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章

“任性”的选择

清晨阳光刚透过窗帘的缝隙射进来的时候,我的闹钟也响了。我抬头看了看闹钟的指针,才刚到六点半,翻了个身想继续睡觉,可自己又觉得有什么不对劲,猛地翻身坐了起来。在这几秒钟的时间里我终于想起了今天是我要去报到的日子。

在两个月前我得知了我的高考分数,在一个月前我收到了我的大学录取通知书,而在今天我就要坐上几个小时的长途然后转高铁去到千里之外的城市——武汉上大学,我读的那间大学算不上很好也算不上太差,在我报志愿前从来没有听到过那间大学的名字,在我去报到前也对这所学校一无所知,只知道到时候在火车站会有接车的师兄师姐。后来去到那里才知道在这里师兄师姐更多的是被称为学长学姐,相隔千里,感觉这里的氛围和家乡有太多的不同,而大学的这次远行也更坚定了我要远走的决心。正如那句老话说的,世界这么大,我要去看一看。

我出去刷牙的时候竟然发现母亲早就煮好了早饭放在餐桌上,而父亲也早早起来了,坐在客厅的沙发上看着窗外发呆,看到我走出来便转过头来问我:“东西都收拾好了吗?”

愣了一下,便点头回道:“都收拾好了。”不知怎的,对父亲难得的带有关切的问候我竟然觉得很不习惯,甚至有点尴尬。

父亲看着我欲言又止,而我却匆匆地回了一句“我去刷牙了。”便走开了。

母亲从厨房将碗筷拿出来,探过头对走进卫生间的我说:“要不还是让我们陪你去学校吧。”

我摇了摇头,扯了扯嘴唇,含满泡沫的口腔发出了含糊的回答,告诉她我还是想自己一个人去,反正当初又不是没试过一个人出门,况且我也成年了,也不小了。

母亲没有听清楚,我吐出了口中的泡沫,将原因又说了一遍,母亲叹了一口气便不吭声了。

看着车窗外不断远走的风景,我心中有着一丝兴奋和期待。不知何时起我就起了要远走的念头,我总是望着天空,想要看看远处的风景到底是怎样的。在上大学以前我基本没出过市,十八年的时光都是在这个城市度过,从当初的小村落到现在的小县城还有高中时的市区,从来没有远离过自己熟悉的环境,身边生活的都是相差不多的一群人。

在这座城市中的人大都不愿远走,大都只想在这个城市或是在这个省里的发达城市终老,在他们的眼中这里就是天堂,他们大都不愿出省,也不愿身边的儿女离自己太远。

坐在飞驰着的高铁的座位上,高速的震动让耳朵有着些微不适,特别是通过一个又一个隧道的时候,而有些隧道还特别长,虽然没有轰隆隆的声音,但那快速的震动依然让我感觉有点晕眩,感觉脑袋有随着一起颤抖的感觉,可是对大学的期待还是让我将现在的不适感给忽视掉了。十八年了,我终于可以去往一个全新的世界了。

十几年前,为了追求更好的生活,我的父母将我交给我年迈的祖父母,选择了离开,来到了当初邓小平画出的那个圈奋斗。经年之后,他们携着他们多年的努力还有我的两个弟弟归家创业,经营出一番小天地。成长后的我不再是当初那个躲在奶奶身后不敢喊出爸爸妈妈的小女孩,可是我也早就习惯了没有他们在我身边的日子。

他们回来的时候我刚上初中,初中的学校在县城里,离家里那个小村落有点远,本来是住宿来着。但在学校住了不到两个月,他们就回来了,在县城买了房子,在我初一第一学期结束前的几天请了入伙酒,而我也在初一上学期结束后搬进了这所房子里那个属于我的房间——一个只有一张床一个衣柜和一张书桌的房间。

没有太多的装饰和刻意,白花花的墙壁彰显着直白的寂寞,空旷的房间诉说着空虚。不同于弟弟们精心装饰的五彩斑斓,而这却也是我最初的要求,后来这个房间还添了一个书柜,除此之外再无多余的装饰,而初中三年也是我待在这个房间里最长的时间。

