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行到才得到

和尚不是要成佛吗?为什么自己不修福报,单单叫居士修福报呢?出家前我认识了一个叫妙寂的禅师,现已往生,他经常凭借禅定力直升兜率天。他说兜率天里百分之八九十都是居士,很少有高僧大德往生到那里。

我问他:“极乐世界呢?”他说那里居士更多,几乎没有和尚道士的份儿。我问:“佛法不都是和尚在修、在讲、在传播吗?”他说和尚传法不修法,传给居士让居士修,所以去极乐世界、兜率天的多数都是居士,和尚反而去得很少。我问:“那和尚去哪里呢?”他说和尚来世还在人道,因为他欠人道的太多。

一个出家人对三界内的事物那么贪恋执着,财色名食睡样样都放不下,凭什么超越三界呢?想超越三界,三界的东西就不能用得太多,用得越多越难超越三界。

今天有人问我,受五戒是不是一定要守得住才能受?通常是先受三皈依。如果你能守住五戒中的任何一戒,就可以受这一戒,并非要等到你五戒都能守了才能受。做人本来就应该遵守五戒十善,不是学了佛才要守五戒,只不过学佛以后更强调五戒十善。难道只有学佛的人才应该诚信、不杀生,没学佛的人就不应该这样做吗?

学佛不是喊口号。看一个人的行为就知道他是不是在学佛,能不能成佛。很多人不出家还好,还能打份工养活自己,出家之后反而变成了索取者,还美其名曰“让众生种福田”。为什么你自己不种福田,让别人种福田呢?与其说我们每天都在虔诚地修行,不如说我们的欲望每天都在膨胀。这种所谓的“虔诚”都是我执和贪欲。以这种心态和方式修行,不过是在增长自己的欲望而已,哪里是什么修行呢?

我常想,佛道真的离我们很近,而人道却离我们很远。佛道真的不需要修,六祖不是说“本自清净,本自具足,本自圆满”吗?那我们还修佛道干什么呢?既然一切都是清净的、圆满的、现成的,还要那么多戒律干什么?“道”需要这些戒律吗?戒律是用来戒人的,不是用来戒道的。这就是为什么我特别强调“欲修佛道,先行人道”“以人为本,借事炼心”的原因。因为佛道的起用是在人道修好的基础上,人道没修好是无法起用佛道的。即便你大彻大悟了,也无法在人道中起用。

为什么历史上有些成就了的神通广大的高僧在世间不被大家认可呢?因为他不遵守,甚至违背了人道的游戏规则,所以大家不认可他,甚至要杀掉他。这种事例很多,不仅在佛教里,道教、基督教、伊斯兰教里都有。

即使你有神通,但是你在人间,如果你不按人间的规则办事,而是以神通力在人间做事,最后的下场都不会好。所以,五戒十善是戒人的,是以人为本的,它和自性没有一点关系,难道我们的佛性还需要五戒十善吗?但是,你想起用自性的力量,五戒十善必须过关。

今天我们之所以活得很累,不能解脱,就是因为我们人道的习气太重了,佛教称之为“业障”。我曾说,与其说是业障,不如说是恶习。为此,有和尚说我是邪说。试问大家,业障难道不是我们的恶习造成的吗?难道不是我们的恶习累积而来的吗?如果没有世俗的恶习,怎么会有业障呢?自性里面是没有业障的,只有人才有业障,人的业障就是来自人的恶习。所以,迄今为止,我仍然坚持:与其说是业障,不如说是恶习。

上客房三层楼住的都是居士,经常有居士离寺时会把床单被单撤下来洗干净再走。你们去上客房一、二、三层的房间看看,楼长们搞得那么干净,再看看出家人的房间!一个连外在都不愿意整理的人,他会整理自己的内心吗?面子的清净都不要的人,会要内心的清净吗?

