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四计 以逸待劳

【原文】

困敌之势 ,不以战;损刚益柔

【注释】

①以逸待劳:《孙子·军争篇》曰:“以近待远,以佚(同逸)待劳,以饱待饥,此治力者也。”《后汉书·冯异传》也有:“夫攻者不足,守者有余,今先据城,以逸待劳,非所以争也。”二者都认为,只有利用我之优势来对付敌人之劣势,才能达到打败敌人之目的。②势:即兵势。③损刚益柔:此语出自于《周易》损卦:“损刚益柔有时。”

【译文】

迫使敌人处于困难的局面,不一定用直接进攻的手段(而可采取疲惫、消耗敌人的手段)。这是从《周易》损卦彖辞中“损刚益柔有时”一语中悟出的道理。

【评析】

用兵打仗,一是斗力,一是斗智。两军交锋,力量相当,固然是以斗智为主,但如力量相差大,甚至力量悬殊,那就更需要以智取胜了。然而,以智取胜,关键还是在“力”上做文章,因为打仗毕竟是一种“力”的较量。要通过用“智”削弱、限制敌方的力量,增强、发挥己方的力量,才有取胜的把握。中国古代军事家们总结了无数的实战经验,概括出以逸待劳之计,就是解决这个“力”的转化的有效方法。

以逸待劳的语源出自《孙子·军争篇》:“以治待乱,以静待哗,此治心者也。以近待远,以佚(同逸)待劳,以饱待饥,此治力者也。”意思是:以我方的严整来对待敌人的混乱,以我方的平静来对待敌人的哗乱。总之,是说想办法搞得敌人长途跋涉,疲于奔命!以自己的从容休整来对待敌人的精疲力尽,以自己的足衣足食来对待敌人的弹尽粮绝。这样,必然战胜敌人。

以逸待劳的语义说的是在敌我双方决战当中,我方依靠有利地形,处于从容休整、足衣足食的安逸地位,做好一切防御准备,养精蓄锐,等待长途跋涉而来寻找决战的敌方,弄得敌方疲劳沮丧,我方从而转守为攻,战胜敌人。

以逸待劳之计有三种含义:

一、养精蓄锐。足够的兵力是歼敌的必要条件。在自己的兵力尚不足以击败敌人时,要尽量避免与敌直接交战,在退守中扩充力量,一旦抓住有利时机,便英勇出击。

二、疲敌劳敌。在敌人力量比较强大、气势比较凶猛之时,为减少不必要的牺牲,应采取诱敌深入、疲敌劳敌的战术,使敌人体力疲惫、士气低落,再后发制人,一举破敌。

三、等待时机。时机不成熟时要善于等待时机,可以采取退避三舍、虚于应付、慢火熬粥、故意拖延等办法与敌人巧妙周旋,时机一到,转守为攻,一鼓作气消灭敌人。时机不成熟不动如山岳,时机一到动如狡兔。

使用此策略时,必须沉着冷静、随机应变,把自己的和对方的环境与意图,以及双方的实力探查清楚,机敏地随时随地注意事态的变化。时机尚未成熟时,要稳如泰山;时机一到,立即以排山倒海之势扑向对方,迅速取胜。

也就是说,让敌方处于困难局面,不一定只用进攻的方法,关键是掌握主动权,伺机而动。用简单控制复杂,用不变对付变化,用小变化对付大变化,用静止对付活动,用小量活动对付大量活动,等等。

这也就如同孙子在《虚实》篇中所说:“凡先处战地而待敌者佚,后处战地而趋战者劳。故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

所谓“致人而不致于人”,就是要能牵着对方的鼻子走,也就是要掌握主动权。主动权就是战时的军队的自由权。军队如果失去主动权而陷入被动,就失去了行动的自由,就不可避免地走向失败。

以逸待劳的计策运用得当,在军事上可能以弱胜强、以寡胜众。在日常生活中,凡事先作好充分准备,沉着应付外界的干扰,不论什么事,都可运用此策略。为人处事的原则不同:做事是今天的事今天做,效率越快越好;做人,尤其是处理一个复杂的人事问题,就需要拖延一下,待各方面都冷静下来再行处理,则更为稳妥。拖,并不是怯懦,也不是卸责,而是一种手段,是静观事物的变化,以作最后的决定。

