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路弘
脑力工程师
刻苦已经过时了,今后是科学学习方法的天下。
我是一名教师。从21岁开始正式从事教育工作,到现在已经34年了。所有科目中,数学通常被学生认为是最难的一科。作为数学老师,我也使用数学的方法来认识学生,那就是分类。我将学生分为这么四类,请看图0—1。
图0—1 学生可以分四类
第一类:学习时间较长,数学能力较弱,通常表现在考试成绩和作业的正确率上。
第二类:学习时间较长,数学能力非常强。这类学生学习成绩优异、遥遥领先。
第三类:学习时间较短,数学能力较强。这类学生通常全面发展,多门科目的成绩都遥遥领先。
第四类:学习时间较短,数学能力较弱。这类学生通常多门课程都较弱。
这里说的学习时间指的就是学习数学的时间,主要是写作业以及学习数学课本所用的时间。
几乎所有老师都喜欢第二、三类学生,我最欣赏的就是第三类学生。这类学生与其他学生不同的地方在于他们掌握了学习的方法,不仅是掌握了学习数学的方法,而是掌握了可用于学习任何知识的方法。
这就是科学的学习方法。
遗憾的是,几乎没有学校教孩子这种学习方法,也很少有老师会去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学生上课听讲、做练习题、做作业,过段时间后参加考试,然后凭借考试成绩来验证自己的学习成果。
刻苦努力的学生很多,他们依靠的是记忆力来获取分数,这种方法耗时很长、成效缓慢,因为他们所依靠的记忆力是一种僵硬的、孤立的信息点。而那些掌握了学习方法的学生使用的是基于理解力的记忆力,这是一套关联延续、有网状结构支撑的记忆系统,能让人学习时间减少,却能取得显著成效。
这是一本研究如何学习的书,针对的就是学习方法。
学习是一系列的行为。不同学生身上体现出来的就是各种不同的学习方法。有的方法是勤奋、刻苦、耗时漫长,依靠重复练习,强化机械记忆,从而取得一定的成绩。这些成绩是基于大量的时间付出而得的,最可惜的是,用这种方式学到的内容很快就会消失,一年以后,大脑中就剩不下什么了。这种学习方法没有起到对大脑的建设作用,没有增强大脑的理解力。这样的大脑仅仅是台复读机,缺乏原创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的方法是有步骤的一系列行为。这些步骤是大脑的变化过程,也是大脑自己生长发育的过程。科学的步骤,本书都有详细的讲解。
作为一名数学老师,我深知学习方法的重要性。很多学生都有美好的愿望,好好学习、成为人才,从而在生命中取得成就……这都是美好的想法,仅靠拼时间、耗体力,睡眠都不能保证,最终身体搞垮了,大脑也没有发育得灵活、健康。想法需要正确的方法才能实现,那些没有科学方法支撑的做法所取得的成效都是短暂的。
这是一本每位老师和父母都应该阅读的书,尤其是父母。学校的老师面对那么多学生,可能没有足够的精力、时间和动机去辅导学生了解科学的学习方法,而父母在家中往往能够推动孩子的转变,让他们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澳大利亚是世界公认的游泳强国,连续多年在世界泳坛占据优势。中国、美国、英国、德国的游泳队都将澳大利亚作为游泳集训的基地,说明澳大利亚游泳强国的地位是得益于训练的方式。不是刻苦的训练,而是科学的训练。
游泳训练都不再基于体力运动,而是基于脑力运动。从脑科学和神经科学的角度入手来理解人的学习过程、认识正确的学习方法,是每位父母都可以从孩子5岁起就开始着手对其进行培养的。从家庭活动开始,无论是做游戏、旅游、读书,还是劳动,都可以让孩子的大脑得到建设,让他们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学习是一辈子的事。学校的学习仅是个开头,在未来漫长的一生中,每个人都将遇到更多挑战,在工作、生活中,会有许多新知识、新技能层出不穷地冒出来急待你去学、去用。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让人受益终生。
一本讲述学习方法的图书,助你开启科学的学习之路!
怎么才能学得更好呢?任何人给你的忠告都会是同一种说法:再多花些力气,再多花些时间。真令人头疼沮丧。
如果你再问得仔细些,那么人家还会给你一连串的忠告,堪比修道院的院规:学习要有专门的场所,要安静,要严格遵守固定套路;不能让自己受打扰,不能有朋友来,除非他们都能和你一起专心学习、没人在玩儿!