当然,真正的大修行人的确不会在乎外在的清净,因为他能把握自己内在的清净。而一个凡夫俗子连外在的清净都不在乎,对内在的清净就更不会在意了。从我们身上取下一个单细胞就能看出我们整个人的信息。通过一个人的穿着、服饰、房间摆设、办公环境,就能知道此人身心内外的全部信息。

我们都会背诵神秀和慧能的那两首偈子。慧能的那首偈子放在你们身上,你们会受益吗?慧能当时已经达到了那个境界,还要隐藏在猎人堆里修行十多年,还要吃肉边菜、放生。可是在座的又有几个人认可,而且愿意采用神秀的偈子来指导自己修行呢?

神秀是个大学士,又是首座,满腹经纶,当时《圆觉经》《般若经》早已风靡,难道他没有读过《金刚经》《楞伽经》《圆觉经》《楞严经》《华严经》等般若经典吗?难道他不知道《般若无知论》吗?既然他读过这些经典,难道他不知道自性是清净的,佛性是不需要修证的?为什么他还要来一个“时时勤拂拭”呢?

所以我说,就是《坛经》才使得禅宗从六祖的徒孙开始逐渐走向衰败,乃至衰灭,成了如今的口头禅。当然,也正是这部《坛经》将禅宗推到了顶峰,六祖本人及其《坛经》成了禅宗史上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不朽丰碑,再也无人能超越。

因为后来者都认为自己跟慧能是一样的根器,不愿意把自己列入神秀的等级。好像把自己归入慧能这一派就很光彩,认可了神秀的观点就丢人似的。所以我说这首偈子毁了佛教,把今天的学佛人害惨了!

你见到了你的自性是清净的吗?你见到了你的自性是圆满的吗?你见到了你的自性是具足万法的吗?没有!你在你内心看到的都是贪嗔痴!你能看到自己内心的贪嗔痴,已经算是一个比较好的修行人了,很多人根本看不到自己内心的贪嗔痴!

在座的各位可以闭起眼睛假设一下,你已经找到了自性,见到了本来面目,你开悟成佛了。现在让你出去弘法,你能做什么?你到社会上又能做什么?你说你是个开悟的圣人,你见到了自性,别人问你自性是什么样的,你说自性是圆满的、清净的、亮晶晶的,这对别人有用吗?

五明之中,你只通达了内明,前四明都不会,有什么用呢?开悟之后你吃不吃饭?干不干活?为不为人?处不处世?在世间有多少地方能用到你内在的大智慧呢?即使你有大智慧,你的身份和环境也决定了你不可能有用到大智慧的地方,用得最多的还是为人处世。

经常有信徒跑到我这里来说要开大智慧。我问他:“你是干什么的呀?”他说:“我是种地的。”我问他:“你现在的智慧不够你种地吗?你的地种得不好吗?”他说:“种得好”。我说:“你种得好就不能开智慧了,开了智慧你就不会安分守己了。你是一个农民,如果开了智慧还是继续种田犁地,你就会很痛苦,就想改变身份,就要造反了。”

真正开了智慧的人,给人的感觉更平凡、更谦虚、更渺小、更真实、更现实。很多人把“现实”理解成贬义词。自从学佛之后,我把“现实”理解成了褒义词。因为开了智慧的人就是最现实的人,也就是活在当下的人——过去的已经过去,不管它。未来的还未来到,渴望它干什么?所以,他只会把握现前的、真实的东西,而不会去渴望未来的、虚无缥缈的东西。

而现在学佛的人却总是悔恨过去,渴望未来,虚度现在。如果你是一个“现实”而又真实的人,过去的,无论好坏都已经过去了,你不会把心放在上面,更不会把心放在对未来的渴望上,你只会把握好现在,把握好当下。