【军事谋略例说】

曹刿妙计胜强敌

春秋战国时,齐国国王拜鲍叔牙为大将,率领大军进犯鲁国。鲁国处于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

施伯遵鲁庄公之命去拜会曹刿,一阵寒暄过后,就把请他出山的来意告诉了他。曹刿考虑之后说:“好吧,去试试看。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于是施伯和曹刿一同去见鲁庄公。庄公问曹刿:“你有什么办法可以抵抗齐国的侵略吗?”曹刿答:“战争的情况是变化莫测的,不可以遽下结论,如果能够给我一个随军参战的机会,也许可以临机应变,设计制胜。”

庄公听他这么说,心里很是欢喜,便叫他做参谋,随军出征,到了长勺这个地方,和齐军对垒起来。

齐将鲍叔牙看见鲁军出迎了,立即展开攻势。他从前曾打败过鲁军,把庄公视为手下败将,有轻敌之心,下令全面出击,想一下把庄公捉过去。一时战鼓齐鸣,喊杀连天,兵士如山崩海倒般冲过来。

鲁庄公见大兵压境着了慌,急忙下令擂鼓出击。曹刿立即制止,说:“且慢!敌人的锐气正旺盛,我军不可以出击,只可以严阵以待,急躁不得,急躁坏事!”于是,鲁庄公根据曹刿的建议,下令鲁兵偃旗息鼓,坚守阵地,不准惊扰喧哗,违令者斩。

齐军虽然攻势猛烈,但像木板碰铁桶一样,冲不进去,只得退回。过了一会儿,齐军再次冲击,鲁军依然巍然不动。鲍叔牙很得意地对部属说:“鲁军以前吃过我们不少苦头,一定害怕起来了。我们两次挑战,他们都不敢应战,说明他们已完全心怯胆丧,如果我们再来一次大冲锋,哈哈哈!我就不信他们不夹着尾巴逃跑!”

鲍叔牙于是踌躇满志地跟着下达第三次冲锋命令,战鼓又像雷一样响起来。这时齐兵虽然嘴里叫喊着,心里也认为敌军不敢出来,斗志无形中已松懈下去。曹刿听到齐军的第三次鼓响了,便对庄公说:“是出击的时候了,下令冲出去!”鲁军已得到充分的休息和准备,早就憋足了一肚子气,因而一闻鼓响,便如猛虎搏食一样,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冲出去。齐兵防不到这一招,慌忙招架,被杀得七零八落,大败而逃。

庄公见打了胜仗,欢喜得很,忙下令乘胜追击。曹刿又加制止:“别忙!等一会儿。”说完跳下车去,看看地上的车辙马迹,又站回车顶,向齐军望了一阵,然后说:“放心追击下去,杀它个片甲不留!”鲁军狠狠地追杀了30里,把侵略军彻底赶回齐国,缴获的战利品堆积如山。

在举行庆功宴的时候,庄公满怀高兴地问曹刿:“我很不明白你当时为什么要等到敌军三通鼓罢才肯擂鼓出击,其中奥妙,可以告诉我吗?”

曹刿不慌不忙地答道:“凡打仗,全凭一股勇气,擂鼓就是鼓勇气冲锋的信号。第一次鼓响,是士兵士气最旺盛的时候,好比一群猛虎下山,千万不可直接相碰。第二次鼓响,敌方士气仍旺盛,但若又一次碰不倒对手的时候,士气就开始松懈,斗志逐渐下降了。到了第三次鼓响,敌方士气已到了疲惫地步,即使能鼓噪,战斗力也减少了大半。所以,我乘敌人的三通鼓后,下令出击,一鼓作气,自然会将他们打垮!”

“可是,当敌人败退的时候,你为什么又阻止我,不让我追击,一定要等你望过天、看过地之后,才下令穷追呢?”鲁庄公又问道。

曹刿又向他解释:“兵不厌诈,乃古之名训。齐军是诡计多端的,它败走,说不定其中有诈,诱我交锋,一旦不慎,我军很可能会中埋伏,导致全军覆没的。因此,我下车去看看车辙马迹,发现杂沓非常,证明这是他们仓皇逃命。但我还信不过,再跑上车顶望望,见他们一窝蜂狼狈而逃,连军旗也东倒西歪的,就确信他们已真的败退,再没有什么生力军了,因此才敢大胆进军。”

