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轻重缓急就是道

师: 大家是不是觉得我好久没有和你们见面聊天了?实际上我每天都在跟你们聊天、跟你们交流。你们还记得前几天我在微博上写的话吗?(虽然你们看不见我,但我无时不与你们同一体;虽然你们听不见我,但我无时不在听你们诉说;虽然你们感受不到我的体温,但我无时不在感受你们的呼吸。)尽管在形式上我没有每天跟你们见面、跟你们聊天,但是每天我在微博上写的,就是我要跟你们说的话。

这几天忙得连头都没有时间剃。你们看“忙”字是怎么写的,“忄”旁加一个“亡”字。“亡”是丢的意思,人把自己的心丢了就忙,凡是忙的人都没有心。我现在就是这样。所以我说明年必须到“兜率天”去阅藏。今年在法堂里阅藏,每天都有人要见我,不见又不行。

大藏经我已经读了两年,也没有读多少。每天忙得连上厕所的时间都没有。今天从早忙到晚就吃了一碗面。中午忙到两点多,也没有时间吃饭,早晨也没有时间吃饭,都不知道在忙什么。本来当和尚就是为了清闲自在,结果我不会当和尚,既不清闲也不自在,比不当和尚事更多,更忙,枷锁更多。这也可以说我当和尚当得比较失败。可是还有很多人羡慕我,说我有很多追随者!我心中的苦有谁知道,有谁相信,我能向谁说呢?别人会说你得了便宜还卖乖!

每年到了冬天,无论我怎么注意都会感冒。夏天有时候受凉了打冷战都不会感冒。冬天没有受寒,但到了这个季节就感冒,怎么预防都没有用。你们说为什么会这样呢?在座的有谁是感冒的?

答: 没有感冒的。

师: 那你们都达到“天人合一”了,你们的身体与四时的变化都同步了。我这个身体没有达到与四时的变化相应,要么我的身体还在秋天里玩,要么还处在夏天。

问: 是不是每天早上喝一杯红糖老姜茶会好一点呢?我们打禅七的时候,每天早上都喝一杯姜茶,感觉感冒少了一些。

师: 没有用的。

问: 那是因为您为我们担的业障太多了。

师: 那是迷信!有些老和尚听了心里会觉得很舒服。现代和尚,尤其是万行,最讨厌听这样的话。万行是有智慧的人,不信这些东西,你这一套蛊惑不了万行。况且万行还学过中医,这套理论在我这种风格的人身上是不起作用的。

WF: 那是不是有您为众生“担业”的说法呢?

师: 你们理解的“担业”与我理解的不一样。假如我一个人承担十个人、一百个人、一千个人的工作,没有休息,因为过度劳累而感冒,这是科学的担业。你们理解的担业,是带着迷信色彩的担业。

一个人长期工作,没有休息,疲劳没有得到缓解,身体一直处于疲惫、紧绷的状态,没有与四季同步,肯定容易感冒。四季在转变,身体没有跟着转变,就被四季卡住了,所以就要付出代价,就要生病。如果身体一放松,与四季同步了,就不容易生病。所以身体不放松就不能与四季同步,就会出问题。

问: 可是,您的身体在夏天也一样忙啊?

师: 夏天,人都在冒汗,一冒汗,身体就通透了,疲劳就缓解了,所以还是与季节同步。冬天毛孔是收缩关闭的,只要与四季不同步就容易感冒。

PX: 那小孩子很放松,也有很多感冒的啊?

师: 我说的只是一个原因。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我执特别重、能量特别大的人,他的身体和四季是较劲的。比如,现在是冬天,可能他的身体还处在夏天或者春天。因为他生理运行的节奏、速度和他的生命活力是不会与四季同步的。也就是说要么你就与四季同步,要么你就驾驭四季,就这两种状况。

实际上能驾驭四季的几乎不存在,像我这样的人通常是与四季较劲,所以就卡在这里。一个我执重的人和小孩是一样的。小孩旺盛的生命力和成年人的我执是同一种力量,它们的表现形式虽然不同,但性质是一样的。

