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头脑迟钝的筑巢工人——黄翅飞蝗泥蜂

快到七月底了,黄翅飞蝗泥蜂兢兢业业地保护着它们的茧,等待幼虫从茧里飞出来,而整个八月将是它们最无忧无虑的时光。在灿烂的阳光下,它们在花丛里绕来绕去,寻找蜜汁。短暂的悠闲过后,忙碌的九月来临了,黄翅飞蝗泥蜂又开始了艰巨的筑巢和狩猎大业。

黄翅飞蝗泥蜂

黄翅飞蝗泥蜂安家的地方,应具备两个必不可少的条件:一是易于挖掘的沙土;二是充足的阳光。因此,一块没有遮挡的平地是它们理想的安家之处。不过,由于平地没有任何遮挡,无法抵挡雨水的侵袭,所以,它们那正在建造的洞穴往往会被雨水冲来的沙土堵住,最后不得不被抛弃。

黄翅飞蝗泥蜂很少单独筑巢。它们往往是十只、二十只甚至更多只一起开发选定场地。你必须连着好几天盯着它们,才能大概了解这群建筑工人所做的事情。它们一边用利刃般的前腿迅速地挖土,一边哼着快乐的歌曲,那歌声尖锐刺耳、抑扬顿挫,真像一群劳动中的伙伴在用有节奏的号子互相鼓励。

工地上尘土飞扬,细细的尘土落在黄翅飞蝗泥蜂微微颤动的翅膀上。工人们奋力地挖掘着,很快便挖出了能钻得进身子的洞穴。它们的后腿露在外面,前腿飞快地把沙土从洞中抛出。不一会儿,我们就看不到它们了,只看见沙土被不断地抛出,听见它们似乎永不停歇的歌声。有时,落在黄翅飞蝗泥蜂翅膀上的尘土妨碍了它们的行动,它们不得不中断工作,到阳光下甩去翅膀上的尘土,或是去四周游览一番,放松一下,接着又重新投入工作了。

洞穴仅用了几个小时就挖好了。黄翅飞蝗泥蜂们一边高唱着凯歌,一边对洞穴进行着最后的装修。它们把碍事的土粒搬走,并把洞口处一些凹凸不平的地方弄平。

不久,热火朝天的繁忙景象慢慢地平息下来了。

现在,让我们来看看黄翅飞蝗泥蜂的劳动成果吧!洞口处是一个宽敞平坦的大厅,这是通往蜂房的通道。天气不好的时候,它们大多会呆在大厅里,从洞口露出它们那好奇的大眼睛。过了大厅,是一个急转弯儿,缓缓的坡道往下延伸,坡道的终点是一个椭圆形的蜂房。蜂房的四面墙壁干干净净的,里面的沙土被压得结结实实的,地板、天花板和墙壁都经过了精心的修葺(qì),以防粗糙的墙壁伤害到幼虫。蜂房与入口之间,有一条狭窄的过道,只容得下一只黄翅飞蝗泥蜂带着猎物通过。

每个洞穴里一般有三个蜂房,每个蜂房内有一只卵,而每只黄翅飞蝗泥蜂一年约产三十只卵,这就需要大概十个洞穴,并且,它们还要在每个洞穴里给蜂宝宝们准备三份食物。这可不是个轻松的活儿。黄翅飞蝗泥蜂筑巢和准备食物的时间只有一个月,因此它们必须争分夺秒地劳动。好在它们两三天内就能挖好洞穴、产下卵、找到食物。那么,它们是怎么运输食物的呢?对此,我做了细致的观察。

一只黄翅飞蝗泥蜂哼着歌回来了。它咬着一只肥大的蟋蟀,停在离洞口仍有些距离的灌木丛上。那只蟋蟀比它重好几倍,累得它筋疲力尽。它歇了口气,抱着猎物用力一跃,落到离洞穴不远的地方,准备徒步走过去。接着,它跨在蟋蟀身上,用双颚咬住猎物的触角,费力地前进着。这条路上草木丛生,蟋蟀突然被一根草绊住了,黄翅飞蝗泥蜂用尽力气也拖不动。它开始想办法了,它先盯了蟋蟀一会儿,然后往前走了几步,又往后退了几步,最后找到了一个合适的角度,轻松地拖着猎物绕过了障碍。当黄翅飞蝗泥蜂把蟋蟀拖到洞口时,我惊奇地看到它停了下来,放下蟋蟀,然后迅速跑进洞穴。几秒钟后,它又出现了,发出一声愉快的喊叫,一把抓住蟋蟀,把蟋蟀拖到洞穴里去了。

黄翅飞蝗泥蜂为什么不一口气把蟋蟀拖进洞里,而是在运进猎物之前,先对洞穴检查一番呢?对于它的这种行为,我做了一次试验。当黄翅飞蝗泥蜂丢下猎物、检查洞穴时,我把它丢在洞口的蟋蟀拿走,放到离洞口几厘米远的地方。只见黄翅飞蝗泥蜂哼着歌回来了,却发现猎物不见了。它左看看,右瞅瞅,终于发现了远处的蟋蟀。它飞了过去一把抓住蟋蟀,重新放到原来的位置上,然后,它又一次独自钻回洞里了。我觉得很好笑,便故伎重施,又拿走了蟋蟀。等它走出来时,再次沮丧地发现蟋蟀又不见了,只得又一次把蟋蟀拖回原地,然后,像什么都没发生似的,又爬回去检查洞穴……一直都是这样。只要我还有耐心继续试验,它就仍旧会如此行动。我对这只黄翅飞蝗泥蜂进行了四十次同样的恶作剧,而它也不厌其烦地将蟋蟀拖回了四十次,然后独自检查洞穴。

后来,我还是不死心。第二天,我还在这个地方,再次仔细观察。同样的事情又发生了。黄翅飞蝗泥蜂的这种固执,令我思考了很长一段时间。我想,或许黄翅飞蝗泥蜂这种固执的天性是大自然所赋予的,是无法改变的,所以它没能从自己无数次的失败中吸取到一点儿教训。

但是,接下来的观察却改变了我的这种片面的看法。在离那个黄翅飞蝗泥蜂村落很远的地方,我发现了另一个蜂群。于是,我又故伎重演,拿走了其中一只黄翅飞蝗泥蜂的猎物。起初的结果和以前一样,但是经过两三次后,被戏弄的黄翅飞蝗泥蜂竟然不再检查洞穴了,而是干脆利索地跨到蟋蟀身上,紧紧咬住它的触角,把蟋蟀立即拖回洞穴里。这一次,好像是我被黄翅飞蝗泥蜂戏弄了。

这说明了什么呢?也许,黄翅飞蝗泥蜂和人类一样,不同的种群有不同的才智吧!世界万物的规律何其相似啊!

然而,黄翅飞蝗泥蜂为什么要自己钻进洞穴里检查,之后才回来运猎物呢?它们是怕洞穴里有偷偷溜进来的寄生虫?还是有其他目的呢?这个问题,我只能猜测。人类的知识太过贫乏了,以至于我们无法了解黄翅飞蝗泥蜂的智慧。 lZmT1eUHbSQikdUiBa/d+6GuYL3ss2tjOyokkbgwXTslt6Dhr5H7cDc9UeuLLyuT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