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 请问什么是中道?如何修行中道?
师: 不要过多地考虑个人的感受,而是站在客观的角度去考虑问题,能做到这一点就是中道。如果你处于中道之中,你的所思所想所行一定是中道的、平衡的、和谐的。如果你做事让很多人生烦恼,那说明你做事有欠考虑,未走中道。如果仅是个别人生烦恼,那是个别人不理解你。在社会上做事有一种说法叫少数服从多数,这是有一定道理的。但也有另一种说法: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里。
问: “常转法轮”是不是可以理解成经常改变自己的心态,变换不同的角色?
师: 可以这么理解,时刻调整自己的心态,时刻更新自己的观念。但它的意思不仅如此,还有更广的意思,就是要时刻传播佛的思想、佛的真理、佛的智慧,为佛做事,做佛的工具,把真理传给有缘、有需要的众生。法轮并不单指佛教的思想,真理、正知正见、智慧等都可以称为法轮。法轮也是圆满的意思。
问: 如果自己的事情做完了,可不可以帮助别人做他们的事情呢?
师: 怎么不可以呢?这还用问吗?只要不影响你的工作,你有多余的力量、多余的体力、多余的爱心、多余的智慧,为什么不可以帮助更多的人呢?但是,前提是你自身的工作圆满完成了,才能去帮助别人。
问: 如何才知道自己适合哪个法门?
师: 你去尝试,自然就知道了;你多接触几个师父的思想,自然就知道了。
问: 如果发愿吃素,但又没有做到,这个因果是不是很重?
师: 发愿吃素但没有做到,没有罪过。你只要动了这个善念,发了这个愿,没有做到,一样是有功德有福报的。心生善念就等于种了善的种子,自然会结出善的果子。并不是动了善念,没有做到,就没有功德,甚至还有罪过。当然,做事有始有终,种无漏的因自然会结无漏的果;做事不了了之,没有一个好的结果、好的交代,种的就是有漏的因,必然会结有漏的果。
问: 为什么佛菩萨的眉心处有个红点呢?
师: 我认为那是人体智慧的总开关,是超越三界最初的突破口。这里突破之后,任何地方都能突破,就如同爬山找到一条捷径一样。当这个点突破了、超越了,处处都是出路,处处都是门。对于成就者而言,无处不是门,无处不是道。只要你能走进这道心门,不是门也是门。但在没有突破和超越之前,的确需要一些方便法。
问: 如果皈依三宝时受了其中一条戒,受戒后产生一些与戒律不吻合的念头,算不算破戒呢?
师: 产生了念头也算破戒。菩萨戒是以起心动念为评断标准,罗汉戒是以行为为评断标准。罗汉戒,你就是起心动念了,只要没有付诸行动,也不算犯戒。菩萨戒,只要起心动念就算犯戒。但是菩萨戒,你就是在行为上做了,如果你的心没有动,也不算犯戒;或者你不是为自己而做,而是因众生的正当需要而做,也不算犯戒。菩萨戒,一切是以动机来评断是否犯戒。所以,菩萨杀生也可以说没有杀生,因为他不是为自己的需要而杀,而是出于慈悲心而杀,所以没有犯戒。菩萨戒既好守又难守,罗汉戒相对容易守一些。
问: 请问我要怎么做,才能降伏我心中不好的欲望和想法?
师: 多忏悔内心不健康的想法和欲望,多做有益的事,管住自己的身口意,把负面的力量转化为正面的力量。
问: 明心见性的标准是什么?
师: 你自己就知道。你的福报是否具足?你的功德是否圆满?你的内心是否烦恼?是否开了智慧?是否被境所转?对生死是否恐惧?财色名利是否超越了?贪嗔痴慢疑是否还有?是否见到了本来面目?是否证悟了空性?……这些都是有指标、有事实可以证明的。如果这些都没有达到,怎么能叫明心见性呢?
问: 请问师父,修身、修心与修灵三者之间的关系?
师: 我们都知道修道就是修心,但只有把身修好了,心才稳得住,因为身是心的载体。而心的载体是灵魂,是灵魂在主导和支配这个身体。当身心处于同一频率时,身就是心,心就是身,从一个人身上完全可以看到他心的样子:是好心还是恶心,是浊心还是清净心,是美心还是丑心。身是心的显现,是心的模样。
虽然我们修行修的是心态、思想,但入门时必须兼顾修身。何为道?身心合一即为道,道是生理与心理的合一。所以,修道离不开身心,离开身心则无法修灵,这三步,一环扣一环。
问: 您刚才说到修禅之人要随想随做,比如修建东华寺这么大的工程,您也是随想随做吗?还是在生活中不需要想呢?
