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太宰治(1909-1948)

日本战后无赖派代表作家,生于清森县北津轻郡金木村的一个大地主家庭。

本名津岛修治。父亲曾为贵族院议员,并在本乡兼营银行。为防农民暴动,家筑高墙,太宰治住在这样的深宅大院里有种内疚和不安感,甚至出现了一种罪恶感,这对他后来的小说创作有很大影响。

在家中排行第六,日本战前的家长制和长子继承制给他造成了一种“多余者”的感觉,幼年时期的一举手一投足都要察看父兄的颜色。他在青森中学、弘前高校毕业后,于1930年考入东京大学法文科,在大学时代参加了左翼运动,后来转向,开始从事文学创作。

创作生涯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前期是1932至1937年,这是左翼运动被镇压的时代,著有短篇小说集《晚年》(1936),共收入40篇作品,这些短篇都充满了青春时期的热情,多角度地反映了作家自己的人生主张和内心世界。此后又发表《虚构的彷徨》(1937)、《二十世纪的旗手》(1937)等作品。

中期是1938至1945年。作品集《女学生》(1939)获第四届北村透谷文学奖。此外尚有《童话集》(1945),作品充分发挥了作家奔放的想象力。

后期是1946至1948年,一般认为,太宰治的后期创作最有成就,战争刚结束,他就发表了《潘朵拉的匣子》和《苦恼的年鉴》等小说,提出了追求“丧失了一切,抛弃了一切的人的安宁”的观点,以农本主义的幻想批判战后虚伪的文人骚客。在他战后的作品中,短篇《维荣的妻子》(1947),中篇《斜阳》(1947)、《人间失格》(1948),被认为是最优秀的代表作品。这些小说发表后,无不引起巨大的反响。

1948年6月13日,太宰治因对人生感到绝望而投水自杀。他的一生经历了日本革命运动被镇压到日本战败这一大动荡的时代,日本评论家平野谦说:“太宰的死,可说是这种历史的伤痕所造成的。”

译者介绍:

林少华,著名文学翻译家,学者,亦从事文学创作。曾任教于暨南大学、日本长崎县立大学和在东京大学从事学术研究,现为中国海洋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兼任中国日本文学研究会副会长、青岛市作家协会副主席等职。著有《村上春树和他的作品》、《落花之美》、《乡愁与良知》、《为了灵魂的自由》、《高墙与鸡蛋》、《雨夜灯》、《微“搏”天下》。译有《挪威的森林》、《海边的卡夫卡》、《奇鸟行状录》等四十一部村上春树作品系列以及《心》、《罗生门》、《金阁寺》、《伊豆舞女》、《雪国》、《在世界中心呼唤爱》等日本名家之作凡七十余部,广为流布,影响深远。 8CHHOLZbsRV7EvIev5DIxoXlheFHRjtYITu/tJlDc+pe2jL1A5+u/FIyJv/feASW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