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投资,是中小企业将自己拥有的货币资金转化为资本的行为过程,是当期投入一定数额的资金而期望在未来获得回报。
根据投资资产形态的不同,投资分为实物投资、资本投资和证券投资。实物投资是以货币投入企业,通过生产经营活动获得一定的利润。资本和证券投资时以货币购买企业发行的股票和公司债券,间接参与企业的利润分配。
根据投资方向和范围的不同,投资分为对内投资和对外投资。对内投资是指把资金投放在企业内部,为对内扩大再生产购置各种生产经营用资产,即购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对外投资是指企业以现金、实物、无形资产等方式或者以购买股票、债券等有价证券方式向其他单位的投资,是对外扩张的行为。从理论上讲,对内投资的风险要低于对外投资,对外投资的收益要高于对内投资,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对外投资机会越来越多。
根据生产经营关系的不同,投资分为直接投资和间接投资。直接投资是指把资金投放于生产经营环节中,以期获取利益的投资。在非金融性企业中,直接投资所占比重较大。间接投资又称证券投资,是指把资金投放与证券等金融性资产,以期获得股利或利息收入的投资。随着中国证券市场的完善和多渠道筹资的形成,间接投资将会越来越广泛。
第一,中小企业投资的产业结构较初级。中小企业投资的第二产业项目,生产效率低下、加工程度粗糙、产品附加值低;中小企业投资的第三产业项目,较多集中于传统的服务性行业,如批发零售业、修理业等初级化的服务行业,而一些新兴服务业如金融保险业、咨询业等,则发展非常缓慢。
第二,中小企业投资的区域分布较分散。中小企业进入的领域较广,只要是产业政策允许的行业和产业,中小企业都能迅速进入,但是地域分布比较分散,难以进入激烈竞争的大市场。
第三,中小企业投资的专业化分工水平较低。中国企业产业分工不明确,无论是大企业还是中小企业,都是“大而全”、“小而全”,专业化分工水平较低。
1. 利率风险
利率风险是指由于利率变化导致中小企业投资损失的可能性。随着国家金融政策、宏观政策和市场行情等因素的变化,利率会发生升降,会导致中小企业投资收益的不稳定性。
2. 汇率风险
汇率风险是指由于币种之间的汇率变化导致中小企业投资损失的可能性。中小企业在对于一些跨币种结构性外汇理财产品进行投资的时候应该时刻警惕汇率风险。
3. 购买力风险
购买力风险是指由于货币购买力下降引起中小企业投资损失的可能性。通货膨胀是指因货币供给大于货币实际需求导致货币贬值,引起物价持续上涨的现象。在高通货膨胀时期,货币贬值,同等价值货币的购买力会减少。通货膨胀一旦在中小企业投资到期之前发生,就会引起中小企业投资所获的现金购买力下降。
4. 政策风险
政策风险是指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变化导致中小企业投资损失的可能性。比如中小企业由于没有考虑到国家某些政策限制而盲目地进行一些违背国家政策的投资,最后企业可能在还没有实现投资回收的时候被国家要求停产。所以,中小企业在打算对特定企业投资时,应该对国家相关政策进行认真的研究。
5. 市场风险
市场风险是指由于市场供求变化导致中小企业投资损失的可能性。一些中小企业看见市场某种产品获利很好,于是跟风对这种产品的生产进行投资,最后导致该产品供过于求,价格下降。同时,生产该产品的原料也由于产品的大量生产而供不应求,价格上升。这样,一方面产品价格下降,一方面原料价格上升,导致投资这种产品的中小企业利润下降,一些企业甚至很难回收自己的投资。
6. 技术风险
技术风险是指由于某种生产技术变得落后而导致中小企业投资很难获得预期收益的可能性,具体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技术的成熟度和可靠性经不起市场的检验,导致收益下降;二是围绕这个技术投资的收益预先难以确定。
7. 经营管理风险
由于中小企业管理问题以及企业决策者的自身素质较低导致中小企业在进行投资时决策失败引起企业投资损失的可能性。经营管理风险的另一个表现在于中小企业不注重自身商标的保护,导致最后丧失自己的商标使用权;由于设备原材料供应出现问题、组织生产不合理、新技术试验失败、贷款回收不及时、产品推销不力等,都会导致中小企业的利润不确定。中小企业决策者管理水平低,缺乏财务、管理知识,会增加中小企业的投资风险。
8. 财务风险
财务风险是指由于中小企业举债经营给企业财务成果带来的不确定性。举债经营简单地说就是指,企业在一定量的自有资金基础上,为了扩大再生产,通过向外筹集资金如发行长期债券、向银行长期借款等,以保证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活动对资金的需要。企业的举债经营会对自有资金的盈利能力造成影响,还有可能导致中小企业自身陷入财务困境,面临破产的风险。中小企业的举债经营伴随着财务风险。
1. 注重投资组合
投资对象不同,投资的风险也不同。为了减少投资风险,企业应把资金分布在不同的投资项目上,进行不同的投资组合。因为每个投资项目的风险不同、收益不同,多个项目的组合,就有可能在盈亏相抵后还有利润。
2. 改进投资决策方式
大多数中小企业的成长方式往往是创始人靠自己的能力在市场中多年打拼而换来的。这些企业的“老板”往往认为自己有过人的判断能力、领导能力和决策能力。当中小企业还处于家庭作坊式生产时,这种“一言堂”的决策方式可能有效。但当企业逐渐成长壮大时,这种方式不仅不会产生效果,甚至会给企业招来较大风险。为了控制投资风险,中小企业必须改变决策时一意孤行的做法,充分听取大家的意见和建议。
3. 建立和不断完善财务管理系统
中国大多数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系统在机构设置、财务管理规章制度等方面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由此产生了中小企业的投资风险。为防范投资风险,应设置高效的财务管理机构,健全财务管理规章制度,配备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人员,强化财务管理的各项基础工作,使财务管理系统有效运行。
4. 编制详细的投资预算
做出投资决定之前,应该根据投资对象和投资方案编制详尽的预算,并做到方法科学、内容全面。投资施行过程中,也要严格预算控制。
5. 加强中小企业业主和员工素质的培训
中小企业业主和员工往往缺乏财务和管理知识,政府和有关部门应该充分认识到这个问题,帮助中小企业业主和员工提高投资决策水平。同时,中小企业应有丰富管理知识和经验的专职经理人员;在生产管理上,应有专门的技术人员,制定生产计划,使生产有条不紊地进行。
6. 改善中小企业投资的外部环境
政府应采取直接资助、利息补贴、税收优惠等方式给予扶持,并注意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解决中小企业投资的资金短缺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