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六、神性即佛性,即智慧,即创造

心传并不是瑜伽授受中的最高级方式及最终目的,瑜伽修行者和一切生命实践者最终追求的是获得神传。

神传的“神”有两个含义:第一个含义是指宗教中所信仰的各种高高在上的神灵,如“上帝”“玉皇大帝”“真主”等等,不同文化对神灵的称谓不尽相同;第二个含义是指我们生命内在的神性。对“神性”,不同的文化也有不同称谓,在印度传统文化中称之为“大梵”,瑜伽称之为“纯粹意识”,儒家称之为“德性”或“仁”,道家称之为“道”,基督教称之为“上帝”,哲学家称之为“存在”“本体”“理性”或“真理”,佛家对此的称谓更是名目繁多,“法身”“真如”“如来藏”“法界”“佛性”等等。

那么,神灵与神性有何相同之处,又有何不同之处呢?

不同之处有三点:

第一,神灵外在,神性内在。

第二,神灵有形,有格位;神性无形,无格位。

第三,神灵是人的情感归宿和寄托对象,神性则是理性的生发之源和归宿之处。

前两点好理解,就第三点我们多说一些。

人是情感动物,既有浅层的喜怒哀乐,也有一些深层的情感,如恐惧、无聊、无价值感等这些最为基础、最为根本性的情感,表面上的喜怒哀乐建立在这些基本情感之上。尤其是成年人,常常会感到人生漂泊无归宿,像个孤儿被谁抛弃到了地球上,孤立无援。亲人朋友的帮助是暂时的,根本性的孤立感始终摆脱不了,它像影子一样跟随我们一生。

这时,宗教横空出世,为我们创造了一个个有着具体形象的神灵,让人们可以把情感寄托在这个或这些神灵之上。此时,人们的空虚感、无聊感、恐惧感、被抛弃感等等,会随之消失,人们的喜怒哀乐也获得了调节和归依。否则,因为情感长期处于无寄托状态,久而久之就会异化、扭曲。现实中,绝大多数没有信仰的人,比那些有信仰的人,其情感更容易被扭曲。有了宗教信仰,信了某个神,人们的情感就比较舒缓,比较稳定了。因为他们认为找到了自己情感的终极寄托,找到了自己情感的家园,孤独感、漂泊感等,得到了很大的缓解。

许多人问,天上的神到底存在不存在?其实它存不存在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当我们信了它,我们的情感就有了归宿,这才是最为重要的。真正重要的是人而不是神,即人为什么会有信神的需求,这才是我们需要讨论的焦点。

其实所有的神灵都是不存在的,所有历史上的宗教家都明白神灵是不存在的,那为什么他们还要到处宣扬神灵的存在呢?因为他们知道,神灵是宗教徒及芸芸众生们的精神家园和情感归宿。这些宗教家因为非常珍爱世人,为了给世人一个情感的安顿和人生的归属,便铁嘴钢牙咬定这个世上是有神灵的,这是人世间可能有的最大的慈悲、最美丽的谎言。神灵不生不死,永远不改变他的初衷,永远不欺骗我们,永远不背叛我们——这就是神灵在人类生活中的功用。

而神性,则是人类理性的归宿。理性就是神性,神性就是理性。 T3oOQ7yAGvpjHMas9OJ1b1b39yje2xwl6PQOL1n7KbJOE/v7KdVdjO/WR8T8F/Nk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