,肾内科副主任,博导;孔薇,南京市中医院肾内科主任,硕导;第三批:周恩超,肾内科副主任,硕导;许陵冬,肾内科东12病区组长,硕导;叶进,儿科主任医师,博导。

地址:江苏省南京市汉中路155号 江苏省中医院肾内科

邮编:210029

邮箱:13382038280@qq.com

刘宝厚

刘宝厚(原名刘宝垕),男,汉族,1931年4月出生,甘肃兰州人,大学本科学历,主任医师,教授,硕导,党员。1993年开始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97年被国家人事部、卫生部(现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认为全国老中医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

2001年获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中西医结合贡献奖;2004年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为全国名牌名医,并在中央电视台“健康之路”栏目播出相关节目;同年被甘肃省中医药管理局授予“甘肃省名中医”称号;2006年被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收入《中国中西医结合医学家传》。

刘宝厚教授1957年8月毕业于西安医学院(现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医疗系本科。同年9月在兰州医学院参加工作。1959~1961年在甘肃省首届西医离职学习中医班系统学习中医3年,毕业后回兰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现兰州大学第二医院)中医科,一直从事中西医结合医疗、教学和科研工作。

刘宝厚教授提倡“中西医双重诊断、中西药有机结合”,强调“中西医结合的关键在于找准结合点,标准是能否提高疗效”的诊疗思维,现已自成体系。擅长诊治各种原发性、继发性肾病,各类肾小管间质疾病,复杂性尿路感染,慢性肾衰竭,并擅长运用传统中医诊疗思维及方法治疗肾虚等病症。

刘宝厚教授研究制定的“慢性肾小球肾炎中医辨证分型方案”,在1985年南京第二次全国中医肾脏病学术会议上被采纳为全国试行方案,并由卫生部收入《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对指导慢性肾炎的诊治起到了良好的效应,此方案于2006年再次组织修订,并发布于《上海中医药杂志》。刘宝厚教授率先在国内将血液流变学检测运用于肾小球疾病血瘀证的诊断,使其成为简便、实用的客观指标,有关论文在国内被广泛引用。

刘宝厚教授退休之后,潜心致力于悬壶济世,治病救人,带徒受教,甘为人梯。近10余年,年诊治肾脏病患者5000~6000人次,指导抢救危重病人。先后分别帮助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甘肃中医学院(现甘肃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成立了甘肃省中医肾病治疗中心、甘肃省中西医结合肾病医疗中心,现已发展为两个省级重点中医专科。并带徒四批,为促进甘肃省肾脏病学领域的发展,推动中医、中西医结合肾脏病学的进步,肾脏病专科人才的培养,奉献着余生。

其主持或指导的科研项目多次获奖。其中,“慢性气管炎中西医结合诊断分型的临床研究”(主持项目)1978年获全国医药卫生科学大会成果奖;“烈香杜鹃治疗慢性气管炎的研究”(参与项目)1978年获全国科学大会奖;自拟处方“抗感片”,作为一种有效的治疗感冒药物,在兰州佛慈药厂批量生产,1978年获甘肃省卫生厅科技成果奖;“慢性肾炎中医辨证分型的研究”(主持项目)1988年获甘肃省高等院校科技进步二等奖,甘肃省科技进步三等奖;“血液流变学检测在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中的临床意义”(主持项目)1987年获甘肃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扶正升压片治疗原发性低血压的实验和临床研究”(主持项目)2004年获甘肃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其中“扶正升压片”已与厂家合作按中药新药六类药开发。

此外,刘宝厚教授主编《刘宝厚诊治肾脏病经验》《内科诊断与治疗》《我的中西医结合之路》3部著作,参编《中西医结合实用内科学》等专著2部,并因此获得如下奖项:专著《内科诊断与治疗》,由甘肃科技出版社出版,1987年获甘肃省卫生厅优秀论著一等奖。参编《中西医结合实用内科学》,由甘肃科技出版社出版,1999年获甘肃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第二作者)。