也许,就是这个时候开始,我起了要离开这座城市的念头吧。

填志愿时我没有一个是填在省内的,虽然那些大学离这里还是有些距离的,但是我还是觉得太近了,况且我也不想人生中只有一种风景。虽然我遭到了几乎所有人的反对,但是我还是选择了省外的大学,固执地拒绝了所有亲人和亲戚的劝说,然后背上行囊走上我的求学之路。

报到那天很多人都是家里一大堆人跟着一起来的,学校附近的酒店旅馆住满了人,而我一个人拖着所有的行李——一个硕大却并不沉重的行李箱和背着一个背了一个新买的背包走在报到的路上。

当我办完所有手续,拖着行李来到宿舍时才发现同宿舍的其他三个女生早就已经到了,他们铺好了床,但是很明显她们今天晚上并没有在这里睡觉,她们和父母一起住酒店了。这是我第一次出远门,第一次在一个离家千里之外的宿舍里独自过夜,但我却并没有失眠,尽管现实中的大学并没有想象中的美好,但我还是坦然接受了。

这一年发生了很多事情,高考毕业上大学,离家独自一人开始第一次的远行,认识了来自五湖四海的同学,知道了同一个国家不同地区的差异其实也可以这样巨大,还有错过了养育我长大的祖父母的葬礼,一个在我一模的时候离去,一个在我大学期末考试的时候告别,从此以后我与他们的缘分也结束了。

当我得知他们过世的消息时,我并没有流泪,只是有种茫茫然,有种窒息感。晚上睡觉的时候,睁着眼睛,脑海不断回放与他们相处的过往,还有最近一次见他们是什么时候。猛然发现,上高中以来一个月才归家一次的我,与奶奶的见面是在春节,与爷爷最后一次见面是在奶奶葬礼后不久,那时的他没有往日的严厉,看着回去看望他的小辈们像个孩子一样哭了个稀里哗啦,本来就消瘦的爷爷更加消瘦。在奶奶去后半年不到的时间,他也去了。

最后我进了检票口之后回头看了一眼我的父母,他们都站在原地,沉默着。顿时我心中有些感慨,但很快又被兴奋冲淡,笑着让他们回去,他们也只是口上应着却并没有动作,我见了也没说什么,拖着行李便往候车大厅走去。曾经无数次看到过写离别的文字,可是真的轮到自己的时候,却觉得离别也就那么回事。但真的经年过后,才发现当年的自己是多么的年少轻狂,多么不识愁滋味,竟然轻言别离也轻易别离。但经年之后,我还是选择了别离,不是没有选择,只是别离是我的抉择。

后来看过一本书,里面有这么的一句话:寂寞过的人,曾经都存在或多或少的期望,在时光的沙漏中,渐渐地学会了习惯寂寞,直到不再有任何期望。看到这句话时,我竟有种顿悟的感觉,不仅轻笑出声,惹得周边的人投来探寻的目光,但很快这些目光又消失了,现代这个快节奏的世界里,没有多少人会去关心身边一个陌生人的莫名发笑,顶多只是飘来一记好奇的目光。

我想寂寞我是有的,但是也许并不是一直寂寞,我总会在不同的地方交上不同的朋友,未必交心,却让我的生活不乏色彩。我喜欢阅读也喜欢远行,喜欢探寻不同的故事不同的人生,我从不觉得自己的人生有何寂寞可言。但对于与父母的亲情和与我那两个弟弟的手足情,在我最需要的时候没有出现,在我长大后的突兀出现却让我再难亲近。虽然我与他们有着一条叫着血缘的纽带连接着,但我却总觉得与他们之间隔着一层,与他们相处时总觉得之间是一个外人,反而我与从小一起长大的堂弟更有亲近感,甚于我的这几个直属血亲。

十几年前的那一场别离注定了我与父母间的隔膜,脱离他们成长的自己也衍生了与他们完全不同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十几年后的我因为十几年前的这场别离,没有负担地踏上了这一次离别的行程,却在这次别离之后开始谅解了他们当初的离开,却也发现自己永远与父母间永远也拥有不了那种无间的亲密,我与他们之间永远缺了那几年,而观念的不同以及代沟的存在意味着我们不可能进行交心之谈。 HUmfXurtunE1U8Gix2pAZqeqD4TCqSSamPhftHtov+yoWj0jkfl5/+wcHGYqPGXK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