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发现亚洲

两千多年前,希腊的地理学家们就曾经辩论过“亚洲”(Aisa)一词的来历。有一种说法认为,“亚洲”有两个含义:其一为黑暗,是小亚细亚水手对太阳落下的西方的称呼;其二为辉煌,是他们为太阳升起的东方所起的名字。这两种说法或许并不怎么好,但今天我们再谈论这个问题已经没有意义了。

我们更应该关注的是,欧洲人究竟何时以及如何意识到他们并非居于世界的中心,他们的家园只是广阔无边的土地上的一个小半岛?他们是怎么得知,另一片大陆的人口远远超过欧洲,而且文明程度也远远高于欧洲呢?当特洛伊的英雄们还在使用原始的武器作战时,聪明的中国人早就把这种武器当作古董,保存在博物馆里了。

喜马拉雅山

一般认为,马可·波罗是第一个到达亚洲的欧洲人。事实上,在他之前早就有欧洲人访问过亚洲了,只是我们对此不太了解罢了。在历史上,促使人们去了解亚洲的,往往是战争,而不是和平。海外贸易使希腊人熟悉了小亚细亚,特洛伊战争同样丰富了欧洲人对亚洲的理解,古代波斯国的三次西征对增长欧洲人的地理知识更是大有帮助。两个世纪后,亚历山大大帝对亚洲的“回访”,已不是纯粹的军事远征了。此时,欧洲人第一次对位于地中海与印度洋之间的那块大陆有了一些客观的了解。

最终使欧洲人意识到亚洲的存在的,不是“科学探险”,而是一位作家。这位贫穷的文人,在一本书中描绘了一个欧洲人从未见过的国家,他就是马可·波罗。

马可·波罗的父亲和叔叔都是威尼斯商人,由于商业往来,他们结识了成吉思汗的孙子忽必烈。忽必烈是一位非常睿(ruì)智的皇帝,他认为他的臣民若学点西方讲求实效的东西,肯定大有裨(bì)益。当听说有两位威尼斯商人经常来布哈拉(该地区位于阿尔泰山脚下)后,忽必烈就把二人请到北京(当时的大都),隆重地款待了他们。这两位商人就是马可·波罗的父亲和叔叔。几年后,他们思念家人,请求离去。忽必烈同意他们回家小住,并希望他们重返北京时,把他们常常提起的马可·波罗带来。

马可·波罗

经过三年半的旅行,马可·波罗一家人终于在1275年重返北京。年轻的马可·波罗备受中国朝廷的恩宠,被封为一品大员,还被封了爵位。他在中国一直住了24年,后来因为思乡心切,就取道印度、波斯和叙利亚,回到了威尼斯。

马可·波罗对他的邻居讲起他在中国的所见所闻时,总是大谈忽必烈的富有,讲中国皇宫和寺庙里的座座金像,以及大臣的妻妾们的一件件丝绸衣裳。对于他所说的那些,人们无论如何都难以相信,还称他为“马可百万”。因为即使是君士坦丁堡的皇后,也仅仅只有一双丝绸袜子。

后来,威尼斯与热那亚之间发生了战争。马可·波罗是一艘威尼斯战舰的指挥官,又恰好被热那亚的胜利者们俘虏。正因为如此,他的传奇故事才会广为人知。他坐了一年牢,与一个叫鲁斯蒂谦的人成了狱友。鲁斯蒂谦当过作家,曾把亚瑟王的故事改写成一本通俗读物。听了马可·波罗的故事后,他觉得非常有趣,便在监狱里详细地记录下来。于是,一部伟大的著作诞生了。这本书在14世纪出版,并很快流传开来。直到今天,人们仍然对它很有兴趣。

这部著作之所以获得成功,也许是因为书中不断提起黄金和其他各种财富。以前,希腊人和罗马人只是模模糊糊地听说过东方君王的富有,而马可·波罗则以他的亲身经历使人们相信,东方确实很富有。从此,欧洲人开始满怀热情地寻找通往东方的捷径。

