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前言

邹韬奋(1895—1944),原名邹恩润,江西余江人;1921年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1926年10月起主编《生活》周刊,创办并领导鼎盛时期拥有56家分支店的生活书店,一生共创办和主编出版过6刊一报,成为著名的出版家、新闻记者。九一八事变后,韬奋反对国民党政府的不抵抗政策,参加中国民权保障大同盟,并担任上海各界救国会、全国各界救国会的领导工作;1936年与沈钧儒、章乃器、李公朴等被国民党政府逮捕,是为有名的“七君子”之一;经过斗争获释后一如既往地积极投身抗日民主斗争,并撰写了不少有影响的文章和著作;1944年7月在上海病逝。韬奋先生留下遗嘱,要求追认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共中央发出唁电,接受先生的临终申请,表示“并引此为吾党的光荣”,韬奋先生“其精神将长在人间,其著作将永垂不朽”。

韬奋先生病逝,震动了抗战中的中国,延安、重庆等地均举行了隆重的追悼大会。毛泽东、朱德等在延安题写挽词,对韬奋做出很高评价。毛泽东题词:“纪念民主战士邹韬奋。”“热爱人民,真诚地为人民服务,殚精竭虑,死而后已,这就是邹韬奋先生的精神,这就是他之所以最感动人的地方。”朱德题词:“韬奋同志爱国志士民主先锋”。周恩来称邹韬奋为“出版事业模范”。从那时至今,韬奋精神就一直是我国进步新闻出版事业的一面旗帜,继承、弘扬韬奋精神是我国新闻出版从业人员的共识,以韬奋命名的“韬奋新闻奖”“韬奋出版奖”,至今还是我国新闻出版从业人员的最高奖励。

韬奋先生是我国现代进步新闻出版业的杰出代表。韬奋先生50年的生命历程,堪称一段传奇的人生。

为了纪念韬奋先生120周年诞辰,为了帮助当代读者更好地认识、理解韬奋先生,学习、继承韬奋精神,应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邀约,特编选《生活与我》一书。

《生活与我》一书收选韬奋先生的自传体专著《经历》和《生活史话》一组文章,及《患难余生记》(未完成稿),并收入他一篇短文《韬奋自述》。

1936年11月,“七君子”身陷囹圄,经历了243天的牢狱生活。韬奋先生在狱中坚持斗争之余,仍刻苦著述,竟写有多部著作。其中,自传性质的《经历》一书便是成果之一。该书共计61篇,回忆自己近20年来的生活经历。他用蘸满感情的笔墨,向读者展示自己从一个穷学生到文化名人、爱国民主战士的成长历程,其中从事文化事业的经验和思想变化的轨迹,堪称现代爱国民主知识分子人生道路的缩影。文中处处能感受到邹韬奋不畏艰难困苦、无私奉献一切的奋斗精神,其拳拳之心、凛然正气,感人至深。

《经历》除各篇单独发表外,还于1937年4月由生活书店结集出版。

抗战期间,韬奋先生领导的生活书店因为高举团结抗战的旗帜,竭诚为读者服务,深受广大青年的拥护,事业发展迅猛。自1939年10月起,韬奋在生活书店的内部刊物《店务通讯》上发表了22篇回忆生活书店创办、发展艰苦历程的文章,文章平实细腻,情真意切,脍炙人口。后来他将这22篇回忆文章汇编成《生活史话》,作为附录,随同专著《事业管理与职业修养》于1940年11月由生活书店出版。

在《生活史话》出版的同一时期,韬奋先生还写有一篇《韬奋自述》,颇具风骨,幽默冷峻,值得一读。

1944年春天,韬奋先生患重病困卧病榻。也许他感到自己将不久于人世,遂援笔回顾人生,一面与病魔抗争,一面写作回忆录《患难余生记》。惜乎此书只写了五万多字,因作者病逝,成为一部未完成稿。然而,即便只是五万多字,却既有回望来路的人生况味,更有志在高远、奋斗不息的英雄气概,较之于韬奋先生其他作品,此书最为墨浓情重,殷殷以祖国人民为念,期期为事业社会着想,深沉的叙述在五万多字处戛然而止,痛惜之情令人久久难以平复。

编选《生活与我》一书,重读韬奋先生表露心迹、直抒胸臆的文字,我们又一次感觉到,我们面对的是一位平凡的伟人。他的伟大而平凡之处在于点点滴滴为国为民尽忠,而为国为民又在于点点滴滴做事;他的伟大而平凡之处在于为民族解放事业奋斗不息,而奋斗不息又只在于手中永不停歇的一支笔;他的伟大而平凡之处在于创造了一流的文化事业,而一流的文化事业却能浸润千万普通大众的心田。《韬奋自述》是一位伟人的自述,也是一位凡人的回忆,却又由此成为一位现实生活中的楷模,值得世人久久怀念,心向往之。

《生活与我》的编选得到了韬奋先生的亲属,全国人大原副委员长邹家华、资深编辑家邹嘉骊的亲切关怀和热情支持,在此特别表示由衷的敬意和感激之情!

聂震宁
2016年7月s2kLLuizy3H86a7j5950Te2gIl9XLNnzp8t+V3EUg9pBt3SrGz5odcFVguizYs4b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