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四节 德军步兵分队进攻战术

德军认为,进攻往往是在获得优势后实施的,相对防御而言,进攻者具有较大的主动性,能够自主地选择进攻地点和战斗发起时间。在进攻战斗中,步兵往往是最后夺取胜利的决定性兵种,其他各个兵种都为步兵战斗提供支援,正如《步兵训练大纲》中指出的那样,在进攻战斗中,数量优势往往并不是决定胜负的因素,领导能力、指挥能力、训练水平、战斗意志等因素决定了步兵单位战斗力的高下;德军在1918年下发的战斗手册中也指出:

英国陆军部发行的《德军简报》。

“进攻掘壕固守的敌军,其进攻能力的取决于平时的训练水平、装备质量、战斗准备和战胜敌军的信心。”

进攻准备

德军通常在进攻战斗发起的前一天,从不同的战斗分队抽组8-10人的战斗骨干,带领一个突击小队,以战斗巡逻的方式对预定目标实施试探性的战斗侦察。在1940年发生的几次重大战役之前,法国人在萨尔前线的战斗中对这种战术有着深刻的认识。这种突击小队(Stosstrupp,字面意思为“震慑部队”,通常译为“突击小组”),一般由中尉领导,包括2名军官、3-4名士官和若干名士兵;这些人员并非来自“专家们的马戏团”,而是从普通的步兵营或步兵团中临时抽组。

英军陆军部1940年5月发行的《德军简报》(Periodical Notes on the German Army)对此进行了详细描述:“德军执行战斗侦察的突击小队人数在25-60之间;通常会配属携带爆破筒的工兵,其使用报告已多次传来。为确保战斗侦察任务的完成,通常在任务开始之前、抽组人员之后,实施针对性的训练(一般以分阶段训练的形式进行),训练前通常会制定针对性的训练计划……至于武器,军官携带左轮手枪(也可能是半自动手枪),士官们携带冲锋枪,普通士兵携带步枪和手榴弹(每人4枚),根据一名俘虏的供述,突击小队还配有轻机枪甚至是重机枪;突击小队实施战斗侦察时,可以得到步兵武器或各类炮火的支援,这种支援火力可能持续几个小时,但通常不会超过20分钟,一般是方形弹幕,后面跟随着机枪火力……执行战斗侦察的突击小队通常分为2组,每组由1名军官和1-2名士官带领,每组都有特定的侦察任务。在剪断电话线、在铁丝网中打开缺口、掩护部队就位、目标被包抄或包围后,突然对敌发起攻击,以探明敌军的火力配系、战斗部署等内容。”

接敌行动

步兵连在进攻战斗中,有一个接敌展开的过程,即在距离敌防御前沿一定距离上,步兵连开始接敌,而后在行进过程中由连队形展开成排队形,而后继续展开成班队形。为保持接敌速度,尽管此时步兵连进行了展开,但展开后的步兵班仍然是以密集队形(单线队形)实施接敌运动,也就是在这个时候,步兵班、步兵排将接到来自上级的最后攻击命令。步兵排的攻击队形,一般包括前三角队形、后三角队形等队形。前三角队形是1个步兵班在前,2个步兵班在先导班的左后侧和右后侧,后三角队形则与此相反,2个步兵班在前,1个步兵班在后;地形复杂,不便于观察、且敌军位置较为模糊时,使用前三角队形。先导班与敌接触时,后面2个步兵班将视情采取正确的行动。步兵排采取前、后三角队形机动时,只要情况允许,如在上级火力掩护下或没有遭到敌军火力打击,往往使用密集队形(单线队形)实施徒步机动。

冲击行动

接到上级展开的命令后,步兵班将展开成交战队形(疏开队形),通常轻机枪位于先头首先展开。在上级火力掩护下,展开后的步兵班对敌军发起攻击。根据支援火力的强度、敌军火力和地形情况的不同,步兵班发起攻击时,可采用跃进、匍匐前进等战术动作:如攻击时遭遇敌方有效火力打击,步兵班必须使用自身的火力,完成火力的本职任务(即夺取火力优势),压制敌军火力的有效发挥,掩护士兵向前推进;攻击时,火力必须与机动紧密结合,同时士兵要充分利用地形的掩蔽效果,如果地形较为开阔,可供掩蔽的地物较少,士兵就必须在开阔地上快速挖掘掩体,在此过程中,轻机枪必须提供持续的火力掩护,直至掩体被快速挖掘出来;遭遇敌军炮火严密控制地段时,如地形和战斗任务允许,选择有利道路实施绕行,反之,就必须利用敌军炮火间隙,拉开间距快速通过敌炮火封锁路段。

