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超限效应:快乐的痛苦代价

电视是较为常见的一种休闲娱乐方式,对于其中形形色色的广告,相信大家并不陌生。

“真讨厌,怎么又到广告时间了!”“每天都在播这些广告,耳朵都快听出茧子来了!”“看个连续剧也这么烦,广告比电视剧还长!”……尽管人们对待广告的态度并不完全相同,但绝大多数人对广告似乎都没有什么好感,这究竟是为什么呢?实际上,人们讨厌看广告往往并不是因为广告不招人喜欢,因为从观众的角度来说,其中有不少广告是极具创意的,第一次亮相时也确实能让绝大多数观众产生赏心悦目之感;但哪怕是再好的广告,如果总是在短时间内进行大密度“轰炸式”宣传,也必定会引起观众的厌恶与反感,这种现象就是心理学中常说的超限效应。

超限效应过犹不及

所谓超限效应就是指刺激过多、过强或作用时间过久,从而引起极不耐烦或逆反的心理现象。这种心理现象在你的日常生活中几乎随处可见:天天看到同一则广告会产生厌恶、抵触心理;天天被母亲唠叨,总是会忍不住想顶嘴;明明只是一件小事,但如果老师或领导三番五次地反复批评,结果不但不想改正,反而会破罐子破摔……适当的刺激是好事,但如果刺激过了头,往往就会过犹不及。

从本质上来讲,超限效应所传达的核心信息就是度,即不管做什么事情都要掌握一个合适的度。如果一不小心越界,说不定就会与自己所预定的目标南辕北辙,甚至会好心办坏事。电视中的广告宣传本意是为了提高产品知名度,给观众留下好印象,从而促使观众产生购买欲望。在适当的承受范围内,广告可以吸引观众注意自己宣传的产品或所提供的服务,但是一旦过度则会令人厌烦,也会连带着厌恶其产品或服务,结果不仅不能起到促进销售的作用,而且反倒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实在是得不偿失。

事实上,绝大多数人都明白过犹不及的道理,但为什么大家还是会犯如此低级的错误呢?超限效应就像浮在水面上的冰山一角,掩藏在水面下的巨大冰山才是问题的关键所在。一个以自我为中心的人,在为人处世中自然缺乏换位思考,也不会十分注重方式、方法,于是便会陷入超限效应的泥沼而无法自拔。

超过限度适得其反

在现实生活中,不少人都有这种感受:“每天都在忙东忙西,但忙来忙去却不知道忙了些什么,看不到成果,也达不到目标,似乎做多少都是无用功。”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明明没有偷懒,却拖延下了一大堆工作,这是因为你所做的都是超限行为。从工作效率的角度来看,超限部分的工作以及所付出的汗水、努力等都是“吃力不讨好”。如果不能避免这种愚蠢的工作方式和方法,你的工作只会越做越多,越勤快就越是南辕北辙。

所以,千万不要小看超限效应,只有建立在一定范围内的努力和付出才是有回报的,超过了一定的度,就会适得其反。

王博是一家药品连锁门店的店长。在上级领导的眼中,他是个严谨认真的管理者;但在员工的眼中,他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黑面阎王”,其严肃和铁面无私程度称得上人见人怕。

药品不同于其他产品,一旦出错说不定就会闹出人命,因此王博为药店制定了十分完善且严格的新管理制度,并三令五申地要求员工们必须提高自己的服务意识,尽可能地满足顾客需求。

新管理制度下发之后,员工尽管嘴上没有说什么,但心中颇多微词。员工有了逆反心理和刻意的抵触,自然也就无法做到严格遵守新管理制度,于是很快就有一位女员工“撞到了枪口上”。这名员工在销售处方药时没有按照药店规定的“双人复核制度”进行再次核对,而是想当然地直接把药品销售给了顾客。但谁也没想到,就是这样一个小失误,给门店造成了十分恶劣的影响。

回到家后,顾客发现自己买到的药品和当初购买时报出的药名根本不符,尽管外包装看起来十分相似,但确实不是同一种药,于是一气之下便找到药店要求退还,并向王博这个店长投诉了拿错药品的女员工。得知此事后,身为店长的王博十分气愤,处理完顾客投诉后,他专门把犯错的女员工叫到办公室狠狠批评了一顿,并按照药店规定,对该员工进行了罚款200元的处理。

员工犯错,领导进行必要的批评和教育本是无可厚非的,但遗憾的是,王博并不懂得什么叫“点到为止”,反而变本加厉。在接下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每次早会,他都会把该名女员工作为“犯错的典型”批斗一番,并告诫其他员工在销售处方药时一定要引以为戒。女员工犯错后本就心怀愧疚,有悔改之意,但谁知道店长总是喋喋不休地“揭人伤疤”,作为员工的她又敢怒不敢言,最后破罐子破摔,选择了辞职。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作为领导,批评教育员工时一定要掌握合适的尺度,切不可让超限效应害了自己,如果王博能够早点意识到自己的批评“过了火”,也不会致使女员工辞职。