1498年,葡萄牙人发现了好望角。10年后,他们来到了印度。40年后,他们到达了日本。1521年,麦哲伦在由东向西航行时发现了菲律宾群岛。此后,去东方成了欧洲人关注的热门话题。

亚洲与世界

亚洲为世界创造了多种宗教。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是当今人类社会的主宰,它们都诞生于亚洲。

此外,亚洲还是人类文明的发源地。虽然在近代,西方在科技发明和社会制度方面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不过,这些成就,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东方以往进步的延续。我们不禁要问,如果缺少了东方这所学校提供的基础,西方还能取得那些辉煌的成就吗?

希腊文明不是人类大脑灵光一现的产物。数学、天文学、建筑学乃至医药学的发展进步,都经过了一个漫长而又痛苦的过程。它们可不像雅典娜 那样,从宙斯 的脑袋里一蹦出来,就已经无所不知、无所不晓了。这些学科真正的发源地,其实是亚洲的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沿岸,而不是欧洲的希腊。

艺术与科学结伴而行,从巴比伦来到非洲,被聪明的埃及人掌握。直到希腊人的文明程度发展到较高水平,能够领会几何图形的奇妙与数学公式的可爱时,真正的欧洲科学才出现了。而这个欧洲科学的祖先,早在两千多年前,就已经在亚洲发展得颇为壮观了。

亚洲对人类的贡献远远不止这些。狗、猫乃至一切有用的四足动物,诸如勤劳的牛、忠实的马以及羊和猪,几乎都是由亚洲人最先驯服的。想想在蒸汽机时代之前这些动物对人类所起的巨大作用,西方人就应该觉得他们欠东方的太多了。不仅如此,西方的大部分鲜花、果蔬,也都是由希腊人、罗马人和“十字军”骑士从亚洲带到欧洲的。

《基督诞生》

幼发拉底河

但亚洲并非一直是慈悲为怀、广济天下的东方圣人,它也曾征服过欧洲。5世纪时,来自亚洲的匈奴人入侵欧洲。12世纪时,来自中亚的沙漠地带的鞑靼(dá dá)人到达欧洲,把俄国变成亚洲的附庸,还威胁到欧洲的其他国家。

亚洲中部高原

亚洲总面积达4400多万平方公里,可分为五个部分,分别是北部平原、中部高原、西南高原、南部半岛和东部半岛。让我们先从中部高原讲起吧。

亚洲中部高原地势平缓,几条较低的山脉由东向西或由东南向西北平行延伸。那些山脉是由于火山爆发,地层严重断裂、弯曲和变形,出现褶皱而形成的。山脉的西边是辽阔的平原;东边是蒙古高原,那里有着大片的戈壁沙漠,是成吉思汗的故乡。

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在塔里木盆地发现了罗布泊,并使它为世人所知。在地图上看塔里木河,它就像沙漠中的一条小溪;但事实上,它的长度大约是莱茵河长度的2倍。可别忘了,亚洲的一切都是非常大的。

在阿尔泰山与天山之间,有一条直通吉尔吉斯草原的通道,名为准噶(gá)尔。这是那些沙漠民族,如匈奴人、鞑靼人和突厥人当年远征欧洲的必经之路。这些民族曾经给欧洲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塔里木盆地西南方的地形极其复杂。塔里木盆地与阿姆河河谷之间有一片高原,那就是著名的帕米尔高原。它坐落在从小亚细亚和美索不达米亚去中国的路上,犹如一座巨大的屏障,但人们可以通过几个山口,越过重重高山。这些山口的平均海拔都在4500米到4900米之间,比欧洲的最高峰还要高许多。其他地方的高山与这里的相比,简直是小巫见大巫。