曹刿三鼓而战的“以逸待劳”方法,成为千古美谈。

陆逊耐心破刘备

三国时代,吴国将领陆逊奉孙权之命,掌六郡八十一州,兼荆楚各路军马,抵御蜀军入侵。却说刘备自虢亭布列军马,从川口围至夷陵界,接连700里,前后40营寨,昼则旌旗蔽日,夜则火光耀天。

韩当见蜀军到来,差人报告陆逊。陆逊怕韩当轻举妄动,急忙亲自骑马飞奔而来观看,正好看见韩当立马山头,远望蜀兵漫天遍野而来,军中隐隐有黄罗盖伞。韩当认为军中定有刘备,正要出兵攻击。这时,陆逊却劝说道:“刘备举兵东下,连胜10余阵,锐气正盛,今只乘高守险,不可轻出,出则不利,但宜奖励将士,广布守御之策,以观察他的变化。而今对方驰骋于平原旷野之间,自己正在得意之时,我们坚守不出,对方必定移兵于山林树木之间,到时,我们再施奇计战胜他们。”

刘备见吴国军队不出击,心中焦躁不安。马良劝道:“陆逊是深有谋略之人,现如今陛下远征来攻战,从春到夏,他们不出兵,是想观看我军的变化。请陛下探察后再作决定。”刘备说:“他有什么谋略?只是胆怯之辈。以往多次战败,现如今怎敢出兵?”此时,先锋冯习说:“今天天气炎热,军队停留于火热之中,用水极其不便。”刘备随即命令各营均移到树木茂盛的山林之地,靠近山涧,等夏去秋来之时再拼力举兵进攻。马良又说:“如果我军一行动,若是吴兵突然袭击,我们怎么办?”刘备说:“我命令吴班引领万余弱兵进驻吴寨平地,我自己亲自选精兵8000埋伏在山谷中,如果陆逊发现我军移营,必定乘势来袭击,我们就令吴班诈败。陆逊要是来追击,我则领兵突然出击,断其归路,那小子就可被擒获了。”文武官员均贺道:“陛下神机妙算,诸臣都赶不上啊!”

话说韩当、周泰得知刘备移兵至阴凉的山林之中,急忙来报告陆逊,陆逊大喜,就亲自领兵来察看动静。但见平地聚集不到一万人,大多数都是老弱病残者,旌旗上写着几个大字:“先锋吴班”。周泰说:“吾视此等兵如儿戏也。愿同韩将军分两路击之。如若不胜,甘愿受军令处之。”陆逊到四处仔细察看后,用鞭指着另一处道:“前面山谷中,隐隐约约有杀气起,山谷中一定有重兵埋伏。敌方故意在平地设下这些弱兵,用来诱惑我军。诸位切切不可出兵。”

话未说完,只见蜀兵全副武装,护拥着刘备而过。吴兵见了,全都胆战心惊。陆逊说:“我之所以没听诸位出兵之言,正是因为这个。令伏兵出洞,10天之内必定攻破蜀兵。”诸将都说:“破蜀应当在开始的时候,现在蜀军连营五六百里,坚守了七八个月,各要害之处都已固守,怎能攻破?”陆逊说:“各位不晓兵法。刘备是盖世的英雄,足智多谋,他的士兵刚刚聚集,法度精严;现在固守时间长久了,不得我便,士兵疲惫,意志受损。我军取胜,正应该在这个时候。”诸位将领才都叹服。

后来,吴兵按陆逊的部署,迎战蜀军,果然蜀军大败,刘备只保住了性命逃出重围。陆逊就是因把握了“以逸待劳”的用兵之计,才大获全胜。

分军制楚国

公元前559年,一天,晋悼公问荀 说:“怎样才能使郑国臣服呢?”荀 回答道:“郑国之所以屡服屡叛,是因为有楚国作依靠。只要削弱楚国的力量,郑国就自然会真正归服了;但是,要削弱楚国,在军事上需要运用‘以逸待劳’之计。”晋悼公接着问:“什么叫‘以逸待劳’呢?”荀 解释道:“军队不可以连续多次地征战,多战就会疲劳;诸侯国不可以连续多次地役使,否则,就会招来怨恨。如果引起‘内疲外怨’,要想对付楚国,是不可能取胜的。因此,我请求把晋国的军队分成为上、下、新三军,每次同楚国作战,只运用一军人马,三支军队轮番使用;而且还应采取烦扰战法,当看到楚军进时,我军即退,当看到楚军退时,我军又进;要弄得楚军求战不得战,求安息不得安息,往来奔跑,疲惫不堪。而我军却有两支军队经常位于休整状态,这样以逸待劳,有一天就能战胜楚,使郑国失去依靠而归顺我国了。”

