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禅七何时结束

禅七今天结束了,无论大家是否受益、受益多少,维那师是很用心教的。佛经中有一句话:佛以一音演说法,众生随类各得解。在座的都是听一个人在教。尽管老师很用心,但每个人的接受能力和感悟不同,受益的程度也不同。当我们在讲规矩、讲佛法时,如果带着我执,就会走样。

佛法传到中国,由于人的根器不同,受用各异。喜欢禅的说禅高,喜欢净的说净易,所以唐宋之后分了很多宗派。无论修哪个法门,都必须用心修。如果抓不住心,降伏不了它,即便释迦牟尼佛坐在你身边也没有用。如果能降伏身心,还需要什么法呢?所谓的法,不过是用来对治身心而已。

单单靠禅七几天用功,想提升自己的功夫是很难的,必须学会在生活中天天打禅七。为什么我们走完了要跑,跑完了要坐呢?就是为了把我们动中的感觉移植到静中,再把静中的感觉移植到动中。有些人在静中捕捉到了“道”的影子,可是一动,“道”的影子就消失了。所以,祖师们开设了很多善巧方便的方法,把禅堂内的功夫带到禅堂外,把禅堂外的功夫带到禅堂内。

有一种人,生活节奏快就不会打妄想;一旦手头的事少了,身心放松下来,就开始打妄想。还有一种人,没事做时,头脑很清醒,思路也清晰;一遇到事情,脑袋就变得迟钝,反应不过来。针对这种情况,才需要动静结合,内外结合。

一个长期住禅堂的人往往不愿意做事,事情稍有不顺就觉得烦。而在外面长期做事的人又不愿意进禅堂,用不上功,觉得很痛苦。如果我们学会转换角色,把动中的感觉带到静中,把静中的感觉带到动中,就像祖师们所说的,行住坐卧、搬柴运水乃至吃喝拉撒,都是用功的好时候,都可以用功。

就是最笨的人,三年五年做一件事也能达到熟能生巧。尤其是对于追求心地功夫的学佛人,没有任何捷径和诀窍,就是靠坚持不懈的努力和点点滴滴的累积。所有的经论都是开悟证道的人所讲的感悟和感受。如果理论能解决生死,那么多大学教授和专家学者毕生研究教理,乃至禅宗境界,早就该了生死了。

出家人就是为了了生死才出家的,倘若还追求其他东西,出家也就失去了意义,大可不必出家。在社会上可以坦坦然然、名正言顺地追求功名利禄,穿了这身僧服就没有理由再追求功名利禄了。

出家人如果想追求功名利禄,就在道中求。你能追求到“道”,“功名利禄”自然会随之而来。而且以这种方式得来的,比你用世俗的方式得来的还要多、还要持久。因修道而得的“功名利禄”,是人家心甘情愿、恭恭敬敬送给你的。一个一心修道的人,不追求功名利禄,功名利禄自然会来。而他只视功名利禄为利益众生的工具,用完就放下,绝不会贪恋执着。

一个修行人耐不住孤独寂寞,要想在心灵上有一点功夫,那是千难万难!一个人不能享受孤独寂寞,出了家也修不进去。

世俗人所享的福称为洪福,也就是儿孙满堂,膝下承欢,一大家人热热闹闹,也吵吵闹闹,整天忙忙碌碌,为柴米油盐劳心费神。而出家人享的是清福,清福是解脱之后的福。倘若你在心灵上没有解脱到一定程度,是享不了清福的。一个出家人且不说内心能达到一丝不挂,只要对世俗的七情六欲、功名利禄能有所淡化,就能享清福。否则,所谓的清福就会变成痛苦。能享清福的人都是高贵之人、极品之人。

一个修行人不能降低对物质的欲望,就进入不了精神世界。无论出家在家,能享清福,洒脱自在的人,都是内心对世间事物有所放下的人。很多学佛的人都误解了“放下”,认为“放下”是什么都不要、什么都不管,与我无关,不负责任。而真正的放下,是不再执着世间之物,不再以自己的需求为出发点,所做的一切都不是为了自己。但是,当他人需要时,仍然会带着责任心尽心尽力地去做。

日常生活中有一种普遍现象,当事情发生在别人身上时,我们看得清清楚楚,一旦发生在自己身上,就迷失了。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你是带着“我”在做,有目的,有自我,所以才会迷失。“放下”并非不做事,而是不带着自我而做。凡夫的确很难做到这一点,都是我需要才做,我不需要就不做。在这种情形下做事就容易做错,而且越做越累,越做越偏离。

希望你们走出禅堂后,无论是常住需要还是工作需要,只要需要你,就坦然地接受,全力以赴地去做。只有自己不需要而又去做了,才会越做兴趣越高,越做越欢喜,才不会迷失方向、迷失自我。自己不需要而做,累的只是身体;自己需要而做,既累身体又累心。

我们的功德福报离开了做事是无法成就的,包括坐在禅堂里打禅七也是在做事。今天你能在禅堂做好内心的事,明天你出去才能做好外在的事;明天你能做好外在的事,后天你进入禅堂同样也能做好内心的事。无论内在外在,都要靠我们的心来把握。

希望我们的禅七能让大家受益。大家不要想着禅七结束了就解放了,就可以放逸了。只要你生死未了,永远都在打禅七。只有你的生死了了,你的禅七才算结束!

2012.12.13 3XsWreVbaHMhYkUIQd02AQxmraE/DjyrtjLUD8xcd2mgV2mkem9ZZa1JruKY52YL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