步兵班通常在步兵排或步兵连的编制内实施进攻行动。正如英军下发的《德军步兵战斗》(German Infantry in Action)指出:“连级单位是德军的基本战术单位,步兵连是步兵战斗当中的一个重要因素。步炮协同、步坦协同、空地协同等战斗协同通常由连这一级来组织实施,其协同水平的高低对步兵连攻击行动的成败有着巨大的影响。”按照步兵连或步兵排的战斗协同计划,步兵班与其他单位必须同时发起攻击,因此,步兵班长必须在指定的时间节点将全班快速带到攻击发起位置;为节省士兵体力,以保持充沛的体力投入后续的战斗,步兵班长带领全班机动至攻击发起位置时,往往采取大步走或是徒步行军的形式;机动路线的选择、机动途中遇到敌情的处理,由班长自行决定,以避免较大的损失为准。

从攻击发起位置向敌军发起攻击时,步兵班一般采取跃进冲击的方式。在战场上,步兵班的跃进方式一般有全班跃进和全班分组跃进两种。在理想情况下,如敌火力中断,可以采取全班跃进的方式,即机枪组报告做好火力掩护准备后,其余战斗人员一次性从一个掩蔽点向下一个掩蔽点跃进;这种跃进方式较为系统,班长指挥难度较小,其指挥口令只有一个“步兵班,准备跃进,跃进”;战斗人员听到口令后,以突然跃起的方式向班长指定方位实施跃进。

在多数情况下,步兵班要冒着敌军火力实施冲击,此时步兵班一般采用分组交替掩护的方式实施跃进,即班长指定1个突击小队跃进,其余各组则实施火力掩护,第一组到位后占领有利射击位置,掩护下一组人员跃进,以此类推,各组采取交替掩护的形式向前推进;当然,步兵班在敌火力打击下机动,需要上级提供及时的火力支援。

在冲击或接敌过程中,班长必须根据所处的战场环境灵活选择跃进、冲击的方式和战术动作。在穿越被敌军炮火掩护的大桥时,最好的方法就是利用敌军炮火间隙实施长距离跃进;在攻击被敌军控制的高地时,应该隐蔽迅速地接近,进至一定距离后突然发起攻击;在冲击过程中遭到敌军炮火拦阻或打击时,最好的选择不是寻找掩体躲避炮火,也不是撤退,而是拉大距离快速通过;敌军炮火被我军火力有效压制时,步兵班应快速通过;步兵班在近距离遭敌军火力有效打击时,应将短距离跃进、匍匐前进等战术动作结合使用,避免被敌火力大范围杀伤。

德军步兵班冲击时,其掩护火力一般来自后方的分队,德军步兵排在进攻时,排长一般指定一个步兵班的兵力实施火力掩护,并将其火力集中在前方步兵分队的“突破点”上(突破点可能选择在敌军防御正面,也可能是翼侧或后方的防线上)。1939年11月,即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法国人将德军这种进攻时的掩护火力称之为“攻击火力”,认为这是一种新型的火力使用方法,“能够震慑敌军,迫使其认为遭到大量兵力的攻击,并促使其产生投降的意图”。步兵班在狭窄正面上突破敌防御前沿并夺占敌一线阵地后,并不会停下来,而是继续向前推进,特别是在敌军抵抗较为薄弱的地方,将继续向敌战术纵深推进。

火力交战

进攻战斗由敌我双方各类重武器实施的火力交战拉开序幕。打击敌军防御要点、取得火力优势的重武器主要包括榴弹炮、步兵炮和重机枪;如在有效射程范围内,轻机枪也将加入火力交战;己方火力优势不明显,或者要为后续战斗创造更有利条件、且目标在有效射程范围内时,步枪也将加入火力交战,但获取火力优势、实施长时间的火力交战不是步枪手应该承担的战斗任务。

在攻击过程当中,特别是突入敌阵地后,只有所有攻击手段都失效时,步枪手才将通过拼刺刀等方式给予防御者最后一击,以获取战斗胜利。作为步兵班班长,在进攻战斗中,优秀的指挥水平体现在将全班战斗人员安全的带至与敌发生直接火力、兵力接触的地点,进攻战斗的胜负也取决于全班战士的战斗意志、班长的战术素养及指挥水平。

1942年版的《军队服役南》

在与敌直接接触之前,对于步兵班来讲,最理想的方式是静悄悄的接近,尽可能不被敌发现从而引发交火。被敌军发现后,如果没有足够的火力掩护,或者火力掩护的效果不足,步兵班将使用轻机枪压制敌军火力,打击敌防御支撑点;步兵班被敌机枪火力有效压制时,步兵应当卧倒隐蔽,同时引导本班机枪火力压制敌军火力,如轻机枪火力压制无效或轻机枪出现故障,班长应该指挥距离敌军最近的突击小队,采取交替掩护的方式接近至步枪的有效射击距离后,压制敌军火力点;步兵班整体接近至距离敌军较近的距离时,担任掩护的炮兵火力将会对步兵班造成误伤,因此炮兵火力等掩护火力将向敌防御纵深转移,此时步兵班需要实施密集射击,即以突然、猛烈、短暂的火力打击敌军。豪普特曼·韦伯在其著作《战士手册》中的“击败敌军”一章中写道,这样做的目的不仅是杀伤敌军,还要压制敌军火力,防止其还击。

