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2.令结论具有说服力

■不在结论中使用暧昧的词汇

逻辑思维的第一条基本原则,就是将结论明确为“是/否”。

如果“是/否”不容易理解,也可以替换为“YES/NO”、“做/不做”、“往左/往右”等词汇。重点在于结论必须明确。

在商务决策中,首先会面对诸如“如何才能提升营业成绩”之类的明确课题,GIOBIS称之为“论点(Issue)”。逻辑思维的目的之一就是针对这一论点高效地得出结论。比如:“由老客户介绍新客户”、“减少得不出成果的无用拜访”等。

这里需要注意,所谓的结论应该是诸如这样的句子:“我们希望采取××做法”、“我们将停止××行为”,整个句子主语明确,也体现了清晰的方向性。

但逻辑思维欠佳的人,就很容易得出暧昧不清的结论。

例如针对:“怎样才能提升业绩?”这一论点

给出结论说:“各人做法不一样,不好说”。

或者“得不到成果的拜访可能造成浪费,但也有可能潜藏商机”。

这样的结论能带来什么?对于决策和主张来说,这是毫无意义的。

我刚才说逻辑思维的目的之一是高效地得出结论,但主张“都可以”是无法让听者认同的。以事实为依据展开的论证,无论讨论得多充分,只要结论不明确,都毫无意义。

当然在现实生活中,确实有很多情况会让人想用“各人不同”、“视情况而定”来作答,可即便在这种情况下,也完全可以基于一些前提条件得出结论,例如:

“如果调研结果是A占优势,就发售A。”

“要是销售额不到×亿日元,就下架。”

这也是一种明确的主张。

日本人在需要做出判断时,习惯于回避“A既是B”这样的明确答案。而原因之一,或许就在于害怕被人追问“你为什么这样判断”吧。

使用逻辑思维的好处在于被问及“为什么”的时候,你能够以所有人都能理解、并且具有说服力的方式,来清晰阐明得出结论的原因。或许可以说,让别人去接纳你所断定的结论,正是逻辑思维的职责所在。

还请记住,“明确的结论”和逻辑思维如同硬币的正反面一般,不可分割。

■明确每个判断和依据,从而增强说服力

需要明确清晰的,不仅仅是最终结论。

在逻辑思维中,不能一下子从最初的论点直接跳到结论,而是应当以事实前提作为基础通过一系列判断的累积,形成起思考的条理。而其中的每一个判断,也都要求清晰明确。

法庭审判就是个很好的例子,比如在刑事案件中,被告最终有罪还是无罪、有罪的话应怎样量刑,这些都需要法官对检察官和律师双方提交的诸多证据和证言做出判断,哪些证据可信,哪些不可信不予以采纳。当然,其中还有准确性的问题所以不能一概而论,但基本流程是法官根据每一件证据来考量被告是否有不在场证明之类、通过一系列明确的判断的积累得出最终判决。

如果这时,法官在此过程中做出了不够严谨的判断又会如何?“证据A看起来挺可信的,况且被告好像也没不在场证明,就判有罪吧”——这样的判决恐怕谁都无法认同吧。

在商业活动中做决策也是同样的。比如,有一种运用逻辑思维的具体工具“SWOT分析”,会在P83详细解说。简单概括的话,这个分析法就是将自家企业的“优势”和“劣势”依次列举出来(一些欧美的商学院认为这一工具比较落后,但因其简明易懂的特点,时至今日仍有很多人使用)。

举个例子,假设新兴制造型企业A公司,不具有老牌制造型企业的既有销售渠道。没有销售渠道就意味着没有销路,从这层意义上来说这是A的劣势。但反过来想,正因为没有后顾之忧,所以方便开拓网络直销等新销路,这又成了它的优势。不具备既存销售渠道这一因素,有着优势和劣势两个面。

然而在对这家企业进行SWOT分析时,如果给出的答案是“不具备既有销售渠道这个因素,根据不同情况可能成为优势也可能成为劣势,全看你怎么想”,对话就很难再进行下去了。模棱两可的回答,本就很难被称为“判断”。

“在某某条件下是优势。”

“考虑此次的论点,应该将这一点作为劣势考量。”

如上述列出的这类经过自己严格甄别后做出的明确判断,是逻辑思维所必需的。

当然,个人的判断不可能永远百分百正确,也未必能获得多数人的支持。但即便如此,也比自己没有明确判断要来得好。因为当你提出明确的主张及其理由时,讨论便会随之产生,很多情况下这能让团队做出更好的决策。

“我们公司没有既有销售渠道,所以能大胆尝试网络直销,同时我认为市场环境也很不错,还是应该积极开展销售工作。”

“我们公司没有既有销售渠道,这是优势也是劣势。市场环境会根据情况不同而改变,但还是应该积极开展销售工作。”

两者相比,前者更有说服力可谓一目了然。

逻辑思维就好比把一块块名为判断·分析·区分的小积木不断堆积起来一样。如果每一块积木都能被下面的积木稳固地支撑起来,那么无论堆得多高都不会动摇。可如果哪怕有一块柔软的积木或是形状不规则的积木夹杂其中,那么只要从侧面稍一施力,堆起来的积木就会在瞬间崩塌。想要垒高积木得出最终结论,就必须从每一块积木也就是判断中极力排除暧昧要素。

道理虽简单,可要是想在每个阶段都做出百分百正确的判断以确保绝不出错,那么花多少时间都是不够的。在瞬息万变的商业世界,决策不仅需要正确性,同时还需要速度。

为此,在做出每一个判断时,除了严谨的思维,果断也很重要。即便面对暧昧的灰色区域,你也可以基本一些前提,做出明确的判断(“在这种情况下,将它判定为黑色”),这才是现实中逻辑思维的使用方法。

做出确切判断的工作会让人背负超出想象的压力,但如果选择逃避,就无法做到有逻辑地思考。建议可以在思考过程中适当放松大脑,然后回来对这个该做出明确判断的地方做出判断。

另外还需要注意的是,这并不意味着什么都能以单纯的二元论来思考。比如要是从一开始就认定“非黑即白”的话,思想就会被局限在一个非常狭小的范围内;而一旦这样想了却又得不到解答的时候,就会给人带来精神负担。最重要的是,你要明确自己的想法,而结果有可能既非黑亦非白,或许会是绿的,甚至红的。所以你需要的是拿出明确的主张。

■在日常生活中养成做出明确判断的习惯

如果突然要求一个平时就凡事模棱两可的人有逻辑地思考、要求其做出明确判断,他恐怕很难做到。知道逻辑思维的思考方法和会用是两码事。

这时候,就需要从日常习惯入手了。平时遇到灰色的概念不要把它扔在一边,试着去明确地判断它是黑是白,养成这样的思考习惯就行了。这样大脑就能逐渐形成事事区分、对下达判断的依据刨根问底的思考方式。而这样的习惯,对培养主动关注世间动向、确立自己的判断轴也是很有帮助的。

话虽如此,世上还是有很多事情是无法立刻做出判断的。例如“偶像组合A和B哪一个能在娱乐圈存在更久”,笔者在大多数场合对此都无法作答。因为笔者对娱乐圈并不那么感兴趣,掌握的详细情报太少。而这,与单纯的“懒得做判断”是不同的。

不过,若是能清醒地认识到“情报不够所以自己无法判断”,那只要换个角度,去思考“该怎样搜集信息来做判断”,比如该浏览大量相关信息的网站,或是找业内人士咨询等等。——这也是一种思维训练。 nirFZ4rRZroAWUBT6iUuHXGXHxrfwZRa9YaKESLo/DEHVElHkSpna21lEgdP45+A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