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章 《易经》的阴阳哲学与神奇的预测玄机

一、《易经》的阴阳哲学

《易经》是中国古代最杰出的哲学巨著,蕴含着极为丰富的哲学智慧。

哲学是智慧之学,是研究世界最根本、最普遍规律的学问,简单地说,就是对世界的看法。哲学包括对世界来源问题、思维与存在的问题,以及对自然界、社会,包括人类思维及其发展规律的探索。《易经》就是一部伟大的哲学巨著,她教我们怎样变得智慧和聪明。

(一)八卦——无字的经书

八卦是无字的经书,但却无字胜有字。

《易经》用阴爻“ ”和阳爻“ ”代表阴阳,并组成八卦,所谓“一阴一阳之谓道”。《易经》的阴阳哲理开创了人类的阴阳文化,提出了阴阳运动是宇宙万事万物运动的原规律。

那么什么是阴阳哲理?

阴阳哲理是八千年前伏羲画八卦开始就蕴含于八卦中的原理,这个原理经历了两个升华阶段。

第一,伏羲画八卦阶段——无字的易经。

用阴爻“ ”及阳爻“ ”代表阴阳,并组成八卦。

马王堆一号汉墓帛画图

第二,文王画八卦阶段——太极图诞生。

周文王被商纣王囚于羑里城内,在被拘的八年中,他把八卦演为六十四卦。六十四卦蕴含了阴阳气化,从而也诞生了太极图。

《易经》阴阳哲理开创了东方的阴阳文化,奠定了东方文化的特色。

东方文化包括中医学、美术、绘画、文字、舞蹈、雕塑、武术、音律、古天文、地理、历法……无不蕴含着阴阳的基因,这都是《易经》的伟大开创。

尤其值得骄傲的是,《易经》还是中国哲学的两分法智慧的源头。

八千年前伏羲画八卦,其阴爻和阳爻就蕴含了对立统一规律的原胚。八卦中蕴含的太极图其阴阳合抱与转化就可谓分之为二、合之为一,集中体现了中国最早的矛盾法则。而《易经》卦辞中蕴藏着的祸福相依、吉凶转化思想就是矛盾两分法的原胚。《易经》著名的“一阴一阳之谓道”表明天下万事万物都是阴阳的运动,都是对立的统一。

天下的事都是在不停地发展变化着,尤其是自然科学的知识更是日新月异,唯独哲学原理是不会轻易改变的,甚至可以保持永恒不变。比如爱因斯坦的相对论都曾被打破,但《易经》的“一阴一阳之谓道”,即天下万事万物都是阴阳的运动,都是阴阳相互作用,虽然是三千年前的真理,却是永恒的真理,是永远也不会打破的。《易经》虽然古老,但其中的许多哲理都经过了三千年中国人的实践考验,至今不改,说明这部书的许多伟大哲理是最古老的,同时也是最优秀的。

(二)太极图的奥秘

美丽而神奇的太极图是天下第一图,它蕴含着三大奥秘。

昼夜阴阳太极图

第一,阴阳哲理。

太极图蕴含的第一奥秘就是阴阳哲理,就是说天下万事万物都存在着对立统一的关系,即互根互制的关系、阴阳合抱的关系。中国最早的哲理即源于太极阴阳。

第二,阴阳气化。

太极图蕴含的第二奥秘是阴阳气化,即宇宙万事万物都存在着阴阳气化,阴阳气化的规律是此消彼长,此长彼消,也即阴极必阳,阳盛必阴,阴长阳消,阳消阴长,如图所示:

阴极则阳生图

八千年前伏羲画八卦就开创了阴阳气化,阴阳气化就是阴阳消长转化规律。如图所示:

太极阴阳合抱图

八卦阴阳消长图

文王时代,八卦进一步演变为六十四卦,在六十四卦中的阴阳气化更完美,更明显了,如下图所示:

六十四卦阴阳消长图

阴阳气化表明一切事物都处在转化之中,从而维持着动态的平衡,比如四季阴阳、春夏秋冬、昼夜,都是一样。

太极图的精髓是阴阳气化。

第三,阴阳全息。

太极图蕴含的第三个奥秘是阴阳全息,就是说天下任何事物都是一个太极,比如,天是一个大太极,人是一个小太极,太极阴阳无时无处不在。

(三)《易经》哲学的法宝

1. 《易经》哲学的法宝

具体地说,《易经》哲学精髓有三大法宝。

第一,阴阳法宝。

阴阳是《易经》的原创,是中国哲理的源头。

《易经》阴阳哲理浓缩于太极图内,那么太极图又是源于什么?