如果我们真的渴望修道,就会对自己的恶习痛下“杀手”。不是痛恨恶习,而是坦然地面对恶习。恶习是我们累世遗留下来的,如果今生不转化,还会带到来世。佛教讲种子的力量是不可思议的,你起善念就播种善的种子,起恶念、不好的念头,恶的不好的种子也会种进你的心田,然后生根发芽,一旦机缘成熟,善恶种子都会现形。

为什么有些人的内心会生出那么多不好的念头呢?就是因为他过去动的恶念和坏念头太多了,他没有意识到,即便有时候意识到了,也没有马上忏悔。一个修行人如果能随时发现自己生起的恶念,并随时忏悔,那么这个恶的念头就如同种子一样被拔除了。

大家千万别小看了我们忏悔文中的那四句话。甚至你动一个“我忏悔,我很惭愧”的念头,刚刚生起的那些恶念的种子就被清除了,不会再种进你的心田。如果你意识不到,或者你没有生起惭愧忏悔之心,之前的那些恶念就会种入你的心田。

今天我们有没有智慧,身体是否健康,有没有财富,是否有人缘,都与我们无量劫前的起心动念和发心有密切关系。学佛的人总希望在自己身上能出现放光动地的境界,但是我们内心有那么多欲望和嗜好,我们身上流露出的尽是一些恶习——贪嗔痴慢疑,这一切使得我们美好的自性根本没有机会流露出来。

HK来了没有?从禅堂下来的这段时间有什么感受啊?(答:弟子在想如何回答。)不用想啊,一想就错了,这说明你根本就没有感受。如果我们对一件事有深刻的感受,就不会用头脑去想。因为它占据了你的整个头脑和灵魂,怎么还需要去想呢?比如,有人问你最爱的人是谁?你只要一想,那就肯定不是你最爱的人,最爱的人哪里还需要你去想呢?

你读了很多书,很有思想,你的素质和基本功比其他和尚都好,包括HZ,如果在为人处世方面再提升提升,就会比别人强。我们这辈子再怎么努力读书也比不上你们啊。你们这也是童子功——受过正规的高等教育。尽管我们出家后也读了很多书,但都不是系统地学习,没有受过正规良好的教育,只是某个方面比较突出,论综合素质,我们比不上受过正规高等教育的人。

就像你们现在练盘腿,怎么练都比不上我们一样,我们是从十几岁就开始练了。如果你们在做人方面多下点功夫,好好改一改,再熟读几本经书,很快就能起用。童子功决定了一个人在某个领域会不会有大成就。即便你的所学十年、二十年不用了,一旦捡起来,半年时间就能恢复。当一个人处于身心成长发育的阶段,尤其在思想尚未定型的时候,你给他输入什么,会直接影响他的一生。

打坐不是我们的目的,读书也不是我们的目的,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向“道”靠拢,都是为了帮助我们更完美地体验“道”,体验“道”的“用”。我一直持一个观点:一件事你可以不做,但是一旦想做,一旦出手,就必须达到最精最美,成为极品。极品是靠平时仔细观察,在内心反复模拟,一旦出手,就是精品中的精品——极品。

造化让我们长了两只眼睛、两只耳朵、一张嘴,就是让我们多看、多听、少说。一件事让你听到看到了,就与你有关。倘若与你无缘,就不会让你听到、看到。当你听到、看到后该如何处理,以什么心态去面对呢?就像我们看电影时,会随着电影情节的推进而紧张、兴奋、或笑或哭,甚至会骂影片中的演员怎么这么笨!要是我会如何如何……这说明你正在观摩、比较,你已经进入角色,进入状态了。这不仅是一种学习的方法,也是修行必经的阶段。

现在很多学佛的人,你看他眼睛长得那么大,可是不管用,耳朵也不管用,整个六根都迟钝到了极点,无法起用了。所以你叫他,他听不见,你从他面前走过,他也看不见。有些外行人还说他是处在禅定中。我们自性力量的起用必须借助六根这些工具,就好比一把宝剑,只有在剑客的手上才能体现出它的锋利,否则它再锋利也没有用。因此,与其说是宝剑在起用,不如说是持宝剑的人在起用。

