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好父母胜过好老师

家庭教育是孩子的“第二课堂”,是学校教育的延伸。许多家长只要有机会聚在一起,谈论的内容几乎全是自己的孩子如何如何、怎样给孩子增开“小灶”、参加了哪些培优班,等等。家长们在家庭教育中应该清楚地认识到,家长所担当的角色就是爸爸妈妈,而不是老师。

很多家长在对孩子的教育中,无一例外地充当了老师的角色,他们教孩子功课,布置作业,给孩子报班……孩子感叹:放学回家后又是上学,真累!即使是这样,家长们也抱怨,花了这么多心思,好像没获得多大的效果,孩子们还不理解家长的良苦用心。家长要改变观念,找准自己的定位。在家庭中,你不是一个老师,而仅仅是爸爸妈妈,在给孩子足够的爱和关心的基础上,再做到以下几点就能使家庭教育收到比较完美的成效。

1.以“安全距离”来守护孩子

刚出生不久的幼狮经常会被公狮推到石岩下,让幼狮从跌倒的困境中想办法找到爬上来的路。公狮或母狮即使看见幼狮遇到困难都只是远远地站在一旁观望而不去干涉,只在它们面临生命危险时才伸出援手。所谓“狮子型育儿法”就是像狮子在教育幼狮时所采用的一种教育方法,旨在“让孩子面对现实,从逆境中找出解决办法”。这和日本的古谚“让可爱的孩子去旅行”有着同样的道理,越是爱孩子就越该放手让他自己去摸索,而旅行是个很好的自我成长的方法。

常常见到很多出门在外的父母,以手机来“遥控”孩子的行动:“你放学回来要先洗手,只能看30分钟电视,然后要乖乖做功课,妈妈回来要检查,做完可以喝果汁,但不可以吃太多零食”,等等。对孩子进行非常具体的指导和规定,父母这样做,一方面是关心孩子的安危;另一方面是提醒孩子一个人在家要做好该做的事。不过,像这样每件事都得按父母的安排、指示去行动,孩子本身的思考能力得不到培养,甚至逐渐养成依赖性。一旦有一件事没处理好,还会怪罪父母“事先没交代好”!

许多父母为了要孩子帮自己做好某些事情,总是感觉孩子不听话,总是抱怨自己的孩子“太被动”,却不曾想想为何自己“太主动”?我们该学学狮子,把孩子适时推到“第一线”,让他们直接去体会“发生了什么事”“该怎么去解决”,让孩子培养出属于自己的生活能力。

孩子需要在父母的信赖下成长发展,首先要信任孩子并交付给他自我决定或选择权,尽管孩子做得很笨拙,也要耐着性子让他自己完成;当然,在孩子需要保护或遇到无法解决的困难时,就该给他帮助。也就是站在“安全距离”处来守护孩子,这样才能培养出孩子的自主独立性和各种能力。

2.了解孩子

据一份对小学一年级102个孩子的调查报告表明,在“你最不喜欢……”一栏中,有62个孩子答不爱学习,不想写作业,1/3小学生有十分明显的厌学情绪。而对父母的调查中,有一半以上的家长并不真正了解孩子的学习态度。

家长与子女间出现的心理偏差是我国家庭教育中出现的比较严重的问题。家长的教育观念、教育内容以及实施教育方法和家庭气氛与子女随年龄增长的实际需求间的矛盾是十分严重的,造成这种矛盾的主要原因是家长缺乏了解儿童成长的客观规律;家长与自己的孩子沟通少,不了解他们随着生理的变化而产生的心理、情感的变化和需求。

了解孩子才能教育引导好孩子,了解的内容应从这样几方面入手:

(1)发育、健康状况

父母应以正确渠道引导孩子探索人生奥秘,对孩子的生长发育也要细心关怀。

(2)了解智力发展状况

孩子的智力有一定的承受力,不要超负荷加压。

(3)了解心理状况

人类健康的一半是心理健康,别让好孩子走进了心理的死胡同。

(4)了解孩子的真正需要

要肯定孩子的成绩,否定他们的过失,仅有一腔朴实的爱是不够的。

不了解孩子的父母,即使买了昂贵的教学资料、学习用具也无法给予孩子正确的指导;了解孩子的父母,即使是破旧的教具也能教出灵活聪明的孩子。父母给孩子提供的教育,最重要的不是形式,而是基于父母对孩子的了解所建立起来的具有自主性的教育。

3.毫不吝啬地赞美孩子

英国的心理学者哈德菲尔德认为:人在自信的情况下,可以把自己的能力发挥到500%以上;没有自信且自卑的人,只能发挥出自己能力的30%。因此,当孩子在尝试新的事物时,家长要不断地对孩子说:“你一定会办得到的!”给碰到新事物有些不安的孩子一个鼓励。

事实上,很多父母对于孩子的赞美,从孩子会走路以后就开始减少,甚至于到了“3岁淘气期”就责备多于赞美。其实只要是人,不论任何年纪都需要别人的鼓励来加强内在的肯定,更不要说年幼的孩子了。

