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人依事显

今天感冒了,本来不想来,怕传染给你们。这么多年来,每年都是十一月十五左右开始感冒,春天还有一次,跑都跑不掉。今年推迟了十天,可见业力有多大,想转变业力哪有那么容易啊!古人讲:“跳出三界外方不受五行的制约。”每次感冒吃不吃药都得十天,只不过吃点药人会轻松一点。

有的人说,感冒是好事,可以排毒,增强免疫力。接受这个理念,心里会平衡一点。教我修禅的若晖老禅师,一辈子都没有感冒过,没有生过任何病。所以,每次我们感冒了,他都骂我们是业障鬼,没有修好。想想真是如此。你们说为什么会感冒?

答: 季节变化。

师: 季节转换时,我们的身体不能与季节同步转换,无论是提前还是推后,只要没跟季节同步就会感冒。为什么秋夏季节患感冒的人少呢?因为在这个时期,人的毛孔是张开的,容易与大自然交融。到了冬天,包括春天,身体的毛孔关闭了,就不容易与季节同步运行、转化。春天万物生发,如果我们的身体不能与春季萌发的力量同步,也会感冒。这也是治感冒需要发汗的一个原因。

很多人认为发汗是为了把毛孔打开,让凉气出去。这只是其中一个因素,更主要是毛孔打开后,体内之气能与自然之气衔接、交换,形成一个整体。所谓的免疫力强,身体底子好,就是因为身体之气与自然之气同步。不能同步,说明我们没有修好。

男众都打禅七去了,女众没有打禅七,心里有什么想法啊?有没有女众跑到其他寺庙去参加禅七啊?

答: 没有。

师: 女众有没有抱怨啊?

答: 没有。

师: 你怎么知道没有?

答: 我们就这么十几个人生活在一起,没听到谁抱怨。

师: 抱怨也很正常,明年你们女众就可以在了尘阁顶层和我们同步打禅七了。到时候接上网络,安装个投影仪,你们就能同步视听我们在自在堂的开示了。实际上我一直都很重视我们东华寺的女众,早期东华寺都是靠几个女众在做事。只不过现在男众多了,成了主力。虽然现在主要是他们在做事,但就力度和韧性而言,他们都赶不上女众。

并非打个禅七就开悟了。目前我们东华寺打禅七还处于学规矩阶段,打禅七真正能操盘的恐怕也只有WA,我和DH、MS都是一知半解。我时常讲,一个出家人,包括一个在家人,想让别人尊重你、信任你、抬举你,你必须有过人之处。哪怕有一技之长,在社会上能立足,人家也会敬重你。

每一个凡夫俗子都渴望得到领导的重视、信任和重用。可是你没有专长,如何让别人重用你呢?你拿不出一点业绩,我怎么信任你呢?我之所以信任你,是因为你多少年如一日地付出,而且业绩摆在那里有目共睹,大家才信任你。

到了一个单位,领导给你安排工作是给你一个展示的机会,你把你的能力展现出来了,自然会得到大家的认可和信任。如果给你机会,你没能及时把握,没有把自己的才华和专业知识、技能运用出来,没有把事情做成,人家凭什么信任你呢?信任是实实在在、看得见摸得着的。

所谓的做成是指做得又快又好,保质保量。有一种人做事很快,但质量很差,无法投入市场与人竞争;有一种人做事很认真,讲究质量,但是一个月的工程他一年才做出来,这也是失败。竞争靠的是品质和速度,既快又好。如果这两条把握不住,你是无法与人竞争的,你也拿不出东西来让大家认可你、信服你。

我们做人也是如此,既要讲信用,又要能出色地完成任务。有一种人很讲信用,也很努力,结果没把事情做成;还有一种人很会做事,能力很强,但不讲信用。这两种人都不能重用。古人说:“有能力没有德行不能重用,没有能力有德行还可以用。”因为能力可以锻炼,业务可以学习,但德行差就很难培养了。

