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进化论与退化论

1.3 (为什么要打破或超越种种意识模式呢?因为当意识模式被打破或超越后,纯粹的意识自身就会在不被扭曲和污染的情况下,自发地呈现出来)如此,纯粹意识即可安住于它最自然的状态。

无论是中国的儒道,还是印度的瑜伽和佛教,自始至终都一致坚称,我们的生命本来是处于净土中的,即处于我们纯净的天性之中。我们之所以是现在这个样子——时刻处于颠倒、迷狂、偏失、愚昧、混乱之中,是因为我们的生命堕落了,也即我们的生命退化了。修行是什么意思?就是我们从业已退化的现在再返回到那个本原,即再回归于那个不生不灭、充满智慧之光明和解脱之自由的本性之中。不只是东方的哲学和宗教是如此的观念,人类所有宗教(如印度教、道教和基督教等)的生命观都是同样的旨趣,即我们人类是由退化而来。

当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顿悟成佛后,发出的第一声狮子吼就是:“奇哉!奇哉!大地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但因妄想执着不能证得。”佛陀在证悟后宣讲的第一部经《大方广佛华严经》里,再次重申了他的观点:“此诸众生……具有如来智慧,(因)愚痴迷惑,不知不见。我当教以圣道,令其永离妄想执着,自于身中得见如来广大智慧,与佛无异。”“如来”即法身,法身无身,以本有自性为身。故法身即宇宙和一切生物(包括人)之本性。我们的本性是什么样的呢?是“皆有智慧德相”的,是“广大智慧与佛无异”的。这个“与佛无异”的“广大智慧”在哪里?“自于身中得见”。可我们为何于身中不能得见得知得证呢?“但因妄想执着不能证得。”——这就是典型的生命退化论(其中还包含着宇宙退化论,即“境”与“界”的双重退化)。

基督教中伊甸园的故事和“原罪”说,同样属于典型的生命退化说。生命退化说的意思是,我们本来就是神,就是佛,就是圣人,可因为某种原因,我们退化成了人(或六道中别的众生)。只要我们通过正确的方法修行和实践后,即可重新恢复我们的本来面目——佛或神。

但现代科学,特别是生物学,始终支持“生物进化论”——我们来自比我们低级的生物,人类是整个地球和宇宙进化的产物。自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提出以后,人类是遵循科学原理进化而来,还是如宗教和瑜伽学以及我们生命学所说,是退化而来?进化论者一直在努力说服退化论者,劝说退化论者所执的观念是荒唐的,是缺少“科学”依据的;退化论者则一直坚持认为进化论是肤浅的、独断的。这个问题已经争论了几个世纪,可谓旷日持久。

如果退化论不能成立,整个东方传统及西方基督教文化体系和学说将瞬间倒塌,我们的瑜伽学和生命学也将瞬间倒塌。如果进化论不能成立,很多现代科学体系和学说将难以立足,大量考古发现和科学现象将不能给予合理的解释。

岂不知,建基于近现代科学之上的进化论是就宇宙和生物的外在现象和结构上立论的,它所使用的是经验知识和逻辑思维;退化论是就生命(意识)的内在而超越的先天属性和存在性上立论的,它所使用的是先验(超验)的智慧和直觉思维。故进化论和退化论是在不同的向度上立论的,它们分属不同的科学范畴——进化论属于自然科学范畴,退化论属于生命学范畴。它们所运用的认知工具也不同,进化论运用的是经验知识和逻辑推理,退化论运用的是超验智慧和直觉思维。虽然进化论和退化论表面上看是水火不容的,实则并行而不害,共存而不悖。

这里的关键是看待事物的角度——是从事物的现象上看,还是从事物的先天属性上看。如仅从事物的现象上、结构上和经验上来看,进化论是成立的,即万物都是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的发展和演化,故生物和宇宙无疑是进化的。如从万物和人的先天属性上看,从存在性上看,从超越性上看,也即从生命(意识)角度上看,我们的确是退化的。事物的存在之理就是事物存在的合理性之理,事物的存在性是通过超越的意义和价值来体现的。进化论只是告诉大家万物是进化的,可万物为什么要进化?是什么在背后推动其进化?现代科学没法圆满地回答这些问题。因为这些问题属于事物的存在之理,涉及到事物背后存在的意义和价值。

