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9.匿名失败者

社交场上的饮酒者喜欢小酌,而酒鬼则是沉迷于酒精。他否认酒精支配且毁掉了他的人生——直到自己遇到了危机——可能是绝症、失业、被家庭抛弃,或者其他无法承受之痛。匿名戒酒会把它叫作“触及谷底”。

触及谷底的伤痛戳穿了酒鬼之前的否认。他认识到了一个严峻的选择:沉溺致死或浮出水面。康复的第1步就是要承认他无力驾驭酒精。一个康复中的酒鬼决不能再沾染半滴酒精。

酒精对于酒鬼来说,正如亏损对于失败者。小亏即是小酌,大亏即是大醉,连续的失败则是酗酒。失败者总是从不同的市场、大师和交易系统中换来换去。当他试图重新获得盈利时的愉悦感时,他的资产却在缩水。

失败的交易者无论想法还是操作都像酒鬼一样,除了他们讲话并不是口齿不清。这两类人是如此相似,以至于你可以用酒鬼做标准来预测失败者的行为。

酗酒是可以治愈的疾病——失败也是如此。遵循匿名戒酒组织的规则,失败者也可以改变自己。

交易的冲动

成功的交易者对待资金回撤,就如同逢场作戏的饮酒者对待酒精,浅尝辄止。如果他们遭受连续损失,就会把这作为某些东西失效的信号:或许他们的系统并不能很好地适应现在的市场环境。是时候休整一下并且重新审视市场了。然而,失败者们却无法停止——他们依旧继续交易,因为他们已经沉溺于这个游戏带来的刺激感觉,仍然寄希望于大赚一笔。

一个杰出的交易顾问——他曾经被淘汰出局,这样写道,对他来说,交易带来的快感比性爱或坐飞机冲上云霄都要来得爽。就像酒鬼是从饭局饮酒逐步发展到痛饮无度,失败者也是一次次逐渐发展到冒更大的险。他们跨过了一条非常重要的警戒线——正常交易者与赌徒之间的区别线。许多失败者们甚至都不知道这条警戒线的存在。

失败者对于交易的冲动,与酒鬼对于饮酒的冲动一样,他们浮躁地无限制地交易,试图通过交易来摆脱他们的困境。

失败者们在账户严重亏损后,大部分离场出局了,但有一些在输光之后转而去管理别人的钱,还有一些做咨询性服务,这简直就像已花光所有钱的酒鬼在酒吧擦玻璃来换酒喝!

大多数失败者对任何人包括自己在内隐瞒自己的错误。他们不做任何记录,不顾任何经纪声明。这样的失败者,几乎和不想知道自己喝了多少盎司 白酒的酒鬼一样。

入局

亏损的交易者迷茫不堪,困惑于自己一直亏损的原因。如果醒悟了,他自然会针对亏损做些事情然后变成胜利者。只是一个失败者想要控制他的交易,就像一个酒鬼想要控制自己的饮酒量一样困难。

失败者热切地期望起死回生之术,这让投资顾问们有机可乘。他们换用新的交易系统,买更多的软件,从新的大师那里学习技巧。

当损失增加、资产缩水后,失败者会变本加厉,将仓位进一步加大,结果输得更快更多,然后又冲动地反向交易,如此反复。这种所作所为比起酒鬼将白酒换为红酒,好不到哪儿去。

失败的交易者在交易的道路上失控,试图管理他能力范围之外的东西。酒鬼们总是早死,大多数交易者被市场永远地踢出局,再也没有回来。新的交易方法、热门技巧,或是提升效率的软件对无法掌握自己的人没有帮助。

失败者在资产缩水的同时享受着交易的快感。帮他证实自己在市场上亏损的事实,就像从酒鬼手中抢走酒瓶一样困难。只有头破血流后,他才能顿悟过来。想要阻止亏损,洗心革面做个成功的交易者,就要从改变自己的思想开始。

陷入绝境

陷入绝境、触及人生低谷的感觉糟透了,让人羞愧难当、痛不欲生。当你亏到资不抵债时,你会体会到这种感觉;当亏到一无所有,你会体会到这种感觉;当你不久前才告诉朋友你有多厉害,没过多久就被迫向他借钱时,你也会体会到这种感觉;当市场对你一通歇斯底里地咆哮“你就是个傻瓜!”时,你更会体会到这样尴尬羞愧无法忍受的痛苦感。

有些人仅交易几周就迅速体验到了这样的绝境感,还有一些人则通过不断向账户里增资来推迟触底绝望的时间。正视自己的交易失败,会让人感到悲伤。我们用尽一生的时间来建立自尊,大多数人甚至对自己抱有很高的评价。所以人在亏损之时的第一反应可能就是隐瞒。这不是个例,几乎每个交易者都经历这一步。

一些陷入绝境的交易者从此对市场避而远之,再也不回。今天还在交易的人,或许不久以后就会离开市场。他们触及交易的谷底,被市场的波涛击垮,然后被迫离去。交易对他们来说只是一场噩梦,只想尽快忘掉。

有些人会舔舐伤口,等待疼痛消失后杀回市场——但遗憾的是他们并没有吸取什么教训。这样的人很容易就会变得畏首畏尾,而这进一步妨碍了他们交易的成功率。

幸运的是,有些交易者艰难地爬出了交易的低谷,进入蜕变与成长的历程。对他们个人来说,触及谷底的伤痛帮他们打破了快赢快输的恶性循环。当你能够承认是个人原因导致了自己的失败,你就能重启新的交易生涯,开始建立胜利者的模式。

