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章
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资本增殖的秘密在于剩余价值。工人在劳动过程中,首先生产的是资本家对其支付的工资(即可变资本)这部分价值,对这部分价值的生产劳动是有偿的,另外一部分就是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剩余价值。资本家通过延长工作日的方法来生产的剩余价值被称作绝对剩余价值。

1. 劳动与价值增值:工人的果实被公然夺走

作为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生产过程是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商品生产的资本主义形式。

劳动过程

劳动过程是劳动者运用劳动资料对劳动对象进行加工改造,创造某种使用价值的过程。劳动过程的简单要素是:有目的的活动或劳动本身,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

劳动首先是人和自然之间的过程,是人以自身的活动来引起、调整和控制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的过程。劳动过程结束得到的结果,在这个过程开始时就已在劳动者的头脑中存在着。他不仅使自然物发生形式变化,还在自然物中实现自己的目的,这个目的作为规律决定着他的活动方式和方法,并使他的意志服从这个目的。这是人类独有的一种有目的的活动。

劳动对象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把劳动加诸其上的东西,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天然存在的劳动对象,如土地,还有那些通过劳动只是同土地脱离直接联系的东西,如水中捕获的鱼,原始森林中砍伐的树木等等。另一类是经过人类劳动加工过的对象,我们称为原料。例如,盖房子所用的烧制过的砖瓦。

劳动资料是劳动者置于自己和劳动对象之间,用来把自己的活动传导到劳动对象上去的物或物的综合体。劳动者利用物的机械的、物理的和化学的属性,以便把这些物当做发挥力量的手段,依照自己的目的作用于其他的物。

如果整个过程从其结果的角度,从产品的角度加以考察,那么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表现为生产资料,劳动本身则表现为生产劳动。

当一个使用价值作为产品退出劳动过程的时候,另一些使用价值,以前的劳动过程的产品,则作为生产资料进入劳动过程。同一个使用价值,既是这种劳动的产品,又是那种劳动的生产资料。所以,产品不仅是劳动过程的结果,同时还是劳动过程的条件。

而资本主义的劳动过程,就它是资本家消费劳动力的过程来说,显示出两个特点:第一,工人在资本家的监督下劳动,他的劳动属于资本家。第二,产品是资本家的所有物,而不是作为生产者的工人的所有物。

劳动过程三要素

劳动过程的简单要素包括有目的的活动或劳动本身,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可分为天然存在的劳动对象和原料两类。

资本主义的生产目的

劳动过程中生产出来的产品是某种使用价值,如棉纱、皮靴等。而资本家之所以要生产这种使用价值,是因为且只是因为使用价值是交换价值的物质基质,是交换价值的承担者。资本家所关心的是以下两点:第一,要生产具有交换价值的使用价值,要生产用来出售的商品。第二,要使生产出来的商品的价值,大于他为生产该商品所购买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商品的价值总和。

既然商品本身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那么商品生产过程必定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

价值形成过程

现在,就把生产过程作为价值形成过程来考察。

商品的价值是由物化在它的使用价值中的劳动量决定的,是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在价值形成这一过程中,产品的价值等于预付资本的价值(包括生产资料和生产出工人每天平均的生活资料量所需要的劳动量的价值)。预付的价值没有增殖,没有产生剩余价值,因此,货币没有转化为资本。这只是价值形成的过程。

价值增殖过程

劳动力的价值和劳动力在劳动过程中的价值增殖,是两个不同的量。维持一个工人24小时的生活只需要半个工作日,这种情况并不妨碍工人劳动一整天。

资本家购买劳动力时,正是看中了这个价值差额。劳动力这个商品有独特的使用价值,即它是价值的源泉,并且是大于它自身的价值的源泉。这就是资本家希望劳动力提供的独特的服务。

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作为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生产过程是商品生产过程;作为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生产过程是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商品生产的资本主义形式。