如果人生的第一堂课你错过了——没有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那么在你以后的人生中,要建立信誉、仁义是很难的。信誉和仁义是我们人生的第一堂课,也是最重要的一堂课,这堂课是在家教中完成的。第二堂课是在学校,师长教我们知识,教我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教我们如何看待社会、看待人生。

为什么有一种人看到别人,尤其是觉得比自己差、比自己笨的人升官发财了,会嫉妒、羡慕,心里不平衡,抱怨自己怀才不遇,老天爷不公平呢?因为在他人生的第二堂课中,没有受到师长良好的教育。

一个普普通通的人能开公司,坐上老总的位置,或者当上县长、书记,必有他的过人之处,否则他不可能坐到那个位置上。也许你只看到了他笨的一面,他的优点你并没有看到。因为他隐藏了他的过人之处,流露出的都是他的缺点。他知道他流露出的缺点对他的人生、事业不会构成威胁,不会葬送他的前途命运。

有一种从政的人,表现出来的是迟缓、憨厚。一般人会说这种人傻头傻脑的怎么还能当官呢?实际上他是有意把自己包装成这样。而且这种人会时刻关注自己内在的起心动念,对外在的言行举止往往不太在意。古人讲:“注重外表的人往往是外秀内拙。”就像一个特别注重面子、好虚荣的年轻人,往往是务虚不务实,做事抓不住要害。

而另一种人完全忽略自己外在的形象、气质和谈吐,沉浸在内在的起心动念里,所以他的思维很敏捷,而行为举止相对会迟钝一些。只有境界很高的人才能达到内外兼顾,完全同步。一般人只有处于深沉思维状态时,才会忽略外在的行为举止,显得迟钝。外在的形象本来就是内在的显现,外表无论显得精干还是迟钝,都是内在力量的彰显和投射。

一个修行人必须身口意同时兼修,所以要特别注重起心动念。有时候身教更重于言教,因为凡夫俗子往往是通过外在的表现来评断我们修行人。但也不能避重就轻,因为过分地注重外在会忽略内在的培养。

为什么有一种人一生碌碌无为,只会吃喝玩乐,一做具体事情就一塌糊涂呢?因为他的心没有沉下来,只注重外表,注重别人的眼光,很少把心静下来反观自己。我们内在的素质必须下一番死工夫才能改变、提升,外在的气质也是如此。

佛陀时代,很多人都是看到释迦牟尼佛非凡的气度才跟随他学佛,但他们并不懂释迦牟尼佛,为什么仅仅看到他的外表就会追随他学佛呢?因为他的行为举止已经入道,达到了内外如一。而且他已经完全超越了语言和文字,他度众生不需要语言文字,而是用他的气质和肢体语言。语言本来就是多余的,因为你不相信对方,对方才用语言和你沟通。如果你信任对方,他还需要用语言和你沟通吗?直接去做就是了。

而凡夫俗子恰恰是说多做少,把整个心都用在语言沟通上,不拿实际行动说话。心一旦用在语言表达上,行动力自然减弱。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很少看到既能说又能写又能做的人,都是要么能说能写不能做,要么能做不善说或不善写,很少人能集三者于一身。

一个人想造福社会,让所在的团体受益,的确需要时间和机会。当机会来到我们面前时,如果我们不能及时把握而错过,几次下来,机会就不会再光顾我们了。因为机会对每个人都是平等的,不会刻意眷顾某个人,它只为有准备的人而存在。就像中国的改革开放,国家出台了很多开放政策,有的人抓住机会就发财了,有的人却依旧贫穷。

出家人虽然不参与政治,但必须了解政治。只有了解政治,你才能把握大环境下的发展方向。比如,中国改革开放初期提倡搞活市场经济;中期主张和谐社会;时至今日,随着十八大的召开,政府重新为国家和社会发展定位,如果你不明白政治方向,还继续说搞活经济,你就不是与时俱进了。

社会的发展规律是:经济搞活之后要求社会和谐;社会和谐需要法治作保障。依法治国、依法治教是道德的体现,法律又是道德的基本保障。法制不建立,道德是没有保障的。依法治国就是依道德治国的体现,而后才可能德行天下,四海归顺。

出家人作为传教士,思想一定要正面,心态一定要健康。如果你的思想很阴暗,心态不健康,你讲的法不是消极悲观,充满火药味,就是无病呻吟。困难无时无处不存在,你做不做事都会有困难,为什么这样说呢?

