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人生三阶段

早上有人问我修行有没有捷径。捷径肯定是有的,做任何事情都有捷径,学佛更有捷径。你们说,何为修学佛法的捷径?如何做才算是走捷径?过去的祖师说:“常保此心,一念万年,万年一念。”这就是修行最好最快的捷径。倘若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朝三暮四,就绕弯路了。不怕慢,就怕站。打十口井没有打出水,不如一口井打到底,这就是捷径。

现在有个统计数据,在成就了一番事业的人之中,初中生占80%,高中生占10%,小学生占10%。为什么初中生能占80%呢?初中生有一点知识,但没什么文化。文化是一种综合素质,包含的内容很广。而知识是对事物的概念和基本认知。

初中生接受的概念信息不多,思维还没有被世俗的种种概念或理念所框、所绑、所束缚,头脑还没有复杂化,往往会把事情想得很简单。他们会一边做事一边解决出现的问题,不会自我设限,是属于想得少做得多的类型,所以成功率很高。

而高中生距离大学生只有一步之遥,可以算是有一定的知识和文化,但是接受的概念多了,考虑和顾忌的东西也就多了,于是就被种种概念和框框套住、限制住了。为什么高中生想得多呢?因为他们知道自己的不足,渴望丰富自己的知识、提升自己的素质。由于过多地在文化知识上下功夫,他们的行动力就减弱了,所以成功率只有10%。

还有小学生,他们是凭机遇,凭国家的政策,凭市场的需求,凭自己的吃苦耐劳、猛打猛干,或者靠投机取巧而获得短暂的成功。但是,无论靠哪一种方式获得成功,他们的成功都不会持久,因为他们既没有知识,也没有文化素质。

还有第四种人不在这三种人之列,他们包括真正的大学者、大专家、大教授、大文学家、大艺术家等等。这类人可以引领世界,为人类的文明做导航。他们一旦成功,就会名留青史。在他们身上可以同时看到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艺术家、宗教家的影子。

一个政治家实际上就是一个思想家,一个思想家就是一个文学家,一个文学家首先是一个艺术家。宗教家就是我们通常说的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他们不仅懂人类的心理,还懂人性的特点,能医治人类心灵的疾病。

比如,鲁迅当初是打算学医治病救人的,后来他发现中国人最严重的不是身体的疾病,而是精神的疾病、心灵的疾病:中国人没有斗志,没有民族感,没有方向,所以他才弃医从文,成为影响一代文坛的伟大文学家。为什么他能成为文学家呢?因为他具备了思想家和政治家的素质,有政治家的头脑,方向感很强,国家如何发展,人类如何进步,他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和观点。所以当时的政界要员个个都敬畏他。周恩来对鲁迅有一句评价,说鲁迅一人不亚于中国的十万大军。

我们出家人实际上就是众生心灵的医生。你想成为一个优秀的心灵医生,首先必须具备丰富的人生阅历、经验和广博的知识,成为一个思想家。可是世间的事我们不可能样样都去经历、去尝试,怎么办呢?就是多读书,多观察和思考别人的经历和阅历,细细去品味、去感受,从中汲取他人的人生经验与智慧。

世间所有的事情都去经历是不可能的,很多事只要边看边思考,边做边观察,就悟到了。这个世界是属于有心人的,你有心就会得到,没有心就会失去,谁有心谁就得到。就像机遇一样,谁有心,随时做好了准备,谁就会得到;没有心,没有做好准备,机遇来了也会擦肩而过。

古今中外有一个定律:一个人在任何一个领域里想取得一番成就,成为这个领域的专家、权威、代表人物,他在这个领域里做一件事不能少于十年,少于十年是不可能出类拔萃的。因为人的智商没有多大差别,差别只在于是否专一、专注,是否有恒心、耐力。

为什么高中生、大学生、高级知识分子的成功率反而比不上一个初中生呢?因为初中生常怀自卑感,觉得自己没有知识、没有文化、没有学历,读的书太少,所以很谦虚、很谨慎。而且因为他们渴求知识、渴求文化,所以很努力。

而某些大学生、某些教授、某些专家学者,他认为:“我是权威,我是方向,这个领域由我来导航,由我说了算。”这样的人一旦成为专家,要么误人子弟,要么让人脱胎换骨。所以成功的人是行出来的。前几天我悟出一句话,写了一副对联:千贤万圣,行愿第一。为什么你能成为千贤万圣中的一员呢?因为你把行愿放在第一位。如果你想得多、说得多、行得少,怎么可能成功呢?

禅七只是一个短期的强化训练,不足以突破我们身心的极限。过去的祖师打“般舟三昧”,24小时都在用功,吃饭也站着吃,不躺下睡觉。“念佛三昧”也是24小时走着站着念佛,不坐下,不躺下。“华严三昧”也是昼夜24小时都在诵经。还没有听过“禅七三昧”。

如果我们吃完饭就打坐,不躺下睡觉,也不昏沉,我想也可以叫做三昧。如果打坐昏沉了,就起来绕佛参禅,走着参禅,或者跪着参禅。走累、跪累了,再盘起腿来参禅,我想这也可以称作三昧。只要身心统一、协调,始终处于功态之中,都叫做三昧。

如果你们有心的话,细看一下历史上成功的人,他们一般都是边做事边学习,很少听说哪一个人关起门来什么都不干,专门学习。这样反而学不到东西,无法深入体验人生,感受众生的喜怒哀乐。

一个人只有在做事的时候才知道自己缺什么,这个市场、这个社会需要什么,然后才知道自己应该如何学习才能满足市场、社会的需求。为什么青少年时都要读书呢?因为这个年龄就是人生读书学习的阶段,过了这个年龄就应该做事,过了做事的年龄就应该去修行、去探索人生。古人都是这样走过来的。人生的三个阶段:学习知识、培养能力、提升境界,都是对自我的修炼。

倘若大家真的渴望修道,出了禅堂也能保持与禅堂里一样的心态和一颗渴求“道”的心,今生成就绝对有把握!问题是,我们能否做到在禅堂里是这样的心态,到了禅堂外还是这样的心态。倘若你什么都想要,什么都想求,出了禅堂,你就什么道心都没有了。所以一个人一生之中做事只能一样一样地来,一样成功了,再追求第二样。

提起正念!参!

2011.11.25 2Zhik15gtgTgAGbeLpuJtHDB+RERNrmRcLe0+gPmj4VRY7FfrtAAtOgYO1z2GOhz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