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五节 德军步兵分队防御战术

德军的防御战斗理论建立在一些较为传统的原则上:使敌军的攻击变得困难;迫使敌军在准备不充分的情况下发起攻击;在一些地方削减防守兵力,在另一些敌方集中防御兵力以形成防御重点,节约出来的兵力可以作为机动预备队。德军的防御战斗部署较为科学,体现了高超的技巧,如纵深阵地和阵地翼侧的部署就十分强调利用地形实施天然伪装,人工设置障碍,通过构建严密的防御体系,德军使用一少部分力量就能够暂时挡住较大规模敌军的前进步伐,甚至能够完全阻止敌军前进。德军防御体系的火力配系十分强调机枪和观察员的作用,“机枪火力是所有火力中的骨干火力,其他火力必须围绕机枪火力来布置”,其他步枪火力沿着防御前沿设置若干正射、侧射、倒打火力,以确保火力能够覆盖整个防御正面。

防御任务

在德军防御战斗中,班的防御战斗任务通常由排长进行分配。班长接受任务后,将会勘察任务地域内的地形,对人员进行战斗编组,确定其战斗位置,而后组织工事构筑和阵地伪装。一般来说,班的防御正面为27-37米,排的防御正面不超过275米,用火力控制班与班之间的空白地带。随着距离的增加,排长对步兵班的控制难度也随之增大。构筑多少战斗工事视防御战斗准备时间的长短而定,在时间充裕的情况下,首先应该挖掘散兵坑,而后挖掘连接散兵坑的堑壕,在防御前沿前和防御纵深地域设置各类障碍,以迟滞敌军的攻击步伐。

轻机枪的位置十分重要,选择轻机枪的基本发射阵地时,要有良好的视界和射界,在基本发射阵地46米甚至更远的地方构筑预备发射阵地,机枪发射点暴露且被敌军压制时,机枪组要能够利用堑壕隐蔽机动至预备发射阵地,从不同的方向打击进攻之敌。在机枪发射阵地的两翼,应部署若干担负掩护机枪安全的步枪手。由于完成战斗部署、阵地构筑、工事构筑、火力配系、设置障碍等事务需要大量时间,因此,防御战斗准备的时间越长,其防御体系越完备,防御能力越强。

图片显示的是从树上实施精确射击

美军1944年下发的关于“德军步兵班战”小册子中

火力配系

在战斗开始之前,进行任何程度的战斗准备都不为过,其中尤以确定射击距离、准备充足的弹药等事项尤为重要。在确定各类武器的配置位置时,应当首先考虑机枪,理想的配置位置应当满足良好的隐蔽伪装、开阔的视界射界、一定的遮蔽条件以防止敌军火力报复三个条件。枪手在射击时,其视线要高于枪管,这使得整个头部暴露,必须在头部上方构设遮蔽物,以免遭敌军子弹射击。因此,枪手在构设射击掩体时,必须清除遮蔽物前方同等高度的物体,以免射击时破坏头顶的遮蔽物;轻机枪架设两脚架实施射击时,整个枪身和射手明显高于地面,容易遭到敌军火力打击,必须使用工兵铲等挖掘装备将射击位置的土块清除,降低射击位置的高度,使机枪枪管贴于地面,从而减少射手头部暴露的部位;在树上射击不易于机动,不过这是一种简易的平台,可以从敌军意想不到的角度开火,同时也是进行观测的理想场所;机枪主要负责提供火力,是战场上敌军首先打击的目标,因此,机枪出现小故障时,应退回掩体排除故障,原地排除故障极易遭到杀伤。机枪副射手主要负责为轻机枪装弹,其配置位置的选择要考虑到装弹方便、位置隐蔽、不干扰射手射击动作三个因素;理想情况下,轻机枪副射手距离正射手的距离不应超过1米,其位置应十分隐蔽,如躲进散兵坑或在山坡的反斜面上,若在冬季战斗,轻机枪副射手的位置可适当放宽到2米以内。

步兵应对敌坦克攻击的正确对策是就地隐蔽,掉头逃离只会招来坦克的火力打击。尽管步兵也可使用轻武器打击坦克的观瞄部位等薄弱部位,但在坦克仍然面前显得十分脆弱。坦克发起进攻时通常有步兵实施步坦协同作战,这些步兵是执行防御任务步兵手中步枪和机枪的主要打击目标,必须“立刻集中火力予以打击,以切断敌步坦联系”;如果进攻一方使用烟幕实施干扰,将降低防御一方的火力打击效果,这时防御中的步兵仍然要立刻集中火力,打击随伴坦克攻击的敌方步兵(由于烟幕的影响,敌方步兵的攻击速度同样也会降低);如果友邻单位被敌军突破,步兵班必须坚守自己的阵地,以配合上级组织的反冲击。

