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理解了微反应的概念之后,是不是意味着你有能力通过微反应去洞察他人的内心世界了呢?其实不然,微反应如果只是单向表达,那么,它就存在不准确性。
我们知道,微反应是人的本能,但如果一个人从头到尾都在自主向外表达信息,也就是说单向输出,那么,他所表达出来的所有信息,包括语言、肢体动作、表情等都不能作为依据进行微反应分析,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那些非常微小的细节,并没有受到外界的刺激,这就有可能是提前准备好的“表达方案”,这种最有说服力的案例就是电影。
比如,某电影中有一个长镜头,没有任何剪辑,实力派影帝或影后倾情出演。每一个细微的眼神跳动,每一次不经意的手指颤抖,每一个难以察觉的微笑和撇嘴,画面上一切的细节都感人肺腑,这能说明这个演员所表演的“微反应”都是他本人真实的经历和感受吗?当然不是。
可见,只要是单向表达,无论是演员还是生活中的任何人,都有可能事前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并试图达到目的。甚至一些特殊职业者还可能被要求发言前必须经受专业培训来吹毛求疵地力求完美。所以,单向表达并不准确,它有可能100%是在“演戏”。
所以,要分析反应,必须有一个前提条件,那就是要有刺激源,通过刺激才能观察对方的瞬间反应。越是突破对方心理准备的刺激源,越能够起到引发反应的作用,我们称之为有效刺激。因为这些刺激源并没有存在于对方的表演预案之中,所以他们会临时动用自己的认知系统进行评估和决策,这样一来,就会产生生理行为、情绪行为和社交行为,进而产生微反应。
虽然单向表达让人难以分析微反应,但并不意味着它没有任何意义。因为,世界上的绝大多数人,并不能把微反应控制得十分精准。比如,一举一动、一言一行想要刻意排练好、控制好是非常难以实现的。所以,即使不是不加干扰的单向表达,大多数人也不能完全控制住自己的微反应,很多微小的生理行为和情绪行为依旧存在。
这里,我们不提倡对单向表达进行分析,是为了保证研究出来的科学结论更加准确,保证每一个微反应的意义都能清晰地指向行为人真实的认知和感受。不过需要提醒的是,记住社交行为具有表演欺骗性就好,不要腹黑地认为所有的社交行为都是伪装。
解码微反应
单向表达的微反应虽然不准确,但依旧有一定的意义。比如单纯分析别人有意为之的行为,就可以获得非常重要的信息。一个人的发型、着装、语言、礼节等都明确地传达着信息,虽然这些信息并不等同于客观事实,但却能准确地反应行为人的意图,这有助于人们建立良好的社交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