天气冷了你会冻得哆嗦,天气热了你会热得冒汗,这不都是烦恼吗?就是我们的降生,佛教也把它列为八苦之一——生苦。只有在心态上超越了,我们才不会感觉到苦。尽管困难依旧,但对我们的内心而言,在等于不在。即便是苦,你的心不住其上,苦也不是苦了。

“喜怒无常”是佛教的专用名词,圣人就是一个喜怒无常的人:逢喜,他不会住在喜上;遇怒,他也不会住在怒上。任何事情对他而言都是无常,好吃的、好听的、好看的他不会住其上,不好听、不好看的他也不会住其上。因为念念迁移、念念无常,你就是想住其上也不可能。如果你真的能住在一个念头上,哪怕是住在妄念上不转移,这也是一种定。但这不是我们佛门里讲的正定,而是邪定。正知正见的定是自利利他的。

一个学佛的人如果对某件事情特别执着,有特殊的嗜好,那就不符合修行人的要求了。只有将此心训练成无常心,我们才能根据需要而成长。多数人之所以不能根据需要而成长,就是因为把自己锁定在某个阶段的某个层次上。

比如,爱吃甜的人,碰到辣的就受不了,就会发牢骚;有的人只有待在特定的环境中才会觉得舒服,换个环境就不适应。这就是因为没有建立无常的观念、心态和境界,不能根据需要而成长。比如感冒了,就是身体的温度锁定在某个值上,不能根据外面气候的变化而改变。所以说,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圣人无常态,以万物为常态。

如果我们真的能根据需要而成长,我们对自己的工作就不会抱怨了,就不会说这个我不会,那个我不会了。在座的每个人之所以会做某件事情,都是你学来的,而不是你生来就会。我常说我和大家的区别就在于:一件事情我不会,我就会去学;而多数人不会就不做了,宁可不会不要,也不去学。

很多事情不是你需要才去学,更多情况是你的确不需要,但是众生需要、社会需要、团队需要,你就应该去学。只有在这种情况下你去学了、掌握了、运用了,你的存在才有价值,人家才会高看你、重用你、抬举你。

看看我们自己,真的是一无是处!尽管我们身上没有什么缺点,但也没有优点。实际上,你没有优点就是你的缺点。如何理解这句话呢?你说我没有不良嗜好,但是也没有特长。你没有特长就是你的过错,就是你的缺点。因为一个人,你要谋生,要立足于社会,立足于一个团体,你怎么能没有一技之长呢?

孔子讲:“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意思是,做人立志要高远,要以道为志向,以德为基础,而德的发挥要依靠仁爱。同时,生存于世间,还要用六艺(礼、乐、射、御、书、数)来修身养性,提升自己的能力,充实自己的生活。

唯有如此,你才是一个精神富有、生活丰富的人,才是一个受人尊重、值得信赖的人。如果你只有能力、才艺,不讲信用,缺乏仁爱,你是得不到别人的信任和重用的;如果你讲信用,也有仁爱之心,但没有任何技艺、专长,你也无法“游于艺”——没有技艺、才能可以发挥,你也难以得到重用。

才华的培养的确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一个人是否有才华、有能力,一句话、一件事足以证明。遇到事情或者问题,无论你说与不说,都是你的回答,都反映了你的思想和内心世界。

一般人以为,初到一个地方,我不说也不做,领导就看不透我。实际上你不说不做,同样代表了你内心的反应。你做了,无论采用哪种形式和方法,无论做得对与错,都是你内心的显现。你千万别认为你不说不做,人家就不了解你的内心。

学佛的人常说要修功德、积福报,你的功德福报从哪里来呢?不就是通过你多年如一日孜孜不倦地做利益他人的事,才培养起来的吗?