配置在战斗队形后部的步兵班一方面要掘壕固守自己的阵地,另一方面要组织火力,利用前方战斗队形的间隙,或者是从前方战斗队形的翼侧打击进攻的敌军;接到上级命令对突入己方前沿阵地的敌军实施反冲击时,由班长选择反冲击路线;如果不实施反冲击,配置在战斗队形后方的步兵班所属轻机枪应保持静默,待其进入近距离后,与步兵班其他步枪合力,以迅猛的火力打击敌军,这种集中火力突然打击的方法从翼侧实施的话效果会更好。

阵地编成

德军强调,在防御战斗中,步枪手也必须构筑多个预备发射位置,这些位置可能位于基本发射位置其后或旁边,也可能位于前沿前方。在防御战中进行战斗部署应遵循以下原则:机枪和步枪手的射击位置应当能够在近距离上覆盖前沿前地域:以两个步枪手为单位实施配置是配置步枪手的一条基本原则,将两个步枪手近距离配置在同一条堑壕或壕沟当中,战斗中二者能够相互依靠密切配合;掩蔽部的构筑不能沿防御前沿一线排开,应当从前沿到纵深梯次配置;在单兵射击掩体的后方必须构设散兵坑或堑壕,以便单兵射击后能够迅速转移射击位置;散兵坑构筑时要进行一定的伪装,以防止敌军的地面侦察,时间足够的条件下,应进行严密伪装,以防止敌空中侦察,便于士兵在伪装散兵坑中待命,直至班长发出占领阵地打击敌军的命令。

《火力打击与防护》一书指出,步兵班可在狭窄的正面组织防御,但应避免出现1发炮弹同时杀伤2名士兵的情况;部署兵力时不应成直线排列,应成梯次配置;为便于指挥,班长通常位于战斗队形的中央。班长的指挥位置通常由自己决定,一般选择在便于指挥机枪火力、便于组织全班实施火力打击的地方;班长的指挥位置要视界、射界良好,便于其利用明显的参照物和方位指挥全班实施火力打击。

轻机枪巢构筑示意图

独立的地标,如单棵树木、森林边缘和孤立的高地容易吸引敌军的注意力,也方便敌军确定坐标并组织火力打击,因此,班长在选择防御阵地时应避开这些地方。班长在确定每名士兵的射击位置时,也应该确保其有良好的视界和射界,以方便对各个方向实施观察,避免被敌从地面或空中突袭。班长在计划火力时,如果防御准备时间足够,可以在预定打击位置设置独立、明显的地物,以方便组织全班火力打击,同时也要将阵地内独立、明显的地物移除,以增加敌炮兵火力和重武器的定位难度。

工事构筑

在增强防御工事的隐蔽性方面,德国人也想尽了方法。在选择堑壕、步枪射击工事、散兵坑等工事的位置时,应尽量避免锐角、直线、明显的阴影等位置,同时要及时对挖掘出来的新鲜泥土进行伪装;工事挖掘好以后,班长应从远距离上观察工事隐蔽效果,尽量提升其隐蔽性;在草地等植被较为单一的地形上挖掘工事时,应小心保留草皮或同等颜色的植被,以备后续实施伪装时使用;应利用草地之间的树篱、灌木丛等位置挖掘战斗工事,以避免引起敌军的注意,减少被敌空中侦察发现的机会。

图片显示的是1944年诺曼底战役中,美军士兵正在检查树篱当中的敌军阵地。

在开始挖掘战斗工事之前,在预定挖掘位置的面向敌军方向应放置一定的伪装器材,以遮盖挖掘活动,防止敌军的地面侦察。在防御战斗中,过早的开火和不必要的机动将降低战斗的突然性并削弱伪装效果。因此,对于远距离目标,较明智的做法还是交给炮兵火力和重机枪火力来打击,步兵班的轻机枪火力应当在有效距离上开火,主要打击重机枪火力没有打击的目标。在近距离抗击敌军冲击的过程当中,应当抛弃伪装这一概念,步兵班所有成员都应当立即开火,以防止敌军接近到可以投弹的距离;一旦敌军接近到该距离投掷手榴弹,士兵们应跳进掩体,或捡起手榴弹扔回去。

