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新版说明

本书以游记形式展现近代社会的变迁和人物命运的沉浮。大部分篇什,起自于二三十年前的初次探访,和以后持续不断的追踪考察,是一份作者的思考和记录。这次重版,我对部分文字和图片做了修订和调整。但主体部分,依然保留原貌。

晚清的政局人物,北京的城市发展,是萦绕我心头的持久课题,常写常新。许多在当时人们习以为常的共识,到了后来,却成为需要考证寻觅的疑问,这也正是史家的乐趣和使命。比如北海大桥东西两侧,从清末到1950年代,人们记忆中的两座牌坊,“玉蝀”在东,“金鳌”在西。但是,《清乾隆内府绘制京城全图》所刊载的牌楼位置恰好相反,这使得本书在修订插图的时候颇费思量。又如,我在1988年初次到贤良寺西跨院探访李鸿章旧居时,金鱼胡同、校尉胡同一带还是连绵的旧城老院子,而现在,除了校尉胡同小学还继续存在之外,四周都耸起现代化的商场、写字楼、公寓、酒店,毫不理会环境保护主义者的抗议。回想2005年本书交稿之时,我曾同责任编辑孙晓林女士在宣外菜市口一带,走访正在拆除的老旧胡同,这里是曾国藩、龚自珍、李鸿藻、张佩纶、康有为、谭嗣同曾经居住和活动的地区。而现在,仅过去十年,新的商业活动和利润追求,早已将历史的遗存全面抹去了。在这样的情况下,持续的文字、图片和视频记录就显得尤为宝贵。

对于历史细节的考证和复原,是史学研究永无尽头的任务和挑战。“江湖夜雨十年灯”,一切甘苦和乐趣,我与读者共同分享。

感谢袁俊为我重新绘制了书中的地图。

2015年6月18日 uWH8VFiPLe4V2qH++T5IwbOrZgDGyT7v7e4yJR13ywD3FGSeXLfKmEjVKoJRCtoo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