赖伯特在《军队服役指南》指出,步兵班实施火力交战时,班长下达“自由射击”的口令,全班在卧姿的基础上实施隐蔽,而后向敌方射击;在战场态势较为有利的情况下,各个步兵班前后分布,后方的步兵班则只能利用前方单兵之间10-20步的缺口,向敌方防御前沿实施猛烈射击;步枪手在参加火力交战的同时,也在上级火力掩护下,将枪挂在脖子上并横放在胸前,采取高姿匍匐的战术动作向前机动,或大背枪,采取低姿匍匐的战术动作实施匍匐前进,实现火力与机动的有效结合。

突袭目标

1 940年出版的非官方著作《火力打击与防护》(Der Feuerkampf der Schü t zen ko m panie)引用了很多官方观点,里面详细阐述了火力交战的“小战术”:如何判断距离;从一战和波兰战役中获得的战斗技巧;步兵分队队形的要领;火力使用和基本通信等等。还附有插图说明轻机枪手如何携带机枪匍匐前进通过敌军火力严密控制的地域;在敌军火力打击下迅速卧倒、发扬火力实施反击的动作要领。

1940年版《火力交战与防护》。

该书还附有一些素描,详细阐述了士兵射击时,应瞄准目标的中心位置实施射击的要领;对于立姿或跪姿的目标,瞄准点应选择在目标的胸部下沿或腹部的位置,对于卧姿匍匐前进的目标,应利用其抬起上身的瞬间,瞄准其胸部上沿实施射击,子弹将会击中其头部。有趣的是,根据过去几个世纪的经验,射击骑兵时应瞄准骑手而非马匹。

有时仅仅凭肉眼根本无法看到敌军身影,应该借助望远镜和测距仪等装备;对于移动的目标,确定瞄准点时选取提前量十分关键,一种确定提前量的方法是以目标身影宽度为基本衡量单位,来确定射击的提前量,如对于在600米距离上行走的目标,提前量应确定为目标身影宽度的3倍,对于在300米距离上奔跑的目标,提前量应确定为目标身影宽度的4倍,对于在300米距离上骑马的目标,如果骑马奔驰的速度不快,提前量应确定为目标身影的0.5倍。

在赖伯特撰写的《军队服役指南》(1940年版)中,详细阐述了步兵排和步兵连进攻战术,全面解释了正面攻击、翼侧攻击、迂回攻击、对进攻击、包围等攻击方式。这些攻击方式从本质上讲建立在敌军防御前沿这一曲线的基础上,正面攻击是在敌防御前沿正面发起的攻击,翼侧攻击是从敌防御地幅翼侧发起的攻击,迂回攻击则是从敌后侧发起的攻击,对进攻击则是两个分队沿敌防御地幅对角线两个方向发起的攻击,包围则是一个分队实施正面攻击,另一个分队则发起翼侧攻击。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连、排经常使用的攻击方式尽管是步兵战斗不可避免的内容,但在1942年的版本《军队服役指南》中却进行了简化,步兵班攻击的内容反倒有所增加。该版本指出,步兵班是对敌攻击的最先发起者,班长应在战斗中保持高昂的攻击性,即使是没有上级的命令,班长也应利用每一个有利战机,指挥全班攻击敌军,力争突破敌防御前沿;对于步兵排长来讲,如果情况允许,应尽可能使用多个步兵班从多个方向攻击目标,这样做的好处显而易见,可以分散敌军的防御火力,使其不能形成防御重点。步兵班长在攻击目标之前,应组织全班向目标投掷手榴弹,利用手榴弹爆炸的效果指挥全班迅速攻击目标。在此过程当中,班长必须组织好手榴弹投掷、机枪掩护和步枪手突击三者之间的协同。

攻击堑壕示意图,选自1940年出版的《军队服役指南》。

1939年版本的《步兵训练大纲》对于“近战”进行了很多有趣的阐述。大纲认为“近战”建立在与敌实施“面对面”战斗并消灭敌人的基础上:在进攻战斗的最后阶段,步兵分队利用森林、乡野的篱笆等自然条件,隐蔽接近敌军,同时装上刺刀,填满步枪弹仓,打开保险,尽可能为即将到来的近战做好充足准备,力争给敌军突然一击。

