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一、为什么在20世纪20年代中期会出现这样一场大革命?

这个问题看起来很容易回答:这是帝国主义、封建势力同中国人民之间矛盾发展的结果,人民革命的要求是不可遏制的。但人们反过来可以问:中国近代这个基本矛盾一直存在,而且常常表现得很尖锐,为什么并不是在任何时候都能出现大革命时期那样全国规模的群众性革命运动高潮?看来,还需要对当时中国的社会历史状况作一点具体分析:

第一,那时候,欧美列强刚刚渡过第一次世界大战造成的严重政治和经济危机,从1924年起统治秩序又进入一个相对稳定时期。他们在远东卷土重来,不等价交换的倾销商品大量涌入,对中国工矿事业的掠夺和控制大大加强,英、美两国表现得尤为积极。华盛顿会议当时那样受到人们重视就是这个原因。中国的民族工业在大战期间曾有很大发展,战后初期还有相当发展,但到1924年以后就处处感到来自西方列强的压力,丧失了原来有过的那种顺利发展的条件,发展速度明显迟缓下来,逐渐陷入困境。拿民族工业中最重要的棉纺织业来说,如果以1920年拥有的纱锭指数为100,到1924年为208,四年内还增长了一倍多,而到1929年为255,五年内只增长四分之一。洋人在中国的土地上趾高气扬,为所欲为,中国人的日子越来越难过。社会上大多数人直接感受到这种压力。国内的反帝情绪、民族主义情绪普遍高涨。五卅运动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发生的。

第二,国内政治生活中,突出的现象是军阀割据和军阀混战的不断扩大。国家实际上陷于分崩离析的局面,各省份则由那些专横跋扈的军人统治,这种状况在袁世凯称帝失败后愈演愈烈。1920年发生直皖战争,1922年发生第一次直奉战争,1924年发生第二次直奉战争,这些都是有全国影响的战争,至于地方性的更是年年不断。在军阀之间争夺造成的连年战火下,人民的生命财产得不到起码的保障,更谈不上其他了。《向导》创刊号的《本报宣言》中说:“现在最大多数中国人民所要的是什么?我们敢说是要统一与和平。”“为了要和平要统一而推倒的和平统一障碍的军阀,乃是中国最大多数人的真正民意。”变革现状,已成为社会各阶层的强烈的共同愿望。

第三,这次大革命能够发生的决定因素,是这时已有了中国共产党,并实现了第一次国共合作。在国共合作的广东革命根据地,国共共同喊出了“打倒列强,除军阀”的响亮口号,它们有着革命政权和革命军队,广泛地发动工农运动,对全国产生了巨大的吸引力。可以这样说:一场革命大风暴的出现,只有人民的痛苦和失望是不够的,它总需要能给人以一种新的信念和希望,把人们团聚起来。它需要有正确的领导,否则有了机遇也无法抓住。所以,在三个原因中这一点又是关键。 Z/PMo8XvqK2Paf9JOj5u+vmD6UTvb+4lMTRe4ry32zpVHgK5UnNK7ITOBeZvooWl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