从帕米尔高原开始,一座座雄伟的高山向各个方向不断地延伸着。向北有天山山脉,在西藏与塔里木盆地之间的则是昆仑山脉,还有险峻的喀(kā)喇昆仑山,以及著名的喜马拉雅山。喜马拉雅山的平均海拔高达6000米,创世界最高山纪录。喜马拉雅山的最高峰是珠穆朗玛峰。

青藏高原平均海拔为4000米到5000米,面积大约是240万平方公里。南美洲的玻利维亚高原,平均海拔约3350米到4000米,但那里无人居住,而青藏高原上却有一些常住人口。这也说明,人类所能承受的气压极限,会随着环境的改变而改变。那些来自南美洲的旅游者,从里奥格兰德前往墨西哥,住上几天就感到不舒服,可墨西哥的海拔仅有2250多米。然而,住在青藏高原上的人每天都要走很远,还常常背着很重的东西走险峻的山路。那些山路是青藏高原与外界联系的唯一途径。

青藏高原自然条件恶劣,每年积雪的时间长达6个月,气温经常在零摄氏度以下。高原上的风暴吹过南部荒凉的盐湖,雪尘弥漫,给人们的生活造成了很多不便。

这里的藏族居民信仰佛教,但他们的佛教并不是印度的原创教义,也不同于中国唐朝时玄奘(zàng)取回来的经文教义,而是一种独特的带有藏族传统文化特色的宗教,即喇嘛教。藏族是佛教的坚固堡垒,在抵制伊斯兰教和印度异教的冲击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藏族的佛教从未中断过,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它有一种极为特殊的继承制度,即通过寻访、认定等一系列程序而产生佛教继承者的制度。这项制度今天仍在继续。

世界上最高的青藏高原,由于处于众多山脉的保护中,直至今日,这块圣地从未遭受过任何侵扰。这里的很多山脉都声名远扬,备受登山爱好者们青睐的喜马拉雅山便是那些山脉中最为著名的。喜马拉雅山虽然拥有很多世界高峰,却是一条非常年轻的山脉,到现在为止,它的年龄也不过几百万岁而已。

地质学家们认为,喜马拉雅山现在仍在继续升高。这种说法是对的。由于印度板块和亚洲板块的不断挤压,喜马拉雅山大约以每年0.3厘米的速度悄然生长。这也暗合了大自然的一条法则:一切事物都必须不断地运动、变化和发展,否则就会消亡。

亚洲西部高原

帕米尔高原以西是由山脉组成的一系列高原,它们向西延伸,直至黑海和爱琴海海岸。

人们很熟悉这些高原,它们在人类的历史上起过重要作用。如果关于人类起源的推断是正确的,那么,正是印度河与东地中海之间的这些高原与河谷,孕育了西方人种,而人类也正是在这里形成了基本的道德规范和科学理论,最终与动物从本质上区别开来。

我们先来看一下伊朗高原。高原中间是海拔1000米到1500米的内陆盆地,北面是里海和卡拉库姆沙漠,南边紧挨着波斯湾和阿拉伯海,但因为降雨稀少,这里没有形成一条像样的河流。俾(bǐ)路支地区 有几条最终汇入印度河的小河。当年亚历山大大帝的军队从印度返回欧洲时,就是在俾路支地区因缺水而全军覆没的。

近些年来,人们对阿富汗可以说非常熟悉了。赫尔曼德河是阿富汗的一条重要河流,发源于兴都库什山,最后消失在锡斯坦盐湖,该湖位于伊朗与阿富汗相接的地区。与俾路支地区相比,阿富汗的气候要好得多,地理位置也很重要,在古代,从印度 到北亚和欧洲的很多商道都要经过阿富汗的腹地。

伊朗高原上的波斯也值得关注。公元前600年,波斯曾经极其辉煌,但今天已经没落了。那时,它是一个大帝国的中心,这个大帝国横跨欧亚大陆,西起马其顿,东至印度。当年的波斯代表了文明的最高水平,代表了生活的最高准则,但后来波斯被亚历山大大帝摧毁了。

