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自序

《心灯》是继《其心无住》之后,于2012至2014三年中,贫僧与弟子们打坐共修时所作的开示;也是贫僧在经过七年山洞闭关,离世隐修,与十余年建寺安僧的入世修行之后,点点滴滴的感悟。在建寺安僧的过程中,贫僧深刻地感受到,真正的修行是在生活中。佛法离不开生活,生活就是佛法的体现,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是道。人生就是一个修炼的过程,一个不断完善和超越自我的过程。离世隐修只是一个短暂的阶段。

修行的目的是帮助我们看清这个世界的真相,认识生命的本质,找回我们原本完美的初心,开启我们本具的智慧光明,从而更好、更真实、更踏实、更轻松、更愉悦地生活,更无我地奉献自己,服务这个世界,服务众生,乃至最终圆满自己的生命。倘若不将佛法与世间法衔接,不借助红尘历事炼心,磨炼心性,佛法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无法落实和运用于现实生活中,也即所谓的不落地、不接地气。

在这个科技飞速发展、物质极大丰富的时代,人们深陷在物欲的泥潭里不能自拔,犹如堂吉诃德在虚幻的世界里大战风车一般,拼命地追逐着金钱财富与物质的享受,而不关心自己是谁,不关怀自己内在世界的福祉。但是物欲的极大满足并未给人们带来想象中的幸福,却导致了道德的没落、精神的缺失、心灵的空虚。科技的发展也并未给这个星球带来想象中的和平与安宁,却因为自然资源被掠夺式地开发和利用,地球生态环境招致一定程度的破坏。

部分人逐渐觉醒,痛定思痛,开始探寻生命的真相与意义。于是越来越多的人走进佛门,开始了解佛法,加入修行的队伍,踏上心灵的回归之途。修行已成为越来越多的人的需求,而不再是少部分僧侣、离世隐修者的专利。被冷落千年的佛法重新得到世人的认可与重视,令人倍感欣慰。

但不可忽略和否认的是,时下学佛修行者中多有弊端:一是外求,执着外在形式,而非内证,不在心性上下功夫,而是追求诵多少经、念多少佛号、磕多少头、打多少坐,所谓“看破、放下”而丢掉工作,放弃家庭、责任等等,以为如此就能开悟解脱。二是停留于经律论的学习与研究,不去实修实证,把自己变成一个佛学研究者。三是鹦鹉学舌,把祖师的境界当成自己的境界,不在实修上下功夫,而是夸夸其谈,空谈理论,以理废事,变成不落地的口头禅、狂禅。四是一心想住茅棚山洞,离世隐修,只追求个人解脱,不管他人生死。五是追求声光、影像等境界和各种“法术”“神通”,被其所转,不能自拔。六是追求所谓的灵性,沉迷于各种灵修活动,在身体上玩游戏,满足头脑的感觉和需求……

凡此种种,不一而足。究其根本,皆因缺少了正知正见,也即佛门所说的见地。祖师一再说修行的三步路:见地、修证、行愿,并一再强调“七分见地,三分行持”。可见,见地是根本。不具备正确的知见,导致南辕北辙、误入歧途,则悔之晚矣!修行人不可不高度重视!

鉴于此,面对越来越庞大的修行队伍,面对众生求道的热切渴望,如何才能让他们拥有正确的知见,走上正确的修行之路,踏上回归的正途呢?佛教的经典浩如烟海,各宗各派的论著亦是汗牛充栋,各种修行法门更是五花八门,令人眼花缭乱,如何才能让不同素质、层次和根器的人们都找到适合自己的修行方式,契入佛法的真意呢?

古德们离世修行的方式已不合时宜,不能满足现代人的需求。当代众生急需一种能与工作、生活相融的修行方式。因此,佛门的修行也必须与时俱进,引领众生在生活和工作中修行,把佛法的智慧运用于生活,渗透到日常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和缝隙中、每一个细节里,落实到每一个言行举止和起心动念中,在生活中修行、在生活中悟道、在生活中超越、在生活中成就,这才是最适合现代人的修行方式。

贫僧始终坚持佛法是以人为本的,而人又是以德为本的,当一个人的德行圆满了,人格完善了,拥有了谦卑谦逊的品质、无所不容的心量、慈悲博爱的心胸、无我奉献的精神和一颗清净觉照的平常心,他就在道中,他就是佛。一个人有无修行,就体现在日常生活中的言行举止和为人处世中,体现在他的每一个起心动念里。所以,学佛修行应该从做人开始。

那么,具体应该如何做呢?就是效法祖师大德、古圣先贤,以佛法的“八正道”(正见、正思维、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来端正生活态度,纠正生活方式,以“四摄”(布施、爱语、利行、同事)来处理人际关系,以“四无量心”(慈、悲、喜、舍)来利益社会人群。如此,才能在生活中锤炼自己、磨砺自己,敞开自己的心胸,打开自己的心量,去掉自己的烦恼习气,破除自己的无明我执,培养自己的正念觉照,完善自己的人品人格,圆满自己的功德福慧,最终获得究竟的解脱。

《心灯》里的每一次开示犹如一盏心灯,句句都是贫僧真切的心声,都是贫僧对弟子与信徒们情真意切的叮咛、警策与鼓励,希望帮助他们破除心中的无明晦暗,打开缠缚的心结,去掉烦恼障碍,开启心性的智慧与光明,让他们感受到内心的宁静与喜悦,看到人生的希望与美好,从而走上自在的解脱之道。倘若本书对您的修行与人生能有所助益,贫僧则深感幸甚与宽慰。

释万行于东华禅寺
2017年4月 vGMQtoeVLrVf3SkdqsRqEkfgGBoblvwrrFxy46sYDuswv7aML2mWq4zKOhUyQDxv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