我时常感到讲法不好讲。讲自性,越讲越虚、越讲越玄、越讲越浮,不仅把自己讲浮了,听众也听浮了。讲怎么做人、怎么做事,大家又都不愿意听,好像做人做事与我无关,我是要做佛的,我可不做这些俗事。

过去有句话叫“报恩三天”,是指母鸟生下小鸟后,为小鸟觅食一百天。当小鸟能飞了,再让母鸟在窝里卧三天,小鸟三天觅食喂母报恩。报完恩,小鸟就和母鸟分道扬镳,另立门户了。我这样说不是让你们报恩。我出门是从不带侍者的,因为他没有我的速度快,带着反而累赘、碍事。

而你们作为我的徒弟待在我身边,我也同样觉得碍事。但是,因为我要教育你们,要加强和你们内心的交流,要看你们的身心是否健康,你们的佛学思想是否正确,是不是邪知邪见,我必须和你们相处。而你们想跟万行修行,也必须观察万行一段时间,了解万行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这个人邪不邪,他的思想正不正,彼此观察、了解都需要时间。

作为弟子,你不了解你师父的为人,不了解你师父的佛学思想,你怎么能说你是人家的徒弟呢?同样,作为师父,如果看不清弟子,不能准确无误地指出弟子的优缺点,帮助他改变和提升,那说明你这个师父不合格,是你当师父的失职。

试问哪个父母看不清子女,不了解子女的优缺点呢?你们想一想,小时候在父母身边,父母不了解你们吗?即便现在你已经几十岁了,但你刚出家,你也是一个小和尚。就像前几天刚剃度的那几个,尽管四五十岁了,按出家年龄算,还是小和尚。

但是,世间的确有这样的父母,看不清子女,不了解子女,他们肯定不是合格的父母。至于子女长大成人,另立门户,不再在一起生活了,子女有了变化,他们不了解,还情有可原。如果子女尚未成人,羽翼还未丰满,父母不了解,那就是做父母的没有把心放在子女身上。如果子女时刻都在你心里,你怎么会不了解自己的孩子呢?

作为出家人,识人是我们的天性和特长。只不过有时候碍于脸面、情面、体面,不好一针见血地指出你们的死穴,因为凡夫都爱面子。再说成长也的确需要时间,况且我也看出你们在努力,我也要给你们信心和希望,给你们时间。我相信我也有耐力,所以往往对你们不会有太高的要求,也不敢有太高的期望。

我可以准确地给大家透露一个秘密:凡是你内心渴望的东西,99%都无法实现。因为你的灵魂知道,你今生不可能得到这个东西,你生生世世都没有在你的灵魂里种下这个种子,对你的灵魂而言,这个东西是匮乏的。而你这一生不渴望的东西,在你生生世世的长劫轮回中种下了很多,今生你一定会获得。

就像我从来没想过当方丈,可是复建东华寺之后,顺理成章地就当上了方丈;从来没想过当高僧,折腾了这些年,没想到在这个圈子里也有了一定的名气。我从小渴望的,不怕你们笑话,即便当了和尚,还是凡心不死。从小我就渴望三五知己盖几间茅草棚,中间挖个大鱼塘,里面种点荷花,养点鱼。几个人可以时常见见面,但平时就各做各的事,保持着一定的距离。现在看来这辈子是不可能的了,因为在前世、无量世以前都没有发过这个愿,也没有种过这个因,所以这一世才这么渴望!