太极图源于八卦。《易经》六十四卦内含的十二消息卦就是一个太极阴阳原型,请看下面图示:

六十四卦阴阳消长图

十二消息卦图

内合太极图中阴阳合抱就是阴阳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易经》用“一阴一阳之谓道”作概括,这是中国古代最早的矛盾法则的源头。阴阳最早的符号就是组成八卦的阴爻“ ”和阳爻“ ”,而太极图则是阴阳相互关系最好的浓缩。

太极图

太极图象征阴阳互根互制,通过互相消长转化,维持着事物阴阳的动态平衡。

阴阳互根是两分法的雏形,正如《易经》所说“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一分为二),“阴阳合德而刚柔有体”(合二为一)。这对中国古代哲学矛盾法则的缘起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总之,阴阳互根、互制原理蕴含着中国最早的对立统一规律,是我国辩证思维的源头,对我国辩证法的形成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是《易经》哲学的第一大法宝。

第二,变易法宝。

《易经》哲学的第二个法宝是变易,就是强调天下万事万物都处在不停的运动变化之中,这是《易经》不朽的真理。《易经》提出的“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就是突出天下万事万物都不是僵死的,而是运动着的,变化着的,发展着的,这一观点是《易经》辩证思想的灵魂。

第三,气本体法宝。

世界是物质的、“实有”的,还是非物质的、“虚无”的?万物是怎样产生的?人是怎样来的?对这些问题的回答是决定世界观和人生观的根本所在。《易经》提出宇宙气本体观,并且提出了著名的世界第一生化方程式:“天地絪缊,万物化醇。”

絪缊化醇图

《易经》认为宇宙通过天地日月的运动产生最初的气体,叫做絪缊(氤氲)之气,这絪缊之气是宇宙运动产生阴阳气化形成的原生态气,是构成万物的最基本物质。

《易经》宇宙气本体观是最光辉的宇宙本体论,它的光辉在于提出万物是由物质构成的,是实有的,不是虚无的,更不是神灵化生的,这一光辉论点决定了《易经》积极上进的人生观。

总之,《易经》提出的阴阳是合抱的(合一的)、互根互制的、相对的,而非绝对的。《易经》的阴阳哲理是古代中国人在观察自然,思考自然、人生之后形成的一种辩证思维,这种思维方法,后人称之为易辩思维。

2. 易辩思维的内容

《易经》有两大思维方法,一是易辩思维,一是象数思维,二者对中国文化都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这里我们先讲一讲易辩思维。具体来说,易辩思维包括三方面的内容。

第一,以动态的观点看待问题。

易辩思维是《易经》辩证思维的特点和优势。《易经》辩证思维认为事物是运动着的、互相联系的和发展着的,也就是说天在变,地在变,人也在变,于是《易经》提出了一句名言:“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意思就是天下的万事万物,包括上天都处于永恒的运动之中,这种运动是无穷尽的。也就是说天下无僵死的事物。

天下的事物都在不停地运动变化着,这就启示我们要不断地求发展,求进步,正所谓“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第二,以变易的观点看问题。

《易经》的灵魂就是一个“易”字。“易”就是变易,其特点是阴阳变易,也即阴阳双方的消长转化。

蜥蜴为什么能一次又一次地躲过敌人的视线而存活下来?就是因为它善于跟着太阳变色,一天十二变。《易经》的“易”字是由“日”“月”二字组成,表明宇宙日月在不停地运动变化着,《易经》是一部龙经,乾卦是龙卦,乾卦、坤卦都在反映阴阳的变化。

正因为天下的一切都在变化之中,常言道“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所以,看待任何人、任何事物都不能用僵死的眼光。

第三,用两分法看问题。

这是《易经》阴阳矛盾法则的最大启示,也是易辩思维的核心。

《易经》中存在大量的否极泰来、吉凶祸福、天地水火……这些都蕴含着一个真理,就是看待一切事物都应该用两分法的眼光,也就是说看问题不能绝对,要看它的两面,也就是要用一分为二、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我们只有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才是客观的。

易辩思维给我们的启示有三方面。

第一,发展是《易经》的灵魂。

易辩思维极强调发展,《易经》认为“生生之谓易”,即必须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发展才有出路,才有前途,发展是《易经》的灵魂。

第二,创新是易辩思维的前提。

《易经》主张变革,提出“日新之谓盛德”,就是说每天的太阳都是新的,所以要不断革去旧的,开创新的才有出路。也就是说创新是发展的前提。

第三,易辩思维是打开封闭的钥匙。

易辩思维强调动态思维,弥补了中国传统的、封闭的、内倾斜的系统思维的弊端,开启了传统封闭思维的门锁。

16世纪以后,中国科技为什么掉了队,原因在于社会制度,在于闭关锁国。

总而言之,易辩思维是东方思维的一颗明珠,它见证了中国古代思维的开放,启示了中国人自古以来重变革、贵创新、求发展的决心。

二、《易经》的神秘预测能力

自古以来,《易经》都被认为是一部充满神秘色彩的书,它可以用来预测吉凶。正因为如此,《易经》甚至常常和迷信联系在一起。实际上,《易经》的预测智慧并不是凭空想象的迷信。