7世纪初,阿拉伯人征服了波斯。波斯天文学家、数学家兼诗人奥马尔·哈亚姆的著作告诉后来的人们,这片沙漠上曾经一度绽放着高雅的艺术之花。哈亚姆曾用代数学和四行诗描述他的人生、歌唱欢乐的友情和甘醇的美酒。如此有才能的人出现,足以说明当时波斯文明的发达与成熟。

今天,人们对波斯的关注却是因为石油。波斯发现了石油,这对于一个弱小的国家来说,反而是件非常不幸的事。按道理来说,在任何地方,本地人都应该是该地区地下宝藏的主人。但事实恰恰相反。波斯国王的几个远在德黑兰 的密友,凭借采油特许经营权发了大财;而住在油田的人们,却只能偶尔在那里找到一份体力活儿,收入微薄,勉强果腹。

提起波斯,人们总会想到它的贫穷与苦难。正是它的地理位置使它的命运变得悲惨。这个国家本来是一片沙漠,但因处在连接东西方、欧亚两洲的一条主要通道上,它便成为各国争夺的目标。这也成了整个西亚的不幸。

从帕米尔高原延伸到地中海的一系列高原中,最后一部分是亚美尼亚和小亚细亚。亚美尼亚在伊朗高原的西边,它是一片古老的土地,也是一片灾难深重的地区。这里的人们常年遭受苦难。所有从欧洲去印度的旅行者,都必须经过这里高耸的库尔德山。阿拉拉特山 是亚美尼亚的最高峰,海拔约5200米。传说,当年洪水退去后,诺亚方舟就搁浅在这里。亚美尼亚人属于地中海人种,是美国人的近亲,但我们无法确定亚美尼亚人是什么时候移居这里的。他们是虔诚的基督徒,比罗马人更早地信奉基督教。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亚美尼亚人对协约国伸出了援手,希望协约国获胜后,能帮助他们摆脱土耳其人的欺压。他们还希望国联 能委托美国保护他们,但美国拒绝加入国联,最终亚美尼亚人的这一愿望落空了。

1920年,亚美尼亚建立苏维埃政权。1922年,亚美尼亚同格鲁吉亚和阿塞拜疆组成外高加索苏维埃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同年12月加入苏联。

下面我们继续向西,来认识一下小亚细亚高原。

小亚细亚高原北部紧邻黑海,西部直达马尔马拉海、博斯普鲁斯海峡、达达尼尔海峡,南部紧临地中海。著名的巴格达铁路横贯了整个小亚细亚,将伊斯坦布尔与底格里斯河上的巴格达连接起来,作用重大。西亚重要的港口士麦那和叙利亚的大马士革都在这条铁路线上。因此,英国和德国都想争夺对它的控制权。

小亚细亚是欧亚大陆桥的一部分,它曾经非常富饶,不仅是欧亚之间的商道的重要一节,也是印度和中国通往希腊和罗马的商道交汇地。在未来的欧亚贸易中,这里仍将是一个重要的地区。在这片大地上,亚洲的古老血统与欧洲的新民族融合在一起,形成了一个睿智、机敏的民族,即犹太民族。数百年来,这个民族面对众多强敌,却始终未被同化。

亚美尼亚的宿敌库尔德人居住在小亚细亚的东部。他们像苏格兰人一样,有很重的血统观念,且部族之间各自为政。如果你想在那里发展工业,进行商业活动,一定要小心谨慎。库尔德是个非常古老的民族,巴比伦的楔(xiē)形文字和希腊的历史学家都曾记载过它,这些记载认为库尔德人与西方人是同一种族,只是库尔德人皈(guī)依了伊斯兰教。作为伊斯兰教徒,他们从不信任那些基督教邻居。

当和平终于来临时,库尔德人并没有欢欣鼓舞,因为旧恨未消,新仇又生。欧洲的几个强国以“委托管理人”的身份在原土耳其帝国的领土上发号施令,事实证明,他们对待当地人并不仁慈。