所以我说,你内心越渴望的东西,你越得不到;你不渴望的,说明连你的灵魂都知道你不缺这个东西,今生你一定会得到,所以对它就不渴望。就像我从来没有想过出书,只不过不断有人来东华寺,吃完饭、打完坐,总要和大家聊一聊。有些人觉得我讲得还好,就把它录下来整理出来,在内部传阅。内部的人看了觉得还可以,就自发地开始翻印流传。后来我意识到,还是自己安排专人录制整理会正规一点,不能让大家随着自己的想法去录制整理,这样会显得零乱不统一,这才有了后来几本书的出版。

你在某方面的欲望越重,说明你这个欲望越达不到。比如,为什么你对升官发财的欲望这么重呢?就是因为钱财在你的灵魂里面是匮乏的。你的灵魂知道自己没有带来官和财的因,没有种过这个种子,所以这一世你会很渴望。如果你的灵魂知道它里面有官有财,很富有,这一世你就不会渴望。

当我们渴望某种东西时,怎么办呢?比如,你渴望智慧,佛教就教你去诵经,念文殊菩萨的名号,拜文殊菩萨,观想文殊菩萨放光照耀你,你就能与文殊菩萨感应。在渴望的同时,你必须行动。你光坐在这里渴望开智慧,不去行动,智慧从哪里开呢?

很多事情我都是走一步说一步,一直到现在。很多人对我说东华寺未来要怎么怎么规划,但目前这些都不是我想要的。虽然我的内心也有一些计划,但是我随时放弃了这些计划。为了更好地对你们负责,还是一个人跑到山上去好好修行。出于责任感,还是把心放平,踏踏实实地去做。这也是修炼,而且是最大的修炼。如果你放弃这个机会,将来还会碰到其他事情,同样还是会磨炼你的心、揪你的心,遇到事情你仍然会纠结。今天在这里你能过关,明天到别的地方你也能过关。

你是人,走到哪里都会有人事环境。只要你想修证自我,想完善自我,想成佛,想做一番事业,都会有纠结、有烦恼。无论你是针对外在的环境用功,还是针对自己的内心用功,你都会有阶段性的烦恼,让我们的菩提种子开花结果的就是这些烦恼。烦恼来时就看你以什么样的心态去面对。

我曾说:“烦恼断在烦恼中,智慧出在烦恼中。”你说你想超越烦恼,去找个清净的环境,那叫超越吗?那是因为没有境界的考验,你就以为你没有烦恼了。一旦境界现前,你的烦恼还会显露出来。只有当你把烦恼彻底转化了,到任何环境中,你才不会再生烦恼。

你们看MD裱画、画画都那么好。一个人的内心世界和他的人品、德行、形象、品位,都在他为人处世中体现得淋漓尽致。你画画,你的人品、品位、智慧都体现在你的作品上。你弹琴、唱歌、跳舞,也可以把你的品质、品位、智慧体现出来。作为一个和尚,你如何体现你的品质与德行,如何展现你的智慧与能力呢?当然,讲经说法是一方面,更主要还得看你是否言行一致、知行合一。如果你光叫别人惜福、信因果,自己不惜福、不信因果,你光叫别人发心,自己从不发心,别人是不会认可你的。

佛教主张少说多做,身教重于言教。就如同面对一个孩子,父母应该如何教育他呢?就是少说多做,以身作则。如果父母说多做少,孩子长大了也必然是个爱说不爱做的人。一个人的功德福报不是用嘴巴说出来的,而是靠日常生活中一点一滴地积累,默默地奉献,多年如一日地做出来的。

如果当初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大彻大悟之后,不出来讲经说法普度众生四十九年,他会有今天这个地位和价值吗?我们又怎么能听到释迦牟尼佛这个圣号呢?成就的佛菩萨很多,为什么我们不知其名呢?因为他们成就后没有出来行愿,没有让众生受益,所以众生不记得他们,当然也就不会认可他们,他们的功德也就不会圆满。没有普度众生的境界,果位怎么会圆满呢?