师: 东华寺的工程也是我起了这个念头才慢慢达成的,我抓住机会就实现了。
问: 这个念头是应该保持还是不应该保持呢?
师: 念头的真妄是有区别的。在清净心的基础上产生的念头会有一种感召力,这种感召力所召感的是十方护法。而一般人的起心动念,多数都是满足个人的私欲。它们都是念头,只是层次上有差别。
第一种是有意识产生的念头,第二种是下意识、自然产生的念头。第二种自然产生的念头相对而言更符合道,因为不是刻意的追求。当一个人有了这种念头之后,因缘就会慢慢聚拢并促成一桩事业。所以,有时候与其说我们在发愿,不如说我们在满足我执。
问: 请问包容与纵容的区别是什么?
师: 包容与纵容的区别很大。包容是无所不包,无所不容,如海纳百川。纵容是对错误的行为不制止,任其发展。包容是一个有道德、有修为的人的基本修养,是成就事业、成就自我的根基。纵容自己、纵容他人的人是没有责任感和道德底线的人,是非不明,对错不分,没有人格的人,这种人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出家人自称“贫僧”是因为一无所有,什么都不应该有,应该有的是坚定的信仰和无所不容的境界。即便你做不到,但这是你学佛的方向和努力的目标。你今天做不到,可以努力;明天做不到,还要努力;一辈子做不到,这就是你一辈子努力的方向,就是你一生的追求。哪有学佛人、出家人不维护自己的信仰的?信仰是你的法身慧命,是你的命根子,毁了它,就等于毁了你的命根子。
任何东西都只是一个工具。工具用得好,可以为你培植无量无边的功德和福报;用得不好,则会给你带来无量无边的业障。出家人可以不成道,但要把善良美好的人性与道德品质体现出来。如果连最基本的善良品质都体现不出来,又怎么可能体现出佛与道的影子呢?
要想体现自己的才华与品德,需要机会和平台,错过了机会,你内在的品德与能力无法展现。既然无法展现,也就无法累积福报与资粮。一个人之所以一事无成,必然有其可恶的一面;一个人之所以成功,也必然有其过人之处。成功的人,你可以羡慕,但不必嫉妒。羡慕是动力。嫉妒则是把力量用到旁门左道上,会让你心灵扭曲,害人害己,最后毁掉自己的法身慧命。
真正学佛的人是以佛的思想净化自己的心灵,以严守戒律净化自己的身心,以无我奉献的精神利益众生,以完美的道德品质与修养影响和教化他人,所以堪称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人间的典范。身为一个学佛人、一个修行人,我们应该将自己的力量发挥到极致。且不说为了这个世界、为了这个社会、为了众生,你总该为自己基本的生存创建一份平安,带来一份和谐吧!
心灵的能量,流向性之门就是性能量,流向头脑就是逻辑的能量,回归心灵就是慈悲的能量或者三摩地的能量。这种能量在我们的身心中可以呈现为两股不同的力量:一股是阳性的力量,是善的力量;一股是阴性的力量,是恶的力量。或者说一股是积极向上的力量,一股是惰性向下的力量。如果你对自己严格要求,积极引导,每天把能量用于劳动、读书、打坐、讲法,就没有惰性力量发挥的机会。
我们这个身心不让善的力量占领,就会被恶的力量占据;不让戒定慧占领,就会被贪嗔痴占据。所以,我们学佛的人任何时候都要主动,主动让戒定慧占满整个身心,让正面的、积极的、阳光的力量占据我们身心的空间。如此,就没有贪嗔痴的空间,贪嗔痴就不会生起了。正面的力量长此以往地占领下去,你散发出的磁场和信息就是积极的、正面的、向上的。人在世间,很多事情不是天生就会,是通过观察、思考、领悟出来的。
现在很流行“吸引力法则”。《吸引力法则》这本书所讲的,宗教几千年前就讲到了,把这本书概括成一句话,就是佛法所说的“一切唯心造”。这个“心”绝对不是我们的头脑,头脑的力量远不如心的力量强大,头脑所储存的都是肤浅的东西。
这个心指的是我们的清净心、正知正见的心,甚至可以理解为禅心,白话一点说,就是高度专注的心。你做事能高度专注,吸引力法则就启动了:你相信你很健康,慢慢地你就会很健康;你相信你有德行,慢慢地你就会有德行。但前提条件是,你的心一定要清净,才会召感你渴望的东西。为什么一念清净会有如此强大的力量呢?因为一念清净融于道,养于德,自然惠己、惠人。
2012.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