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自序
我们为什么需要读书会

《领读中国》这本书的诞生,源自跟江苏人民出版社老总徐海先生的一次饭局。在饭局上,徐总探讨当下中国各地的读书会可谓如雨后春笋般风起云涌,这样一个现象非常值得关注,不知道他们社能不能出一本关于全国各地代表性读书会的书。

我跟徐总本来就是因为读书会而结缘——我参与创建的金陵读书会曾经多次举办江苏人民出版社“海外中国研究”丛书当中优秀作品的读书沙龙,从而赢得人民社的关注。之后,金陵读书会多次跟江苏人民社合办读书沙龙活动,均取得了良好的反响和社会效益。听到徐总有这样的设想,我自然就毛遂自荐,由自己来撰写这本书。于是双方一拍即合,很快便签署出版合同。

至于“领读中国”这个书名,“领读”二字,源于南京市阅读办主任葛继彬女士的创意。在她的倡导下,南京大大小小百余家读书会一起组成联盟,共享各种资源,把各类读书活动办得风生水起,而她特意将这样的联盟命名为“南京领读者联盟”。受她的启发,我原本的计划,是将这本书命名为“领读者”。

后来在徐总的建议之下,本书以“领读中国”的书名出版。然而需要说明的是,本书介绍的十六家读书会当中,有将近一半(七家)来自于我生活的南京,其余九家读书会尽管涵盖了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天津、杭州等中国主要城市,但以区区十六家读书会的数量和类型,完全无法涵盖中国当下读书会的全貌。如果大家能够管中窥豹,通过这样十六个案例,对中国读书会的生存状态和发展状况有一定程度的了解,那么我的目标就已经达到。

翻看这十六家读书会的案例,会发现读书会与读书会之间,在定位、活动类型、目标人群等方面,可谓是千差万别、百花齐放。这里,有定位于青年文化公益组织的嘤鸣读书会,有倡导独立思考与健全公民精神的爱思想读书会,有致力于在社会大众当中推广人文社科学术阅读的金陵读书会,有希望在高校跟社会公众之间搭建沟通桥梁的群学书院,有定位于中产阶层女性文化培育和自我意识觉醒的半城读书会,有致力于全方位提供都市大众文化休闲方式的悦的读书会……这些风格和形态各异的读书会,是中国当下都市文化的最佳代表,也是日趋开放、文明的中国社会的缩影。透过他们的执着和努力,我们理应对中国的文化复兴进程持乐观态度。

一个人自己读书,或许只是一种自我教育与提升;然而一群人一起读书,我们看到的就是城市社群和亚文化团队的兴起。事实上,这种民间社群和亚文化团队的兴起,绝不仅仅体现在读书会上。以南京为例,电影领域的后窗放映、文艺复兴电影沙龙、后视镜放映组,旅游领域的南京暴走团、重读南京寻访团等等,都已经是持续多年、非常成熟的文化团队和社群组织。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包括读书会在内的城市社群和亚文化团队的兴起,正是改变国家-社会的力量对比,构建一个成熟的开放社会的应有之义。而这,或许也是我撰写本书最重要的目的所在。

就此搁笔。

2016年10月26日晚作于竹林斋 D/EsPtkVnMvL1Sd2yepumIPROOt+OeK4uw+/K5Ao0779MNJAfa7TwZo6jzf47KsX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