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人偿命欠债还钱,这是最原始也是最质朴的观念,同时也是历朝历代的法律基础。
按照常理,李鸿基杀人了,而且是杀了两个人,这样的命案是怎么都跑不掉的。但事出有因,因为他的老婆和艾老爷私通才杀的人,这就有的说道了。
历朝历代都秉承着治权不下县的原则,而是把治理地方的权利交给了各地的宗族。李氏宗族在李家寨占据统治地位,又有捉奸的由头,按说这种事情也不是很难处理,李鸿基的问题不算很大,这也是李氏宗族的人敢于直接到艾家去打砸并且把李鸿基给抢回来的根本原因。
但艾老爷是有功名在身的人,这就麻烦了。
就算有了通奸之实,也应该交由官府定罪,直接一刀给砍了算怎么回事?而且艾家人家财丰厚交游广阔,和衙门的关系肯定很好,这要是使银子买通官府,李鸿基就真的很危险了。到时候就算是有李氏族人,怕是也护不住他了。
“若是艾家人矢口否认通奸之事,一口咬定是你诬陷……我估计他们肯定会这么做,你就真的没有办法了……”
“反正那奸夫淫妇的脑袋都被我砍下来了,再说这些还有什么用?你就直接说怎么办吧?”
张宁稍一思量,马上对月娘说道:“家里还有多少钱?全都取出来给鸿基,让他外出避一避风头再说……”
就凭眼下这个情况,最现实的做法就是让李鸿基远走他乡躲避几年,等风头过去了之后再想办法,这是唯一的办法了。
“没有别的办法了?”
“没有了,就算是有办法也得等到风头过去之后。”
“那好吧,就让他先到外乡去躲躲……”到了这个时候,什么道理什么律条已经不重要了,最要紧的是先把李鸿基这个人保住,毕竟都是同姓同宗之人,李氏宗族的人很快就认可了张宁的安排。
月娘从床底下搬出一个黑陶罐子,里边全都是这两年的积蓄了,看也不看的直接把罐子塞到了李鸿基手中。
“你连夜逃走,逃的越远越好,三两年之内不要回来……”月娘不住的叮嘱着,“过上三年五载,等风声过去了以后你再回来……”
“你的马还在不在?”
“在呢。”
“骑上马连夜离开这里,去找个可靠的地方投靠。若是实在找不到容身之地,便去套北纳颜部,我会想办法让那边的蒙古人收留你……”张宁也在没口子的叮嘱着闯下泼天大祸的李鸿基:“算了,我还是直接写一封书信吧,你拿着我的书信去往纳颜部,那边还稳妥一些……”
“不用了。”李鸿基说道:“我自有些江湖上的朋友,就他投靠他们好了。”
“你的朋友可靠么?”
“百分可靠。”
“可靠就行。”张宁继续叮嘱他:“不论你去往何处,千万记得谨慎小心,万万不可暴露自己的真实姓名,免得惹出祸端。你还是换个名字吧……”
“换什么名儿才好?”
“你自己随便想个名字就成了。”
“那好,以后我就叫自成,李自成。”
自成二字,完全就是临时起意从张宁这句“你自己随便想个名字就成”中脱胎出来的,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意思,别人也没有觉得有什么不妥。
名字嘛,一个代号而已,无论他叫什么,真实身份都是李家寨的李鸿基。
张宁却呆住了。
李鸿基,李自成……
原来李自成这个名号是这么来的。
他做梦都没有想到,这个在自己眼皮子底下成长起来的野小子,就是大明朝的掘墓人,就是名动天下甚至改变了历史的闯王!
“以后若是你们听到李自成的甚么消息,那就是我了。”温柔的夜色中,崭新出炉的李自成的眼睛亮闪闪的,活像是某种潜伏在暗影中的猛兽,“啥时候我在外面混出了个样子,再回寨子里看你们,我先走了!”
