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报表分析的方式是实现财务报表分析的手段。由于分析目标不同,在实际分析时必须要适应不同目标的要求,采用多种多样的分析方法,包括评价方法和预测方法。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分析方法:
比较分析法是财务报表分析中最常用的一种分析方法,也是一种基本方法。它是指将实际达到的数据同特定的各种标准相比较,从数量上确定其差异,并进行差异分析或趋势分析的一种分析方法。所谓差异分析,是指通过差异揭示成绩或差距,作出评价,并找出产生差异的原因及其对差异的影响程度,为今后改进企业的经营管理指引方向的一种分析方法。所谓趋势分析,是指将实际达到的结果同不同时期财务报表中同类指标的历史数据进行比较,从而确定财务状况、经营状况和现金流量的变化趋势和变化规律的一种分析方法。由于差异分析和趋势分析都是建立在比较的基础上,所以统称为比较分析法。
比较分析法有绝对数比较和相对数比较两种形式。
(1)绝对数比较
绝对数比较,即利用财务报表中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绝对数进行比较,以揭示其数量差异。例如,企业去年实现的总资产合计数为人民币5 000万元,今年的总资产合计数为人民币4 000万元,则今年与去年总资产的绝对差异额为人民币-1 000万元。
(2)相对数比较
相对数比较,即利用财务报表中有相关关系的数据的相对数进行比较,如将对绝对换算成百分比、结构比重、比率等进行比较,以揭示相对数之间的差异。例如,企业去年的营业成本占营业收入的百分比为80%,今年的营业成本占营业收入的百分比为75%,则今年与上年相比,营业成本占营业收入的百分比下降了5%,这就是利用百分比进行比较分析。对某些由多个个体指标组成的总体指标,可以通过计算每个个体指标占总体指标的比重,进行比较,分析其构成变化和趋势,这就是利用结构比重进行比较分析。也可以将财务报表中存在一定关系的项目数据组成比率进行对比,以揭示企业某一方面的能力,如偿债能力、运营能力等,这就是利用比率进行比较分析。
比较分析法可以分为结构分析法、横向分析法、纵向分析法和生命周期分析法、可持续性分析法及质量分析法等主要方法(详见后面各章节内容)。
比较分析法只适用于同质指标的数量对比,因此,在运用此法时应特别注意相关指标的可比性。具体来说应注意以下几点:
(1)指标内容、范围和计算方法的一致性
比如,在运用比较分析法时,要大量运用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等财务报表中的数据,必须注意这些项目的内容、范围及使用这些项目数据计算出来的经济指标的内容、范围和计算方法的一致性,只有具有一致性才具有可比性。
(2)会计计量标准、会计政策和会计处理方法的一致性
财务报表中的数据来自账簿记录,而在会计核算中,如果会计计量标准、会计政策和会计处理方法发生变动,则必然影响数据的可比性。为此,在运用比较分析法时,必须将发生变化的不具可比性的数据进行调整,使之具有可比性才可以进行比较。
(3)时间单位和长度的一致性
在采用比较分析法时,必须注意使用数据的时间及其长度的一致,包括月、季、年度的对比,不同年度的同期对比,特别是本企业的连续数期对比或本企业与先进企业的对比,选择的时间长度和选择的年份都必须具有可比性,这样可以保证通过对比分析作出的判断和评价具有可靠性和准确性。
(4)企业类型、经营规模和财务规模及目标大体一致
这主要是指本企业与其他企业对比应当注意一点,只有大体一致,企业之间的数据才具有可比性,比较的结果才具有实用性。
比率是两个数相比所得的值。任何两个数字都可以计算出比率,但是要使比率具有意义,计算比率的两个数字就必须相互联系。比如,一个企业的产品年产量和职工人数有关系,通过年产量和职工人数这两个数字计算出的比率,就可以说明这个企业的劳动生产率。在财务报表中,这种具有重要联系的相关数字比比皆是,可以计算出一系列有意义的比率,这种比率通常叫做财务比率。利用财务比率,包括一个单独的比率或者一组比率,以表明某一个方面的业绩、状况或能力的分析,就称为比率分析法。