在突入敌阵地前,也就是距离敌军防御前沿30-50米时,德军步兵一般都会在冲击的过程中投掷手榴弹(这里是指使用进攻型手榴弹的情况,防御型手榴弹最好还是从掩体内向外投掷)。具体的动作是将步枪交到左手,右手取出手榴弹放置在左手,而后右手小指紧扣在手榴弹内的导火索圆环上并紧握手榴弹木柄,接到班长的命令后向目标投掷手榴弹,同时右手小指拉着导火索激发手榴弹,此时班长的指挥口令是“投掷手榴弹”,而后组织全班人员利用手榴弹的瞬间杀伤效果,快速突入敌阵地。

美军于1942年发行的《德军战术教义》。

突入敌阵地时,步枪手一般在火力的掩护下,斜握步枪,成刺杀姿势突入敌防御前沿,随时准备利用刺刀与枪托与敌肉搏;机枪组一般在班战斗队形的先头突入敌军阵地,机枪正射手一般左手端在收回的两脚架上,防止射击时枪口上抬,右手移握握把,食指扣在扳机上,一边突入敌阵地一边射击,遭到敌军火力压制或需要占领射击位置发扬火力时,机枪手迅速卧倒,左手打开两脚架,将机枪架在两脚架上迅速射击。

突入敌阵地后,班长应指挥全班利用手枪、步枪、手榴弹、机枪、冲锋枪的火力大量杀伤敌军,逐个堑壕、逐个地堡、逐个掩体歼灭敌军,甚至使用工兵铲与敌军肉搏;夺占敌军部分阵地后,步兵班迅速调整战斗队形,继续向敌纵深攻击,机枪组和班长在战斗队形的中心,以便机枪组发扬火力和班长实施指挥,距离班长前方30-40米的位置还有1名步兵打头阵。

夜间进攻战术

对袭击行动、战斗侦察行动和大规模的进攻行动而言,暗夜提供了最好的隐蔽条件,进攻者应当尽可能地利用这一条件隐蔽接敌,在被敌军发现之前尽可能地靠近,减少在敌火力下运动的距离,以达成攻击的突然性。美军于1942年发行的《德军战术教义》(German Tactical Doctrine)中指出,实际上,德军十分重视在暗夜、黎明前或黄昏后等时间段发起攻击:

“对于攻击者来说,暗夜使得向敌防御前沿机动这种接敌行动变得十分困难,某种程度上削弱了进攻者的力量,但通过白天休整和规律的饮食等措施,可以将这种不利因素降到最低”;夜间进攻也有很多有利因素,它降低了敌空中侦察的效果,使得防御者的火力打击变得可有可无,甚至麻木防御者,从而达成攻击的突然性;可以说,夜间接敌能够“减少进攻者的损失,获得高效的战斗效率。”

夜间机动接敌的速度取决于月光的强弱和其他一些因素,在路况和夜间能见度较差的情况下,夜间机动接敌的速度一般为每小时3公里;为克服暗夜带来的不利影响,夜间机动接敌时,通常制定周密的协同信(记)号以确保前卫分队、后卫分队与本队之间通信顺畅,同时缩短侧卫分队、前卫分队、后卫分队与本队之间的距离,以确保战斗执行的整体性。

苏联红军同样精通夜间战斗,他们的步兵分队很善于在狭窄的正面集中兵力实施攻击,利用暗夜来达成攻击的突然性,在暗夜掩护下快速挖掘战斗工事,在短距离上突然使用强光照射误导敌军。在与苏军的夜间战斗中,德军根据实际战场经验和教训,重新修订了步兵分队的夜间进攻战术。

从德军1943年的战斗手册可以看出,德军在夜间战斗中强调:夜间接敌或攻击目标时尽量从两个方向上行动;要利用风的效果,从远处吹来的风中,可以闻到长久未洗澡敌军身上的臭味;防御中设置声响障碍,行军或接敌时注重减少声响;遇到单个敌军或敌军小队,先放其过去,然后突然从后部实施攻击;破障时应带上铁丝网钳,用来破除铁丝网障碍;距离敌军较近时,应利用弹坑、洼地和灌木丛,采取匍匐前进等战术动作,继续隐蔽接近敌军;采取从另外一个方向射击,或是在另外一个方向故意暴露身形等措施分散防御者的注意力,以掩护攻击分队从一个方向继续隐蔽接敌;采取鸟叫等简易通信手段,保持各个攻击分队之间密切的联系;突入敌防御阵地之前,往往要先向敌军阵地投掷手榴弹,与昼间进攻战斗强调远距离投弹不同,夜间战斗强调短距离投弹;在步兵班昼间进攻战斗中,突入敌防御阵地时,其机枪组位于战斗队形的先头,而在夜间战斗中则位于战斗队形的末尾;夜间战斗时,必须指定步枪手和机枪火力掩护暴露的翼侧。

1944年初,东线的德军士兵夜间发起进攻。b/gRoHHbA/1Vg3u76uld3qs4jMcrIOsjcfNAjM2r8WEZAh5RF3npx40chieszAdi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