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改姓风波

“父皇,放心吧,孩儿一定励精图治,定要重振大唐雄风!”

说这话的不是别人,正是大唐王朝第十二任皇帝李适。登基这年,他三十七岁,正是人生中最年富力强的年纪,既然已经登上大唐王朝的龙椅,自然要将这大好江山好好打量一番。

已经走过人生三十七个年头的李适知道,自己接手的大唐王朝已经不是曾祖李隆基时的“开元盛世”,他接手的只是一个名义上统一的王朝,与“开元盛世”相去甚远。想要光复祖上的荣光,他还要走很长一段路,而这段路走完,荣光是否能够光复,还是个未知数。

悲伤的李适想到了一件事,这件事发生在一年前。

公元778年八月二日,成德节度使李宝臣上了一道奏疏给皇帝李豫,奏疏的主题是两个字:改姓。李宝臣在奏疏里说,请求皇帝批准,允许自己改回原来的姓氏张姓。

通俗地说,成德节度使李宝臣不想姓李了,还想姓张。原本李宝臣姓什么真没有人关心,但仔细一想,这次改姓意味着什么呢?

有的人一辈子只有一个姓,一姓就是一辈子,而李宝臣呢,他的姓很多,而且还经常变。

李宝臣不是汉人,而是范阳附近的奚族人,从军后进入范阳守将张鏁(suo)高帐下,张将军见他办事麻利便收为义子,从此奚族小伙就姓了张,叫张忠志。张忠志自幼擅长骑射,深得后来的范阳节度使安禄山喜欢,安禄山将他选为射生官,一同进京面见李隆基。不料李隆基也很欣赏张忠志,便留他在长安当射生子弟。“安史之乱”后,张忠志逃回安禄山身边,继续效忠安禄山,此时他改姓安了。

在安禄山的提拔下,安忠志成了安禄山叛军中一名得力干将,在安禄山、史思明相继兵败之后,安忠志改姓为张忠志,然后改弦易辙归顺大唐王朝,受封成德节度使,并被赐以国姓,名宝臣,李宝臣由此而来。

被赐国姓原本意味着无上荣光,李宝臣一度也是这样认为的,然而,十六年之后,李宝臣上了这样一道奏疏:臣不想姓李了!

此情此景,换历史上任何一个皇帝面对,恐怕都会有条件反射:给脸不要脸,诛之!但凡有能力的皇帝,一定会杀之而后快,因为这样的改姓奏疏对皇家而言便是莫大的侮辱,如同皇帝赐予一件黄马褂,原本李宝臣穿上了,现在他脱下来了,然后对皇帝说,我还想穿我原来那件羊皮袄。

是可忍,孰不可忍!

李豫居然忍了!

并非他不想杀之后快,实在是有些力不从心,只能暂且忍下。

李豫批复李宝臣,准!从此你叫张宝臣。

改姓风波到这里还不算完,八个月后,张宝臣的奏疏又来了,主题还是两个字:改姓!

这回张宝臣是要求由张姓改为李姓,皇上,臣还是跟你姓吧!

李豫又被刺痛了一次,由李到张,由张到李,你当国姓只是一顶破棉帽子,想戴随时都能戴吗?

李豫有心拒绝,但他还是忍住了,八个月前他无法将张李宝臣打落马下,如今面对张李宝臣送上的笑脸,李豫抬起的手,又放下了。

准!从此你还叫李宝臣。

改名风波前后八个月,李宝臣在名字上做了一次折返跑,看似一切跟从前一样,但他的名字已经在李适那里挂上号了,不是不报,时候未到,李宝臣,我记住你了。

从改名风波拉回到现实里,李适知道,这次风波并非那么简单,如果大唐王朝还如往日一般鼎盛,又有哪个臣子敢有如此这般藐视皇族之心?说到底,还是皇族权威已打折扣,为今之计,还是要重新擦亮大唐王朝的金字招牌。

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孔子

按照孔子的标准,父亲去世之后,做子女的在守丧的三年中不改变父亲生前的既定路线,可以称作孝。

在我看来,这不是真正的孝,而是愚孝。

试问,如果父亲的路线是错误的,难道当儿子的还要一错再错吗?

不能!

普通人如此想,新皇李适也是这么想的。

李适很快点燃了自己登基后的三把火,三把火并不大,看起来都是一些小事。

第一把火,拒绝各州进贡非急需物品,同时遣散皇家梨园子弟三百余人,剩下的全部分配到太常寺,服务于皇家祭祀;

第二把火,禁止各地呈现祥瑞(所谓祥瑞,就是各地官员奏报皇帝某地发生某某奇异现象,昭示王朝国泰民安,实际都是造假),同时释放皇家园林原本饲养的野生大象、花豹、山猴、斗鸡、猎狗等等,将它们一起放生到荆山南麓。(这将是怎样一条食物链呢?)

第三把火,禁止外出公干宦官收受地方官员贿赂,违者严惩不贷!

三把火放完,李适心情大好,看来王朝的积弊并非不可铲除,只要假以时日,一切都会回到正常轨道。

只要给我时间! 5GSULS4KIvtcoebYumxmRgg0JEAybqM6+/w+Xhz5tq5hbzlbzZ9LExQr55BCnL5U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