一年有四季,一天之中也有四季。无论春夏秋冬,每天晚上的十一点就相当于冬天,大自然与人体都进入消沉状态。可是晚上十一点我一般都在思考问题,头脑很活跃、很兴奋,正好进入春天的状态。等到凌晨三四点,大自然开始进入春天这个生机盎然的时刻,我的力量却开始收敛,进入冬天的状态,要休息、要冬眠了。

又比如中午,太阳升到午时到了极限,过了午时能量开始往下降,人就开始昏沉想休息。如果午时休息一下,气血就能很好地归元,归于五脏整合,整合之后再输送到全身各个部位,身体就会很有精神。可是中午正好是我会客的时间,也是处于兴奋的状态,直到下午四五点才沉静下来。也就是你们是中午犯困,我是下午四五点犯困。如果我的生活很有规律、很有节奏,中午、晚上和你们在同样的时间休息,也许我就不会像现在这样容易感冒。但现实不允许。

你们有没有注意到一个现象,有时候一个身体好的人反而短命?为什么呢?因为他的身体与四季抗衡,没有规律地运行。比如说,他熬夜到凌晨三四点,八九点钟就起床。而身体不好的人整天担心自己的健康,总是按点休息,他的命反而长。

为什么我们早晨卯时(5∶00-7∶00)必须起床呢?因为卯时是宇宙阳气生发、上升的时候,我们必须起床。如果我们还躺在床上睡觉,阳气就会被抑制,生发不起来,我们起得越晚,睡得越多,反而越没精神。早上起得早反而更有精神,因为早上阳气生起的时候,我们起床就辅助了阳气往上生发。

所以,我们吃药,做针灸、按摩都要与四季同步。这就是为什么佛教徒通常要在四五点钟起床打坐、冥想的原因。宇宙阳气开始生发的时候,是非常容易开顶开悟的,从很多高僧对开悟的描述中,可以看到在这个时段开悟的人占了多数。

宇宙阳气的运行规律是:子时阳气降到极点,过了子时,阳气开始慢慢回升,到了卯时开始大壮,往上冲,一直冲到午时又开始往下降,一直降到晚上子时,每天都是这样周而复始。我们生理气血的运行规律也是如此。

问: 师父,那我们中午打坐的时间改一改吧?

师: 本来安排中午打坐就是错的,但对于长期打坐的人来说就不是问题。刚开始练习打坐的时候,子时和午时是不允许打坐的,因为身体在子时和午时绷得很紧,没有放松,气血不容易调和。而长期打坐的人,不打坐身体还不容易放松,一打坐身体就放松了。我们长期打坐的人,躺在床上休息反而不容易放松,盘腿打坐比躺在床上更放松,休息得更好。

所以我疲劳的时候不是先睡觉,而是先打坐四十分钟,身体放松了,疲劳缓解了,再躺下睡觉才睡得着,才能得到休息。直接躺在床上休息,身体绷得很紧、很僵硬,睡不着,越睡身体越累。而且长期打坐就是要逆转气血的运行规律。所以对于长期打坐的人,就不存在子时和午时需要躺下休息的问题。但对刚开始练习打坐的人来说,子时和午时最好不要打坐。

打坐的时候,你不给头脑一件事情做,它就会胡思乱想;你给它一件事情做,它就不会天马行空。这时候就产生了所谓的法门,通过某个法门让万念归于一念。到了这一步,你才能说什么法门都不需要了。如果前面这个万念归一的过程没有完成,你是不可能一上座就达到无为的。

经常听到有人问:“师父,怎么打坐啊?”这位师父说:“你坐在那里什么都不要想就可以了。”你怎么可能坐在那里什么都不想呢?只有修完“四禅八定”的人才有资格说所谓的空心静坐,无门为门,无法为法,才有资格说“我什么都不想”。

实际上修行全部是靠“想”来完成的,“四禅八定”都是靠有为法,通过“五遍行”——作意、触、受、想、思,刻意生起一个念头来修。对于一个刚学习坐禅的人,你让他什么都不想是不可能的,必须让他想一件事或做一件事,比如念佛、观想、持咒、结手印、数息等这些有为法,他才不会妄念纷飞。

如果功夫分为一百步,前面一到九十九步用的都是有为法,只有到了最后一步才不需要用有为法,而是靠无为法来完成。如果前面九十九步的有为法你都修不好,想修好后面的无为法,那是不可能的。

