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一回生,二回熟

初次见面,难免会觉得有些尴尬或无话可说,这是人之常情,随着见面次数的增多,彼此之间会越来越熟悉,越熟悉,心理的距离越近,沟通起来就越容易。

20世纪60年代,美国的一位心理学家曾经做过一个实验:他将很多照片一一放在被试者的面前,区别只是照片出现的次数不一样,有的照片出现过三四十次,有的照片出现过一二十次,有的照片则只出现过几次。然后,让被试者对照片中的人物的喜爱程度做出评价。结果显示:那些出现次数越多的照片,越是受到喜爱。可见人们对人物的喜爱程度与他出现的次数成正比。

还有一个实验,也很好地证明了上述观点。

在一所大学的女生宿舍里,心理学家随意找了几间寝室,给寝室里的每个女生发了一个小礼物,让她们互相交换礼物,但是彼此之间不能进行语言交流。一段时间之后,心理学家调查了她们相互间的喜爱程度。

结果同样发现:彼此见面次数比较多的女生,相互之间的好感比较多;彼此见面次数比较少的女生,相互之间的好感则没有那么多。

这两个实验体现了一个相同的理论,在心理学上,它叫“多看效应”。

根据这一理论,和陌生人沟通的时候,即便双方没有语言的交流,但见面的次数越多,彼此之间的好感也会越多。

有人或许不相信和陌生人沟通会这么简单,但是事实就是如此。试想一下,你有两个童年时期的好友,关系都非常亲密,但是在大学毕业之后,一个与你在同一个城市工作,另一个则到遥远的国外继续深造。在同一个城市的好友时常能够见面,所以两个人的关系自然会越来越亲密;而在国外的好友见面机会较少,所以会在不知不觉间疏远了关系。

这种情况在社会的各个方面都很普遍,很多人会在交往中加以应用。

李伟是一名玩具推销员,他很想和推销区域内的一家玩具店的老板签一份合约,长期为玩具商店提供玩具。但是,想为玩具店老板提供玩具的推销员太多了,老板有些不耐烦,所以总是找借口说自己没时间,不愿接待推销员。

李伟去试了几次,结果都是碰了一鼻子灰。李伟决定改变策略,他不再到玩具店老板家中拜访,而是到他经常光顾的地方,装作不经意间与他相遇,有时打声招呼,有时只是笑着点点头。经过一段时间的接触,玩具店老板对李伟产生了良好的印象。李伟感觉时机已经成熟,于是在一次“偶遇”的时候和玩具店老板聊起了工作。

“见了这么多次面,总觉得您很忙,您的玩具店生意很好啊!”李伟很随意地说。

“是啊,有时确实很忙。但是,您怎么知道我有一家玩具店?”玩具店老板有些诧异。

“您真是贵人多忘事,我曾经去家里拜访过您,可是您没时间接待我。这是我的名片,请笑纳。”李伟说着递上自己的名片。

“哦,是吗?真是非常抱歉!想见我的人确实太多了,我实在是分身乏术。”玩具店老板面带歉意。

“我能理解,所以没敢老打扰您。希望以后能有机会和您详细谈一谈玩具销售的情况。”李伟非常诚恳地说。

“为什么要等以后?现在就可以谈啊!”玩具店老板豪爽地说。

于是,两个人找了个咖啡厅坐下,经过一番交谈,最终签下了一份合同。

对某些人来说,通过语言的方式与陌生人沟通确实有些困难,这种时候,可以适当运用“多看效应”,当彼此之间感觉脸熟之后,再进行交流就会容易很多。

本节要点

无论交际能力如何,先跟对方混个脸熟,能有效地消除陌生感,增加亲和力,使对方放下心中的戒备,让交流更加真诚和轻松。 nIzdJzlfWKoKq7B5m9DU12qvE1wztymiGadq3gflehEOfb5GWw5Ty2YkmDpow9dR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