比率分析法是财务报表分析中的一种重要方法。由于比率是由密切联系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相关数字计算出来的,所以通过比率分析,往往利用一个或几个比率就可以独立地揭示和说明企业某一方面的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或者说明某一方面的能力。比如,总资产报酬率可以揭示企业的总资产所取得的利润水平和能力;投资收益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投资者的获利能力,如此等等。比率分析法揭示信息的范围有一定局限,只适用于某些方面。在实际运用比率分析法时,必须以比率所揭示的信息为起点,结合其他有关资料和实际情况,作更深层次的研究,才能作出正确的判断和评价,更好地为决策服务。因此,在财务报表分析中要重视比率分析法的应用,又要和其他分析方法密切配合,合理运用,以提高财务报表分析的效果。
在比率分析法中应用的财务比率有很多,为了有效应用,一般要对财务比率进行科学的分类。但目前还没有公认的、权威的分类标准。比如,美国早期的会计著作对某一年份财务报表的比率分类中,将财务比率分成五类:获利能力比率、资本结构比率、流动资产比率、周转比率和资产流转比率。在这五种比率中又包括一些具体比率。这种分类现在已经不多见了。英国特许公认会计师公会编著的特许公认会计师公会(the association of chartered cetified accountant,ACCA)财务资格证书培训教材《财务报表解释》一书中,将财务比率分为获利能力比率、清偿能力比率、偿债能力比率、资产运用效率比率(亦称营运能力比率)及获现能力比率。本书采用我国的分类标准。在本书的以后章节中对这几类比率的分析方法将作具体的介绍和说明。
因素分析法也是财务报表分析常用的一种技术方法,它是指把整体分解为若干局部的分析方法,具体包括比率因素分解法和差异因素分解法。企业的活动是一个有机整体,每个指标的高低,都受不止一个因素的影响。从数量上测定各因素的影响程度,可以帮助人们抓住主要矛盾,或者更有说服力地评价企业状况。
比率因素分析法是指把一个财务比率分解为若干个影响因素的方法。例如,资产收益率可以分解为资产周转率和销售利润率两个比率的乘积。在财务报表分析中,财务比率的分解有着特殊意义。财务比率是财务报表分析的特有概念,财务比率分解是财务报表分析所特有的方法。企业的偿债能力、获利能力、营运能力等是用财务比率评价的,对这些能力的分析必须通过财务比率的分解来完成(详细分析请参考后面各章节的相关内容)。财务分析中著名的“杜邦分析体系”就是比率因素分析法的代表。因此,许多学者认为,财务报表分析最重要的方法就是比率分析(包括比率的比较和比率的分解)。
定基替代法是测定比较差异成因的一种定量方法。按照这种方法,需要分别用实际值替换影响因素的基数(可以是历史数、预算数等),以测定各因素对财务指标的影响。
案例【1-1】某公司的2011年度产品销售收入与预算产品销售收入的比较数据如表1-1所示。
表1-1 某公司2011年实际与预算产品收入情况分析表
可以看出,该公司2011年度实际实现的产品销售收入比预算金额超了4 000万元,下面用定基替代法计算超额完成预算的各项影响因素。
销售数量变化引起的收入变化:(60 000 000-50 000 000)×10=100 000 000(元)
销售价格变化引起的收入变化:(9-10)×6 000=-60 000 000(元)
数量和价格共同引起的变化:100 000 000-60 000 000=40 000 000(元)
这种分析方法得出的差异,是“纯粹”的价格和数量差异,这两种差异之和等于总的差异额。
在实际分析中,上述比较分析法、比率分析法、因素分析法往往是结合使用的。例如,在比较之后需要分解,以深入了解差异的原因;分解之后还需要比较,以进一步认识其特征。不断地比较和分解,构成了财务报表分析的主要过程。此外,在财务报表分析中,有时还使用回归分析、模拟模型等技术方法。除了大量使用上述定量分析方法,也常采用演绎推理等定性分析的方法。例如,对于财务报表质量分析,就要以资产、利润、现金流量等概念为研究起点,逐渐推理并展开研究,形成较为完整的分析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