晋悼公听了荀 这番用计,非常赞赏,当即任命荀 为中军主帅,把全国军队按荀 的意见分成三军。第一次由上军出战,第二次由下军出战,第三次由新军出战,荀 则直接统帅中军,分别接应。如此轮番对楚国出战,周而复始,果然搞得楚军疲惫不堪。这时荀 见时机已到,发起突然攻击,绳阳一战,晋军声威大震,最后,迫使楚共王不得不接受公子贞“我兵乍归,喘息未定,岂能复战”的意见,忍痛“让郑于晋”,任凭晋国进攻郑国,使之归降于晋国了。

太尉逸兵平叛贼

公元前154年,以吴王刘濞为首爆发了“七国之乱”。汉景帝拜周亚夫为太尉,命其率军迎击叛军。

周亚夫知道自己虽然师出有名,但兵力寡弱,与叛军硬拼难以取胜,于是决定聚兵河防,长期坚守,等到挫败敌人锐气后再作打算。

此时,吴楚叛军正在猛攻梁国,梁国危在旦夕,梁王数次派使者到周亚夫处请求援兵,周亚夫都佯作不理地回绝了。在拒不出兵的同时,为了寻求更好的决战态势,周亚夫派出一支轻骑兵,直趋东北,占领了昌邑,然后筑起又一道防线,加强了纵深向的防御,以利于长期坚守。

梁孝王多次向周亚夫求救不成,恼羞成怒,转而上书景帝,请景帝下圣旨逼迫周亚夫离开现在的防御阵地,前去解梁国之围。汉景帝碍于亲兄弟的情分,不得已,只好下旨,令周亚夫速速发兵前去解梁国之围。

汉景帝的使者来到周亚夫的兵营后,高声宣读了圣旨,然而周亚夫只是将圣旨接下,丝毫未有发兵救援的意思。使者气恼地质问道:“周亚夫,你敢抗旨吗?”周亚夫恭谨地答:“不敢。”

“那你为什么还不赶快发兵救梁呢?”

周亚夫从容不迫地说:“陛下命我率军抗敌,给我的是指挥权,而军队如何调配,则应视战场上的具体情况来决定。梁国所处的危急情况我是知道的,梁国尚有5万守军,粮草也充足,不出大错,应该可以再坚守10日。我大军虽然士气高昂,但远道而来,军力疲惫,且敌军强大,不宜决战,故此先行休整,待寻得良机后,再行出击。”

使者不满地说:“难道圣命你都可以置之不理吗?”

周亚夫决然地说:“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请圣上明鉴。”

使者见周亚夫死不出兵,只好回去复命了。

周亚夫拒不出兵的消息很快传遍了军中,也传到了吴楚叛军将领的耳中。叛军将领以为周亚夫怕死怯战,于是便不再对他严加监视,而是放心地猛攻起梁国来。

周亚夫乘叛军疏于防范的当儿,调动一队精兵切断了叛军的粮道,焚烧了叛军的粮秣。叛军这才发现周亚夫统军的厉害。叛军失去了粮草,不能持久,只能速战速决。于是,他们便调回头来,要与周亚夫的军队决一死战。

此时,周亚夫已经数次调动了敌人,赢得了战争的主动权。他深知此时叛军狗急跳墙,要做困兽之斗,于是坚持不与交锋,避不出战。数日之后,吴楚叛军被弄得欲战不能,欲走不甘。周亚夫便巧妙地利用敌军粮草短缺、军心不稳的弱点,多次派出轻骑兵于夜间对叛军进行袭扰,使得叛军士气低落,斗志尽丧。

周亚夫见决战的时机已到,便命自己的部队造成编制混乱、防御松弛的假象,引诱叛军进攻。吴楚联军的统帅早就急于进攻,但一直苦于没有机会,现在忽然看到机会来了,便整顿军马,乘夜间杀了过来,企图一举奠定胜局。