齐默曼在其著作《突击小队》中,更详细地阐述了步兵分队的防御工事:在土坎旁边挖掘散兵坑,以便利用土坎射击后迅速爬行至散兵坑隐蔽;将低于地面的道路改造成良好的射击位置;在机枪射击掩体上方构筑一定的防护层,以防止敌军侦察。齐默曼认为,使用散兵坑必须掌握以下诀窍:保持警觉;始终确保步枪管紧贴在散兵坑边缘的地面上;必须将散兵坑伪装好,但要留出进出的通道,以便能够像兔子一样快速出入散兵坑;头上必须始终带着钢盔,以防止流弹和炮弹弹片的击伤,只有处于“停火状态”时,才能取下钢盔,戴上作训帽;根据当地土质状况,步枪手散兵坑的深度必须保持在1.5米-1.7米。齐默曼还进一步强调:步兵班所有的散兵坑必须用简单但伪装良好的交通壕连接到后方,以便步兵在防御阵地内隐蔽机动;修建一小段通往己方战线的之字形交通壕,以便步兵隐蔽撤出阵地。

韦伯在其1938年版的《战士手册》中对机枪的射击位置进行了详细描述:机枪组散兵坑的大小应为单兵散兵坑的4倍;构筑此类散兵坑时,应当对其顶部实施伪装,而后慢慢往下挖;在散兵坑面朝敌方的内壁上,应构筑猫耳洞,以便机枪组成员躲避敌军炮火,或用来放置弹药;敌军实施炮击或遭到敌军密集火力压制时,机枪组成员将机枪放置猫耳洞内,人员也进猫耳洞以躲避敌军火力。韦伯认为:不论是机枪组的散兵坑,还是单人散兵坑,都应在底部挖掘具有一定角度的排水沟,以便及时排除雨水;单兵伞兵坑内的猫耳洞可以挖成直角,并保持一定角度,即可以有效躲避敌军炮火,也可以排水。

赖伯特在其1940年版的《军队服役指南》中不仅对散兵坑进行了详细描述,还详细介绍了怎样在面向敌军方向构筑射击用的胸墙和在背向敌军方向构筑防护用的背墙。胸墙是30厘米高的土层,距离散兵坑边缘60厘米。射击时,枪管放在胸墙上,射手脸部贴在枪托上,其头部暴露的面积较小,大大降低了被敌军击中的概率。胸墙和背墙之间使用绳索和木棍等材料连接成网状,而后覆盖伪装材料,就能对散兵坑实施良好的伪装。

步兵抵御坦克用的“小型散兵坑”

赖伯特所著的1940年版《军队服役指南》中提及的两人机枪组掩体

在1940年版本的《军队服役指南》中,赖伯特使用了大量的图例来说明两人机枪组使用的能够防敌装甲车辆近距离攻击的“小型散兵坑”,这种散兵坑十分狭窄,只有55厘米或一个肩膀宽,深1.2米,盖有厚厚的木板,上面覆盖泥土和伪装物,实际上可供士兵躲藏的高度是1米左右;敌坦克经过时只要不将木板压垮,就不能发现躲藏其下的机枪小组。赖伯特在该书中指出:低于地面的道路或小径是一种天然的射击掩体,士兵可以利用这种简易的射击掩体实施快速射击。利用这些道路或小径实施射击时,必须在其拐弯处挖掘至少1米深的散兵坑,以便士兵休息或躲避敌军炮火;如果这些小径或道路位于森林或茂密的灌木丛中,也不失为良好的射击掩体。在1942年版的《军队服役指南》中,赖伯特仍然保留了上述观点。

战斗警戒

步兵班也可能担任前沿的“战斗警戒队”(combat outposts),该单位主要配置在防御前沿前方不远处的有利地形上(即警戒阵地),以便于炮兵前方观察所观察,使其在战斗中能够及时引导炮兵火力支援。“战斗警戒队”的主要任务是防止敌军的突然袭击,迫使敌军提早展开成战斗队形,迟滞敌军的攻击速度等。遭到敌优势的兵力、火力打击时,担负“战斗警戒队”任务的步兵班应沿障碍物中的预留通道快速撤回防御前沿。步兵班接到上级命令担负前沿前的战斗警戒任务时,班长首先带领2名战士(在班长前方,保护班长安全),机动至防御前沿前的有利地形上,对战斗警戒地域内的地形实施勘察。

