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章
《资本论》的框架、核心及意义

《资本论》三大卷论述了资本的生产、流通和分配问题,揭示了剩余价值这一资本主义生产最大的秘密,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也进行了科学的揭示。它对资本的分析方法和对经济现象的深刻解析,对于我们分析今天的经济问题,也有莫大的启示意义。

1. 《资本论》讲什么:资本的生产、流通和分配

资本运动的全部过程——生产、流通和分配,在《资本论》三大卷中得到了充分诠释,马克思对其进行了详尽而科学的论证。

《资本论》主体结构由三大卷构成,其研究对象分别为:第一卷——资本的生产过程;第二卷——资本的流通过程;第三卷——资本主义生产的总过程。

在第一卷中,马克思从分析商品的社会属性入手,说明了剩余价值是怎么产生的,又是怎么落进资本家口袋中的。其中有两个必备的具体条件:(1)人身自由的工人由于同生产资料分离,而被迫把自己的劳动力当做商品出卖;(2)现代工业使劳动生产率大大提高,可以生产出大量的物质产品,这是资本家可以占有工人无偿提供的物质产品的前提。社会化大生产和资本家获得巨额的剩余价值,也给资本主义生产方式造就了它自身不可克服的矛盾。

第二卷中,资本家带着工人生产的商品走进了市场。而在市场中完全是一种无政府状态,自由竞争就像一只看不见的手,支配着一切。如果不能及时卖掉自己的商品,那就无法实现他所占有的剩余价值。而如果不能收回剩余价值,不能继续购买生产资料和劳动力,那么生产就无法继续进行下去。在这个过程中,要想使流通保持顺畅,剩余价值得到实现,必须满足以下两个条件:第一,必须保证资本循环各个环节的相互衔接;第二,必须保持整个社会的生产和消费的不断循环。

第三卷的研究对象是资本运动的总过程,而资本运动的总过程是社会上各种资本形式运动的总过程。在该卷中,马克思研究了剩余价值怎样转化为利润,这种分析揭露了资本家剥削工人的真相,还进一步论述了平均利润率的形成及其历史条件。在此基础上,继续论证了利润率趋向下降的规律,阐明利润率趋向下降规律是其本身内在矛盾的展开。而这一规律的内在矛盾也是整个资本主义生产的内在矛盾。因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发生是必然的。接下来,进一步分析了利润的分配,具体讲述了利润是如何被分割成利息、地租、商业利润、银行利润等等。由此,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中各种收入分配的源泉,以及生产关系与分配关系的内在联系。

《资本论》的体系

《资本论》是一套严谨而完备的理论体系,这也是它的科学性所在。

2. 震撼的发现:以剩余价值论为核心揭露剥削的真相

剩余价值的发现是马克思对人类的伟大贡献,资本主义由此被掀开了“平等”的面纱,露出剥削的本质。

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阐明了劳动者与资本家之间对抗的阶级关系,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在《资本论》中处于核心地位,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核心理论。

马克思从资本生产过程中的剩余价值研究作为起点,科学地揭示了剩余价值的真相和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规律,揭露了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最大限度地赚取剩余价值的本质,阐述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发展和走向自我毁灭的理论,为理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找到了切入点。

剩余价值理论就像一根红线贯串于《资本论》全书。《资本论》各章都是从不同方面来分析剩余价值的。具体而言:商品生产部分,论述的是劳动价值论,是解决剩余价值理论的基础;剩余价值部分,研究的是剩余价值的起源,以及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和方法;资本主义在工业中发展的三个阶段部分,是讲资本主义生产相对剩余价值的方法问题;而工资部分的内容,是揭穿剩余价值被掩盖的问题;资本积累的内容,是说明剩余价值又是怎样形成资本和增大资本的,即剩余价值的资本化问题;资本循环和周转,是从流通领域分析资本主义的一些经济规律,说明流通领域是实现剩余价值的前提,是揭露剩余价值率高低的问题;其他各章,是把资本主义的生产和流通统一起来进行分析,考察剩余价值的形式及剩余价值的瓜分问题;社会资本的再生产和国民收入,基本上是剩余价值的再生产和再分配问题;经济危机,是说明剩余价值生产引起的资本主义矛盾的爆发;在帝国主义问题里,所阐明的垄断高额利润的主要来源仍然是剩余价值,帝国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也不过是剩余价值规律作用的展开,帝国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的规律也无非是剩余价值规律作用的结果。

可以说,剩余价值学说是马克思经济理论的基石,以此为出发点去考察,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和分配关系的本质就鲜明地显现出来了。

剩余价值

关于剩余价值,在马克思之前就有相关经济学家对其进行过研究,但都不完整。在《资本论》中,马克思对剩余价值进行了科学的说明,剩余价值也成为这部巨著的主线与核心。

古典经济学与剩余价值
《资本论》诸问题与剩余价值

3. 永远年轻的理论:斗争的武器和反思的依据

《资本论》的问世,为无产阶级斗争指明了方向,影响了整个20世纪。即使是今天,对于当今世界经济制度的弊端的反思,《资本论》也能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

《资本论》是马克思用毕生的心血写成的一部光辉灿烂的科学巨著,这部巨著第一次深刻地分析了资本主义的发展过程,并指出资本主义的发展方向最终必然实现社会主义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资本论》的问世,不仅实现了政治经济学的伟大革命,标志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诞生,而且它的出版等于是宣判了资本主义制度的末日,为无产阶级革命指明了正确的方向,成为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进行革命斗争的强有力的理论武器。因此,被称为“工人阶级的圣经”。

对于这部书的历史意义,恩格斯曾说过这样一段话:“自地球上有资本家和工人以来,没有一本像我们面前这本书那样,对于工人具有如此重要的意义。资本和劳动的关系,是我们现代全部社会体系所赖以旋转的轴心,这种关系在这里第一次作了科学的说明,而这种说明之透彻和精辟,只有一个德国人才能做到,这个人就是马克思,他攀登到最高点,把现代社会关系的全部领域看得一览无余。”

《资本论》虽然是一百多年前的著作,但是里面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对于指导我们认识和研究当代资本主义,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仍然有巨大的现实意义。阅读《资本论》可以使我们对资本主义的经济实质和经济现象有系统的、科学的理解,认清资本主义分配关系、生产关系的运动规律。虽然资本主义在当代的发展仍然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并且在很多方面进行了改善,似乎有长盛不衰的趋势。但是,《资本论》中揭示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中蕴涵的根本矛盾仍然存在,其危机自身无法克服,近年来出现的金融危机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当人们对资本统治全球的现实进行置疑,对其弊端进行反思的时候,《资本论》将给予最为严谨和科学的智慧支持。

开放、发展的体系,使它永远年轻,永葆热度。从这个意义上讲,《资本论》并不过时!

《资本论》的现实意义

《资本论》虽然成书于一百多年前,但是由于它对现代经济社会元素入微与科学的本质分析,对我国当下的经济与社会发展仍有着借鉴与指导意义。

1997年,亚洲出现严重的金融危机。金融在民间最直接 9MYYQNiK73ipfnocPpELgKKFdAQxSQiwUKvGH3v61XqoP0S2NXpMG8i+IBObTHw4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