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2

崇尚节俭,保持清廉的生活作风

曾国藩以治湘军而声誉鹊起。不过,作为湘军的创建者和统帅,人们从他身上见到的却不是武将的雄劲,而是古代读书人的刚毅和睿智。其中最突出的一点就是,不论是为人还是做官,他都始终坚持自己的为官原则。在为人与做事、操守与气节方面,他严格地践行着儒家倡导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理念。同时,他还以言传身教的方式影响和开导他人,让他们同样做到居高位而不自傲,为官清廉。在生活作风方面,他的做法堪称古代官员的楷模:崇尚节俭,以身作则。

曾国藩之所以能做到崇尚节俭,是因为他自小就受到了儒家思想的熏陶。在儒家思想的影响下,他的头脑中逐渐产生了忠义的思想。长期的官场历练和基层生活的打磨让他具有了洞察世情、窥破表象的能力。因此,他看到清军深受官场腐败习气的影响而成为了一支纪律溃散、作风糜烂、四处扰民的军队时,内心深处的儒家思想让他产生了除弊革新的冲动。成为湘军统帅后,他立即大力提倡节俭的生活作风,并严格要求部下贯彻执行。

在崇尚节俭方面,曾国藩首先从自身做起,并且始终如一地坚持了下来。早在翰林院任职时,他受人弹劾被皇帝降职。后来,他又被升为二品官员。按当时的规定,二品大员出行时可以乘坐八人抬的绿呢轿。但他一向节俭惯了,仍然乘坐四人抬的蓝呢轿出行。为此,还发生过一件趣事:按照清朝的回避制,蓝呢轿见到绿呢轿必须让路,实际上就是小官必须为大官让路。否则,抬绿呢轿的人就可以打坐蓝呢轿的人。有一天,曾国藩坐蓝呢轿出门,行到一条窄路时,不巧后面来了个绿呢轿。他就吩咐抬轿的靠边走,让绿呢轿先过。结果,因为路太窄,绿呢轿还是不能通过。抬绿呢轿的人当即掀起蓝呢轿帘,一把揪出曾国藩,给了他两记响亮的耳光。这时,坐绿呢轿的官员发现被打的是曾国藩,吓了个半死,因为他只是个三品官员。以下犯上在古代是极严重的罪过。于是,他胆战心惊地跪到曾国藩的面前赔礼道歉。没想到曾国藩一点也不介意,还扶起对方,诚恳地劝对方赶路要紧。并且,他还叮嘱自己的轿夫,见了绿呢轿就必须让路。

在这个故事中,撇去曾国藩的心胸和气度不提,单就节俭方面来看,曾国藩的确做到了身体力行,堪称时人的典范。在以身作则的同时,他对自己的部下同样十分严格。

咸丰十年(1860年)六月,曾国藩升任两江总督。任命书一公布,他就到两江地区的一些军营和官府进行巡视。按当时的习惯,官场上迎来送往已成为一种常态。作为官场上的人,无不谙熟“生存法则”:眼睛向上,做好对上负责就行了,至于老百姓,完全不需要顾及。当地的官员们为了自己的前途,都为即将到达的曾国藩备上了一份厚礼,做好了迎接的准备。

曾国藩对官场上的这套做法十分清楚。为此,他在巡视前就给一些军政要员写了信。他在信中说道:“国藩赴水营,请阁下告诫各营,均不必禀见。方今东南糜烂,时局多艰,吾辈当摒去虚文,力求实际。整躬率属,黜浮崇真。”在他的要求和告诫下,各水营都做到了一切从简,巡视过程中没有出现奢华的场面。

在曾国藩的严格要求,两江地区的官场习气有了一些改变。不过,在巡视两江地区期间,还真出现了一个例外,而且曾国藩也“收礼”了。当时,庐州知府唐京皋听说曾国藩率家眷来安庆居住,便送来大批日用品。对此,曾国藩没有像以往那样一并退回,而是收了七张草席。为此,他还特意写信给唐京皋表达谢意:“惟各物嫌于过贵,万不敢当。谨领草席七钟,取籍茅无咎,连茹汇征之象,且视灾区遗黎成登袄席,颂使君主成之绩也。”从这些话中可以看出,曾国藩之所以收草席,是因为他希望唐京皋以国事为重,帮助灾区老百姓早日脱离战争带来的灾难。我们可以从中看出曾国藩此次“收礼”的用意。这次“收礼”与贪婪毫无关系。

曾国藩崇尚节俭,除了在公务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和下属外,在家庭生活和子女教育方面也严格要求自己。即使做到两江总督的高位,他仍旧“以俭持家”,给家人立下节俭的规矩。他自己常年穿布衣布袜,三十岁时做了一件天青缎马褂,他平时舍不得穿,多年后仍然是新的。即使是自身的布衣布袜,很多也不是买来的,而是他的家人一针一线缝制出来的。据记载,曾国藩在两江总督任上时,总督府内夜间通常出现这样的情形:曾国藩在蜡烛下批阅公事,他们家的长幼女眷都在麻油灯下纺纱绩麻,做针线活。他教育长子曾纪泽道:“勤俭自持,习劳习苦,可以处乐,可以处约,此君子也。余服官三十年,不敢稍染官宦气息,饮食起居,尚守寒素家风,极俭可也,略丰亦可,大丰则我不敢也。凡仕宦之家,由俭入奢易,由奢返俭难。尔年尚幼,切不可贪爱奢化,不可习惯懒惰。不论大家小家,士农工商,勤苦守约,没有不兴旺;骄奢倦怠,未有不败。”

在国人一向十分重视的饮食方面,曾国藩亦是当之无愧的节俭楷模。当京官时,他丝毫未受到京官陋习的影响,每日只以豆腐、腌菜、泡菜为桌上饭菜。曾家有这样一条家规:“女子每月做鞋一双,腌菜一坛。”李鸿章曾十分感慨地道:“恩师的一日三餐连满人的一般百姓都不如。”吃米饭时,曾国藩每当遇到没研磨开的谷粒时,从来不一口吐掉,而是剥开谷壳,然后吃掉其中的米粒。他还把节俭作风视为做人的一项品德、用人的一项标准。有一次他同一些官员吃饭,看到有一人吃饭时不是像他那样剥开谷壳吃掉,而是挑出来放到一边,便随即将该人降级。在带兵打仗、选拔兵将时,他同样将节俭与用人联系起来,提出:军官必须是“质直而晓军事之君子”,兵勇则一定是“朴实而有土气之农夫”。

曾国藩以身作则,一以贯之地奉行着他节俭的生活习惯,并把它带到了官场上。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军队和地方官的作风,让当时铺张浪费、奢靡的习气有了一定的改观。从吏治的角度来看,他的“节俭”恰恰起到了整肃军纪、提振风气的积极作用。他在整顿官风上的一些做法以及自己长期坚守的节俭理念,在今天对我们仍具有启发和借鉴意义。 hL4fpScDHkrZ4oPq+cCHC2rI7RQ38O20bGfBcA7iyMetiq7WzZaLg3jAl/UIa4dy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