周亚夫知道自己的中军大营原本设在营西北,而叛军却虚张声势地向营东南进攻,肯定是“声东击西”之计,于是便不动声色地将精兵埋伏在营西北,而以老弱病残在营东南顽强地进行抵抗。吴楚联军的统帅见营东南烟尘滚滚,两军将士都在全力搏杀,以为周亚夫中计,于是突出奇兵,杀往中军大营里来。谁曾想,叛军的行踪犹如飞蛾投火,被周亚夫的伏兵候个正着。一时间,万箭齐发,杀声四起,叛军立刻陷入重围。

叛军原本斗志已丧,再加上粮草不足,浑身乏力,如今又陷重围,根本无心恋战,只想夺路突围以求生。于是,叛军队形大乱,有的甚至在阵内互相残杀起来。经一夜激战,吴楚联军遭受到毁灭性的重创,楚王刘濞见大势已去,只好拔剑自杀了。

【商战谋略例说】

满足消费者口味

在香港,“某某”牌的运动用品物美价廉是出了名的,令同行眼红。言其物美,是指款式新颖,颜色花样;言其价廉,是指常常打折出售,消费者高兴万分。许多名牌运动用品坚持不二价,虽然有时为了促销也打打折,但打到定价的七折就已经相当不容易了。而专门出售某某牌运动用品的商店则让人称奇:打了九折后还可再打七折,有的甚至打到三折,据说一些季节性产品换季后干脆以一折售出。于是,顾客们都青睐于它,而出售其他牌子的运动用品商店则是又气又急。

这样的生意不会赔本吗?当然不会。俗话说得好:杀头的生意有人做,赔钱的买卖没人干。经营某某牌运动用品的总嘉公司当然不会失于算计。虽然产品终年都在打折,但成本核算之下,还是划得来的。原因在哪里呢?“畅销”二字是秘诀。某某牌运动用品多在畅销或专卖的店里面出售。产销直接挂钩,畅通无阻,省却了中间一层转手费用。这省下来的钱就可以作促销的筹码,此乃其一。还有一层好处是:直接畅销方式能使工厂的现金回收快速方便,而委托代销零售的商品一般结算时间较长,致使资金周转不快,损失了利息。某某牌用品则相反,仅是利息回收一项就增强了其不少市场竞争能力。

可能有的同行认为,某某牌用品的设计通常不错,可以订出较高的价钱,但用料却并不太好,这样成本便可压低,从而增加打折的本钱。不过,这种议论,总嘉公司是不会接受的。照公司的说法,他们的产品用料均从国外进口,品质绝对没有问题。至于“某某”能一再打折,主要是公司不愿积压资金,所以每换一季,就把上季存货清空。一方面是回馈顾客,另一方面也好在下一季全面更新,以满足消费者多变的口味。

永远为顾客着想,就会达到“以逸待劳”之效,立于不败之地。

福特使出锦囊计

福特家族是美国汽车工业的创造者和奠基者。该家族在创业过程中曾遇到不少挫折,但都被福特一家的勇气和谋略所克服。

20世纪20年代初,福特家族面临又一次打击:汽车销量急剧下降,家族生产出现了不景气的局面。

当时,正值美国汽车工业全面起飞的时期,各大公司纷纷推出色彩明快鲜艳的汽车,满足消费者的不同需要,因而销量大增。唯有黑色的福特车保持不变,显得严肃而呆板,销路自然大受影响。

福特公司内部人员见状,心急如焚,纷纷提出改革方案,以赶上时代的步伐。福特公司的老顾客也相继向福特进言,希望改进汽车式样,以适合新潮,缓减福特车销量的下滑。但是,无论对各地要求福特供应花色汽车的代理商,还是对公司内的建议者,福特总是坚持顶回:“福特车只有黑色的,我看不出黑色有什么不好,至少比其他颜色耐旧些。”

生产逐渐艰难了。福特开始裁员,部分设备停工,甚至还将夜班调成白班以节省电灯费。公司内外人心浮动,连福特夫人也沉不住气了。

福特却笑着说:“这是我的袖里乾坤,先不告诉你,等想妥了再说。”他夫人担心公司里牢骚太盛,人心思走。于是她一面向公司员工做解释工作,说公司肯定会想办法,大家不要气馁心急,一面疯狂地吹枕头风,试图让福特尽早决策。福特了解夫人的担忧,信心十足地说:“我们公司的待遇高于任何企业,他们不会生异心,同时他们知道我是绝不服输的人,相信我不跟别人生产浅色车,一定另有计划。”

