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觉醒之路——万法不离其宗

1.20 除上述之外,真诚、精进、正念、三摩地和般若等,也是通向觉醒之路的重要途径。

通向开悟解脱的途径不止一条,每个人都需要去探索,找到一条属于自己的修行方式。这个“属于自己的修行方式”才是最适合自己的方式。穿别人的鞋子很难合脚的,最好是穿自己的鞋子。即使是获得了明师传授,他们也只是传授一些大的方向和原则,没有人可以将所有的细节都传授出来。我们在老师所授的这些大的方向和原则下,不断地摸索出适合自己的很多细节出来。下面就是对各种通向开悟和解脱之道路的进一步说明。

1.21 那些怀着真诚的心愿去探索解脱(获得生命内在的彻底自由)之人,距离实现他们的目标(解脱)还能远吗?

“真诚”,通向觉醒之路的重要一条就是“真诚”。

基督曰:“追寻,你就能找到;敲门,门就会为你打开。”孔子曰:“仁,远乎哉?吾欲仁,斯仁至矣。”东方圣人,西方圣人,所论与此节经文同一旨趣。

实现圣贤之道,将其理解为没有过程亦可,说是,当下即是,不假阶级,不落次第,此时你就与本性合一(与体合一),与觉心合一(与万千妙用合一);将其理解为有过程亦可,说不是,就不是,我们只不过是一个凡夫,一介平民。通向圣贤之境有一个无尽的过程需要用一生来完成,这就是人生之庄严,人生之神圣。有一条向上的路,需要用一生不懈的努力和奋斗,一再地努力,一再地奋斗,不可有半点之松懈。这就是庄严人生,人生庄严。

佛陀在《楞严经》说过:“理则顿悟,乘悟并销;事非顿除,因次第尽。”佛陀的这几句经文对修行是当下圆满,还是次第而成,给予了精妙的辩证阐述。

“理则顿悟”:理体之悟,悟在一瞬。一转念之间,不明之理刹那觉悟。

“乘悟并销”:一旦顿悟,倒果为因,与果相应。就连这个“悟”字也没必要存在。此是真悟。

“事非顿除”:人生际遇无崖,烦恼无边,习气深重,身心错乱,如是等等,却不是立刻就可以消除的。

“因次第尽”:因为众生之习性,并非一念即可改变,须次第完成。此间需无尽的疏理与消磨,无尽的警觉与反省,难以一蹴而就。无论是在印度,还是在中国,都非常强调“诚”在人生和修行中的核心地位。“信念”或“真诚的心愿”皆是“诚”之意。诚者,即工夫即本体,即本体即工夫。说诚为本体,诚就是生命最本质的特性之一。诚者,无隐、无曲、清净、无我之义也。无隐、无曲、清净、无我皆为生命本体(即本性)之特性。故诚者,生命之体之别名也,简称“诚体”。诚为生命和万物之本体,诚即是体。《中庸》曰:“诚者,物之终始,不诚无物。”因为诚为生化之源,是生命和存在之本,是故万物之终始,必依诚而成,如无诚则无物。诚者,物之终始。是以诚为体,将诚作为本体。

但诚也是修行,也是工夫。如何将诚作为修行?“效诚而行”就是诚之工夫。何谓“效诚而行”?就是在生活和人生中,时刻效法诚的“无隐、无曲、清净、无我”之德而行之,即名为“效诚而行”。恰如曾子所言:“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三”表示多数,不是实指。这句话的意思是:“我每天多次自我反省:为别人办事没有竭尽全力吗?和朋友交往有不诚实的表现吗?老师所教知识没有去消化和落实吗?”