这可不是胡言乱语。一代又一代的学子都遵循了这套做法,而且有不少人的确因此掌握了很多知识和技能。刻苦,不消说,的确是学好本领最为关键的要素。
但问题是,每个人都早已知道这套做法,也都反反复复照此认真去做了,可为何效果好坏不一?从这个角度来说,这些学习“妙招”实在没什么奇妙之处,无非是老生常谈地要你闭上眼睛背了再背,似乎任何学习材料的吸收都类似于一块一块地砌砖墙,或是一锹一锹地挖深坑。
其实你大可不必那么辛苦,感谢老天,你还别有他途。学习科学将带给你全新的思路,跟传统的以刻苦为要义的忠告大相径庭。这门科学的美妙之处在于它已有百年历史,严谨而真实,完整而具体,可以任你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精准地量体裁衣。
比如说,如果你要为几天后的英语或阿拉伯语等外语考试备考,那么最好的做法是把学习时间划分成几小块,今天复习一小时,明天复习一小时,考试的头天晚上再复习一小时,而不是一口气连续复习三个小时。这么做效果能有多好?前者比后者能好上一倍,而且背过的单词你能记得更长久。还有,考考你自己,比如用电子词卡自测、对着镜子背诵、假装你是老师、跟朋友比拼词汇量,等等,那你的复习效果还能更好。
这就是你要的东西。把学习时间掰碎,跟朋友比拼学过的法语单词等,这些东西不仅仅是“妙招”,而且是以多年的严谨研究为依据的科学,是能助你最大限度提高外语备考能力的工具。这些东西也不仅仅是“技术”,更能让你前所未有地打下一片基础:让你掌握一种学习的策略、一套具体的方法,学会善用学习时间,而非只是强调学习的数量或强度。
这还仅仅是一个开头。学习科学还会为你提供好几种颇具针对性的策略,既可用于音乐、体育竞赛等的技巧练习,也可用于数学、工程技术等的专业学习。比如说,你正在解答一道难题,可思路却被卡住了,这时换换脑筋,放下难题去做点别的,比如刷刷Facebook或者看一段你喜欢的电视节目等,这恰是最有可能助你解开难题的好办法。换句话说,在该分心的时候分分心,这是好事而非坏事。当然,前提是你还会回来解答难题,而不是陷在Facebook里出不来了。
拖延也同样可能对你有好处。假如你手上有一项很费脑筋的大型任务,也许你会不自觉地想要往后拖延,不到实在躲不过去的时候不愿去碰它。这可是一种很糟糕的拖延。而对你有用的拖延,跟这就差那么一点点:要立即着手这项任务,哪怕只做15分钟,然后再放到一边去。既然你已经开了个头,大脑便会就此运作起来,既在显意识中,也在潜意识中,开始主动收集各种相关资料,不但从外部世界收集,比如最新的研究报告,甚至是无意间听到的什么,也从内部世界收集,一旦大脑开始运作,你就会在心里就这项任务自己跟自己探讨。
等再坐下来时你会发现,不知不觉中你就已经有了很多腹稿。
似乎每个人都知道睡眠对学习的重要性,可几乎没人知道在白天打盹儿和夜间沉睡到底是怎么帮助人加深学习的,不论你正在学的是一首曲子、一个公式,还是一个篮球动作。从根本上来说,睡眠就是一种学习方式:它能巩固你正在练习的动作,能把麦子与谷壳分开来,能从噪音中提取出信号。睡眠中的不同阶段能巩固不同的学习内容,这又是一个可以量体裁衣的例子,你可以根据自己最为迫切的需要,有意识地调整睡眠时间。
学习科学的原理看上去好像又是一种抽象概念,在我们需要攻克的书山上又添了一重。其实不然,这原理很容易掌握,10岁的小孩就该学会,可是很遗憾,人们没有这么做。学习科学,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认知科学,过去在很大程度上只限于在专家学者的圈子内来回兜转,很少有人把他们的科学发现拿给老师和学生们去应用。
不过这种状况已经开始改变,只是这种改变尚不够快。
请你这么去假想:学校只是昨天才刚诞生,课堂、作业、练习、统考等也都是才出现不久的新鲜事物,历时不过一两千年。可是,人类已经存在了至少上百万年,在这漫长的进化过程中,我们以各种方式来学习这个世界,只是这些方式与刚刚冒出来的这些新鲜事物不相匹配。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我们仍然是野人:需要适应现代生活,且尚未真正适应。
要做成任何事情固然都需要能吃苦。但是学习科学却给了我们一个无可置疑的新视角:如果真的存在最理想的学习者,那他一定不是照着传统的忠告去学习,相反,他应该很懂得放松,很善于不拘一格地学习。
学习的时候,不仅应该让朋友来找你,而且他们可以是你必不可少的助力。还有好些你以为的坏事,其实很可能是有助于你学习的好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