说到困难,谁做事,做任何事都会遇到。如果你懂得圆融善巧,愿意改变自己,方法总比困难多。尤其是你想在同行中脱颖而出,甚至在诸多领域里脱颖而出,你必须有过人之处。无论是做事的能力,还是做人的品质,只要有过人之处,都会被大家发现。

有些年轻人总感叹自己怀才不遇。实际上你果真有才华和能力,在21世纪这个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时代,各行各业都极缺人才,你怎么可能没有机会展示自己的才华和能力呢?当然,这里讲的人才不仅是指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很强的业务能力,同时也包括拥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修养,只有二者兼具才是真正的人才。你仅有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人家只会利用你,而不会重用你,你当然就会感叹怀才不遇了。遇到这种情况,你就要反省自己了。

一个人到了一个团体,如果领导放手让你负责一件事情,让你做主,这说明领导认可你的能力和人品。尽管你觉得你的业务还有问题,还拿不下,但这时候你不应该去找领导解决,所有问题都要自己解决。正因为有困难、有问题,你把它克服了、解决了,才显示了你的能力。

如果领导把一摊子工作交给你,没有困难、没有问题,那是对你最大的轻视和羞辱。越是有困难、有问题,越是不好干,领导把这个球踢给你,你越不要抱怨,而应该感恩:终于给了我一个施展、历练的机会。

也许这个工作领导自己也拿不下,但无论他会不会,只要交给了你,你就只有一个选择,就是欢喜奉行,交给领导一份圆满的答卷,领导自然会对你刮目相看。如果你抱怨或者推辞了,那就是你的失败,你不懂得为人处世。

实际上你不会做,正好借此机会学习、锻炼自己;你会做,也正好借此机会展现自己的才华,让领导和大众了解你、认可你。我一直持一个观点:一个人之所以有价值,让大家敬重、佩服,觉得你是一个举足轻重的人物,那是因为你为这个团体、这个国家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别人做不到的,你做到了;别人能做的,你比别人做得更好,所以才获得了大家的尊重和认可,说话才有分量。

谈到这里,又要老僧常谈了,不过这的确是我内心的感受。你到了一个单位,正赶上这个单位始建初期,没有办公桌,条件很差。这种情形在人的一生中不会遇到三次。

创业在人的一生中最多两次,无论你是一事无成,还是功成名就,都不可能遇到第三次,这是“社会成功学”的专家们经过社会调查、科学论证的结果。一般来说,一次性创业成功的人比较多,这样的人无论以后再到哪里创业,都不会再遭遇第一次创业的窘境,因为有本钱了。但是也有第一次创业就赔得血本无归的情况,当第二次创业时,就可能再次面对创业的艰辛。

环境好不是一件好事,环境差也不是一件坏事。什么都为你准备好了让你去做,你的能力是培养不出来的,你的潜能也得不到挖掘。只有在艰苦的环境中才能磨炼你的意志、培养你的韧性。当然,遇到好的环境我们也没有必要刻意放弃,遇到不好的环境我们也无需抱怨,出家人讲究随缘,什么样的环境都要去适应。

真正做事的人,好环境要做事,不好的环境也要创造条件做事。今天一个出去建寺的徒弟给我打电话,抱怨没人帮他。我说你手里有钱还怕没人帮你吗?你总想让别人帮忙,自己又不愿意花钱!如果你有德行,你找人帮忙可以不用开工资;你没有德行,没有感召力,你就花钱雇人嘛,环境是人创造出来的。

现在很多年轻人一做事就提要求:得给我配车、配电脑,给我好的办公条件和环境。你也许会说,我是给你打工的,你不给我配备这些,我怎么给你干活呢?作为打工的人,你可以提这些要求。但是还有一种有智慧的打工者会怎么做呢?没有电脑,我就用自己的电脑;办公桌不好,我就自己买一张好的。

这个理念我是今年才从一个人身上学到的。他在我徒弟的公司里打工,我的徒弟由于太忙,同意他来上班后,没顾上给他配车、配电脑,只是随便给他作了安排。他什么都没提,拿着自己的电脑,开着自己的车,自己买了一张办公桌,也没到老板那里去报销。