交易者的第一步

就像酒鬼需要承认自己缺乏对酒精的控制力一样,交易者也需要在交易之初先承认无法控制亏损。成为匿名戒酒会成员的第一步便是大声说出来:“我是个酒鬼,见了酒我就无法把持自己。”作为一个交易者的第一步,就是要大声承认:“我就是个失败者,我对亏损无能为力。”

接受治疗中的酒鬼需要保持清醒,一次一天。遵循匿名戒酒会原则的交易者也应如此,尽量不亏损,坚持一整天。

你可能会说这是不可能的!万一刚刚买进去,市场就迅速下跌呢?万一在市场底部卖空,行情却马上反弹了怎么办?即使是最厉害的交易者也会在某些交易中赔钱。

答案是应该区分交易风险和赌博的界限。作为一个交易者,我们经常要承担交易风险,但我们不应在可预知的风险之外,再多承担任何损失。

打个比方,商店店主每次进货的时候都承担着风险。如果没有卖掉,他就会有损失。聪明的商人只会承担那些不会让他生意破产的风险——即使连续犯错。进两箱货可能是在合理的风险范围内,但是进一车的货物就真的是在赌博了。

作为一名交易者,你在做着名叫“交易”的生意。你需要明确定义你的交易风险——即单笔交易中会被风险波及的最大金额。这并没有标准数量,就像没有标准的生意一样。决定交易风险是否可接受取决于你的交易账户规模大小,也取决于你的投资策略和所愿意承担的损失的多寡。

对于交易风险的定义会改变你管理资金的方法(详见第9章,风险管理)。单次交易的最大风险额度不应超过账户资产的2%。例如,如果你的账户有30000美元,每次交易的风险额度不应超过600美元;如果你有10000美元,则不应超过200美元。如果你的资金量较小,就限定自己少买一些股票,选择便宜一点的期货或迷你合约。如果你发现了一个非常吸引人的交易机会,但风险额度超过了自己资产的2%,最理智的选择是不要去做它。即使这样看上去会过于谨慎,但永远不要冒不必要的风险。必须要将交易的风险额度控制在资产2%以内,就像酒鬼要远离酒吧一样,没得商量。

作为交易者,如果将失败归于经纪公司的高额佣金或滑点,那就意味着放弃了对自己交易生涯的控制。尽量去减少这些成本的影响,但必须要负担起它们。如果在交易风险的基础上,扣除佣金和场内滑点后,额外多损失了一元钱,你也是个失败者。

你有保存自己的交易记录吗?股市赌徒的一个明显特征就是从来不做合格的交易记录。优秀的商人都会将交易记录保存完好。你的记录必须包括每次买入与卖出的价格和日期、滑点、佣金、止损点、对止损点的所有调整、买入的原因、目标价位、最大浮盈、达到止损点后的最大浮亏,以及任何有必要记录的数据——以便于以后回顾自己的交易。

如果你在风险控制范围之内交易,这便是正常的交易。不要讨价还价,不要期待下一刻会有改变发生。即使在你设定的风险外多输了一元钱,那也类似于一个酒鬼喝醉酒、打架、归途呕吐、醉卧路沟的事件。你一定不会希望这类事情发生。

一个人的聚会

当你来到匿名戒酒会的聚会,你会看到很多多年未沾过酒的人站起来说:“你好,我是某某,我是个酒鬼。”为何他们在戒酒多年后仍然称自己是酒鬼呢?因为他们觉得一旦从心里认定自己已经完全战胜了酗酒,他们就会重新开始喝酒。如果一个人不再认为他是个酒鬼,他就会肆无忌惮地去饮酒,然后,那个结局是睡到水沟里的可怜故事又将重新发生。想要保持清醒,那就要时时牢记——自己是个酒鬼。

在我们的自助型组织——我称它为失败者互戒会,交易者会受益匪浅。为什么不叫匿名交易者会呢?因为一个尖酸刻薄的名字可以让关注点集中在我们自暴自弃的倾向上。毕竟,匿名戒酒会不叫匿名饮酒会。只有承认自己的失败,你才会关注如何避免失败。

一些交易者曾经争论,他们认为“失败者互戒会”表达的观念太消极。一位成功的交易者——她是来自得克萨斯州的一位退休妇女,描述了她的方法。作为一名虔诚的宗教徒,她每天早上都要进行祷告,然后开车前去她进行交易的办公室。只要市场开始向与她所预测的反方向运动,她就会迅速止损出局,因为她认为输掉主赐予她的钱财是对主的不敬。我认为我们的方法很相似,目的都是根据一定客观外在的规则来执行止损。

在交易风险覆盖范围内交易就像无酒精的生活。交易者在交易前必须先假设自己亏损,就像酒鬼必须承认自己是酒鬼才能开始戒酒一样。

这就是为什么我建议每天早上在交易前大声说:“早上好,我的名字是某某,我是个失败者。我有让账户亏损的倾向。”这就像参加匿名戒酒会的聚会,集中你的注意力。即使今天你从市场赚取了成千上万的钱,明天早上你仍然要说:“早上好,我是某某,我是个失败者。”

我的一个朋友调侃道:“当早上坐在报价屏前时,我会说‘我叫约翰,我想割开你的喉咙’。”他的大脑开始紧张。但“失败者互戒会”的想法会让人保持平静。一个时刻感到平静和放松的交易者能专心于寻找最好最安全的交易机会。当一个清醒的人和一个醉鬼赛跑,你知道谁更可能会赢。醉鬼可能会一时领先,但清醒的那个人才应该是我们下注的对象。你想成为的肯定是那个清醒的人。 KXnYMHXjqZhHwBOxXOjfqS5zkQaXmjlhm/jSRIw1eZff8ZSYx8yHKgoHVlqXuj6d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