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流域,这块曾经创造了璀璨文明的土地,如今只留下一些巨大的山丘,默默地诉说着昔日的光荣与沧桑。这些山丘就是巴比利,或称巴比塔,是巴比伦文明的遗迹。

离开了美索不达米亚东部的荒凉村庄后,犹太人的祖先穿过阿拉伯沙漠北部,以及西奈山与地中海之间的平原,在埃及居住了几个世纪,最后选择了朱迪亚山和地中海之间的一小块狭长的沃土定居。经过与土著的激烈争夺,他们夺取了一些村庄和城镇,建立起独立的犹太国家。

但犹太人并不能过安稳的日子。西边有巴勒斯坦人和克里特岛的闪米特人,他们占据了整个海岸地带,把犹太人与大海隔开了;东边则有一道由南向北的大裂缝,把犹太人与亚洲隔开了。那道裂缝北起黎巴嫩,沿约旦河河谷南下,经过太巴列湖、死海、古伊多姆王国的土地,最后到达红海的亚喀巴湾,其最深处在海平面以下约3960米。

大裂缝的南部是世界上最炎热、最荒凉的地区之一,那里到处都是沥青、硫磺、磷矿石和其他有腐蚀性的物质。虽然古人对这儿望而生畏,但现代人却对这里有极大的兴趣,因为他们可以利用现代化学科技,从那些矿物质中提取大量有价值的东西,进而获得巨额利润。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德国在这里建立了一家规模很大的死海沥青公司,盈利丰厚。

当首批来自东方的移民越过与大裂缝平行的朱迪亚时,他们看到了与南部全然不同的景象。他们既惊讶又高兴,觉得自己找到了一块“流淌着牛奶和蜂蜜的土地”。可是,如果你今天来到巴勒斯坦,就很难看到牛奶和蜂蜜了,虽然这里的气候变化并不是很大。

巴勒斯坦发生的巨大改变是因为“十字军”骑士和土耳其人。当时巴勒斯坦有很多重要的灌溉设施,这些设施有些是在罗马统治时期修建的。后来,“十字军”骑士和土耳其人破坏了这些水利灌溉设施。于是,这片富饶的土地彻底荒废了。人们要么坐以待毙,要么背井离乡。神圣的耶路撒冷也变成了一个贝都因人的小村庄。基督教教徒与伊斯兰教徒争斗不休,因为这两派教徒都把耶路撒冷奉为圣城。阿拉伯人则认为自己是伊斯梅尔 的后代。

说到这儿,咱们一起来听个故事。传说,当年亚伯拉罕答应了妻子撒拉的要求,把不幸的伊斯梅尔及其生母赶到了沙漠,但这对母子并未因饥渴而死。伊斯梅尔娶了一个埃及姑娘,还成了整个阿拉伯民族的始祖。再后来,伊斯梅尔和他的母亲被葬在麦加大清真寺神圣的卡巴神殿外。因此这里成了麦加最神圣的地方。无论道路多么艰险,所有的伊斯兰教徒,都会在有生之年,到这个圣地朝拜。

阿拉伯人征服耶路撒冷后,在一块黑色圣石上建了一座清真寺。据说,亚伯拉罕的远亲也曾在这里建过寺庙,但那是几千年前的事了。为争夺这块黑色圣石和圣石周围那道著名的“哭墙”,不同教派的人们相互仇恨,其中包括阿拉伯人与正统犹太教徒。

人们对巴勒斯坦的未来充满了忧虑。耶路撒冷居民的70%是伊斯兰教徒,30%是犹太人和非犹太基督徒。英国人占领了这座城市之后,便成为世界上人数最多的伊斯兰教徒所在地的统治者。他们不愿得罪这些伊斯兰教徒,不可能把巴勒斯坦的伊斯兰教徒交给犹太人摆布。