这一个动作就把老板的心给抓住了。当然,也让其他同事对他产生了敌意——我们都是为老板打工的,就你特别,你这样搞把我们都比下去了!老板当然会觉得这个打工者好——没有抱怨、没有要求,怎么就那几个老跟我提要求呢?于是不到三个月,老板不仅给他配了好电脑、实木桌子,还给他配了车。听到这个故事后,我非常佩服这个有智慧的打工者。

我们可以用不同的眼光和心态来评论这个人,说他沽名钓誉耍手段也好,说他有智慧也罢,你怎么说都有你的道理。但为什么你不能用这种方法,而这个人却能这样做呢?这就反映了一个人的心态、器量和境界,所以他到公司不到一年就被提升为董事长助理。

方法也好,手段也罢,为什么你不会用,他用了就奏效呢?好多人都是用常规的思维方式:我来你公司打工,什么东西你都得给我配齐,不是高待遇我不来。没来干活,先讲好条件待遇,能满足我心里的标准我才来,否则就不来。

但这个人是一个有智慧的人,他用了超常规的方式。当然,他也碰上了有智慧的老板。他来公司时问老板一个月多少工资,有什么福利待遇。老板说工资每个月八千到一万,没有什么福利待遇。如果表现好,公司效益好,就有点年终奖。老板说的是活话,你的工资待遇与公司的效益挂钩,表现好,可能多给点奖金,多发一个月工资。

也许他心里在嘀咕:怎样才算表现好呢?达到什么样的效益才能发奖金呢?但是,他是个有智慧的人,没有再问,而是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充分地发挥自己的才智。结果一年下来,每个月的工资的确是八千到一万,但公司给他的年终奖是五十万。

他当然知道奖励多少是根据公司一年的效益而定,公司的效益是谁创造的呢?是各个部门的经理。如果你在自己的福利和工资待遇上斤斤计较,你就错过了这五十万的年终奖。

你可能会问:这样的事有几个人能碰到呢?有几个老板会这样做呢?我可以告诉你,只要你是个人才,到任何公司,老板用你都是用这一个方法,没有第二个方法。所以你真正应该问的是:我凭什么让老板信赖我、依赖我,离不开我呢?

现代人,好吃、好穿、好住、好用,样样不缺,因此也养成了一个不良的习惯——懒惰。一旦到了一个条件差的不好的环境,就会抱怨,不干活。就像一辆用97号油的车,突然没油了,你给它加93号油,它就不干活了——跑不动冒黑烟了。车这样,人失去警觉也会这样,生闷气不干活。但是,如果你有警觉,任何时候你都会做环境的主人,会去创造环境,拿业绩来说话。

古时候的修行条件与现在相比,不用说,大家都能心领神会。按理说,现在修行成就的人应该更多才对,可是为什么这么好的条件,出来的人才反而更少呢?这就说明优越的物质条件不仅不能使一般的凡夫俗子进步,反而容易使他腐败堕落。

而对于有警觉的修行人,他会把任何东西视为工具,再好的东西,包括金钱,都只是工具而已,他绝不会留恋执着。东华寺早期八万元的车和现在上百万的车,就我内心而言,没有一点区别。甚至我看得更重、更有感情、更珍惜的,还是当初那辆八万元的车。

社会不断地推陈出新,创造出五光十色、琳琅满目的物质来刺激我们的消费,促使我们的欲望不断地膨胀。出家人似乎也不能幸免,跟世俗人一样被潮流推着走。就拿苹果手机来说,从第一代投放市场到第五代,只有短短不到一年的时间,有多少人追着手机的功能跑,为一个小小的手机所转!实际上这些电器产品的功能与我们的身份毫无关联,我们的环境决定了我们能在多大程度上使用这些功能。

既然如此,学那么多功能有什么用呢?把金钱、时间、精力耗费在这些功能上又有什么意义呢?对我们而言,最重要的是掌握自己的专业知识与技能,提升自身的修为和修养,在实证上下功夫,在自己的领域里突破、超越,达到解脱自在,从而引领众生走上解脱的大道,而不是盲目地跟着社会的潮流跑。