4.让孩子多与同龄孩子往来

虽然国家实行二胎政策,但独生子女家庭还是占了不少比例,这种家庭中的孩子较少与同龄的孩子交流,总在大人身后跟进跟出,无法自处,时时要大人做伴,也往往使得大人疲劳,小孩也不开心。更因为大人的处处迁就,使得孩子眼里只有自己。

孩子要多与同龄孩子往来,虽然刚开始同伴之间无法顺利交流,总为了争宠、抢玩具而吵闹大哭,但千万别因此放弃了给孩子上人际关系课的机会。因为只要坚持一段时间,孩子之间便会理出相处之道,同时也培养了相互之间忍耐、谦让、懂得欣赏别人的道德情操。

5.坚持原则

常常在商场见到这样的场面,一个被父母拒绝买玩具的孩子任性地躺在地上号啕大哭,而一旁的父母在不想打扰别人也不愿丢人现眼的情况下,有的干脆妥协顺应孩子的要求,有的给予恐吓来阻止,这些都是不良的处理方式。这种现象的发生其实是家庭生活的延伸,平常父母们就没有明确的是非态度,“对与错”或“可与否”的态度总是暧昧不明,即使确立了“家规”也无法坚持原则,造成孩子敢“以身试法”来挑战父母的坚持底线。

所以,在日常生活中,若有与孩子约法三章或与孩子协商谈判好的协定,都要严守协定的内容。若父母心软自己先毁约,就别想再要求孩子恪守律己。此外也常见很多父母偶尔会弹性变更,这在表面上看起来是具有“人情味”,但实际上这只会养成孩子投机的心理。人格教育与生活道德教育是不能给予弹性的。

6.教孩子学会尊重别人

只因为孩子可爱、年纪小或因为是独子就无条件的宠溺,虽然说可怜天下父母心,但为了避免孩子日后成为小霸王,必须及早让孩子学会尊重别人,否则将造成孩子在行为上的各种偏差,如说谎、未经许可乱拿别人的玩具或者随便殴打别的孩子等。一旦出现问题行为时,就要孩子自己负责,父母切勿因为孩子还小、问题还不大,就不忍对孩子苛责;甚至有不少父母认为只要自己的孩子没吃亏,就不去纠正孩子对别人的不当行为,这样的私心将“传染”给孩子,使得孩子更加自私自利。

教孩子如何尊重别人,最好的方法就是由父母本身从日常生活中做起。父母的行为就像孩子的一面镜子,父母如果能够做到尊敬长辈、遵守公共秩序、谦让待人等,孩子也会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获益匪浅。

7.对孩子说话要坦白

不少家长不轻易把自己内心的事告诉孩子,或者在子女面前无法坦然面对自己的失误等,也许是不想让孩子担心,也许是考虑孩子还小不懂事。但这样的强者不败的虚荣形象,会让孩子长大之后,一旦看到父母出现差错,就会感到非常失望,难以理解。

如果父母出错,在孩子面前不故意隐瞒,使孩子了解原来父母也是常人,“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父母不是万能的,也有不知道的事情,要让孩子知道“走自己的路”是至关重要的。

8.让孩子尽情地玩

趁孩子的脑部发育还没有停滞、可塑性还很大之前,家长应该尽量给孩子自己灵活的玩乐时间,给孩子空间让他自由发挥想象力。这比把孩子关在室内填鸭式的学习,更能增进孩子的脑部发育和四肢灵活。自己能够发现各种有趣的尝试造就的人是发明家,而依靠别人告诉既定知识产生出的人是“考试家”。

9.教导孩子注重礼节

常会看见孩子们在餐厅或马路上到处走动,在公共场所大吵大闹,甚至穿着鞋子踩在坐垫上……纵容孩子这些不当行为是错误的。有的父母认为不能轻易给孩子压力,要给孩子自由,这是给错了地方,给错了方向。

“多管孩子的行为,少管他的功课”才会养育成有自主和自制能力的孩子,但大部分父母的做法刚好相反。多管孩子功课,虽然能暂时让孩子学到一些知识,但是往往使孩子失去了学习的兴趣,是得不偿失的!

10.责任明确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要让孩子明确自己的责任。有这样一个故事:孩子已经适应了学校的生活后,妈妈和孩子说好以后要自己起床,不要父母一遍遍地喊,所以妈妈给孩子定的闹钟是7:20。第一天闹铃响了,孩子却伸手把闹铃关掉,又继续蒙头大睡,妈妈也没采取措施,结果孩子睡到近9点才自己醒来,非常着急,央求妈妈打电话给老师说明情况,妈妈却对孩子说:“这完全是由于你自己不能按时起床而造成的后果,所以要自己处理。”结果孩子迟到受了批评,但却再也没有在闹铃响后赖床了。孩子自己该负的责任要让孩子明白并让孩子自己承担,父母不要事事包办,这样才能培养孩子的责任意识。 LjWGMvVeG//Hz676PQNT7SYvipIYssPNxbc65SWm9EsddJfbB7exRrb/UBOUMDjA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