有人建议说:“至少我们应该有新车在市面上销售,不至于让人说我们快倒闭了呀。”

福特诡谲地一笑:“让他们去说吧,谣言越多对我们越有利!”人们感到很奇怪,问公司是不是正在设计新车,是不是跟别人一样,会有各种颜色的车子。

福特回答说,“不是正在设计,是已经定型了!也不是跟别人一样,而是我们自己的,而且我们的新车比别人的都便宜!”这是福特一生中最得意的“杰作”之一——购买废船拆卸后炼钢,从而大大降低了钢铁的成本,为即将推出的A型汽车奠定了胜利的基础。福特经过一番观测和实验后,终于作出了自己的最后决策。

1927年5月,福特突然宣布生产T型车的工厂全部停工,这是公司成立24年来第一次停止新车出厂,市面上所卖的都是已有的存货。

消息一出,举世震惊,猜测蜂起。除了几个主管领导外,谁也摸不清福特打的是什么算盘。但让人奇怪的是,工厂停工后工人并没有被解雇,每天仍然上下班。这一情况引起新闻界的极大兴趣,报上经常刊登出有关福特的新闻,助长了人们的好奇心。

福特在关键时刻故意卖关子,引而不发,让别人不知道他葫芦里究竟卖的什么药。这无非是引起更多人的关注,吊起更多人的胃口。

两个月后,福特终于透露,新的A型汽车将于12月面市。这比宣布工厂停工引起的震动更大。

年底,色彩华丽、典雅轻便而价格低廉的福特A型车终于在人们长期的翘首期待中源源上市,果然盛况空前,促成了福特公司第二次起飞的辉煌。

福特公司由于T型车的开发,早已确定了它在美国汽车工业中的地位。这次面对各公司以色彩、外型为武器发起的挑战,福特并没有直接应战,而是养精蓄锐,扬长避短,抓住质量、价格这两个关键作充分准备,一旦成熟,就使对手们由强变弱、由优变劣了。

这就是老福特的锦囊妙计——“以逸待劳。”

“低姿态诱惑”之妙

“以逸待劳”在企业管理中的运用,也可以理解为牢牢掌握交易成功的砝码,以不变应万变,最终达到成功的“目的”。

一家公司的经理进行交易,经常以较低的出售价格得到购销合同。他认为买方因预算关系一般愿意选择低价商品,通常忽视了额外项目的开支。一旦签约后,就会发现还必须在修理、改装、零配件、技术咨询等方面付出一大笔费用,才能使购买的产品投入使用。因而,该公司经理作为卖方常常从增加的额外费用中赚取更多的利润。

在美国,一些汽车推销员就很善于用极低的价格来诱惑买方,可以说他们已将“低姿态诱惑”发展成了一种艺术。从表面上看,汽车的底价低,但被诱惑而趋之若鹜的买方在交易结束后就会发现,他们还必须付出一笔数目可观的额外费用,如维修费用、配件费用等,全部价钱实在高得惊人。当然,上当的总是那些不善思索的买方。他们不爱对问题作深入的调查和详细的研判,直至身陷额外费用的泥坑,发现“豆腐已变成肉价”,才悔之莫及。其实,买方在签约前如已发现总价过高,还是可以通过积极的谈判减少损失的。但此时,总有些被弄得精疲力竭、头昏脑涨的买方,往往会不加反抗地束手就擒,因为他们感到事已至此,只想让事情赶快了结。

在商业交易中,低姿态战术并非仅为卖主所专有,买方同样也可以使用。例如,口头上承诺一大笔订货,实际上却大打折扣,提出一些看似容易其实却十分困难的条件;答应按期付款,却提出一些较为复杂的条件;许诺长期向卖方购买零配件,实际上却另寻卖方等,目的是要引诱卖方以优惠的条件供给商品。

【人生智谋例说】

卡特以逸待劳促谈判

在谈判中,常见“以逸待劳”之计的灵光闪现。

1978年9月17日,美、埃、以签订了《戴维营协议》,埃以关系进入缓和时期。为了促进埃以关系的改善,在谈判桌上,卡特以超人的耐心和别出心裁的方法打破了谈判僵局,促成了埃以双方早日签订协议。