身为一个学佛的人,尤其是身为心灵导师的出家人,如果你把握不好自己的心态,无形当中会误导很多信徒。即使你再没有影响力,也会影响三到五个小圈子,多数人远不止这个数目。如果你把自己管好了,修得很正确,无论你走到哪里,有意无意间都会影响到他人。

虽然人被分为三六九等,但每个凡夫俗子的内心都向往美好,渴望成为人上人。如果在我们身上体现不出心灵导师的慈悲、洞察力与高超的技艺,你是不配称为天人师的,也不可能成为一个对社会人群有卓越贡献的人。你只有成为天人师,成为一个有卓越贡献的人,你的存在才会影响更多的人。

一个凡夫要想在社会上成功、有影响力,需要仰仗三种力量:第一靠金钱和权力,这可以影响和改变他人。第二靠智慧,就像很多信徒跑到寺庙里来拜活佛或者大师,就是因为他说的话能改变人的命运,使人脱胎换骨,让人的灵魂得到升华。大家是冲着他的思想和智慧而来的。第三靠能力。

你们看看自己具备了几点?有什么优势优点可以贡献出来服务社会、利益众生、影响他人?是能力、才艺还是智慧?或者是金钱、权力乃至地位?社会上的游戏规则就是这样把人分为三六九等。即便出家当和尚,在寺庙里也逃脱不了娑婆世界的游戏规则。

佛教称这个世界为娑婆世界。何谓娑婆?(答:堪忍,器世间。)器世间就是以物质来衡量、交换、平衡。堪忍是这个世界我们还能忍受,我们是在忍耐和忍受中成长、超越的。这个娑婆世界不可能让你随心所欲,做任何事情都有掣肘,即便我们当和尚也是如此。

各行各业都缺人才,缺有用的人才,无用的“人才”并不缺。何为无用之才?管不住自己的情绪,管不了自己的起心动念的人,就是无用之才。尽管你很有才华,业务很精湛,甚至有过硬的一技之长,但是你很情绪化,驾驭不了自己,到哪里待几个月心就开始不安。不能随众,与同事、同僚、同参合不来,总给大家带来烦恼。对上不敬,对下不负责任,上下关系都处不好。你就是再有才华、再有能力,也是个无用之才。哪个地方都不缺有能力但不忠、不义、不仁的人。

现在社会上最流行讲信用。你做人不讲信用、不负责任,你的能力再强,业务再熟,也是个无用之才。历史上也有很多怀才不遇的人。实际上不是你怀才不遇,而是你遇到了很多识才的人,但是人家不敢用你。

就像刚才讲的,你在业务上的确很有才华和能力,但是你没有能力自我约束,是个情绪化的人,做事有头无尾没有信用、没有责任感。这种人无论到哪里,领导都不会给你一个固定的岗位,不会把一项长期的工作交给你,只会让你在外围打打下手,不会让你进入核心。

问: 我觉得自己的智慧很差,您的书也看了,动功也做了,就是没有恒心。观想和呼吸也没有处理好,您说掌握呼吸就掌握了生死,但是我也没有做好……

师: 若要问条理,只在言语中。看一个人的头脑是否清醒,思路是否清晰,就看他做事是不是有章有节,有条不紊。怎么观想,怎么呼吸,你都不了解清楚,怎么可能用得上功呢?一开口就是一二三的人,做事保证很精干,有条不紊。做任何事情,头三脚你踢不开,搞不明白,后面就不用说了。

至于用功,不外乎就是调姿势、调呼吸、调意念,这三招到哪里都管用。无论你修什么法,都是调姿势、调呼吸、调意念。前面的调姿势和调呼吸,只要是盘腿修法,任何教派都一样,只有在调意念的时候才各有不同。

在心态上用功,处理意念的时候,无论你是观想还是念佛,是结手印还是在心里背诵经文或持咒,或是守空,看住自己的起心动念……不管用哪种方法,所谓的八万四千法门,始终不离当下一念。这一念是什么?清净的念、清醒的念、专注的念。一个法你会修了,所有的法你都会修。所有的法都是人心创造的,都得用心来修。

问: 为什么我在创业的过程中用一颗真心对待员工,反而被员工欺骗呢?

