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四、大革命高潮的到来和蒋介石反共活动的抬头

大革命高潮的到来是以五卅运动为起点的,形成了席卷全国的反帝反军阀的群众运动高潮。它传到南方,发生了有25万人参加的省港大罢工。在五卅、省港大罢工前后,广东革命政府发动了两次东征和南征,平定了杨希闵、刘震寰的叛变,统一了广东革命根据地。

中国共产党在这个过程中,全力投入群众运动和政治宣传教育工作,发挥了巨大作用。但共产国际代表一开始便认为国民党力量大而共产党力量还小,一再强调“一切工作归国民党”,甚至认为共产党这时只能充当“苦力”。

就在看起来一派大好的形势下,国民党右派的反共活动逐渐抬头了。

国民党本来是一个复杂的混合体,它的成员从左到右都有。有相当一批人虽曾追随孙中山参加过反清革命,但反对社会革命,反对工农运动的兴起。在这个队伍中,还有一大批政客、旧军人和野心分子。在国共合作实现后,一直有一部分人反对这种合作。孙中山逝世、廖仲恺被刺后,他们的反共活动更趋猖獗。但最初它还没有能影响全局。

起关键作用的是蒋介石。蒋介石在国民党内的地位本来并不高,在国民党一大时还没有被选入中央执行委员会。黄埔军校成立时,孙中山曾经考虑过让程潜当校长。蒋介石那时是粤军参谋长,粤军总司令是许崇智。蒋介石地位的提高,是国共合作以后的事。他最初把自己装扮成坚决拥护国共合作的“左派”,办事果断认真,受到各方面的重视。随着黄埔军校的建立和统一广东革命根据地战争的胜利,他的地位一步步上升,羽毛逐渐丰满,反共面目便逐渐显露出来。1926年3月20日的中山舰事件,对蒋介石说来,一方面逼走当时貌似“左派”、担任国民政府主席的汪精卫,把国民党的大权集中到他手里,另一方面是公开进行反共活动的重要试探。这次试探得手后,他的胆子更大了,这年5月又在国民党二届二中全会上提出并通过所谓整理党务案,规定共产党员不能担任国民党中央的部长等,把共产党人排除出国民党领导岗位之外。共产党再一次让了步。陈独秀还提出要“办而不包,退而不出”。北伐前夜,蒋介石又当上了国民革命军总司令。

在共产党内,毛泽东等是主张对这种反共活动进行反击的。但那时党还很幼稚。共产国际代表和中共中央领导人害怕由此引起同蒋的破裂,一味主张退让,以为退让便可以使对方满足,使矛盾得到缓和,以便进行北伐。这样,便丧失了重要的时机。

当然,那时北伐在即,广东的力量有限,蒋介石还没有完全站稳脚跟,仍需要继续得到苏联和中国共产党人的帮助,所以,老谋深算的他没有立刻实行破裂,有时甚至还做出了一些缓和的姿态。 9IZmNiMQ1jFclCkcn6UkRSHtDEXSuwxXD2lvn9lLzFUhA4Ne5mWohDzzOaTdUgeW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