卡特把谈判地点安排在戴维营一个偏僻的没有生气的地方,这里没有繁华的街道,喧闹的市场、电影院、酒吧间、夜总会一概与它无关,普通人不去那里消闲,时髦男女不见出没。卡特在那里安排了两辆自行车,供前来参加谈判的14个人玩耍,此外再不增加其他娱乐设施。晚上休息时,人们可以任选三部乏味的影片中的任何一部片子。

埃及总统萨达特和以色列总理贝京从9月6日开始先在戴维营这座别墅休息了几天,每天也没什么好玩的,几部电影片看来看去也都快背熟了。

这样到了第8天,从此每天早晨8点,萨达特和贝京准时听到同一节奏的敲门声,随后听到那个熟悉声音友好地说:“你好,我是卡特,我们再把那个乏味的题目讨论一天吧。”萨达特和贝京起初还认为这种消遣持续不了多久,双方都顶着牛,不愿让步。到了第13天,两人都实在受不了了,有点脾气也磨平了。双方在该签字的地方写下了他们无可奈何的笔迹。

关于《戴维营协议》签字经过,卡特后来调皮地对人说:“那招是我向最小的儿子学来的。”卡特的这一招正是“以逸待劳”之计的妙用。

海威察色擒窃贼

在日常生活中,“以逸待劳”的方法我们也会经常使用,因为这是十分奏效的一种方法。化学家海威先生就利用这一计策巧妙地捉住了一名珠宝大盗。

事情是这样的:珠宝商考尔太太收藏着一颗珍贵的金伯利黑钻石,价值连城。她逢人便夸,作为招徕生意的法宝。

一天,三位绅士——查尔、艾伦、贝洛慕名来访,考尔太太便把三人迎入收藏室,然后打开匣子,一颗乌黑闪亮、辉煌闪耀的硕大钻石立刻呈现在客人们的面前。

来客们一边细细观赏着钻石的质地和成色,一边连连赞叹不绝。赏看之后,主人合上百宝箱,用一张涂满糨糊的白色封条封好,然后邀请绅士们到客厅叙谈。这一天,他们三人的举止谈吐各有特点,但却有一处古怪的巧合——三个人的右手指都有点小小的毛病。查尔的食指也许是发炎,涂上了紫药水;贝洛的拇指明显是被划破了,搽上了红药水;艾伦的拇指大概被毒虫咬肿,搽上了碘酒。谈话的气氛是友好而又热烈的。尽管三位绅士曾先后离席“方便”,但回到客厅后,依旧是谈笑风生。

宾主谈兴正浓时,考尔太太的好友、化学博士海威来访。

考尔太太再次陪同博士前往珍藏室参观。当她揭开湿漉漉的白色封条,打开箱盖时,突然发现钻石不见了。她只绝望地喊了一声“上帝呀!”,就浑身瘫软地倒了下去。

虽然可以断定,钻石在如此短的时间内不会飞出屋去,但一颗钻石实在是太小了,只要人们随意藏在一个地方,也许就会永远找不到。更何况,没有充分的理由,是不能随意搜身的。就是勉强搜身,如果找不到钻石,也只能是自取其辱。

海威博士扶着考尔太太来到客厅,把钻石失窃的事向三位绅士说明,然后风趣地说:“尊敬的先生们,这调皮的钻石不会是飞到你们手里了吧?”

三位绅士耸耸肩膀,双手一摊,异口同声地说:“这是绝不可能的事。”

海威博士一边安慰着考尔太太,一边沉稳地说:“如果各位还想看到这颗钻石重现的话,就请耐下心来,再等片刻。”

三位绅士不愿担嫌疑,于是便重新入座,加入漫谈的行列。

海威博士借谈笑的当儿,细细观察着每个绅士的表情、神色,乃至一举手、一投足的细微举动。

一刻钟后,海威博士犀利的目光从三人的手上一扫而过,然后指着其中的艾伦对考尔太太说:“好了,现在事情已经大白了,盗窃钻石的就是他。”

考尔太太惊讶地问:“你怎么能断定是他呢?”

