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3.4 资产负债表的局限性分析

本章前面的内容我们重点分析了资产负债表的性质和作用,资产负债表对会计信息的重要性及资产负债表的格式对会计信息的认知差异。我们清楚了资产负债表在财务报表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但我们也应该客观认识到,资产负债表也存在着明显的局限性。这些局限性主要体现在不能真正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不能精确反映非量化的财务信息等。

3.4.1 资产负债表反映财务状况的局限性分析

会计人员在会计处理时,资产的入账价值原则上一般采取的是根据资产取得时实际发生的各种成本入账。这样一来,资产负债表中的大部分资产项目都是以历史成本入账。而普遍存在的通货膨胀对历史成本造成了强烈的冲击,使得各时期的历史成本的货币购买力失去可比性,当初取得资产的成本同它们的现行成本产生越来越大的差距。在通货膨胀环境下,如果再按历史成本原则编制企业的财务报表,不仅会影响到财务报表所有项目计量的真实性,而且也会使得某些个别资产的历史成本明显地脱离显性价值,从而影响了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准确性与可靠性。

资产负债表中还有一些项目是按照公允价值计量的。如交易性金融资产、投资性房地产等,的确,公允价值如果运用得当,能大大提高会计信息的有用性。但是,如果企业不恰当地运用公允价值,那么,对公允价值的滥用反而会导致会计信息成为“数字游戏”,违背公允价值的精神和目标。

资产负债表中还有一些项目是根据会计政策和估计来进行会计处理的。如固定资产折旧假设是按平均年限法计算,那么资产负债表中反映出的固定资产净额与该资产在市场上的实际价值可能完全不符,此时资产负债表中所反映的根本不是资产的实性资产,而是一项标准化的结构(非实性资产)。

3.4.2 资产负债表的“非量化”性分析

会计处理的记账原则是以货币为计量单位。基于这一会计原则,资产负债表作为反映某一时点企业财务状况的重要财务报表,就必然会遗漏许多无法用货币进行计量的资产项目,如企业的信誉、品牌、商标权、员工素质、企业文化等,这类企业重要性资产统统都与企业的盈利能力息息相关,但由于国际上目前没有统一的计量标准,也确实无法用货币进行数量化,因此造成了资产负债表仅能反映量化资产,而不能反映出企业的“非量化”资产。

3.4.3 资产负债表的主观性分析

根据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会计人员在进行会计处理时,往往对资产项目是采取估计方法进行的。例如,资产减值准备、固定资产折旧和无形资产摊销等,尽管是企业根据当时的情形合理估计的,但这些估值难免带有管理层和会计人员的主观性,这种主观性也必然会影响到资产项目的客观性,直接影响了资产负债表所反映的会计信息的可靠性。

3.4.4 资产负债表的间接性分析

由于资产负债表反映了企业某一时点的财务状况,是报表分析者进行财务报表分析的重要基础之一。但在实际工作中,企业管理层可能迫于某种压力,如盈利压力或偿债压力,对报表进行加工或粉饰,这样就直接导致资产负债表所提供的会计信息得不到直接披露,甚至故意引起报表使用者的“误解”。对于资产负债表的这种间接性,其必然结果是无法真实反映出企业的财务状况。 iYlcSD7Yk3spwNo32NU2ebr0cH+18LSK9wnMzQijm/fEo2FT2IaiYa/8iRnHrG6Q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