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7] 艳歌:照水红蕖细细香

大约不会有人相信容若公子也写过艳诗,但在他的文集里确实收录着这样的作品。有人考证这些艳诗就是纪念他的表妹的,那或许真是一次尝过禁果的初恋,清初旗人的男女大防毕竟不像汉人那样壁垒森严。

诗的题目直接就叫《艳歌》:

红烛迎人翠袖垂,相逢长在二更时。

情深不向横陈尽,见面销魂去后思。

洛神风格丽娟肌,不见卢郎年少时。

无限深情为郎尽,一身才易数篇诗。

第一首是怀念曾经的幽会,总在二更时分“刬袜下香阶,手提金缕鞋”。所谓“横陈”本义仅是横躺,但它早已经成为一个诗歌套语,有着固定的隐义:冯淑妃(名叫小怜)第一次为北齐后主高纬侍寝,“花容自献,玉体横陈”,是一幅妩媚而诱人的图画。从李商隐《北齐》诗中“小怜玉体横陈夜,已报周师入晋阳”的句子开始,“横陈”一词便和男女欢爱永远关联在一起了。

而容若毕竟不是高纬,对他而言,自然是“情深不向横陈尽,见面销魂去后思”,云雨之欢并不能尽示深情,更有那见面时候的销魂和离别之后的相思让人不能承受。

第二首诗用到了一个典故。汉朝有一个名叫卢充的男子,在一次出猎途中歇脚在一座朱门宅邸旁边。大门开了,说是崔少府的宅邸,喜气洋洋地,卢充被请了进去,崔少府见他少年俊朗,很是喜爱,当即便把女儿许配了他。

这是一桩奇妙而美满的婚姻,如果不是过于短暂的话。弹指间烟消云散,卢充又是怅惘惘的孤身一人。别后四年,卢充忽然在水滨见到了妻子,她坐在一架犊车里,怀里还抱着一个小男孩。

她说这是他的儿子,三岁了,抱起来交到他的怀里,还有一首诗和一只金碗。犊车于是走了,绝尘而去,再也没有回来。

这个故事对容若来说别有一番伤心。和表妹的一段感情不也是这样如梦似幻么,才一个瞬间就飘过去了,好像不曾真正发生过一样。“无限深情为郎尽,一身才易数篇诗”,那个美丽而鲜活的生命可在人间留下了什么痕迹么?只是几篇让人不忍卒读的诗词而已。

独拥余香冷不胜,残更数尽思腾腾。

今宵便有随风梦,知在红楼第几层?

——《别意》

这首《别意》,就像为这个故事特意而作的永恒的终曲。思念太远了,太累了,就连梦也找不到方向。

【小考据】 写给表妹的悼亡词

关于这位宫中表妹,容若还留下了怎样的思念呢?在前辈精致的考证中,认为有几首词是直接指向这里的,一直以来却都被人或是误读或是轻忽过去了。比如那首《青衫湿遍·悼亡》,因为“悼亡”这个题目而被认为是他怀念第一位妻子卢氏的,因为传统上,“悼亡”这个词只能用在亡妻身上。

但是,在这首词里,其中用到的典故从来都清晰地昭示着:这一番悼亡的对象只能是那个死在宫中的表妹。之所以词题写作“悼亡”,当是容若在心中早已把表妹当作自己的妻子;之所以我们看到的许多注本都把这首词的写作时间定在康熙十六年,也就是卢氏刚刚去世的时候,其实并不是因为存在确凿的记载,而是因为研究者先把这首词判定为悼亡卢氏之作,再从词中那句“半月前头扶病”推断出这个写作时间。

这首词读起来,是从哀婉走到悲恸,我们感受得到,公子的情绪只要稍稍打开一个缺口,就会一发而不可收:

青衫湿遍,凭伊慰我,忍便相忘。半月前头扶病,剪刀声、犹在银。忆生来、小胆怯空房。到而今、独伴梨花影,冷冥冥、尽意凄凉。愿指魂兮识路,教寻梦也回廊。

咫尺玉钩斜路,一般消受,蔓草残阳。判把长眠滴醒,和清泪、搅入椒浆。怕幽泉、还为我神伤。道书生、薄命宜将息,再休耽、怨粉愁香。料得重圆密誓,难禁寸裂柔肠。

疑惑是从下片的第一句开始的:“咫尺玉钩斜路,一般消受,蔓草残阳”。“玉钩斜路”,这四个字正是解读这首词的关键。

“玉钩斜”是一个美丽的地名,它位于扬州的蜀冈西峰。这原本是一处很著名的古迹,得到过很多诗人的吟咏,但使这里著名的并不是什么美丽的故事,而是地底下埋着的许许多多少女子的枯骨和冤魂。