师: 是你自己光有慈悲,没有智慧。好多学佛的人在社会上做事都太注重自己的形象——我要慈悲。慈悲固然很重要,但必须建立在智慧的基础上。你就是做好事,也是要在有智慧的前提下。比如,今天我在火车站等车,有个十八九岁的小姑娘拿着一张纸,上面写着:我是聋哑人,请你赞助。她手上有五块的十块的。我摇摇头,没说话,结果她跑了。不到两分钟,后面又来了一个。我在火车站等了半个小时的车,就来了四个,都是年纪轻轻的。

他们是正常人,有手有脚,不去干活,自食其力,你说给还是不给呢?如果你心里不踏实就给,如果觉得踏实就不给。你给也对,不给也对,就看你的心。如何能让你心安,你就如何做。就像我们经常在公共场所看到一些小孩来乞讨,看上去很可怜。他们很多都是被丐帮的帮主买回去,或用各种手段弄回去致残,然后让他们去要钱养他们这些丐帮帮主。

社会上好多这种情况,看到这些人的确让人痛心。所以,你想给就给,心里过得去也可以不给。给了,培养了你的慈悲心,广结善缘;不给,对你也是一次超越。佛教讲提得起放得下。你没有力量提起,就放下;你放不下,就想办法提起来。就怕你卡在中间,提又提不起,放又放不下,那就痛苦了!

问: 您上回说渴望什么就是内心缺什么,那怎样才能变缺为有呢?

师: 前不久我发了条微博,说到慈悲心是很难培养起来的,信仰也是很难建立起来的。也许你认为你有信仰、有慈悲,但是,如果站在一个很高的高度来看众生,没有几个众生有真正的慈悲和信仰。

就你问的这个问题,如果你认为你已经轮回了无量劫,多世做过人,很多事情都经历过、体验过了,那么你的自性里面还缺什么呢?什么都不缺,只要找个适当的方法和机会把它打开就行了。所谓的渴望,不是里面缺什么,而是用什么方法把它打开。

那么,如何打开呢?首先你要在内心建立起信心——我与佛一样,具备了万能的力量,无论是悲心、智慧还是财富,我都具备。你起什么心,存什么心,就召感什么样的力量过来。

就像现在的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小孩出去上学、工作或者玩耍,父母总是担心:我孩子会不会出车祸呀,会不会被人骗啊,会不会过马路遇到意外啊,等等。你长期这样担心你的孩子,就把不好的信息牵附到你孩子的身上,使你孩子的周围充满了负面的不好的信息,这些不好的信息围绕着他,就会扰乱他的磁场,干扰他的大脑思维,你就是在害你的孩子。

大家明白了这个道理后,就要想:我的孩子是最优秀、最健康、最快乐、最平安吉祥的……你带着这样的心态去想孩子,无形之中就把宇宙中好的力量吸引过来附在你孩子身上了,他的周围全都是正面的能量,必然会有一个好的结果。

但是,我们凡夫俗子修不到一定的高度,起心动念可以说一大半都是阴暗的、负面的。只有达到了一定的高度,你的起心动念才会有90%,乃至99%九是阳光的、正面的、积极向上的。

你们会问,究竟修到什么程度才会积极向上呢?至少要达到二禅。不进入二禅,你的起心动念有一大半都是负面的。比如,我们开始做一项新的工作时,有一种人首先想到的是困难,是做不成,是失败了有什么退路。而另一种人从不想万一做不成怎么办,遇到困难怎么办,是否要准备退路。你们的身边是不是就这两种人?

当然,对于一个做事有计划的人来说,成功要想,不成功也要想。但是想完之后,你要积极努力、全身心投入地去做,所谓先尽人事,后听天命。你果真把人的力量都尽到位了,天也会听你的啊!

2012.11.29 V/utsHKWVuEJNYFJLDn6eK3/cq5Hk2MgOm6m4i3q5NPRELgxp/+JMzoMR2KVYywA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