从管理学的角度来看,人员不稳定往往会给药店管理带来更大的不稳定因素,这是领导所不愿意看到的结果。有时候,并不是所有的过错都可以通过批评的方式和手段来解决,自觉自省的员工即便犯了错也能够立刻积极改正,根本不需要进行刺激。如果不能意识到这一点,而是想怎么批评就怎么批评,极有可能会给对方造成无法弥补的心理伤害。

要想笼络住人心,吸引住人才,就必须要避免自己的行为超限。有些人犯错只是偶然间的失误,并非明知故犯;有些人犯错则是因为第三方影响;还有一些人是以身试法,甚至是别有用心……不同的犯错原因自然要采用不同的管理对策,切不可采取“一刀切”式的粗暴批评。

上述案例中的女员工之所以会辞职离开,其根本原因就在于作为店长的王博没有掌握好批评的尺度,才导致出现了超限效应,起到了适得其反的作用。

战拖有术:恰到好处,避免超限效应

你还在做无用功吗?你还在因为做了费力不讨好的事情而苦恼、纠结吗?工作中拖拖拉拉固然不是一件好事,但过于勤快也不是一个好兆头。只有建立在适度范围内的勤快才是行之有效的,否则只能多做多错,南辕北辙,与当初的预期目标相差甚远。那么,怎样才能避免因超限效应而造成的瞎忙呢?

1.批评也要讲求艺术

对于领导而言,批评就好比一把双刃剑,用得好可以培养出一批富有战斗力的员工,用不好则很可能伤人伤己。

要想用好这把双刃剑,就必须要避开超限效应的影响。那么怎样才能做到不超限呢?

相关调查数据显示:被批评后,超过75%的员工会产生自卑心理,其中将近50%的员工会出现工作效率下降或工作情绪低落等不良表现。可是,员工在日常的工作中总是免不了犯错,如果总是听之任之,很容易造成管理混乱。既然批评不可少,那么领导就必须要学会并掌握批评的艺术。

不妨“打一个巴掌,再给一颗甜枣”,尽管这样的方式并不新鲜,但确实能够有效避免员工因领导批评超限而产生逆反心理。如果领导在批评之后能对员工进行一些安慰或鼓励,那么能及时并主动改进工作的员工比例可高达90%以上,由此也不难看出“给甜枣”的批评艺术确实可以避开超限效应。

2.幽默的力量超乎想象

同样是批评,板着一张脸严肃训话与轻松幽默的调侃,哪种形式更容易被员工接受呢?结论不言而喻。因此领导不妨学会用幽默来化解批评中的尴尬,借助非正式的调侃来降低批评对员工心理造成的无形伤害。

很多时候,歇斯底里的批评只会令人产生惧怕、抵制的反应。响鼓何须重锤敲?如果采用幽默轻松的方式就能起到鞭策对方的作用,又为什么非要喋喋不休地批评,非要让对方厌烦不可呢?没有人愿意成为“全民公敌”,也没有人愿意成为被众人厌烦、孤立的人。在生活中要想事事都把控好尺度,几乎是不可能的,面对超限效应,那就学会借助幽默的力量吧!幽默能够融化人与人之间的“寒冰”,能够充当人际关系的润滑剂,能够使人相逢一笑泯恩仇……不必怀疑,幽默的力量有时确实超乎你的想象。

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超限效应多半是因为你以自我为中心,只要对方的所作所为不符合你的所思所想,便会对其横加指责。古代先贤孔子曾经告诫人们“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就是说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就不要强加给别人,但现实生活中,能够真正做到换位思考的人却并不多。

很多领导不理解员工的工作辛苦以及种种复杂情况,哪怕员工稍微出现一点失误便忍不住破口大骂,其实换个角度想想,哪个员工愿意被领导批评呢?尤其是在集体大会等公共场合,谁不希望领导能给自己留点面子?如果在批评训斥员工时不能换位思考,不能顾及对方的心理承受能力,就直接劈头盖脸骂上一顿,结果可想而知。

员工不仅不会积极主动地改正错误,而且会产生逆反心理,专门与领导对着干,甚至以“击败”领导作为自己的工作目标。所以,千万别让超限效应毁了自己。

懂得了超限效应的道理后,你完全可以运用它来指导日常工作和生活。如果你想用一场演讲来抓住听众,就不要说起来没完没了,用最开始的3分钟吸引住对方才是最简单有效的办法。如果你想用谈话来销售自己的产品或服务,也千万要把握好度,过长的铺垫只会让对方不断看表,从而丢掉最佳的销售时机。公司有做广告的想法,就更要着重避免超限效应,否则大笔的广告费砸出来的往往不是暴涨的销售业绩,而是自己产品的形象被毁的结局。

“欲速则不达”,你想战胜工作中的拖延,尽可能提高工作效率是好事,但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做事的时候一定要恰到好处,掌握合适的“火候”才能避免物极必反所带来的负面效应。47+iaXWGhRxOyM+H/OQWoUr+Fs5iH6xbRYEFdRHIwrZHIZWG5e1kngaEO7yK12Op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