以第一作者在国家级核心期刊发表论文58篇,代表作有:《肾脏病中西医结合的思路与方法》[中国中西医结合肾脏病杂志,2008,9(3):189];《血液流变学测定在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中的临床意义》[中华肾脏病杂志,1987,3(3):128];《慢性肾炎辨证分型与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关系》[中国中医药学报,1987,2(4):211]。以上论文被国内学术界广泛引用40多次,具有很大的影响。《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及其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4,14(11):658],被国外权威刊物《INDEX MEDICUS》收录。

此外还兼任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药品审评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肾病分会顾问。曾担任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肾病专业委员会第一、二届副主任委员,《中西医结合肾脏病杂志》第一届编委,甘肃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第1~3届副理事长,兰州市政协第九、十届委员会委员。

邵朝娣

邵朝娣,女,1937年7月出生,汉族,党员。1995~2007年担任中华中医药学会肾病分会副主任委员,现为湖北省中医院教授,主任医师,专业技术二级岗位,湖北中医药学会肾病分会名誉主任委员,2002年5月获湖北知名中医称号,2011年1月获湖北省首届中医名师称号,2013年获武汉市中医大师称号,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为第二批、第三批及第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为“全国优秀临床人才指导老师”、名医传承工作室指导老师。

邵朝娣教授认为肾病多虚,阴虚多见。在治疗上,对顽固性水肿,应气、血、水同治,标与本兼顾;对难治性肾病综合征,应平衡阴阳,以平为期;对慢性肾功能衰竭,应固护胃气,通腑泄浊。

邵朝娣教授遵仲景“勤求古训,博采众方”的治学精神,潜心钻研中医近五十载,为无数肾脏病患者解除或减轻了痛苦,培养、协助培养博士、硕士研究生23名。主持或参与科研课题10余项,获部省级科技进步二、三等奖5项。主审肾病专著6部,主编肾病专著1部,副主编肾病专著2部。发表及指导发表学术论文26篇。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花园山4号湖北省中医院

邮编:430061

王铁良

王铁良,男,1940年12月出生,党员,汉族。于2000年8月~2005年7月任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分会肾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现就职于黑龙江省中医药科学院,主任医师,专业技术二级岗位专家。

曾任全国中医肾病医疗中心副主任,黑龙江省中医研究院肾病科主任,全国中医内科肾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东北地区(含内蒙古)中医肾病研究会主任委员,黑龙江省中医肾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黑龙江省中医内科专业委员会主任,黑龙江省老年医学研究会专家委员会中医首席专家,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第一届内科肾脏专业委员会学术顾问等职。

王铁良教授的主要学术成就如下:①首创“益气养阴,清热利湿法”治疗慢性肾炎。②采用中西医结合“四联双冲击”疗法治疗难治性肾病综合征。③采用内服与外治灌肠法治疗终末期肾脏病。④用“超声中频电疗法”治疗慢性肾衰竭。

王铁良教授五十四年来一直工作在临床、科研、教学的一线,在黑龙江省中医研究院肾病专科的建设过程中,1990年他根据中医发展的新形势,积极向黑龙江省中医药管理局提出建议,“中医临床更快更好发展,必须走中医专科专病的道路”。在他的努力下,该院于1990年被批准为首个省级肾病重点学科单位,1995年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首批确定为“全国中医肾病医疗中心建设单位”。他先后研制出芪莲肾炎丸、蛇草肾炎颗粒、清热利湿水丸和前列胶囊、金草热淋丸、肾毒清洗剂5种中药院内制剂,在该院临床广泛应用。

获得荣誉:黑龙江省名中医,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全国第二、三、四、五批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博导,多次获得黑龙江省卫生厅直属机关工作委员会优秀共产党员称号。2007获第三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优秀指导老师荣誉称号。2012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批准成立“王铁良全国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2项,厅局级2项。此外,还发表论文40余篇,参编著作4部。

地址:哈尔滨市香坊区三辅街142号黑龙江省中医药科学院肾一科

邮编:150036

邮箱:zcj20002002@163.com

黄文政

黄文政,男,1941年8月出生,汉族,党员。1983~2007年任中华中医药学会肾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曾任天津中医学院(现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副院长、内科主任。

