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三、明代太医院

明代太医院的前身,可以追溯到朱元璋称吴王时仿效元代医事机构建立的医学提举司,据《明会要》记载,医学提举司建立于甲辰年四月,即元至正二十四年(1364)。两年后(1366),医学提举司改为太医监,“设少监,正四品,监丞,正六品”,品秩有所提高。次年(1367)“改监为院,设院使,秩正三品,同知,正四品,院判,正五品,典簿,正七品”,太医院的品秩再次上升。洪武元年(1368),明朝正式建立,直至洪武十四年(1381),这段时间是明代太医院品秩最高的时期。洪武十四年(1381),太医院品秩和职官设置发生了一次重大的变化,“改太医院为正五品,设令一人,丞一人,吏目一人,属官御医四人,俱如文职授散官”,此后明代太医院的最高品秩固定为正五品。

从医学提举司到太医监,再到太医院,短短四年内,医事管理机构的名称改变了两次,这与朱元璋个人势力的逐步成长是同步的。1364年,朱元璋自称吴王,设医学提举司作为中央医事管理机构,之所以取这样一个名不副实的名称,是因为此时元朝尚未覆灭,地方的红巾军政权尚存,朱元璋在此政权下担任要职并被封为吴国公,此时尽管自称吴王,但羽翼未丰,故取医学提举司这样一个具有地方医事机构性质的名称,以掩人耳目。1366年,红巾军领袖韩林儿去世,朱元璋才将医学提举司改名为太医监,并于第二年改用吴纪年,同年又改监为院,与元代中央医政管理机构同名,显露出其称帝的野心。

明太医院“铜药炉”

1368年,明朝建立并定都南京,是南京太医院成立之始。1412年,明成祖迁都北京,是明代北京太医院成立之始。自此,南京和北京的两所太医院并立,直至明朝灭亡,这一局面也是历史上绝无仅有的。但由于太医院以为皇帝诊疗为首要职责,而皇帝居于北京,故南京太医院的地位和规模都远逊于北京太医院,受北京太医院的管制,有“太医院”之名而无其实,成为北京太医院失意医官的左迁之地。《明史》载名医盛寅曾在仁宗为太子时为其诊治,但素为其所恶,故仁宗即位时,他为避祸保身,主动要求去南京太医院任职,可见南京太医院形同虚设,其医官被视为闲职。

与元代太医院下属机构众多不同,明代太医院的下属机构只有两个——惠民药局和生药库。北京和南京的太医院均下设惠民药局和生药库,这两个机构都具有医政管理的性质,服务对象也不仅限于宫廷,而是面向全国,成为太医院与百姓联系的纽带。惠民药局掌管贮备药物、调制成药等事务,主要为军人和普通民众提供药物和医疗。生药库则是太医院下设的主管药材存贮的机构,掌收贮四方解纳药品。此外,明代宫廷中还设有御药房、东宫典药局、后宫医药机构(如安乐堂、月子房等),藩王府中设良医所,这些机构在某种程度上都与太医院存在一定的关系。 B8QrqKrmyzG1iqZstWzP9/cFxQez8fk+HHLFngirFzGAq57AF63AcsrwZn811Paf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