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向丽和阿三谈过话后,便开始着手安排离职保胎事宜。等到二十几号领了六月的工资,便到校长那里办理了离职手续。等期末考试一完,放了假,她便正式脱离这个学校的编制。
办理离职的程序很简单,只需要写一个书面的离职申请交给校长就可以了。虽然蒲草甸小学的老师不多,但这里上学的孩子本来就少。
有孩子在蒲草甸小学入学的三个村子里,所有的孩子加起来,也就三四百个,适龄的儿童就更少了。整个蒲草甸小学从学前班到六年级,七个班的学生,总数不超过两百。这里的老师却有十好几个,老师和学生的比例差不多是1:10的样子。算起来,蒲草甸小学的老师还偏多了。
杨向丽提出辞职,校长二话没说,满脸欣喜的便批准了。他还在愁怎么把自家侄子弄进来呢,这里的师生比例本就偏大,若是没人离职还真不好弄人进来。没想到,瞌睡来了就有人送枕头了,他怎么能不高兴呢。
交了离职申请,杨向丽就回到自己的座位上收拾遗留在这里的东西。东西不多,也就一小纸箱的旧书,一袋子的杂物,十几分钟能收拾好。
当她收拾完柜子里的书,起身要去收拾桌面上的东西,恍然看到玻璃下压着的照片,杨向丽忽然呆住了。
那是她师专毕业时,全同学一起拍的毕业照片。照片里的她一脸笑容,稚嫩的脸上红扑扑的挂着两朵红云。由于身材娇小,只能站在头排,这使得她全身都被照了下来。没有遮挡物的阻隔,可以清楚的看到,她的双手分别放在身体两侧,微微张开,像极了展翅欲飞的雏鹰。
那时的她对未来充满了希望,正畅想自己就是一只翱翔九天的雄鹰。
现在,自己却要亲手毁了这份憧憬,为了一个不知性别,甚至都还没有成型的孩子,就要放弃自己追逐半生的梦。她忽然感觉心里堵得慌,就像蓄满雨水的池塘,里面堵得满满的,却又找不到任何的缺口流泻。就这样堵在那里不上不下,只有等着哪天实在堵得装不下了,冲破了堤坝,才能得到纾解。
杨向丽此时的心情十分低落,邻桌的汪老师叫了她几声,她都没有听到。她几次抬起玻璃,却始终没有勇气取出那张照片,只拿着整理好的一箱旧书和一塑料袋的杂物,狼狈的落荒而逃。
她害怕自己再停留一秒就会后悔,便不敢再去看那张照片,只能将它留在那里。
教学楼旁边的白玉兰树开满了米白色的花,从树下经过总能闻到白玉兰扑鼻而来的馨香。白玉兰的味道是她最喜欢的香味,现在她却无心欣赏,只想快点逃离。
阿三像往常一样坐在教室的第一排,盯着黑板认真的听老师讲课。只有在课间十分钟的时候她才会去想,刘小二这几天怎么没来上课。自儿童节那天演出完分开,已过了好几天,这几天刘小二都没有来叫她一起上学。问了他们班的王文柱,才知道这几天他都没来上课。本想去他家看看的,可是妈妈马上就要走了,她想多陪陪她。反正刘小二就算要去城里念书也要等到下学期开学了,还是先陪妈妈要紧。
就这样在听课、想刘小二为什么没来上学和应该回家陪妈妈还是去看刘小二这些事情中熬到了放学。放学后,阿三没有像往常一样立马回家,而是站在六年级的教室门口,等他们放学再问一问刘小二为什么没来上学。
阿三站在教室门口,望着学校的青砖瓦房发呆。
蒲草甸小学的教室是一层的青砖瓦房,青灰色的泥砖和青灰色的泥瓦都出自学校后边的砖瓦窑。
那时的砖瓦都是人工做的,一大片空地里堆满和好水的泥巴,中间稳稳的立一根大木桩。木桩上拴着一头蒙着眼的黑皮老牛,正一圈一圈的转着圈。
等老牛脚下的泥巴踩实了,便有人用独轮车把它运到几米外的高台旁。那里有几个人正围着一堆泥,先是每个人揪上一块,像揉面似的戳揉,而后又用一个和砖块差不多大小镂空方木筒插进泥块里。待方形木筒穿过泥块将里面塞满了泥,再把两侧多余的泥块切掉,拿掉木盒,砖就成型了。
砖塑好了型,整整齐齐的摆在铺了塑料薄幕的地上,待表面的水分蒸发完了,便有人将它们搬进碳窑里烧制。先用小火烤上十一二天,再加大火力,用大火烧上四五天,再转小火,然后在窑顶插着的打通了关节的竹筒里往窑子里慢慢注上冷水。这样浇上三天散水,便能出窑了。
一窑砖,从和泥、打胚、烧制,再到出窑售卖,前前后后要用上小一个月的时间。
蒲草甸村刚建了砖瓦窑,第一批砖瓦出窑后,便被用来修了学校。
蒲草甸小学一溜十间青砖瓦房,七间教室,一间办公室,还有两间分别是厕所和饭堂。教室在中间,从左往右,分别是学前班到六年级的教室。学前班的孩子总是憋不住屎尿,老爱往厕所跑,便将他们的教室安排在厕所旁。办公室则是右边最后一间,挨着六年级。
教室对面还有两间小小的土胚房,那是蒲草甸村的食堂。
每天早晨,孩子们都会拿着刻着自己名字的铝皮饭盒,抓两把米在里边,盖上盖子放进书包里。等到了学校,把米淘干净加了水,放在厨房灶台旁的长木板上。
等孩子们到齐了,负责蒸的何幺孃会将所有的饭盒都摞到蒸笼上,再从旁边的柴房搬上几捆干草和柴块,烧着大火将饭蒸熟。到了中午,何幺孃又会将所有的饭盒端到长木板上,摆成一排供孩子们翻选。
抢先拿到自己饭盒的孩子,便坐在厨房外的长凳上。坐下后,将盖子打开,把饭翘松,拿出自己带来的冷菜,捂在热饭下面,盖上盖子捂两分钟。估摸着菜热了,便揭开盖子吃起来。
吃完午饭,学前班到五年级的孩子再上两节课就放学了,而六年级再多上一节课也要离开了。等放了学孩子们就要离开这可爱的青砖瓦房,回到自家那黄泥土房里,背了背篓上山割猪草或是牵了黄牛去水塘里饮水。
这天,阿三像往常一样,下课了便背好书包站在六年级的教室门口,一边背着书一边等他们放学。刚背完一段,就有个带红领巾的粉衣女孩叫住了她,说是小杨老师有事,让阿三去办公室找她。
阿三背着书包来到办公室,在门口叫了声“报告”,便走了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