勘察地形时,班长应首先确定轻机枪的配置位置,在头脑中思考进出战斗警戒阵地的路线、伪装的措施、火力使用的方法,谋划机枪、步兵的预备发射位置,设想敌军可能的攻击方法和己方应该采取的防御方法;确定好机枪的射击位置后,班长应将步兵分成2-3人组成的突击小队,并确定突击小队的射击位置,以便于突击小队与机枪之间、突击小队与突击小队之间、突击小队内部组员之间,实施相互支援。步兵班在遂行防御战斗前哨任务时,其防御正面不应超过183米,且在敌军优势火力、兵力的压力下,能够隐蔽的沿预定路线回撤至防御前沿。

设置“战斗警戒队”可达成以下战术目的:增大敌军隐蔽接近的难度;使敌军对防御一方防御前沿的具体位置产生误判;迟滞敌军攻击速度,为防御者争取更多的防御准备时间;可为防御者提供前沿预警作用,并与敌军保持接触。相对于更高级别的作战单位来讲,步兵排、步兵连在配属反坦克武器、机枪的情况下,也可以充当“战斗警戒队”的角色:“战斗警戒队”一般以突击小队为单位实施战斗,这些突击小队从前至后成梯次分布,后面的突击小队能够为前面突击小队的战斗行动提供火力掩护,并使用火力掩护前方突击小队的回撤行动。“战斗警戒队”必须阻止攻击者的前方侦察巡逻队穿透其防线;有时,“战斗警戒队”通过派出巡逻小组,前出实施战斗巡逻,以侦察进攻之敌的情况,获取相关情报。

“战斗警戒队”通过灵活使用各种手段,如构筑假阵地、制作假目标、夜间变换战斗部署等等,也能够有效迷惑敌军。出于同样的目的,进攻者在发起进攻行动时,也可能建立类似“战斗警戒队”的“尖兵分队”,防止敌军获取己方攻击主力所在的具体位置。各级步兵分队都有可能担任“战斗警戒队”的任务,步兵班也不例外。与自身规模相比,步兵班防御的正面和纵深较大,且通信手段极为有限,班长对全班战斗的控制相对其他各级步兵分队来讲要困难得多,因此,执行“战斗警戒队”任务时,班长必须独自决定什么时候、以何种方式与敌军脱离战斗,或者什么时候、以何种方式进入阵地,抗击敌军的进攻。防御的任务是尽可能的阻止敌军前进的步伐,对于班长来讲,担负 “战斗警戒队”时也要尽可能地抗击敌军,班长必须根据不断变换的战场态势,决定在什么时候、以何种方式,在被敌军包围歼灭之前,就将全班撤回防御前沿。步兵班的回撤行动必须把握以下几点:

1935年版《突击小队》。

1. 和进攻一样,必须落实“火力与机动相结合”的思想,步兵班的各个突击小队需要交替掩护实施回撤,或者在防御前沿的各类重火力掩护下,全班迅速回撤;

2. 尽量利用起伏的山岚、森林等利于隐蔽的地形实施回撤,也可以采取释放烟幕等主动措施掩护回撤;

3. 轻机枪的有效射程一般为550米,步兵班必须在敌军进至轻机枪有效射程之前就回撤至防御前沿,否则与敌军胶着在一起时会遭到友军的火力打击。

警戒哨与“战斗警戒队”的作用有相似之处,但作为一种防备敌军突然袭击的安全保障措施,警戒哨更多地用于部队宿营、休息。警戒哨一般配置在可以俯瞰道路、桥梁的有利地形上,起到战斗预警作用,也可以用来迟滞敌军坦克的攻击速度,还可以确保设置在山顶上的观察哨的安全。这类警戒哨离本队的距离一般不超过1.6公里,且具有一定的独立战斗能力;为确保自身安全,警戒哨的指挥官一般要规定好明哨、暗哨,派出侦察巡逻人员,指定好机枪的配置位置;明哨或暗哨一般要离警戒分队几百米,相互之间要能够互相监视,而后通过巡逻哨,将各类明哨和暗哨联系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警戒体系;在能见度不良的情况下,或者在地形条件差观察受限的情况下,可适当缩短各类哨位之间的距离,多派出几个巡逻哨,以确保警戒体系的完整。

与战斗前哨类似,上级在派出警戒哨之前,应当向担负警戒哨任务的步兵分队下达一道简短的战斗命令,明确主要观察地境、重点观察地段,以及协同信记号和报告情况的方法。更为重要的是在命令中指出受到敌军攻击时的行动方法,如什么时候开枪还击、按照何种路线撤回等等。作为警戒哨的一种补充,哨长应当指定人员进行观察与潜听,并指定观察与潜听的位置,最好选择村庄或桥梁。

