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郗老先生

沈伟东

2011年7月下旬,我社组织同事们到陕西旅游。到西安后,我给《新编现代应用文写作大全》的作者郗钧衡老先生打了个电话,告诉他我们社同事们到了西安。老先生正在老家——西安的郊县蓝田县农村办事,听说我们到了陕西,连忙赶车回西安来和我们见面。

这次见面,郗老先生已经70多岁,头发斑白,满脸黝黑,额头上刻了几道深深的皱纹。老先生穿着件带几个小洞的背心,套件洗得有点发灰的白衬衣,衬衣上的扣子扣错了一颗,显得有些凌乱,比我前一次见到他苍老了一些。在我们住的酒店大堂里,我先看到老先生东张西望在找我们,他提着袋蟠桃和葡萄——见面后说这蟠桃和葡萄都是蓝田老家产的。他告诉我们,刚在老家建了房,有个小院,小院里种上了桃树和葡萄。那里离王维的辋川有十来里路。老先生没说几句话,就忍不住想抽烟,公共场所又不能抽烟,他点燃后猛抽几口又赶紧熄灭。他说请我们去他家坐坐。他讲起来,他在西安碑林边东新巷这套房子还是用在我们出版社出版《新编现代应用文写作大全》的稿费买的。

看着他使劲抽烟的样子,我想起前一次见到郗老先生的情景。

那是2002年,我回陕西探亲,到了关中北部的王石凹煤矿。那时,煤矿萧条,显得破败脏乱。据说矿区职工收入也很低,很多工人几个月发不出工资。我看望了几位老师,煤矿中学似乎也不是很景气。有天晚上,我去看望老同学的父母,一路下坡,路上坑坑洼洼,有些地方就是黄土悬崖,下面是煤矿工人自己建的窑洞和平房。去的时候,天还麻麻亮,到了老同学家门口,天色已经暗下来了。这是一个自己建的小院子,房子就在上面路的下方,可以看到平房前面种着树。我敲了半天门,就是没有人开门。我以为家里没有人,就往回走,天黑了,路越来越不好走。一路上还踩到水坑。

突然想到我的初中语文老师郗钧衡先生。郗先生是一位对作文教学很有研究的老师,是特级教师,执教近40年,在铜川、西安等地很有影响,也出版过古代文学研究和中学语文教学研究的书。我想去看看郗老师,说不定还可以了解了解陕西中学生教辅图书的情况。我打听到郗老师退休以后在西安一些补习学校打零工,可能不在矿上。走到了王石凹生活区的北边,靠山坡有一栋楼房,是矿上的教师楼。整座楼黑麻麻的,郗老师住的二楼西边窗户也是黑的,看样子不在家啊,我踌躇着上不上——既然到楼下了,就上去看看吧。

摸黑到了二楼,我敲门,不应,再敲门,里面有摸摸索索的声音,门开了。郗老师老两口居然在家。

家里黑黑的,原来他们老两口是从西安回矿上办事,第二天就要回西安。由于家里不住人,电都被供电所掐掉了。有学生来看望,老师有些意外,把我让进去。师母找来半根蜡烛点起来,火焰在黑暗中簌簌抖动,映着郗老师的脸。郗老师苍老了许多,斑白的短发,精神很好。大致了解到他退休后到西安城里到处找学校教课的经历,觉得他很辛苦。他这样挣钱多半是为了几个子女,有两个女儿在矿上工作,一个女儿在周至。儿子读了卫生学校在西安,他就和儿子在一起帮扶他成家立业。他谈到去上夜课,被街上的小混混抢劫的惊险经历:深夜骑车回出租屋,在幽暗的小巷里被坏人用刀逼住要钱,不得已把身上的钱都拿了出来,那小混混还嫌少,骂他穷光蛋。听说我在出版社工作,老先生就兴致勃勃地谈起和书商斗智斗勇的事儿:一书商请他编写应用文方面的书,他费劲地编写了一年,编出了100多万字,书商却不愿意出版了。他和书商周旋了大半年,有时间就去找书商“要个说法”,书商被他缠烦了,给了他几千块钱了事。

“几千块呢!”郗老师使劲吸一口烟,有点得意,又有点满足地笑。

当时,他和师母、儿子租在西安狭小的仅能容身的房子里讨生活,我看着他们俩的白发,感到生活的辛酸。他说起他骑着自行车满西安城跑着兼课,每天晚上十点多才能赶回出租屋睡觉,那时还是想回王石凹安度晚年的,为了孩子,他们都坚持下来了。