很多学佛的人都说:“等到我大彻大悟了再出来行愿,普度众生。”听起来似乎有道理,可是你连最基本的工作都不愿意做,又怎么会有功德福报呢?大彻大悟是功德福报圆满的结果啊!佛教倡导广结善缘,就是让你做善人、说善话、行善事,只有这样你才能广结善缘。你从来不说善话、不行善事,怎么会结善缘呢?

一个修行人要想成就,就是靠无尽的行愿,只有行愿才能让你圆满。你真正圆满了,还需要行愿吗?正因为我们没有圆满才需要行愿。如果你圆满了,就应该享受你的涅槃了。就像我们的XM和LF,他们现在就应该享受他们的“涅槃”生活。因为他们都在一个岗位上默默无闻地奉献了多年,而且他们不仅会做事,脾气也非常好。

本来他们也不愿意做,但是寺庙需要,他们就一直做到有合适的人接替为止。他们的功德已经圆满,现在自然该他们休息了,所以他们可以不随众,随意而行,他们有这个资格和本钱。你在一个单位付出过,奉献过,你自然会成为这个单位的元老、重量级人物。

一个人的价值就体现在他为社会、为集体做了多少事情,有多少贡献上。你想在这个行业里受人尊重,有影响力,必须有过硬的专业知识与技能,而且还要奉献出来。愿意奉献说明你有德。你光有知识技术,不奉献出来,也就是说你很能干,但没有业绩,没有德行,谁都不会尊重你。大家尊重你,是尊重你的业绩,尊重你的智慧,尊重你的德行。

你刚出家,初来乍到,什么要求都不要提,你也没有底气提。世间的规则就是这样,你到了一个单位,没有作过什么贡献,你就老老实实地做好你的本职工作。你就是做好了本职工作也未必是在奉献,因为那是你应该做的,你要对得起你的一日三餐、你的房屋、水电费,对得起你的信仰和这身衣服,你并没有比别人多做多少。如果你确实比别人多做了很多,才谈得上是在奉献。即便你奉献了很多,也不应该居功自傲。因为你是一个学佛的人、一个修行人,你已经不是一个俗人了。

我常跟出家人说:“你可以拿你的东西大方,不把它当个东西,但是你不能拿寺院的东西大方,不能拿寺庙的东西不当东西。用寺庙的东西你是没有权利大方的,你更没有权利随便破坏、砸掉、扔掉。”

东华寺的头三张办公桌,是县里有个单位换新办公桌,破旧的不要了,我用一辆三轮车把它们当宝贝似的拉回来。上次见到一张坏了,被烧了,其他两张不知去向。后来我问一个出家人:“为什么你要把那张办公桌砸掉、烧掉呢?”他说那张桌子不好,坏了。我说:“这个‘不好,坏了’只是跟你房间里的比。要是拿到保安处、菜地或者工地的房间,就是非常好的办公桌,怎么能说不好呢?”

什么样的人,什么样的环境,就用什么样的东西。寺院里好多女众的屋子里都没有桌子,菜地的工作间也没有桌子。我们从学校拉回一批破桌子,随便修一修,弄出30张办公桌一点问题都没有,结果也被他们噼里啪啦全给砸了、拆了、烧了!

直到现在我对我开的第一辆车还是情有独钟。有时候从车库经过,我还会探头看一看DH有没有把那辆车搞坏,有没有保养好。你们也许觉得这个东西不是我花的钱,但越是这样,越要换位思考:正因为花的不是我的血汗钱,我更应该好好珍惜它,把它保养好。

人家看到我们这么珍惜、这么尊重他送的东西,会作何感想?如果我不把它当个东西,人家又会作何感想?为什么寺庙自古有一句话:爱护常住物,如护眼中珠?即便这个东西是你自己花钱买的,那也是信徒的钱。因为你的钱是因为你穿上这身袈裟,信徒供养你的。