“诚”如狮子吼,一吼百兽遁;“诚”如雄鸡啼,一唱天下白;“诚”如香象渡河,横截而过;“诚”如春来万物生,有条不紊。无论日常待人接物,还是入座禅修,一个“诚”字贯彻身心内外。此即为禅修,此即为工夫。故诚是即本体即工夫,即工夫即本体。一个“诚”字,人生、事业、修行、立功、立言、立德,全在其中圆满无缺。

《中庸》曰:“诚者,自成也;而道,自道也。”因诚为生命之本,宇宙之体,自生自发,当然也自觉自成。自觉之义是诚即是觉,觉即是诚。诚外无觉,觉外无诚。故诚即为觉,此觉即为自觉。自成者,诚者如上帝,有无尽生生不息之德之力,能成就万有一切,故堪为物之终始(即作为万物的生、长、消、亡之主宰、之根本)。此为“自成”之义也。

有很多同学问我们如何修行?我回答说,这种问法本身就是一个错误。修行是自觉自成之事,不存在“如何修行”的问题。“诚”之一字,圆满俱足。只要我们能做到一诚到底,无事不成。诚自会给我们答案,诚自会给我们道路——“诚者,自成也;而道,自道也。”我们需要做的只有一件事:将身心内外一切存在全部无保留地交给诚,就像基督徒将一切交给上帝一样地交给诚。

“那些怀着真诚去探索解脱之人”,其真诚本身就是解脱。不存在解脱之外另有真诚,也不存在真诚之外另有解脱。凡解脱必真诚,凡真诚必解脱。当我们拥有真诚时,我们就拥有了解脱。我们拥有多少真诚,我们就拥有多少解脱。诚就是戒律——它自己知道什么当为,什么不当为;诚就是禅定——如如不动而又生化万物;诚就是智慧——因为诚就是般若之别名,圆觉之别名。

不知道大家发现了没有?其实所有的修行方法,都是圣贤们给世人的一些巧妙的设计而已。这些设计遵循着一个基本原理:无我和无为。所谓条条道路通罗马,只要能让修行者达到无我和无为的方法都是修行,都是正道。无论是印度瑜伽和佛教中的禅定和倒果为因,还是中国儒家的诚敬、道家的坐忘,乃至基督教的信上帝和穆斯林教的信真主,如是等等,皆是一个目的:让我们淡化、打破、超越自我与小我,成为大我,进入无我,超越有为,进入无为。如此而已,如此而已。

自私、异化、攀缘、借居、疾病、轮回、愚昧、仇恨、堕落、局限、偏执、自大、自恋,等等等等,皆是出自于“俱生我执”和“遍计所执”,而唯一途径就是淡化、打破、超越小我与自我,成为大我,进入无我。包括瑜伽在内的所谓“修行”,无非是淡化、打破、超越小我、自我,成为大我,进入无我的各种方法和实践而已。除此之外无修行可言。

“诚”或曰“真诚”为何是中印乃至全世界所有的修行流派都一致重视的根本实践方法之一呢?就是因为它是能最直接、最彻底地让一个普通人当下进入大我和无我之境的最佳方法之一。为什么历代圣贤要我们必须做到毫无保留地“一诚到底”呢?因为只有我们做到了“通体内外无有不真,起心动念无有不诚”,如是才能达到超越自我,化除私我之目的。古今中外那些敬天地、敬神灵、敬师长、敬道法、敬父母、敬理想、敬国家、敬先辈、敬圣贤,无非是为了突显一个“诚”字。突显这个“诚”字,无非是为了达到超越自我,化除私我之目的。

但是“自我”这个东西是如此的狡猾,它会使尽手段来保护住自己不让被打破和超越:它时常把自己伪装成大我和无我,它时常成功地把自己借居在真诚和人们为了实践真诚而设立的敬拜对象——天地、神灵、师长、道法、父母、理想、国家、先辈、圣贤等等之中,而将这些巧妙地转化为自我的“寓所”和“化身”。