无论我有多忙,即便在外面出差,早上三四点都会起来打坐,然后写微博。有时候很困很累,但是到了这个时间点,我还是一样起床,披着棉被用功十分钟、二十分钟。这时候即便我在昏沉打瞌睡,我身体这个架子是不倒的。只要架子不倒,哪怕是处于昏沉状态,能量还是往上走。

功夫是靠平时一点一滴地积累,慢慢地修成的,不可能一蹴而就。投入一分时间,就有一分的功夫;不投入时间,是不可能有功夫的。当身体上有了功夫,心理上的功夫才会扎实,才不会反弹。身体上没有功夫,心理上会不会有功夫呢?会有,但不会扎实。就像有时候我们的情绪波动很大,就是因为我们的心态没有好的载体,身体没有功夫,所以托不住。

一个修行人必须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形成固定的作息时间。比如我们出家人早晨是四点起床,到了四点,哪怕你再困也要坐起来。因为身体有个神经记忆,一个动作只要连续重复一千遍以上,它就会变成习惯,形成神经记忆。这一千遍我们要多少年才能完成呢?假如我们一天坐三四支香,每天重复三四次,一年就完成,就形成神经记忆了。

我们出家人有一个习惯,看书、看电视,干什么都是盘着腿,就是为了让生理养成一种习惯,形成一种惯性和记忆。比如,我躺着不来灵感,怎么躺都不来灵感。但是,只要腿一盘,腰杆子一挺,灵感就来了。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我读书、思考问题都是用这个姿势,已经形成了习惯,所以用其他姿势就不容易产生灵感,不容易开智慧。为什么有的人跷着二郎腿,手里夹着烟,一吸烟,点子就来呢?因为姿势记忆可以辅助灵感的捕捉。我们出家人最常用的姿势就是盘腿,或者端端正正、四平八稳地坐着。

养正堂里面打坐姿势最好的是LF,他的身体很挺拔,从不东倒西歪。就像祖师说的,往那儿一坐,椎骨节节顶,一直是一个姿势。为什么他的身体能始终保持挺直的姿势呢?我们的身体就像一个轮胎,里面没有气,轮胎就瘪下去;有了足够的气,它自然就鼓得圆圆的挺起来。可见LF身体的能量很足,能量不足,是不可能这么挺拔的。

另外,打坐昏沉是中枢神经输送能量缓慢,脑袋缺氧所致。如果中枢输送功能正常,脑袋供氧不间断,气血不缺,就不会昏沉。为什么我们早上吃完饭打坐会昏沉呢?这时候头部的气血都跑到胃里帮助消化了。当胃里的食物消化完进入小肠和大肠,能量回到了头上,头脑就开始活跃,妄念就随之增多了。所以吃饱饭后打坐,不是昏沉就是散乱,就这两种状态。

问: 为什么念“三字明”要憋那么久呢?

师: 不需要憋太久。憋得太久,气往上走,停留在胸腔,妄念会更多。气憋得久,说明身体比较空,它分散到身体各个角落所耗的时间就长一些。长期憋气憋得很久并不是好事,说明气不饱和,身体一直处于空的状态。如果气很饱和,根本不需要憋那么久。这是我的亲身感受。

比如,有时候我感冒了,身体虚弱,或者某段时间总出差,身体折腾得很累,精气神不足,我一憋气就能憋很久。因为我身体里面是空的。如果这段时间不出差,饮食、作息很有规律,身体状态很好,吸一口气我就憋不住。因为身体的空间是满的,根本不需要憋那么久。如果身体是空的,就是憋三十秒也装不满。所以你们不要认为憋得越久越好,什么事都不能一概而论,要视个人情况而定。法无定法,定法非佛法,否则定法也成了死法。

有时候明师真的很难教学生。对于初学佛的人,你不给他定规矩吧,他无法入门,自己搞得千奇百怪;你给他定规矩吧,他入门以后又无法进步,被那些框框、概念给框死了。

问: HH师打坐,弯腰驼背,还往左边倒,是不是气血不足?