对于价值的增殖过程来说,资本家占有的劳动是简单的、社会平均劳动,还是较复杂的、高级的劳动,是毫无关系的。无论纺纱工人的劳动和珠宝细工的劳动在程度上有多大差别,珠宝细工用来补偿自己的劳动力价值的那一部分劳动,与他用来创造剩余价值的那一部分追加劳动在质上完全没有区别。

价值形成过程与价值增殖过程

在棉纺生产中,假设一个平均工作日为12小时,劳动力日价值为3先令,而生产出工人每天平均的生活资料量所需要的劳动量只为6小时。无论棉花还是棉纱消耗的劳动时间为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价值形成过程
价值增殖过程

2. 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生产资料和劳动力

按照在生产过程中是否会改变自身的价值,资本分为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对应的分别是生产资料和劳动力。

劳动的二重性在产品价值形成过程中的作用

劳动过程的不同因素在产品价值的形成上起着不同的作用。

撇开劳动所具有的特定内容和目的,工人把一定量的劳动加到劳动对象上,也就把新价值加到劳动对象上。另一方面,被消耗的生产资料的价值又成了产品价值的组成部分。把新价值加到劳动对象上和把旧价值保存在产品中,是工人在同一时间内达到的两种完全不同的结果。这种结果的二重性只能用劳动本身的二重性来解释。在同一时间内,劳动就一种属性来说必然创造价值,就另一种属性来说必然保存或转移价值。

生产资料在价值形成过程中的作用

一般情况下,价值只是存在于某种使用价值中,即存在于某种物中。如果使用价值丧失,价值也就丧失。但是,生产资料在丧失自己的使用价值的同时并不丧失价值,这是因为它们通过劳动过程失掉自己原来的使用价值形态,只是为了在产品上获得另一种使用价值形态。由此可见,在劳动过程中,只有生产资料失掉它的独立的使用价值同时也失掉它的交换价值,价值才从生产资料转移到产品上。

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

劳动过程的不同因素在产品价值的形成中所起的不同作用,事实上说明了资本的不同组成部分在资本本身的价值增殖过程中所执行的不同职能。产品的总价值超过产品的形成要素的价值总额而形成的余额,就是价值已经增殖的资本超过原预付资本价值而形成的余额。一方面是生产资料,另一方面是劳动力。

变为生产资料即原料、辅助材料、劳动资料的那部分资本,在生产过程中并不改变自己的价值量。因此,称为不变资本部分,或简称为不变资本。

而变为劳动力的那部分资本,在生产过程中改变自己的价值。它再生产自身的等价物和一个超过这个等价物而形成的余额,称作剩余价值。剩余价值本身是可以变化的,是可大可小的。这部分资本从不变量不断变为可变量。因此,称为可变资本部分,或简称为可变资本。

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

劳动过程的不同因素在产品价值的形成中所起的不同作用,事实上说明了资本的不同组成部分在资本本身的价值增殖过程中所执行的不同职能,由此产生了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的划分。

3. 剩余价值量与剩余价值率:显现残酷剥削的真相

如果剩余价值量表现了资本增量的绝对值,那么剩余价值率表现的则是资本剥削的程度。

剩余价值与剩余价值率

预付资本在生产过程中生出的剩余价值,首先表现为产品价值超过它的各种生产要素的价值总和而形成的余额。

资本C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为购买生产资料而支出的货币额c,另一部分是为购买劳动力而支出的货币额v;c代表转化为不变资本的价值部分,v代表转化为可变资本的价值部分。最初C=c+v,在生产过程结束时得到商品,它的价值=c+v+m(m是剩余价值),C就变为C'。因为各种生产要素的价值等于预付资本的价值,所以,产品价值超过它的各种生产要素的价值而形成的余额,等于预付资本的价值增殖额,或等于生产出来的剩余价值。

剩余价值的相对量,即可变资本价值增殖的比率,显然由剩余价值同可变资本的比率来决定,即用m/v来表示。可变资本的这种相对的价值增殖或剩余价值的相对量,称为剩余价值率。