因为现代科学惑于一己之见,只看到事物和人的结构之理,不承认事物和人的内在超越性存在之理,故现代科学不承认我们的生命(意识)内在有直觉智慧,有解脱,有开悟,有净土,有超自然的能力(即神通)等等。因为东方古老的瑜伽学和各类生命修行学说,同样惑于一己之见,只看到事物和人的存在之理,只看到事物和人的先验价值和意义之理,不承认或过于轻视事物的形构之理(如印度传统文化中的某些思想,即挥斥那些看重事物的现象之理和形构之理的学说和倾向为“执着”,为“俗智”,为“求缚”),而始终不能给予正视。故以中印为代表的东方文化里不能原发性地成长出生物学、物理学等自然科学,仅仅成长出瑜伽学、中医学、生命学等这有限的几门科学,它们构成了我们东方文化核心,成为东方人对人类最大的贡献之一。因我们始终难以正视事物的现象之理、结构之理,虽然我们在明心见性上独有专长,但我们始终难以达到尽物之材,难以达到尽物之用,而发展出现代科技。

释迦牟尼因大彻大悟而成佛,中国的八仙因得道而成仙。佛也好,仙也好,究其极致也只能成为一个洞彻生命内涵的圣人、仙人,成为一个伟大的生命学家,但断无可能成为一个自然科学家,他们制造不出哪怕最原始的电脑或自行车。对于一名科技人员来说,制造出这些很容易。这是为什么呢?

仙佛或上帝只有直觉智慧,而无逻辑推演下的经验知识。如果让八仙或佛陀或上帝来制造电脑或卫星,他必须像我们所有人一样,好好地跟着科技人员学习后方有可能,不然断无可能。不是说佛陀或八仙不爱世人,不愿意为我们制造这些方便生活的东西。他们有这个心愿而没这个能力,因为他们只有对生命和存在的直觉智慧,但不知事物的形构之理和现象之理(即数理)。他们有能力飞天入地,拥有各种不可思议的神通异能,也有能力令其弟子快速开悟解脱而入不死的永恒之境,但他们甚至制造不出一支铅笔。

瑜伽之父帕坦伽利同样明明白白地告诉我们:生命是退化的,我们被来自政治、文化、商业或习俗等构建起来的种种意识形态所封限,犹如落入重重蛛网难以自拔,不得解脱。解脱是什么?就是从各种枷锁和牢笼中挣脱出来,冲破出来。挣脱出来后怎么样了呢?“如此纯粹意识即可安住于它最自然的状态。”

“纯粹意识(The pure awareness)”即圆满觉醒之意识,简称“圆觉”,又名“宇宙意识”“超觉意识”“般若”“无上正觉”“玄智”“超验(先验)智慧”等。“安住于它最自然的状态”是个什么状态呢?就是佛家所说的不生不灭、不垢不净的“涅槃”境界,就是儒家所说的“大而化之之谓圣,圣而不可知之之谓神”的“圣境”,就是基督教所说的“上帝之国”,也即我们瑜伽里所谓的“梵我一如”之境。

如此生命之终极境界,不是后天造作而来,相反,是化除和超越一切后天人为造作之后,自然地自发地呈现出来的生命(意识)本有之境。此境即“涅槃”或“梵我一如”的终极解脱之境。

1.4 否则,觉醒(即纯粹意识)就会转变(坠落、退化成)为各种意识模式。

意识模式从哪里来?就是从那个先天本有的纯粹意识退化堕落而来。那么如何回归到这个先天本有的圆觉之境(纯粹意识)呢?就是将我们的这个意识模式在升华和超越其自身之后,自发地现化出来。

圆觉和意识模式是同一个意识的不同状态和境界。不是圆觉之外的某个地方有一个意识模式,也不是意识模式之外的某个地方有一个圆觉。退化堕落是它,升华超越也是它。在凡是它,在圣也是它。在迷不减,在觉不增。如人睡去醒来,同是此人,非为两人。

1.5 有五类意识模式,它们既有恶性的,也有良性的。

其实远不止五类,各家学派对此划分方式不同。如果划分得仔细一些,可以有几十种,甚至上百种,乃至无限种之可能。意识如水,水可变化出无穷之相状。圣哲不喜铺排琐细,故只列举五类。 JW3nCz0fDOez5MR1P1yX1ok9z0W8JsTM/DyZ+bKny1PFK8RudiIzUe94S8VLfZt8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