当初释迦牟尼佛为什么要叫和尚托钵乞食?就是怕和尚生起骄慢心,于是让大家养着和尚,和尚就生不起骄慢心了。为什么有些西方的和尚那么牛、那么骄慢呢?因为他们炒股票、做投资、开公司。所以,在他们身上几乎没有和尚的味道,尤其是年轻的和尚。但是,功夫修为高的和尚,在他身上体现出的是福气,是高僧的僧气,而不是阔气。

中国和尚是不允许有个人存款和私人田产的,特别是南传佛教上座部的和尚,每天必须托钵乞食对治骄慢。你既是一个人天师,还是一个托钵僧、一个乞士:上乞诸佛之理,滋养你的法身慧命;下乞饮食,滋养你的色身。

你出了家,什么东西都不是你的了,所有的东西只是暂时归你所用。你暂时也要把它看好保管好,要把它的作用发挥到极致。

说多了,我真的都懒得说了。一个道理之所以反复讲,是因为又来了新人。为什么一个老和尚整天在谈清规戒律,成了“老僧常谈”呢?老僧不常谈,谁常谈呢?不谈这些又谈什么呢?谈玄说妙都是不着边际、不真实的,不能落地的说它有何用?

我知道大家内在的品质远远胜过目前的行为,可是为什么我们有时候表现出来的行为是那么的庸俗无知呢?就是因为我们缺乏经验,缺少阅历,更缺乏耐心。俗人能做到的你能做到,你还是一个俗人;俗人做不到的你能做到,甚至你比他们做得更好、更快、更圆满,你才是一个超人。在超人的基础上,你才谈得上去学佛、成佛!

问: 打坐上火怎么办?

师: 在上座调呼吸时,包括在中途和打完坐时,都往外多呼一呼气,把你中焦、上焦的热气呼出去。中焦、上焦存有火气,降不下来,你就会感觉口腔的火很大,就会口腔溃疡、口臭、牙齿出血、牙龈红肿、眼睛有血丝,等等,所以必须把它呼出去。

如果气在胃部以下,你可以把它沉下去,但是在胃上方是沉不下去的。因此,胃以上的气必须把它呼出去。如果你想把胃以上的气沉下去,肯定会感到胃胀、胸闷,你就会生烦恼,妄念会更多。因为妄念是源于气在你的上焦翻腾。气一动,念头就动;气一停,妄念也就生不起来了。

问: 我的气在头上翻腾。

师: 我教过你们用观想的方法啊。你可以观想你的头上坐着释迦牟尼佛或者观音菩萨、弥勒佛,甚至你喜欢的上师。你必须在瞬间把他的形象勾画出来,而且要清晰明了。或者在瞬间观想出你的头像一朵绽开的莲花。

如果你观想得很模糊,勾画不出莲花清晰的形象,说明你欠缺形象思维能力,原因是你的心太散乱,定不住。只有定在这个画面上,才能瞬间把这个画面勾画出来。正如佛教讲的止观,只有止在一个问题上才能观,止不住,何以观?

可以想象,要开窍开顶需要多大的力量。我曾经打过一个比喻,当火箭发射时,下面需要数百吨浓缩的燃料,点燃后所产生的巨大热能才能将火箭推向太空,火力不足或燃料不够都不行。我们的身体就相当于火箭发射架,我们的中脉就相当于火箭发射的通道,我们腰部以下丹田的力量就相当于火箭底部储存的高浓缩燃料,点火器就是佛教的咒语或者观想。

修行的道理和物理原理与火箭发射升空的原理是一样的。你悟到了火箭发射的原理,就悟到了修行的原理;悟到了莲花开放的原理,就悟到了修行和开脉开顶的原理。你看到莲花花果同时,就知道佛教讲的因果同时。你现世做好事、做坏事,不一定等到来世才受果报。你的念力强,现世做,现世就受报,现世就得到好处或者恶果。

2012.11.18 3b2RmSvZFLlFf8Y/dsVCESqv/zWEvW1Vtwboryx8RKHjCcs5lxwFsUP8FRB0+Qke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