兼任:世界中医药联合会肾脏病专业委员会会长,中华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内科肾脏病专业委员会会长,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新药审评专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天津市中医药学会第三、四届理事会常务理事,全国第二批、第四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优秀临床人才研修项目”指导老师,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传承方向博士后导师。

黄文政教授学贯中西,言明要科学地学习,掌握实际的技能,突出中医的特色,要有独立和创新精神,去学习现代医学知识,为我所用,提倡广涉博览、博采众长。在慢性肾病的治疗上,继承了柴彭年教授以柴苓汤治疗慢性肾炎的临床思路,在中医“少阳主枢”“少阳三焦为气化之枢”的理论基础上,确立了“疏利三焦”的学术思想,与肾主藏精泄浊理论、温病透邪存津思想、气机升降理论、虫蚁入络与虫蚁捜剃理论共同构成其学术思想精华。

黄文政教授从事中医内科临床、科研、教学五十二载,对肾病及疑难杂症具有独到的诊治经验。在中医药治疗肾病的研究中,用和解少阳法、软坚散结法、益气养阴法等治疗急慢性肾炎、IgA肾病、肾病综合征、慢性肾衰竭及内科疑难病症,均取得良好疗效。1992年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09年被天津市政府授予“天津市名中医”称号。

先后发表论文40余篇,出版专著4部。作为副主编参与编写《中西医结合临床内科学》,并参编了《当代名老中医经验方汇粹(上下册)》《当代名老中医典型病案集》《当代名老中医养生宝鉴》等多部论著。

先后主持国家自然基金及其他省、部级课题多项,并多次获奖,其中“肾炎3号方治疗慢性肾炎的临床及实验研究”获天津市科技进步二等奖,“肾小管间质损害的相关因素及肾疏宁作用机理的研究”等5项研究获天津市科技进步三等奖。

地址:天津市南开区鞍山西道314号

邮编:300193

邮箱:huangjianxin3777@163.com

赵玉庸

赵玉庸(1940— ),男,汉族,党员。中华中医药学会肾病分会第1~5届委员,第6~7届顾问。河北中医学院教授、主任医师、博导,曾任河北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内科主任、中西医结合系主任、中西医结合医院院长、中西医结合学院内科教研室主任等职务。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09年获首届河北省“十二大名中医”荣誉称号;曾任中华中医药学会理事、内科及肾病分会委员,河北省中医药学会副会长、秘书长、内科及肾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等职。

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了“不荣则痛”为虚证疼痛的共同病机学术观点,90年代即在国内提出了慢性肾脏病“肾络瘀阻”病机学说,倡导采用化瘀通络法治疗慢性肾脏疾病,创立了“肾络通”(药物组成:黄芪、丹参、川芎、蝉蜕、僵蚕、乌梢蛇、地龙、全蝎等)、“慢肾消”(药物组成:黄芪、元参、金银花、土茯苓、当归、地龙、蝉蜕、龟甲等)、“肾毒清”(药物组成:黄芪、焦白术、茯苓、猪苓、水牛角丝、土茯苓、当归、大黄、鬼箭羽等)等系列方剂。主编国家级规划教材《中西医结合内科学》及《内科临床指南》《中国现代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赵玉庸》等著作20余部;发表《略论中医痛证病理》《肾络瘀阻病机学说及临床意义》等论文50余篇。

主持多项省厅级科研课题,“慢肾消口服液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与实验研究”“癸水清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及实验研究”“肾络通抗肾脏组织硬化的实验及临床研究”等多项研究成果获河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担任第二~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

地址:石家庄市新石南路326号 河北中医院学院

邮编:050091

邮箱:zhao3818@126.com

沈庆法

沈庆法,男,1943年7月出生,农工民主党党员,汉族。上海中医药大学教授,上海名老中医诊疗所特聘专家,上海曙光医院名医诊疗中心特聘专家,上海岳阳医院名医特诊部特聘专家,所著《中医临床肾脏病学》2007获得科技进步奖学术二等奖。

地址:上海市张衡路528号

邮编:200023

邮箱:shenzhr@msn.com dgPQxHBB1Yh+ehAawzZDzK6wv4YmSQZoFhLaiW18PHZXsi16kA50m8MccD+7Gu7b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