据说,隋炀帝三下扬州,穷奢极侈到了变态的地步,甚至强征吴越的民间少女在运河两岸为龙舟拉纤。少女们不堪重负,以致死者枕藉。在船队到了扬州之后,少女们的尸体都葬在附近的一处坡地上。因为这里是一处斜坡,从此便被称为“宫人斜”,尽管严格来说她们还称不上宫人。

到了唐代,李夷简镇守扬州,在这里观赏如钩新月,便修了一座玉钩亭,大文豪皇甫湜为此还写了一篇《玉钩亭记》,此后宫人斜便改称“玉钩斜”,名声越来越大,为之吟咏的名家也越来越多。

容若自己也吟咏过玉钩斜,比如《浣溪沙·红桥怀古,和王阮亭韵》:

无恙年年汴水流,一声水调短亭秋。旧时明月照扬州。

曾是长堤牵锦缆,绿杨清瘦至今愁。玉钩斜路近迷楼。

这是一首很好的怀古词,词题里提到的王阮亭就是渔洋山人王士祯,曾在扬州做官,与当时名士游览扬州红桥,有过一些唱和。容若是在多年之后以大内侍卫的身份随同康熙皇帝南巡扬州,步韵和了王士祯的一首《浣溪沙》,词的下片讲的就是玉钩斜的隋朝往事。

了解过这则典故,我们再回到《青衫湿遍》这首词来,就会发觉容若这句“咫尺玉钩斜路,一般消受,蔓草残阳”作为悼亡词来说竟然毫无道理。所有注本都把“玉钩斜”解作对卢氏墓葬所在地的一个比喻,如果真是这样,容若的用典就太失水准了。

诗人的用典,乃至许多诗词套语,都有它们固定的含义,有特定的应用场合,就像我们的日常用语里,“音容笑貌”这个词虽然从字面上看可以对任何人说,但在文化背景里,它只能用在死者身上。所以,当容若用到“玉钩斜”这个典故,又感叹“一般消受,蔓草残阳”的时候,他所怀念、哀悼的这名女子,一定有着与那些葬身玉钩斜的女子相似的特点,也就是:被皇家强夺,并不幸早逝。

再看“咫尺玉钩斜路”这“咫尺”两字,玉钩斜远在扬州,和容若绝非咫尺,而“咫尺”其实暗含着“咫尺天涯”的意思,能够在容若的生活中构成这个意思的,只有那位宫中表妹。只有皇宫的红墙,才能让容若生出咫尺天涯这样的感叹。

词的最后一句“料得重圆密誓,难禁寸裂柔肠”也能证实这个推论。“重圆”是用“破镜重圆”的典故:事情发生在隋朝统一中国之前,南方陈国的末代皇帝陈叔宝有个妹妹叫乐昌公主,嫁给了徐德言,两人非常恩爱。当时天下动荡,徐德言预料到过不了多久就会有国破家亡的大祸发生,那时候难免夫妻被拆散。于是他取来一面圆形的铜镜,一破为二,和妻子分别保管,并约定说:“如果夫妻被迫分离,你就在每年正月十五那天托人将这半面镜子拿到市场去卖。只要我还活着,就一定会去探听消息,以我的半面镜子为凭,与你团聚。”

后来,隋朝果然灭亡了陈国,徐德言逃亡,乐昌公主则被赏赐给功臣杨素为妾。徐德言打探到了消息,便赶到了隋都长安,打探妻子的下落,终于在正月十五那天在市场上看到一个老人高价出售半面铜镜,细看之下,果然就是妻子的那块。徐德言于是写了一首诗,托那位卖镜子的老人带回去。事情的结局是美好的:杨素知道这件事后,大为感动,把乐昌公主还给了徐德言,让他们夫妻重聚。

所以,“破镜重圆”这个词原本不是任何夫妻言归于好都能用的。它最适合于这样的情况:夫妻的分别是被迫的,妻子落到了权贵人物手里,而丈夫几乎无能为力。这就能够解释容若所谓“重圆密誓”的含义了:破镜重圆的誓言是秘密立下的,不为外人所知,这说明两人的关系很可能不是合法夫妻;她进了一处连容若这等背景的人都无能为力的地方,而终于没等到破镜重圆,就在那里黯然地死去了。 afT2tyYQZQvWxYIePKReOtZ9fusqIZZ2kqiZQG5GEzsauRt2zqbMX/byAISziy/c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