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催眠与自杀

我们都听过心理医生为了了解病人的所思所想施展催眠术的故事。最常用的方法是拿着一块用绳子悬着的秒表,在病人眼前来回地摇晃,不出几分钟,病人就会陷入昏昏沉沉的睡眠状态中,敞开心扉,依照医生的要求把自己的心理世界娓娓道来。可是你知道吗,对鸡鸭或者鸟这种动物,催眠术也是有效的呢,而且方法十分简单,你我都能轻易地做到。

如果有机会,你不妨试着抓住一只禽类,比如母鸡,把它的头压在翅膀下面,将它用这种姿势摇晃片刻,然后放在地上,让它侧卧。这一切动作完成之后,你会看到本来活蹦乱跳的母鸡倒在地上,一阵抽搐,把自己冰凉、蜷缩着的爪子收到腹部下面,接着就不再动弹了,仿佛已经死去一样。但只要你耐心地等待下去,便会看到它慢慢苏醒过来,立起身子。起初的确有一点儿摇摇晃晃、尾巴悬垂、神情窘迫,不过这些很快就过去了,这只母鸡只需要很短的时间就能恢复成原来的样子。同样的,在鹅、鸭子、麻雀等动物身上,这个催眠术也屡试不爽。只是身材娇小的动物没有生气的状态会持续得短些,比如鸽子,无论你怎样努力,它们也只肯就范两分钟;而雏鸟更加倔强顽固,你只能使它们半睡半醒几秒钟。

看来,随着生命活动在不同种类的鸟儿的身体内部的不同,各种鸟麻木迟钝状态的持续时间也有差异。对这种现象,你是不是有似曾相识的感觉?的确,这种催眠状态和我们先前讨论过的昆虫装死现象极为相似。还记得装死的大头黑步甲吗?它能在一小时内一动不动,还有大粉吉丁,它可以在我们的摆弄下长时间服服帖帖。并且,无论是鸟类还是昆虫,在这种状态中都有死亡的形象,都迟钝呆滞,都有肢体的抽搐,静止不动的状态都会由于刺激物的介入而提前消失。刺激物对鸟类来说是声响,对昆虫来说是光线,寂静、阴影和安宁则使静止不动的状态延长。这种状态持续时间的长短在各种动物之间千变万化,似乎随着肥胖程度加深而增加。

由于每个人对催眠术的接受程度不相同,施催眠术的人不得不慎重选择他的催眠对象。医生对一个人催眠成功,对另一个人催眠却遭到失败的现象并不鲜见。同样,在昆虫当中进行选择也是必要的,因为并不是所有的昆虫都对实验者的实验作出反应。我们最好的实验对象是大头黑步甲和粉吉丁,而其他无法驯服的、拼死反抗的,或者只能保持短暂静止不动状态的昆虫真是千千万万。

前面已经说过了,昆虫的“装死”并不是它们的逃脱伎俩,而是在危险到来时的本能反应,因为它们对死亡是毫无所知的,所以无法佯装死亡。当然,它们对自杀这个结束深重灾难的手段也毫不了解。在人类的观察记录上,迄今为止还没有一个动物结束自己生命的实例。在情感素质方面有天赋的动物,有时会因极度悲伤而体能衰退,这一点是大家认可的。但是,这种现象距离自伤、自杀还远着呢。

然而,恐怕你会用蝎子自杀的故事来反驳我。对于这个传言,有人肯定,也有人不以为然,予以否定。据说蝎子被火圈包围,会用自己有毒的螯刺伤自己。真有这样的事吗?要想找到答案,我们只有再次亲自动手,作作实验啦。

在丘陵上扁平的石头下面,在日照最好的多沙地带,到处爬着粗大的南方白蝎子。现在,就让我们把它们抓来,装在一个铺了沙土和陶瓷碎片的大瓦钵里。

大家都知道蝎子的毒性非常强,但很少有人见过它产生的具体结果,不过,经常与蝎子打交道的樵夫对此可是再熟悉不过的。通常发生的情况是,樵夫刚刚喝完汤,正在柴捆中小睡。这时他忽然被一阵剧痛惊醒,就好像一根烧红了的针在往皮肤里刺,这就是讨厌的蝎子来攻击他了。只需很短的时间,被蝎子刺过的地方就会肿起来,如果置之不理,那么肿处能从小腿一直蔓延到腋窝。身体不够强壮的人,被刺后就会立刻丧失行动能力,软绵绵地倒下。

这丝毫不夸张,被蝎子刺对人来说是个十分严重的意外事故,就连蝎子被同类刺中,也会很快倒下。你可以亲眼看看:

我们从饲育的蝎子中取出两只强劲有力的作为实验对象,把它们放在一个短颈大口瓶底部的一层沙土上,让它们面对着面。假如它们向后退,就用麦秆尖把它们逗引回来,让它们时刻保持对峙。

这两只受到骚扰的蝎子被激怒后,便会进行一场决斗。它们的螯钳——防御的武器,展开成半圆形,以便在一段距离之外抓住对方。尾巴则突然松开,从背上向前伸出。而那盛着毒液的细颈瓶形器官互相碰撞,像水那样清澈透明的毒液在螯钳尖形成一颗小水珠。战斗这么进行下去,总有一只蝎子会被对手带毒的武器刺中。这一来全都完啦,受伤的蝎子会马上倒下。

分出胜负之后,胜利者便开始平平静静地啃食战败者的头和胸前部。它一小口一小口地吃,每一口都吃很久,在四五天内几乎毫不停歇。似乎吃战败者的肉,蚕食自己的同胞,对蝎子来说是光明磊落的战争行为,是一件可以原谅的事情。

这样,我们就把第一个问题真正弄清楚了,即蝎子的毒素可以立即致它们本身于死命。那么,蝎子在被火炭围着时会用螯钳刺伤自己,用自愿的死亡终止它所受酷刑的传说是否也是可信的呢?如果情况真是这样,这种动物可算是既有决断力又有勇气呢。闲话少说,我们还是来观察一下吧。

我们在饲育的蝎子中选出最粗壮的当作实验对象,把它放在烧着的炭火中央,再用风箱把炭火扇到白热的程度。这只蝎子一受到高温侵袭就在火圈里打起转来。只要不小心碰到火红炽热的栅栏,它就会胡乱地倒退,可是倒退又会引起更剧痛的触碰。由于前进受到烧烤,后退也受到烧烤,每次试着逃跑都被烧伤得愈加厉害,于是蝎子终于惊慌失措起来。它绝望了、愤怒了,挥舞起它弯曲的刺刀,把它展开、放下,再急速地、慌乱地拿起来,以至于你自始至终都无法真切地看到它的剑术。

蝎子用螯钳刺一下自己的身体,使自己从所受酷刑中解脱出来的时刻终于来到了:这个受刑者突然抽搐一下,就身子伸直,毫无生气地平躺在地上一动不动了。这只蝎子死了吗?看来是这样。也许它真的用螯钳刺了自己一下。虽然在它最后拼死挣扎、乱摇乱动时,忙乱的动作使我们看不清刺杀的动作。不过如果它的确刺伤了自己,如果它的确求助于自杀,那么毫无疑问,它已经死亡,而且是以非常快的速度死于自己的毒液。

然而,如果你试着用镊子尖把这只死蝎子夹起来放在一层清凉的沙土上,一小时后,这只所谓的自杀者又复活了,和它接受实验以前一样刚劲强壮。即使对第二只、第三只蝎子进行实验,结果也是相同的:接受实验的蝎子同样在绝望挣扎、惊慌失措之后,突然陷入没有生气的状态,像遭到雷击那样摊开肢爪躺着,又同样在冷凉的沙土上躺卧之后复苏过来。

因此,可以认为,发现蝎子自杀的人是受了这种突然昏厥及暴发性抽搐状态的迷惑和欺骗。炭火的高温使又害怕又愤怒的蝎子抽搐起来,这些人太过于轻信,于是让实验对象最终被蔓延开来的火势烧死。如果他们不那么轻率,早一些把蝎子从火圈中取出,就会看到表面上已经死去的蝎子会很快复活,就会看到这种动物本身并不知道自杀是怎么回事了。

事实上,除了人以外,没有任何生物知道自愿死亡这个最高级的办法。因为除了人以外,没有任何生物了解死亡是怎么回事。各种昆虫,还有鸟类,都是由于惊惶陷入了一种类似于催眠或昏厥的状态。不过,虽然有能力避开生活的灾难是人类的一种特长,但谁打算走到自杀这一步,都至少应该向自己重述两千多年前中国伟大哲学家孔子所说的话。某天,这位圣哲在树林里看见一个陌生人正把绳子系在一棵树上准备上吊。于是孔子告诉他,活着就是最有意义的事。知道生命的价值就能够鼓起勇气,从悲哀的极点到达快乐,从苦难的极点到达幸福。

不错,生命是重大和严肃的,提前离开是怯懦、愚蠢的。看,就连地位卑微低贱的昆虫都用自己的“死而复生”发表了它们的意见:你们要有信心,本能是从来不背叛自己的诺言的! f/iIu/Y9YJjLg7+HZSOa6EglS8RIK4LUr8JByZlgLt8AjF1qZ10Cc3Zu1/Sv+kK7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