师: 对,是气血不足。男人左边是气,右边是血。你们看我,左耳大,左脸大,左肩膀高。这说明我的气非常足,所以我的脾气非常躁,爆发力非常强。左边脸稍大的男人气足,气足的人比较勇敢、有魄力。而右肩膀高,右耳朵高,右边身体长得结实的男人,比较有耐心和韧性,或者说比较深沉。但是过了度也不好。女人右边是气,左边是血,男人和女人恰好相反。所以在道教里面,男的叫乾道,女的叫坤道。

问: 五官长相与年龄有关吗?

师: 什么时候你修到阴阳平衡了,五官就协调了。五官协调了,思维也就协调了。为什么我们左手和右手的手纹,一个代表先天,一个代表后天呢?如果左右手的手纹一样,说明性格脾气比较好,不会反复无常。如果不一样,说明身体不协调。这样的人今天一个想法,明天一个想法,反复无常。我就是一个典型,今天的想法到了明天就被自己推翻了。这种人只有到了四五十岁,气血不再往上冲了,性情才会稳定。

人的气血与生理成长是同步的。男人的气血一般到四五十岁就不再增长了,这时候阴阳就平衡了,思维也就稳定了。而女人一般到三十岁气血就不再增长。到了更年期,身体好的,气血能平衡十年;身体不好的,平衡五年就开始往下跌。

世俗人有夫妻生活,到三四十岁气血就不再往上升,平衡五年到十年后,就开始往下跌。而我们出家人禁欲,加上不间断地修炼,生活有规律,气血会一直往上升,升到五六十岁开始平衡,一直平衡到八九十岁死去为止。

问: 师父,您不是说人死是因为身体的能量耗光了吗?那禁欲的修行人能量没有耗光,怎么会死呢?

师: 你这个问题问得非常好。人死是因为身体的能量耗光了,这有两种情况:一是能量真正耗光而死;二是能量不再增长后保持平衡状态,这种平衡状态持续一段时间后突然下跌而死。因为人不可能永远处于一种状态,这不符合自然规律。这两者的生命品质是截然不同的。

我们修行人每天都在打坐观想,能量是往上走的。尤其是修莲花生法门很注重头部的观想,一开始修这个法门,它就把你的能量扭转过来往上输送了。有些修行人教人观想脚底,观想下丹田,把意识都拉到了下面。如果一直这样观想,到死的时候,意识就从脚底出去,进入地狱道,或者从肚脐眼出去,进入饿鬼道。

学佛的人都知道,人死之后,意识从头上出去,才能往生天道或西方极乐世界。既然如此,为什么活着的时候不把意识放在头顶、放在眉间,或者随着呼吸进出呢?

问: 师父,是不是在某个阶段需要把意念放在脚底或者下丹田呢?

师: 不需要!尤其是年轻人,你只要把意识放在下丹田,晚上一定会漏丹。所谓的气沉丹田是指过了50岁的人。但是,如果你五十多岁了,身体依然很好,像三四十岁,你也不能这么做。如果你只有四十来岁,但身体枯萎了像五六十岁,你的意识就可以放在下丹田。

问: 师父,气沉丹田和意守丹田应该不是一回事吧?

师: 它们是一个道理,意识都放在下丹田。你的意念放在眉间,能量就上到眉间。你要是不相信,可以把意念放在你的一根手指头上,十分钟后你会感觉到这根指头发胀。你的意识放在哪里,你的气血就往哪里走。

问: 如果因为寒湿引起肠胃不好,把意念放在肠胃上,是不是能把肠胃里的寒气驱走?

师: 你要是懂得运转,就可以用意念把它转走;要是不懂运转,就驱除不了,甚至还可能把其他寒气聚集过来。

问: 如果我加上观想呢?

师: 理论上是这样,但要会用这个功夫才行。理论和功夫还有一段距离,懂理论的人未必会运用理论。就像学开车一样,我五分钟就可以教会你怎么开。但你不可能马上就会开,需要反复练习才会开。功夫上的“理”你会了,功夫上的“用”你未必会。要想掌握功夫,首先要有见地。有了见地,你一次不会用功,十次肯定会,尝试多了自然就会了。

问: 师父,您告诉我们意念始终观想头顶莲花,吸气的时候气沉丹田,然后念咒,是不是这三者不是同时的,而是有先后?