“自我”“小我”“私我”“形躯之我”皆可统称为“我”。“我”在保存自己的手段上,采用两大类方法:反攻法和借居法。

①反攻法

自我是一个十分顽固而狡猾的东西。它为了不让自己被消灭和超越,可谓手段用尽,极力诋毁、丑化、否定和逃避一切可能淡化、打破和超越自己的东西,阻止人们去追求它们,因为追求它们就必然给自我的存在带来威胁。为此,自我绞尽脑汁设计出了诸如“酒色财气”等这样的东西来转移和吸引我们,令我们沉溺其中。沉溺其中就是沉溺于自我之中,如此我们就成了自我的奴仆。

自我面对高于生活和人生的信念、理想、追求和神灵,最常见的方式就是逃避和解构。先是逃避,说“我是一个凡人,这些超出了我的能力范围,我也不想成什么神什么佛的,我只能当一个凡人”,这是典型的自欺欺人的话。只要有自我在,它是不可能让我们“甘于平庸”的。自我是一个如此自恋、自大、自以为是的东西,是一个在所有方面都强迫你要与众不同的东西。你时刻处于一个如此自恋、自大、自以为是和强烈要求与众不同的东西的控制和驱动之下,你怎么可能顺利地成为一个“平凡的人”呢?怎么可能顺利地成为一个“普通的人”呢?

只有一个无我的人,只有一个深明生命真相的人,只有一个深明“平常心是道”的人,才有可能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平凡之人”。因为他看透了自我的把戏,他明白了人生的真谛,他安处于生命的圆满之境,他拥有上帝般的宁静和超越。如此之人,才能自发而自觉地开始“平凡的人生”之旅,因为他们知道“此时就是永恒”“此时就是一切”的真理。如果你真心渴望过上“平凡的生活”,你别无选择,你只能选择开悟和成佛——唯有一名真正的开悟者,一名佛陀,才能实现“平凡的生活”。非此,你定不能如愿以偿。

因此,但凡声称“我只想过一个普通人的生活,不想开悟和成佛”的人,只是一个无厘头的借口——自我对无我和超越的逃避时的一个常用借口。

当自我难以逃避时,它通常会使用出第二个花招:解构。将这些足以瓦解和冲破顽固之自我的信念、理想、追求和神灵逐个地拆解掉——近几百年来西方就是这样做的。它们把“上帝”“原罪”“再生”“理想”“信念”“道成肉身”“神性”“形而上的哲学”“诗歌”等等一切能提拔人、启发人、激励人、净化人、成长人、超越人的东西,全部解构掉,拆除掉,瓦解掉,一律指斥为:它们很美,但只不过是一堆“概念的游戏”,或“无聊人的呓语”,它们背后什么也没有,它们是不“科学”的,是“非理性”的,是落后陈腐的,是……

在西方,自从“上帝死了”之后,人们的头顶之上空无一物,再也没有什么东西可以阻挡人类的自大和放肆,阻挡人类的沉沦与疯狂。自我和自私获得了在历史上从未有过的释放和强化。这是一个自我在与无我斗争过程中取得了从未有过的胜利的时代。几百年来,自我将一切引发和强化无我的理念和学说等成功地解构掉。于是,自我在这个星球上开始了肆意横行。

通过逃避和解构,自我对无我的反攻时常能取得巨大的胜利。自我除了采用反攻法之外,它还有另一招撒手锏——借居法。

②借居法

借居法是自我最常采用的反败为胜法,也是自我最为可怕的手段之一。有一个故事是这样的:

魔王带着魔女们来到佛陀面前,使尽各种手段诱惑佛陀,但佛陀不为所动,其魔不攻自败。魔王指着山下的广大土地说:“只要你不成佛,你可以王天下,这些土地都是你的了。”佛陀仍然不为所动,其魔不攻自败。最后,佛陀在经历了魔鬼们种种严酷的考验后,终于成就了无上正觉。其实不只是佛陀在获得大觉之前,经历了种种磨难,一切圣贤在生命获得觉醒过程中,皆经受过种种魔难。这些魔皆为八识所藏恶业种子之现行,皆为心魔之外化——所有的魔都是心魔。