巴勒斯坦到现在仍然存在一些不稳定的因素。伊斯兰教徒与犹太教徒依然争个没完,或许这里的人们更应该关心筑路修渠,而不是为了几块石头继续打斗。巴勒斯坦的大部分地区是由东向西倾斜的,从海上吹来的和风,给这里带来了充沛的雨水。如果把废弃的荒地开垦成农田,大自然恩赐的雨水必将使这里获得大丰收。

我们期待着巴勒斯坦很好地解决自己的问题,期待着这里的人们过上和平幸福的生活。

阿拉伯半岛

在我们日常的地图和地理手册上,阿拉伯半岛都是亚洲的一部分。如果真有火星来客,他们很可能把阿拉伯著名的内夫得沙漠看成撒哈拉沙漠的延续,只不过,这两个沙漠被印度洋的一条浅湾隔开了而已。

这条浅湾就是红海。红海布满了暗礁,其长度是宽度的六倍,平均深度约558米。它通过曼德海峡与印度洋的亚丁湾相连。在远古时期,红海可能只是一个内陆湖,曼德海峡形成后,这个内陆湖才成为海洋的一部分。

阿拉伯人并不关心自己是属于亚洲还是非洲,他们称自己的国家为“阿拉伯岛国”。阿拉伯半岛总面积约为320万平方公里,但人口与面积不成比例,总人口不过几百万。这几百万阿拉伯人给全世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们具有非凡的体质和顽强的精神,因为大自然并没有给他们提供什么良好的条件。

阿拉伯地区的气候不适合人类居住。这里是全球最炎热的地区之一,像撒哈拉一样。它的南部和东部沿海地区潮湿多雨,让人很难适应。阿拉伯半岛中部和西部是山区,海拔超过1800米,而且昼夜温差很大,太阳落山不到半小时,温度就会下降15摄氏度左右,人和动物都无法适应这种骤变。

从商业地位来看,整个阿拉伯半岛都比不上曼哈顿地区一块毫不起眼的地方,但它对世界文化产生的巨大影响远非曼哈顿所能比拟。

只要再探究一下,我们便会发现,阿拉伯半岛从来没有成为一个像法国或瑞典那样完整的国家。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协约国急需援助,便在阿拉伯半岛不负责地乱许诺。战争结束后,从波斯湾到亚喀巴湾之间,一下子冒出来13个所谓的独立国家。这些国家有波斯湾沿岸的哈萨 、阿曼,南部的哈德拉毛 ,红海边上的也门、阿西尔 、汉志 。甚至北部的约旦河两岸也成立了一个独立国家,该国坐落在巴勒斯坦和叙利亚沙漠之间,统治者是一位接受耶路撒冷领导的国王。在这些国家中只有汉志比较重要,它不仅拥有一段属于自己的铁路,还拥有阿拉伯世界的两个圣地:穆罕默德的出生地——麦加和安息地——麦地那。

这两个地方在7世纪初期还默默无闻,是穆罕默德让它们名扬天下的。享有极高声誉的穆罕默德,生于公元570年左右,他很小的时候父母就相继去世了。青年时期,他给别人赶过骆驼,曾经跟着商队走遍了整个阿拉伯半岛。他甚至还渡过红海,到达了非洲的一些地方,并且很有可能到过阿比西尼亚 。当时阿比西尼亚国王企图把阿拉伯半岛变成殖民地,因为阿拉伯半岛的不同部落之间积怨已久,根本不可能联合抗敌。

后来,穆罕默德和一个富裕的寡妇结了婚。他不再到处奔波,在家乡开了一个小商店,经营一些粮食和骆驼饲料的生意。

关于穆罕默德的教义,我不打算详细叙述,如果你感兴趣,可以去读《古兰经》。这里要说的是,由于穆罕默德的努力,阿拉伯沙漠里的闪米特部落才团结起来,而在此之前他们一直不合。在不到一个世纪的时间里,他们就征服了整个小亚细亚、叙利亚、巴勒斯坦、非洲北部沿海地区以及西班牙。到18世纪末,他们已经威胁到欧洲的安全。