师: 实际上这套功是同时兼顾的,吸气的时候气沉丹田,同时念咒和观想,意念始终停留在眉间。这几个动作是同时的,不可能观想了上面,就顾不了下面。当然,这需要长期训练,它和开车的道理一样。

开车时,你手把方向盘,看着前方的红绿灯和路况,脚踩油门又兼顾离合,听着音乐,和旁边的人说话,还可以思考问题。无论你一心几用都不妨碍,因为你的身心已经协调了。但是一个刚学开车的人,给了油门就忘了踩离合,看着红绿灯就忘了看仪表盘,他无法达到一心多用。

问: 师父,一天能不能念一千次六字明?

师: 不需要念那么多。

问: 那您的《善用其心》里面是这么写的,是不是写错了?

师: 我那是打比方,实际上不需要念那么多,打比方跟实际是不一样的。比如我说一天打坐十个小时,同时念三字明,你的力量很快就恢复了。如果你抓住我这句话不放,那就是错的。就像我的一位同学去学藏传佛教,搞了个喇嘛的名字后,出了一本小册子来反对我,结果他也出名了。他把我的东西抛前舍后,抓住其中一点死死不放,这样断章取义肯定是错的。

况且,很多时候一个观点针对你讲是对的,针对他讲可能就是错的;在这个环境里讲是对的,到另一个环境里讲可能就是错的。想在文章里找错误很容易。这也告诫了我做什么事都要严谨、谨慎。

问: 师父,我学到现在,好像完全找不到那种状态的感觉。

师: 这很正常。在修行途中,有时候你会觉得没有一点希望,灰心丧气地想放弃;有时候又会觉得自己已经开悟了。这些都是情绪,也是功态的反应,都是沿途风光。

问: 这个过程会伴随我们多久呢?

师: 只要没有开悟就会一直出现,直到你开悟。真正开悟得道了,你永远是自知的。有些人所谓的自信并不自知。没有自知的自信是自狂,既然自狂,有时候就会非常自卑。你手里拿着一万块,谁说你没钱,你都不会在乎,你心中有数,很踏实;谁说你有多少多少钱,你心里也很清楚。无论别人说得对与错,你都会一笑置之,不会跟他争辩你手里究竟有没有钱,有多少钱。

有时候我们很狂,认为自己开悟了,把祖师都不放在眼里,那正说明我们还在途中;有时候我们又很自卑,见了谁都愿意给他磕头。一个自卑的人一定是一个自负的人,一个自负的人也一定是一个自卑的人。因为一个人把自我的钟摆摆到左边,就意味着有一天他会把钟摆摆到右边。这些都是正常的。而且对一个渴望用功的人来说,这种情绪和心态的反复无常会更明显。在没有成就之前,我们很难持之以恒地保持平静的心态,情绪和心态往往是波动的、起伏不定的。

这一年很快就要过去了,计划的好多事都还没有完成。至于盖什么养正堂、执事楼、兜率天,这些都不是我真正渴望和想要的东西。这些钢筋水泥的建筑,一年建一座很容易,明年了尘阁就建好了。有人说了尘阁将是江南的第三大名楼。第一名楼是黄鹤楼,第二是滕王阁,第三将是我们的了尘阁。

了尘阁只要一年半时间就能建成,可是我们自身的建设,没有十年二十年甚至三十年是建不起来的,有的人可能一辈子都建不起来。一座寺庙,建这么多东西有什么意义呢?也许你会说:“没有意义,你还建这么多干什么?”是啊,既然没有意义,为什么还要建呢?也许对我个人来说没有什么意义,但对大家来说有意义。

想起过去建观音殿的时候,真的很辛苦,脱了几层皮。如今,只要说东华寺有个项目,马上就有人来给你建。所以刚开始没钱不要紧,等你有了一定的修证功夫,有了一定的素质和层次,你自身有了力量,你想建寺弘法,只要说出来,自然会有人来帮你,根本不需要你东奔西跑、筹集资金。如果你还需要这么做,说明你自身还没有力量。出家人缺什么都不怕,缺什么都不是问题,唯独一样不能缺,你们说是什么?