“把他地——”郗老师说着陕西话,说到应承了书商编书的活后,每天他干活干到深夜,托老朋友从图书馆借资料,摊到双人床上做资料卡片。根据借阅的图书资料和大量在废品站买来的书报,分类撰写,卡片做了一千多张,再托人录入电脑,按照体例编排,每天晚上要抽掉两三包烟。郗老师做事情很认真,一千多张卡片还按照音序排列出来,摆放在特制的木抽屉里。

“一年下来,烟钱都花去了三四千块钱。本以为能按照原先谈的一千字十五元,能赚一万多块钱的,没想到落了空。——唉,好在烟钱这书商还是给了。”郗老师和师母都很知足。师母插嘴说,只是怕太操劳,把身体搞坏了。

我随口问起书稿在哪里,郗老师说西安没有地方放,就在王石凹家里堆着呢。我仔细翻看了有一尺厚的书稿,觉得体例详备,材料比较丰富,只是个别选例有些陈旧。我想了一下,告诉郗老师,想把书稿拿回我们出版社请专家审读,看看有没有出版价值。

郗老师迟疑了一下,说:“反正放在这里也没有什么用了,你觉得有用就拿去吧。”

郗老师又谈起他教过的一些学生,沉浸在上世纪80年代初从西安调到王石凹煤矿中学工作的回忆中。

郗老师很有文化修养,善于把身边的小事情写下来,也善于对一些社会现象做一些善意的评论,当年在《西安晚报》《铜川矿工报》发表了不少作品,还是煤矿工会出版的《扶桑》报的骨干作者,谈到有篇写李铁拐的杂文在《铜川矿工报》上得了奖。他在王石凹中学也是德高望重的老教师。郗老师的语文课上得非常生动,比如讲到“的字结构”可以做主语,他就向学生讲一个场景:在铜川火车站等车,车站工作人员竖起个“王石凹”的牌子,喊“王石凹的在这边排队!”——“王石凹的”就是“的字结构”,在这里做了主语。学生们一下子懂了。

我的这些回忆,让老先生很高兴,咧着嘴笑,红红的烟头一明一暗。

我把郗老师的书稿带回了我们出版社。后来,经过选题申报和外聘专家审读,认为经过修改、补充一些新的材料,还是有出版价值的。同时,我们社对同类图书出版情况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调研,对市场上同类图书做了比较分析,也对图书市场做了调查,经过反复论证,告诉郗老师我们出版社可以出版这本书。经过几个月的修改、编辑、加工,书终于得以顺利出版。这本书16开,有3厘米厚,杨琳设计的封面大红色调,简洁大气。这本书出版后在同类图书中脱颖而出,一度进入上海书城等大卖场的销售排行榜,获得中国大学版协畅销书奖二等奖。

郗老师拿到作者样书的时候,很惊奇。他根本没有想到他的书稿能出版,而且是几个月内那么快出版。之前,我根据出版社的惯例和他谈稿费问题,让他在版税和字数稿酬两种稿费方式中选择一种,并告诉他版税制是他和出版社风险共担,利益共享;而字数稿酬是一次性付费,作者没有风险,但是图书销售得好,作者也无法分享更多的收益。

郗老师保守,选择了字数稿酬。

他即使拿到了样书还不敢相信有这样的稿酬。我得到财务部通知,作者稿酬已经转账过去,立即给老先生电话。他去银行看,账还没有转到,打电话来问。我又去财务部核实,确实转过去了。他再去银行看,还是没有转到。他不停地打电话。

我想,当时他肯定傻眼了。

其实,后来才明白,当时转账不是即时性的,一般第二天才能到账。

第二天,稿费转到郗老师的账上了。他后来说,他数着存折上的几个零,还觉得是做梦。我在电话里,听到他的笑声,想象他高兴的样子。

这本书卖得不错,我们出版社也得到了预期的良好效益。

2005年11月,我社到西安出差参加图书订货会。郗老师和师母听说后,提着一袋红彤彤的柿子,扶持着来到会展上,到我们社展台看望我社同事。听同事说,正是傍晚,西安堵车,他们一路辗转换车才赶到会场。同事们非常感动。六年后的2011年7月,我们出版社组织同人到陕西旅游,借此机会我再次见到郗老师。在西安东新巷他的楼房里,郗老师眉飞色舞地谈到他怎么用稿费为基础,又凑了点钱,把西安城都跑遍了看房子,后来终于在碑林旁边买了这套二手房——“有了房子,才在西安安顿下来”,他说,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帮了他大忙”!