工人的劳动时间可分为两段:一段是必要劳动时间。在这段时间内,工人只生产自己劳动力的价值,即他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另一段时间是剩余劳动时间。这是工人超出必要劳动的界限做工的时间,形成剩余价值。

剩余价值和可变资本之比又等于剩余劳动和必要劳动之比,或者说,剩余价值率m/v=剩余劳动/必要劳动。剩余价值率是劳动力受资本剥削的程度或工人受资本家剥削的程度的准确表现。

剩余价值量的三个规律

在劳动力价值不变的前提下,剩余价值量的决定有以下三个规律。

第一个规律:工人所生产的剩余价值量,等于预付的可变资本量乘以剩余价值率,或者说等于单个劳动力的价值乘以该劳动力受剥削的程度再乘以被剥削的劳动力的数目的总量。

第二个规律:平均工作日(它天然总是小于24小时)的绝对界限,就是可变资本的减少可以由剩余价值率的提高来补偿的绝对界限。

第三个规律:如果剩余价值率或劳动力受剥削的程度已定,劳动力价值或必要劳动时间量已定,那么可变资本越大,所生产的价值量和剩余价值量也就越大。

剩余价值量

剩余价值量是劳动者在劳动时间的第二部分生产的价值,在劳动力价值不变的前提下,剩余价值量的决定有三个规律。

4. 工作日与剩余价值:资本家与工人的权利斗争

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之和,工人生产他的劳动力的补偿价值和生产剩余价值的时间之和,构成他的劳动时间的绝对量—工作日。

工作日的界限

工作日不是一个不变量,而是一个可变量。它的一部分是由不断再生产工人本身所必需的劳动时间决定的,但是它的总长度随着剩余劳动的长度或持续时间而变化。因此,工作日是可以确定的,但是它本身是不定的。

另一方面,工作日虽然是可变的量,但它只能在一定的界限内变动。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础上,必要劳动始终只能是工人工作日的一部分,工作日绝不会缩短到这个最低限度。可是工作日还有一个最高界限。这个最高界限取决于两点:第一,是劳动力的身体界限。人在一个24小时的自然日内只能支出一定量的生命力。第二,除了这种纯粹身体的界限之外,工作日的延长还有社会道德的界限。

对剩余劳动的贪欲

但是,资本由于无限度地盲目追逐剩余劳动,像狼一般地贪求剩余劳动,不仅突破了工作日的道德极限,而且突破了工作日的纯粹身体极限。它侵占人体成长、发育和维持健康所需要的时间。它掠夺工人呼吸新鲜空气和接触阳光所需要的时间。它克扣吃饭时间,尽量把吃饭时间并入生产过程。资本是不管劳动力的寿命长短的。它唯一关心的是在一个工作日内最大限度地使用劳动力。

工人和资本家的斗争:争取正常工作日的斗争

资本家要坚持他作为买者的权利,他尽量延长工作日。可是另一方面,工人也要坚持他作为卖者的权利,他要求把工作日限制在一定的正常量内。于是这里出现了权利同权利相对抗,而这两种权利都是商品交换规律所承认的。在平等的权利之间,力量就起决定作用。所以,在资本主义生产的历史上,工作日的正常化过程表现为规定工作日界限的斗争,这是资本家阶级和工人阶级之间的斗争。从法律和事实上缩短工作日,并不是资本家发慈悲,而是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长期斗争和生产力发展的结果。

工作日

工作日构成了工人劳动时间的绝对量,它是一个可变量,但是却要受到一定的限制。而在历史上,为了争取正常的工作日,工人和资本家进行了长期的斗争。 fm/mwiiiSZmMQqHeANKkH4AdwCyuySiLFYZ3ll7uePR/+FoOc1KzZ/y3j771A5Gz

资本家和工人在工作日上的矛盾
工人和资本家围绕工作日进行的斗争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