当佛陀成就正觉后,魔王来到佛陀面前说:“你在成佛之前我们拿你没办法,你如今已经成佛,我们更是拿你没办法了。但我们还有最后一招,你无论如何是躲不掉的:当你死后,我们将率领魔子魔孙们化身为你的门徒和追随者,以你的门徒和追随者自居,吃你的饭,穿你的衣,丑化你的形象,从内部破坏你的教法。这样我们就达到了破坏你的道法的目的。”据说,佛陀听后默然枯坐,泪流不止。

这个故事所表达的,就是自我的借居法。借居法是一种如此奇怪的东西:本来上帝呀,理想呀,禅定呀,道法呀,圣贤呀,正义呀等等,这些是用来提携我们、成长我们和超越我们的有效法宝;可一旦被自我借居以后,这些人间最为美好的东西,也会变得丑陋不堪,成为邪恶、自私与堕落的化身和象征。西方整个黑暗的中世纪,就是自我化身为圣子和上帝的结果,自我这个魔鬼以神父、以教堂、以上帝的名义,干尽了人间坏事。西方的整个中世纪是人类最为堕落的时代之一。

一旦自我伪装成无我,一旦自私伪装成神圣,一旦黑暗伪装成光明,一旦无耻伪装成正义,化身为主人并借居其中(它们总是能很成功地借居于其中),其破坏力将是不可估量的。整个人类的思想史、文化史、文明史、宗教史,乃至政治史、经济史等,无非就是自我与无我不断缠斗的历史。这个自我与无我不断缠斗的历史,有时候被表述为神与魔的缠斗史,或真善美与假恶丑的缠斗史,或生命的超越与沉沦的缠斗史……

包括瑜伽在内的所有修行方法,无非是让我们从自我中突破出来,超越出来,进入大我,进入无我。所谓“万法不离其宗”或“万法归一”,归于何处?就是归到“无我”上来。无我就是“万法归宗”的“宗”,或“万法归一”的那个“一”。

真诚只是种种进入无我的方式之一。在真正的诚心之中,是没有自我存身之处的。真诚必然与无我孪生同存。也就是说,真诚必无我,无我必真诚。

“精进”通俗地讲就是忘我的努力和无私的奉献。深入一点解释,“精进”就是投身于一个对社会对他人有益的事业,并在事业中不断地努力,努力,再努力,以至于努力到无我无私的程度。下一节经文对“精进”有具体阐述。

1.22 温和的、中等的或强烈的修行,结果是很不相同的。

精进分为“因地精进”和“果地精进”。

切实认识到我要努力成长我自己,我要在奋斗中超越我自己。天怕发怒,人怕发狠。横下一条心,为了某个现实的理由,为自己争口气,为家庭、为团队、为国家、为民族争口气,好好努力,做出一番成绩。如此名之曰“因地精进”。

本性有同情和智慧两种根本特性。相应于本性者,必怀本性之同情与智慧两类属性。儒家之仁心不容己,佛家之无缘大悲,基督之用自己的血来为世人赎罪,皆为本性中同情之表现。不仁行不行?不大悲行不行?不用血为世人赎罪行不行?不行!为何不行?本性之使然也。相应于本性者,必有之本分也。怀此本分者,必自觉自发地同情一切需同情者,在仁心、悲心和爱心的驱动下,日夜不息,死而后已。此谓之“果地精进”。

孔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困而不学”之人,是无可救药之人。“困而学之”和“学而知之”之人,属于“因地精进”之人。“生而知之”之人,则属于“果地精进”之人。顺便说一下,孔子的“生而知之”的“生”是生来即有(潜在),不是生来即会(显有)。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将潜在变为显有的。仁心仁爱就是“生而即有”的。 OpXv7ciPOraS827LJeJSlLWT9Ny7G+Zrfw0Er0FRDdcQ12EsSeZ82kokeETJ4vZy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