在郗老师不大的房间里,顶到房顶的书架靠着一面墙,书架里都是谜语方面的书,有好几百种。我站在书架前浏览,居然有民国时期上海出版的谜语方面的书。上世纪50年代到90年代的谜语书也不少。书柜里有大部头的与谜语有关的研究论著,也有连环画式的小册子。郗老师说,他在关于谜语的书刊方面积累了几十年,到哪个城市出差开会,他都要去旧书市场淘谜语书。我注意到这些谜语书里多夹着小纸片。我随手翻开一本书,小纸片上用工整的字写着这一页的谜语的词条。郗老师说,他这么多年来,积累了20000多条谜语,都做了卡片,按照偏旁部首做了索引,这些小纸片就是他随手做的卡片。我感到很惊奇,郗老师不会使用电脑,这样日积月累做卡片,他的脑子里储存了海量谜语, 并对中国传统谜语有较深的研究。他说,他最希望能撰写《中国谜语研究》《中国谜语全书》这样的书,“谜语里有中国传统文化啊”,他说,“可惜没有出版社愿意出版”。我也知道,这样学术研究类的图书销售还是比较困难的,没有敢接郗老师的话头。

郗老师谈起煤矿每年元宵节时矿部大楼下放灯谜,他带着学生去猜谜语——我也有印象。郗老师可以称得上是陕西民间谜语专家。他对各种谜语形式有很深入的研究,对各种格式的谜语讲起来如数家珍。他解谜往往能豁然而解,还能解得头头是道。郗老师还特别善于讲故事,在课堂内外讲有趣的文史故事,讲得绘声绘色。郗老师说着,饶有兴趣地给我读小学一年级的儿子出了两个字谜,引得儿子蹙眉思想,也引得我们哈哈大笑。

谈话间,看着满墙各种版本谜语书,我感叹郗老师收藏这些图书下的功夫。我看到一排书柜满满的,架子上用毛笔字写着“中国字谜类”,就随意抽出一本看看,很有意思。我突然想到一个图书选题,郗老师做起来一定轻车熟路,而且会有较大的读者群。我想,如果能按照小学生必须掌握(会写)的2500个字编排,每个字出一个字谜,并配一幅趣味横生的漫画,肯定有意思。书的每面只排一个字,除了字谜,还可以拓展一些“成语谜语”“汉字趣味小知识”。这对小学生来说,既是学习汉字的一个有趣的方法,也能训练思维,提高想象力。这套书可以叫作“小学生识字谜语大全”,按照六个年级分十二册出版,同时也可以编辑出版《小学生识字谜语辞典》,要是设计得好,也许能成为我们社畅销或常销图书。而“书刊互动”方面,可以调研出版《谜语大王》这样的小学生期刊,也可以作为《作文大王》的增刊出版发行,通过谜语把中国传统文字、历史典故、文学等传统文化知识贯穿起来,同时可以和小学生现实生活紧密结合,做成有趣的智力开发型的小学生读物。

我的这个想法给郗老师一说,郗老师颇感兴趣,他说编写不成问题,他还有两位已经是高级教师的女儿可以做助手,帮他整理最新的小学教学课程的要求,研究透小学生各个年龄段读者的识字特点,根据课程改革要求把这套书做好。郗老师是特级教师,对教学研究有自己的心得,对编撰这样的小学生学习辅导图书轻车熟路。听了我的想法,他当即联系女儿借全套人民教育出版社的小学语文课本和新课标的相关资料。郗老师二女儿在电话里建议编写好一本后可以在她的教学班级试用,也谈到可以推荐给学校作为课外识字校本教材试用。郗老师说,得用一年时间编写、试用,试用合适就联系我们出版社出版。

他又问我们社有没有兴趣出版《中国谜语研究》,我一时也没有回答。他岔开了话题,谈起年轻时在甘肃等地教书时经历的一些有些传奇的事,也很想写出来。

郗老师对我们这套《小学生识字谜语大全》的构想在后来的电话交流中,越来越认同,编撰的积极性很高。听郗老师的女儿打电话告诉我,现在老先生每天一早起床后查资料,开始分“动物”“植物”“用具”等类型撰写卡片,完成初稿后再按照课程进度分册,第一册书稿的样稿会尽快交到我们出版社,让编辑提意见。

“要做就做好。”老先生在电话里说。

偶然的一次拜访让我得到一位好作者。这让我感受到出版工作确实是资源整合的工作,需要处处留心,广结善缘。

附记:本文写于2011年10月初。2012年7月5日,我收到郗老师大女儿短信,郗老师于7月5日突发脑溢血去世。老先生关于字谜的书稿没能完成,成为憾事。——谨以此文怀念我的老师、我的作者郗钧衡先生! BfsZVpBfTftXw/KU+kb6FRAaX3wTA5GpXBHVQalFirVf8eP3qZcyj43f7sHA85L+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