“是啊,你怎么能将这样的罪名随便使用呢?要知道,这会毁坏我的名誉和声望的。”艾伦大声抗议着说。

海威不动声色地指着艾伦已变成蓝黑色的拇指,肯定地说:“手指上的颜色已经告诉了我们一切。”

众人都惶惑不解地盯着海威博士。

海威博士说:“刚才,我同各位绅士握手的时候,发现各位的手指上涂有不同的颜色。查尔涂的是紫药水,贝洛涂的是红药水,艾伦搽的是碘酒,而三位刚刚观赏过这颗钻石后,钻石便失踪了。我想,或许是哪一位绅士在跟我们开一个小小的玩笑,玩一个捉迷藏的游戏。”海威博士环视了一下众人,接着说:“我觉得要判断是谁在玩这个游戏需要时间。大家知道吗?中国有一个绝妙的计策,叫作‘以逸待劳’,于是我便采用了这个计策,让大家在这儿随意地漫谈片刻。果然,我等到了我需要的结果,奇迹出现了,你们瞧……”

海威站起来,走到艾伦身边,抓住艾伦的手指,高举起来,说:“看到了吗?”艾伦手指上原来搽了碘酒,而当碘酒与糨糊接触时,手指便由原来的黄色变成了蓝黑色,这是因为碘酒中的磺与糨糊中的淀粉接触而产生的化学反应。我想,当考尔太太已经封好了珍宝箱后,艾伦先生又去接触封条上的糨糊,一定不会只是出于好奇吧?”

艾伦垂头丧气地低下了头,乖乖地将那颗钻石从已经密藏好的衣扣里取出来。

斯大林胜算罗斯福

1944年,法西斯德国败局已定,美、苏、英等各国军队在多条战线上取得重大战果。为了研究如何处理战后一系列遗留问题,特别是如何处理战败国德国,苏、美、英三国领袖决定再次举行最高首脑会晤。

最高首脑会晤时间、地点和会议程序的选择与确定,历来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当时,美国总统罗斯福身体状况已严重不佳,因此他提出,会晤是不是可以定在1945年春天,这时天气已暖,他的身体可以吃得消。

老谋深算的斯大林早已了解到罗斯福的病情,他知道,一个疲惫不堪、精力不支的首脑在谈判中是不会保持坚强的意志和耐力的,是无法与一个体魄强健的对手较量的。罗斯福在这种身体状态下,很容易感到厌倦、焦躁、虚弱,从而轻易地向对手让步。于是斯大林电告罗斯福:由于形势急速发展,一系列问题迫切需要解决,因此最高首脑会晤不能拖延,最迟应该在1945年的二月份举行。

无奈之下,罗斯福只好同意这个日期。他又提出,因为健康原因,他只能坐船去开会,这样旅途要花很长的时间,所以他希望会谈地点不要选得太远。另外,开会的地点和气候最好能温暖一些,这样对身体有利。

斯大林则拒绝去任何苏联控制以外的地方,而坚持会议必须在黑海地区举行,并且具体提出在黑海边上克里米亚半岛的雅尔塔小城镇举行。这样,斯大林以逸待劳,并可随时与莫斯科保持联系。

罗斯福再没办法讨价还价,他只好拖着病躯,硬着头皮,前往冰天雪地的雅尔塔。当罗斯福经过几十天艰辛跋涉到达雅尔塔的时候,人们发现这位总统面色憔悴,几乎精疲力竭。

斯大林、罗斯福、丘吉尔到达雅尔塔后,无休止的会晤、谈判开始了。日程安排得极为紧张,首脑会谈多达20次,每次罗斯福都得参加。另外还有大量的宴会、酒会、晚会。这一切使罗斯福疲劳不堪。在谈判中,罗斯福强打起精神,与斯大林讨价还价,但终因体力不支,注意力分散,争辩不过斯大林,最后不得不草草结束会谈,按苏联的意思签订了协议。

罗斯福回到美国几周后,就逝世了。美国人强烈批评罗斯福与斯大林签订的《雅尔塔协定》,认为它对苏联作了大幅度的妥协,是对美国与西方利益的“背叛”。

一位著名的政治家说过,政治的较量到了最后就是身体的较量、意志的较量。优秀的政治家善于充分利用和强化对手在身体上、意志上的劣势,从而使自己在政治较量中较容易地击败对手。 y7IxUbimFE4ahR3kcDCQBb1bF3vaUYA3K6omro2VZ6rAIKPHpH2Rs7ILXdxiG0ba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