《古兰经》

如果这个民族没有非凡的智慧和超人的体魄,他们很难在短时间内取得如此大的成就。和伊斯兰教徒打过交道的人都觉得他们是强大的对手,拿破仑也是这样认为的。这个睿智的民族对科学非常重视,在中世纪时就建立了大学。但为什么最后他们还是衰落了呢?我无从知晓。如果说是因为地理环境对民族性格产生的影响,这恐怕很难令人信服,因为许多沙漠部族一直都默默无闻。这就像那些山地民族,有的能成就惊天动地的大事业,有的却始终一副醉鬼的模样,无所事事地虚度光阴。在此需要说明的是,我并不想从一个民族的成败中总结出一条基本规律来。

18世纪中期,阿拉伯半岛发生了一场宗教改革运动。从此,伊斯兰教徒内部各种繁冗(rǒng)礼仪得以简化,盲目崇拜的现象也减少了很多。伊斯兰教徒的生活变得朴素和简单。在这个半岛上,居住的是一个认真和节俭的民族,他们很少笑,没有过多的娱乐活动,常常一副严肃认真的表情。他们也不可能被大量的物质财富所腐蚀,因为他们生活简朴,从来不感到缺少什么。

《油灯前的抹大拉》

亚洲东南半岛

亚洲东南半岛的总面积是巴尔干半岛的四倍,它主要由四个古老的王国构成。 这些王国有的独立,有的半独立,有的还是其他国家的附属国。位于半岛最西边的国家是缅甸。缅甸的地形很特别,在它的北部边境,有一座东西走向的大山,好似一道天然屏障,隔开了缅甸和印度。但缅甸境内的其他五座高山都是南北走向的,这使得中亚大平原上的部族能长驱直入,到达孟加拉湾、暹(xiān)罗湾 、中国南海等沿海地区。这些部族在所到之处摧毁城市、掠夺村庄,并留下子孙来统治。

整个半岛都受到了中亚大平原上的部族的压迫,缅甸的末代君王就是中亚部族的后裔。1885年,英国人征服了缅甸,这位末代君王被放逐,但人们丝毫不同情他,因为他相当残暴,让人忍无可忍。他曾经为庆祝自己登上王位,杀死所有的亲戚。这个暴君被赶走后,取而代之的是一位英国总督。从那以后,缅甸变成了英国的殖民地。 后来,这个国家迅速繁荣起来,人们把伊洛瓦底江开发成贸易运输的大动脉,使得从仰光到曼德拉可以直接通航。运送大米、石油和其他各种物资的船只从不间断,盛况空前。

缅甸的东边是泰国,多纳山脉和他念他翁山脉将两国隔开。泰国的西边是英国人占领的国家,东边则是法国的殖民地。泰国能够保持独立,应该归功于这种地理位置,因为英国和法国都在小心提防着对方势力的扩张。另外,这也是在位近40年的老国王朱拉降功苦心经营的结果。他是18世纪后期把泰国从缅甸独立出去的功臣的后裔。朱拉降功小心而巧妙地利用东、西两边邻居的矛盾,作出适当妥协,来维护本国的利益。他发展教育,开办大学,使泰国的文盲人数比例从原来的90%减少到20%;他修建铁路,疏浚(jùn)河道,使湄(méi)公河(澜沧江)的航道疏通了640多公里;他还建起了通信和电话系统,整顿军队,使泰国在其他国家眼里,既是一个可靠的盟友,又是一个潜在的危险对手。

泰国的首都是位于湄公河三角洲上的曼谷。曼谷有近百万的人口,多数人以船为家,看上去有点儿像威尼斯。由于泰国不限制外国移民人口,很多勤劳的中国人都在曼谷定居,他们现在已占泰国总人数的1/9,对泰国迅速成为重要的大米出口国作出了重要贡献。泰国内地覆盖着茂密的森林,这些林木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其中柚木就是一种重要的出口商品。另外,泰国还拥有马来半岛的一部分,那里蕴藏着世界上最丰富的锡矿。