一手拎着装满了银钱的黑陶瓦罐,一手提着刚刚杀过人的刀子,李鸿基转身离去……
李氏族人当然不晓得“李自成”这个名号究竟意味着什么,只是不住的询问此事应该如何善后。
李鸿基那小子跑了,族人必须给他擦屁股。不管怎么说都是公然杀人而且一下子就干掉了两条人命,这可是了不起的大事。张宁在李家寨的威望素来很高,又被李家人当做自己人,出了这种事情当然要问计于张宁。
“报官,马上派人去县里报官,”这种事情,就算李家人不报官艾家也肯定会报的,还不如抢先去报官争取个主动权:“到了县衙之后,就咬死了只说通奸之事,别的一概不谈……”
男女通奸这种事情,若是被抓住了现行,宗族有审判权甚至有“执法权”,而且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都是这么办的:把奸夫淫妇抓起来,在族人面前浸猪笼,时候再去报官也就可以了,这就是宗族在乡村的影响力。几千年来,官府都默许了宗族的这种“执法权”。
唯一的麻烦就是艾老爷是有功名的,若是不顾一切的使银子走关系,这事只怕很难善了。
“反正鸿基已经跑了,衙门里还能把你们抓起来不成?”张宁说道:“艾举人一丝,艾家未必愿意破家舍财的为他报仇,而且这事他们家本来就不占理……”
当家的艾举人了,他的家人会不会不顾一切的追究这个事情真的说不准,毕竟那么大的家业也是要分的,谁不想多得点实惠呢?估计现在的艾家人已经在开始盘算着分家产而不是去官府告状了。
“即便他们死死揪住不放,也不打紧。”张宁说道:“到时候你们只需说是为了维护宗族的名誉才打砸了艾家,至于杀人凶手……尽管让官府去抓捕好了……”
只要李鸿基跑掉了,这事就好办了很多。到时候大家都咬紧牙关说是族中之事,官府也不会为了这么个事情就把整个李氏宗族全都治罪。毕竟这种事情很常见,通常都是“自行处理”,衙门里不大可能会深究反而是和稀泥的可能更大。
“实在不行,你们就是说我也是证人之一,想来县里应该还是会给几分面子的……”
不管怎么说,张宁也是站在李氏宗族这一边的,连他都愿意作为证人了,县衙还会太过于为难么?为了一个死鬼举人就得罪同在一地为官的同僚,县官没有那么傻。
“大家凑些银钱,拿着钱到县里去打点一番,估计这事也就不了了之了……”
“就按张先生说的办!”
李氏族人急急慌慌的去善后事宜,连夜打发人去往县里……
今天晚上发生的事情,对张宁的触动极大,直到众人散尽之后,他还站在那里发呆:“李鸿基,李自成,李自成……”
“莫要再为鸿基担心了,”月娘小声的说着宽,“鸿基从小就是个惹祸精,但心性却是好的。这次孤身一人跑到外面去躲避灾祸,也不知什么年月才能回来。只盼着佛爷保佑,千万别再出什么事情了……”
心思纯良的月娘一直都把鸿基当做是不懂事爱闯祸的小弟,时至今日还在为他担心,唯恐他在外边吃太多的苦头。殊不知从今天晚上开始,李鸿基就再也不是李鸿基了。
李鸿基已经成了李自成,那个注定要搅动天下风云的闯王终于粉末登场了,只是没有想到他会以这样的形式登上历史的大舞台。
一想到那个经常跟在自己屁股后头的半大野小子就是席卷天下的李闯,一想到这个不怎么安分的小伙子会把京城的那位崇祯皇帝逼上煤山最终彻底葬送大明朝,张宁的心底就有种很虚幻的感受。
不久之前才刚刚面见了刚刚登基不久的崇祯皇帝,现如今有亲身经历了李鸿基都李自成的转变,就好像是在做梦一样,一切的一切都显得那么不真实。
关于李自成,到底是有明一朝最大的反贼还是义军领袖,根本就是一个众说纷纭的话题,此人的功过是非也很难说的清楚。但有一点却永远都无法否认:这个人注定会成为这段风云激荡的历史中最关键的人物,至少是其中之一。
崇祯和李自成几乎同时登上了明末的大舞台,各自走上了命中注定的人生道路……
这个时代的主角已经陆续登场,到底会演绎出怎样的精彩故事,是悲壮还是无奈,是英雄还是贼寇,只有历史才能证明。
“其实也不必太为鸿基担心,经过这次变故之后,想来他应该会更沉稳一些的吧,以后也就知道应该怎么过日子了……”
李自成安安稳稳的过日子?这只不过是月娘一厢情愿的天真想法罢了。
作为穿越者,张宁很清楚的知道李自成是个什么样的人物,也知道他做了些什么,更知道他对历史的巨大影响。
为李鸿基担心?那完全不必,从李鸿基改名李自成的那一刻开始,真正应该担心的是这个王朝而不是李自成本人。
抛去那些功过是非的历史定位,单纯从最现实的角度考虑,李自成从来都不属于这个小小的李家寨。今天晚上发生的事情,看起来好像是天大之事,但是和李自成做的那些事情比起来,绝对微不足道。
现在不过是死了两个人而已,将来还会成百上千的人死去,这个帝国这个王朝的丧钟已经敲响,更大的风暴就要来了。
或许,李自成的出现确实一个偶然,但这个偶然的背后却蕴含着绝对的必然。就算是没有李自成,也会有张自成王自成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