1935年版《突击小队》。

为更好的迟滞攻击者的前进步伐,博多·齐默曼少校在《突击小队》一书中,为战斗前哨和警戒哨提供了很多有趣的方法,甚至是很多令人难以察觉的诡计和陷阱。运用最为广泛的是依据一个独立明显的遮蔽物,如农舍或小灌木丛,班长将全班配置在农舍后方一定距离上,在农舍的花园内或农舍前方设置一个隐蔽观察点(该观察点不易被敌军发现,也不易被敌军炮火所打击),班长自己或副班长携带望远镜待在里面密切观察敌军动向。

敌军在炮火掩护过后,派出步兵接近农舍时,班长迅速发出指令,全班在躲过敌军炮火后快速向前,占领农舍的有利射击位置抗击敌军。这种做法既可以躲过敌军观察员的侦察,使全班躲过敌军的炮击,又可以在敌军通过开阔地带、处于无遮蔽状态下时,及时命令全班占领有利射击位置,打击暴露的敌军,最大限度杀伤敌军并减少自己的伤亡。通过这种反复的占领,就可以有效躲避敌军的炮火,最大限度保存自己的战斗力。

战斗部署

在防御战斗中,步兵班除了参加警戒和担负战斗前哨任务,更多的是作为支撑点(point)的一个构成部分。支撑点的兵力较为强大,一般占到整个防御力量的1/6至1/3,相互之间的距离在457米左右,如果有自行车或马匹代步的话,间距还可以适当拉大。防区中支撑点密度和数量取决于一系列因素,但有两点可以肯定,当敌空袭的可能性较大时,支撑点密度和数量都将减少;在夜间或能见度不高时,为便于相互之间进行兵力、火力的支援,支撑点之间的距离将进一步减少,密度则相应增大。支撑点是防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任务是抗击敌军的进攻,这点是任何侦察分队、空中力量、装甲车和巡逻队所代替不了的。

以步兵为主要构成的支撑点规模一般在1-4个步兵班左右。组织防御时一般都在其防御前沿、纵深和防御区域后沿构筑若干个支撑点,主要是掩护前方警戒,抗击敌军的逐次攻击。支撑点内配备有有携带望远镜和手枪的侦察兵,发现敌军攻击迹象时,侦察人员鸣枪示警;分队成纵队沿隘路行军时,侦察人员前往隘路两边的高地,以防止敌军的突然袭击或伏击;支撑点的最高指挥员占领支撑点的最高点或地势较高的地点实施观察,以便及时发现敌情变化并作出处置。

敌军出现时,支撑点内的防御人员不进入地下工事隐蔽,而是利用树木、路边的壕沟或其他物体实施疏散隐蔽;敌军实施火力准备时,除了在阵地上留下观察员与值班武器外(通常是轻机枪),其余人员进入隐蔽部实施隐蔽;敌军火力准备结束,进攻之敌接近至轻武器有效射程时,支撑点内的防御者迅速占领阵地抗击进攻之敌。

其他防御战斗行动

作为防御一方,有很多种方法和措施来迟滞、瓦解进攻之敌。进攻之敌规模较小时,防御者可以立即发起阵前出击,指挥轻机枪占领有利位置,为出击分队提供火力掩护,同时指挥出击分队利用有利地形,从翼侧对进攻之敌发起攻击;进攻之敌规模较大并占据优势时,指挥员在指挥轻机枪占领有利地形发扬火力之后,也要指挥战斗人员占领射击工事,抗击进攻之敌,具体组织组织火力时,有集火打击、压制射击等火力运用方式。无论进攻之敌规模大小,防御一方在战斗发起前,都要组织防御性侦察和巡逻,以及时发现进攻之敌。战斗打响后,侦察人员和巡逻兵力也要立即投入战斗。

防御性战斗巡逻单位一般配备装甲车和其他能够快速机动的运输工具。其兵力规模和火力要根据“战场形势和具体任务”来确定。侦察巡逻队机动时必须小心谨慎,十分安静,途中要经常停下来,仔细观察与倾听;侦察巡逻人员必须熟悉战场地形条件,以便选择良好的接近和撤退路线,必要时,能够选择有利地形,适时转为战斗前哨。tLkZHCC5cUi9eBfjWDGw8R9QSMmz/n3XyS0SokmwAChTglxAWvcpHvrvFv9Ym0yS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