然而,从整体上说,泰国政府是反对国家工业化的。所有热带地区的居民如果想生存的话,就不得不把主要精力放在农业和其他一些简单的手工业上。此外,泰国的农业也与许多发达国家不同,比如在畜牧方面,除了中国移民饲养的大约100万头猪,泰国还有400万头水牛和9000头大象。这些大象不仅能在农田里干活,还能被人们当成起重机和载重卡车来使用。

泰国东边的邻居是法属印度支那 ,从南向北,由五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柬埔寨,它坐落在湄公河三角洲大平原上,盛产棉花和胡椒。柬埔寨名义上独立,实际上处于法国的监管之下。在柬埔寨的腹地,也就是洞里萨湖北边的茂密森林里,有一处著名的历史遗迹——吴哥窟。相传吴哥窟由高棉族所建。公元9世纪,这个神秘的民族在柬埔寨北部建起了首都吴哥城,每一面城墙都约3220米长、9米高。高棉人原来在印度教徒的影响下信仰婆罗门教,后来改信了佛教,并于公元10世纪把佛教作为国教。信仰的改变引起了他们精神上的变化,这体现在12世纪到15世纪之间的庙宇和宫殿的建造上。吴哥城后来被摧毁,但它留下了令后人惊叹的建筑废墟。

有一种说法称吴哥城原本在海中,早在湄公河三角洲形成之前就建成了。如果这种说法成立的话,那就意味着大海向后退了约480公里。历史上记载的纳拉文海岸线后退了约8公里,比萨的海岸线后退了差不多11公里。吴哥城到底发生了什么,这或许永远是个谜。但历史上确实存在过这么一座城市,它当时的地位可能比今天的纽约还要重要。在它成为文明的中心时,巴黎还是一个由气味难闻的简陋房子组成的渔村,这太不可思议了。

湄公河三角洲是法属印度支那殖民地的一部分,是法国在远征墨西哥遭到惨败时,为了挽回帝国的一点儿面子而占领的。该地有一个天然良港——西贡 ,数千名法国官员受命管理着那里的四百多万印度支那人,他们急切地等待着返回祖国,颐养天年。

越南

印度支那再往东就是越南。自1866年开始,越南就在法国的“保护”之下了,但名义上它还是一个独立的国家。该国出产木材,但境内很多山还没有得到充分的开发。该国的北部地区非常重要,盛产煤和水泥,国内重要河流——红河(元江)也流经此处。那儿还出口棉花、丝绸和糖。越南的首都是河内,从1902年以来,它就一直是法国统治印度支那的政府机构所在地。除了上述四个国家,还有一个叫老挝(wō)的狭窄地区,1893年,法国把它变成了自己的殖民地。

亚洲东南半岛的最东边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所谓的“马来联邦”,包括四个在英国控制下的半独立的小王国。该地区多山,有的地方海拔高达约2400米,山里蕴藏着丰富的锡矿。这里的气候有利于热带作物的生长。马六甲海峡边上的槟城,则出产大量的橡胶、咖啡、胡椒、木薯淀粉和槟榔膏等。另一部分就是坐落在一个小岛上的新加坡。新加坡的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扼守着所有从南到北、从东往西的海路。

新加坡也称狮城,最初它还是个灌木丛生的地方,1819年,由英国殖民官莱佛士率人建成。今天,新加坡的人口总数已经超过50万,这里差不多汇集了东方的各种语言、风俗和人种。像直布罗陀一样,新加坡也是一个坚固的堡垒,其铁路与泰国的曼谷相通,但还没有通到缅甸的仰光。如果东西方之间发生了不可避免的冲突,新加坡将会发挥重要的作用。 6B6uD9XazvVDUW53IfGExwoTgOfcQpZOse8YVQhJiQrJgP+fc2z5LISnKfyjTWxP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