《易经》“阴阳不测之谓神”宣告《易经》的预测包括潜、显两种预测方法,从而开创了人脑存在着潜、显意识的先河。

《易经》的预测包括感应预测及占卜预测。感应预测属于一种潜意识的直觉功能,正如《易经》所揭示的“感而遂通天下之故”;而占卜则属于显意识范围内的抽象思维。人的大脑也是一个太极,包含着显意识及潜意识两大范围。占卜则属于以显测潜。显意识在左半脑,是表层激流,潜意识在右半脑,是智慧的深层流动,储备着人类留下来的智慧,一般情况下,二者各行其道,特殊情况下又互相整合,互相交通。人在没有语言时,大脑以潜意识为主;自从有了语言,人脑的显意识就开始发达,并逐渐取代了潜意识。显意识主要在醒态时、白昼时、活动时;而潜意识则在寐梦时、夜晚时、安静时。这就为潜、显意识的沟通,为开发潜意识奠定了基础。如何开发潜意识,详见拙著《周易与中医学》第四十一章“《周易》与脑生命科学”。

《易经》是中国预测学的鼻祖。八千年前伏羲画八卦,就是把八卦作为宇宙的全息元,每一个卦,每一个爻,都是一个全息窗口,都包含着整体的浓缩,所以每一个卦,每一个爻都是一个小的全息局部,都浓缩着一个大的整体的信息,所以都可以一叶而知秋。坤卦的一句名言:“履霜,坚冰至”就是说脚刚踏了霜就意味着天寒冰冻的日子即将到来,就应想到寒冬快要来了,应该有所准备了。这就是预测,这就是见微知著。

周文王发展了伏羲时代的观察法,发展和扩大了观象取义、取类比象,为《易经》的成书以及《易经》的象数、义理两大原理的成熟,奠定了基础。

八千年前伏羲画八卦“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远取诸物,近取诸身”,开创了观象取义的认识智慧。观象取义就是从“象”到“义”,从“明”探“幽”的一种思维方法,特点是“以象测藏”(即以外象测内藏),其优势是可以通过“取类比象”而获得联想,从而预知和发现新的事物规律,正如《易经》所说“象也者,像也”是也。前一个“象”是现象、征象,后一个“像”加了“亻”旁,意在表明这个像已经过了人脑的加工,已演变为比类的象,推理的象,创新的象。

观象取义重视“象”,比西方的重“形”要深刻得多。

观象取义开创了象数思维,同时也奠定了东方象数科学尤其包括中医学的思维基础,对中国象数科学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深远的影响。

《易经》象数思维开创的东方象数科学与西方实验科学的区别如下。

西方的实验科学是用分析的、局部的和实验的方法去观察事物的物质结构和规律,它的对象是实物结构,是在静态和分割状态下的和线性的、低维时空的,甚至是死的实体物质,同时主客绝对二元二分,其高度强调的是实体对象,是重“形”的。所以,西方以伽利略为首开创的实验科学是要在显微镜下能重复观察到实物的科学。

而东方以中国《易经》为主的象数科学却是在观象、全息、预感、预测等状态下的探索,其对象是动态的、整体的、活的,而且是随机的、非线性的,甚至是高维、多维状态下的物质结构,是主客一元一体的,所以东方象数科学不一定也不完全需要在显微镜下找到答案。就像经络、藏象、气象将永远在显微镜下找不到它们的物质结构一样。

总之,《易经》观象取义不仅开创了认识世界的象数思维,而且开创了东方象数科学,对认识物质途径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象数思想是《易经》思维的独特的魅力,象数思维是在《易经》“观象取义”基础上升华提炼的思维方法,它的意义在于通过象数这一博大精深的基础达到以显测隐、以象测藏的目的,从而开辟了探索事物的又一重要途径,它的伟大意义在于奠定了以中医学为代表的象数科学的物质基础,从而对人类科学的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易经》开创了全息预测法。

全息是《易经》的重要原理。一个小的局部包含着一个大的整体,一个大的整体又包含着若干小的局部,因而从一个小的局部便可认识一个大的整体,所谓“一叶而知秋”,这就是全息原理。

全息原理要求小的全息参出的信息一定要合参,因为一个大的整体由若干小的局部组成。《易经》的八卦太极都是全息窗,从这些全息窗口便可窥知内里的事物,这就是全息预测。全息预测是《易经》预测原理的主要内容之一,也是最富魅力的认识事物的方法之一。

综上所述,作为中国古代最重要的哲学著作之一的《易经》,不但开创了阴阳哲学,而且奠定了东方文化的基因。《易经》开创的“观象取义”的观察法,影响了八千年来生生不息的中国人的思维模式,并进而影响了中国人的预测思想。总之,古老而优秀,这是《易经》哲学智慧的特点,也是《易经》哲学智慧的魅力,更是《易经》之所以历经八千年还能穿越时空茁壮存在的缘由。 htUtHV7BE1likxvinrhTywBEHmtQIDQGM3em7kUsLPCDHSrCWr9O3Xbol78EhlK2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