答: 智慧、能力、道德、品质。

师: 的确如此。那具备什么样的智慧才叫有智慧?具备什么样的德行才叫有德行?具备什么样的品质才叫有品质呢?论智慧,我们真的比世间人更有智慧吗?论头脑、论能力,我们真的比人家强吗?你又凭什么让人家认可你这个穷和尚呢?

答: 有胸襟、有气度、有功夫、有好的心态。

师: 你能解决他的问题,他就服你。他是经商的,你能帮他摆脱经商的困境;他是从政的,你能解决他从政的困惑,指出他卡在哪一步……所有来到你面前的人,无论他在哪方面有困难、有问题、有疑惑,你都能帮他解决,他就服你。然后,他就会回过头来报答你、追随你,帮你解决你的问题。你不能解决他的问题,他就不会来解决你的问题。凡夫就是如此,他所谓的回报,是建立在你满他的愿、让他受益的基础上。

那么,你凭什么解决他的问题呢?凭你的智慧、能力、道德和品质。你如何让来的人满愿呢?商人来了你就是个商人,从政的来了你就是个从政的,谈情说爱的来了,你比他还会谈情说爱。他是干什么的,你比他更懂,见地更高。你必须比他强那么一点,才能当他的老师,才能给他所谓的指点迷津。你让他感悟了、超越了、解脱了、受益了,他一定会来答谢你。可见回报是建立在先满愿的基础上。

所以,你做不成事不要怪别人,要在自己身上找原因。尤其是我们出家人,不会在自己身上找原因是很难进步的,甚至根本进步不了。什么时候你学会了凡事在自己身上找原因,你才会进步。

比如,我们俩一起共事,你把事情搞砸了,我说:“都怪你!”没错,你搞砸了,是怪你。可是我们一起共事,你搞砸了难道与我无关吗?当然有关。我们是同事关系、合作关系、上下级关系,我若把好了每一关,该堵的堵,该开的开,你就不会把事情搞砸了。但是我没有把好关,该开的没有开,该堵的没有堵,我还把责任全推给你,跟别人说:“都是他的原因!”佛教为什么说万物同一体?为什么有“共业”一说?既然是同一体就有共业,既然是共业,你就不要说:“这件事完全是他的责任,与我无关。”

举个例子,前段时间厨房的饭菜总是做不好,难道责任全在典座吗?我也有责任,一开始发现他做不好,就应该把他换掉。可是我总想给他机会让他学习,通过磨炼让他进步成长,但事实证明不行。

一个人渴望进步,别人帮他就很容易;他不渴望进步,别人怎么帮他都没有用。一个渴望进步的人会善于倾听他人的意见和建议。一个自信的人往往会让别人先说。我胸有成竹,理由充分,为什么不敢让别人先说呢?不敢让别人先开口,说明自己不自信,不知道自己的理由是否充分,观点是否正确。所以讲话不要跟人抢着说,先让别人说。人家说完了,你也能发现他哪里对、哪里错。

目前东华寺的年轻人进步都很快,只要能持之以恒,保持这种速度、这种心态、这种心量,十年之后个个都是大人才!就怕你们在这里是这种状态,离开了又是另外一种状态,那就不行了!

尽管我每天都在写微博,但实际上我还是喜欢和你们当面聊天。很多东西一旦形成文字,就容易被定型,很多人就会来挑你的毛病,在你的文字上做文章。他不看你的文字是否触动了他,启发了他的某种理念,激发了他的某种灵感,让他受益了,而是找你的漏洞,看你是不是“邪知邪见”。在所谓的学佛人当中,这种心理不健康的人太多了!

过去有些人悟到这个道理后就不说话,别人也就抓不到他的把柄。只要他一开口,对于那些想伺机陷害他的人来说,要在鸡蛋里挑骨头是不愁找不到机会的。所以我们听人说话,看人家的文章,不要先挑人家的错误,而要看他的话是否触动了自己,是否启发了自己的思路,激发了自己的灵感,让自己受益了。

2012.1.12 D4zMj/lwua+U3rCif8aOKSGvV87m+9D+/q83h/8K2s4i+0O2ROmqpe8XqVrxBKOo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