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要求我们在实践中,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毛泽东早在1941年所作的《改造我们的学习》的报告中就对“实事求是”做了精辟的论述,指出了作为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的“实事求是”的实质,集中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根本要求。正如邓小平所说:“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毛泽东同志用中国语言概括为‘实事求是’四个大字。实事求是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这就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
邓小平同志对党的思想路线的贡献,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重新确立了党的思想路线;二是在实事求是前面强调了解放思想,从而丰富与发展了党的思想路线。
1.重新确立党的思想路线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党和国家面临着百乱待理、百废待兴的局面。一方面,有人提出“两个凡是”的思想;另一方面,一些人产生了对毛泽东思想、对党的领导、对社会主义的怀疑乃至否定的情绪。面对这种复杂的历史局面,邓小平以马克思主义战略家的远见卓识敏锐地认识到,要解决面临的各种困难和问题,开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必须首先解决思想路线问题。这是因为,“不解决思想路线问题,不解放思想,正确的政治路线就制定不出来,制定了也贯彻不下去”
。对于“两个凡是”的思想,邓小平一开始就明确反对。他在1977年5月指出:“彻底的唯物主义者,应该像毛泽东同志说的那样对待这个问题。马克思、恩格斯没有说过‘凡是’,列宁、斯大林没有说过‘凡是’,毛泽东同志自己也没有说过‘凡是’。”
他还说自己提出要准确地、完整地理解和掌握毛泽东思想体系,不赞成“两个凡是”的意见和主张“是经过反复考虑的”。
1978年初,我国掀起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大讨论,讨论的焦点就是判断真理的标准是什么,是把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只言片语作为判断真理的标准,还是实事求是,还马克思主义以本来面目,以实践作为判断真理的唯一标准。以真理标准的讨论为契机,全国兴起了一场新的思想解放运动。它以新的历史条件为依托,以恢复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本来面目为主要内容,以探索中国社会主义道路如何走为主要方向。在这场大讨论中,邓小平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1978年9月,他明确指出:“怎么样高举毛泽东思想旗帜,是个大问题……什么叫高举?怎么样高举?大家知道,有一种议论,叫做‘两个凡是’,不是很出名吗?凡是毛泽东同志圈阅的文件都不能动,凡是毛泽东同志做过的、说过的都不能动。这是不是叫高举毛泽东思想的旗帜呢?不是!这样搞下去,要损害毛泽东思想。”
1978年12月13日,在中共中央工作会议闭幕会上,邓小平作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系统论述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以及两者之间的辩证关系。邓小平的这次讲话成为后来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题报告,不仅恢复了毛泽东思想的本来面貌,也为重新确立党的思想路线奠定了坚实基础,被全党认可,使全党在如何对待毛泽东思想的问题上达成了空前共识。
2.将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并提
邓小平对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贡献还体现在他提出、论证和坚持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辩证统一上。邓小平认为,实事求是离不开解放思想。他指出:“思想不解放,思想僵化,很多的怪现象就产生了。”因此,不打破思想僵化,不大力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就恢复不起来,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就没有希望。“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只有解放思想,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才能顺利发展,我们党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理论也才能顺利发展。”
邓小平还对解放思想的科学内涵做了阐释:“我们搞四个现代化,不开动脑筋,不解放思想不行。什么叫解放思想?我们讲解放思想,是指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邓小平认为,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是辩证统一的,二者相互依存、相互渗透。首先,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前提。邓小平说:“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首先是解放思想。只有思想解放了,我们才能正确地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解决过去遗留的问题,解决新出现的一系列问题,正确地改革同生产力迅速发展不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确定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具体道路、方针、方法和措施。”
其次,实事求是是解放思想的根本要求。邓小平说:“解放思想必须真正解决问题。”也就是说,我们在认识和实践中,离开了实事求是,脱离实际,违背客观规律,也不是科学意义上的解放思想,只能导致主观主义,盲目蛮干。只有真正做到了实事求是,才达到了解放思想的根本要求。
邓小平对我党思想路线的内涵做了完整的新概括。他说:“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这就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
根据他的这一论述,在党的十二大通过的党章中明确规定:“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党的十四大在《中国共产党章程》总纲中,又在这条思想路线之前,加了一个总概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形成了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13年来,江泽民在卓有成效地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把党的思想路线发展到一个新的境界。他最深刻的创新,就是在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中,提出了“与时俱进”。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他指出“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2002年4月《在西安主持召开西部大开发工作座谈会时的讲话》中指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既要坚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又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时隔一个月以后,他在《在四川考察工作时的讲话》中进一步强调“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做到与时俱进、开拓进取。”他在“5·31”讲话中更明确表示:“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弘扬与时俱进的精神,是党在长期执政条件下保持先进性和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江泽民在为党的思想路线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的同时,还对贯彻和发展党的思想路线的重要性做出了新的概括,从而更加完整地表达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江泽民同志将“与时俱进”的科学内涵概括为:“与时俱进,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能否始终做到这一点,决定着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
这就表明了江泽民同志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强调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问题,其实质是回答了主观与客观相符合的程度问题,回答了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的问题,从而为推进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提供了理论依据。由此可见,与时俱进的科学内涵就在于我们党在全部理论和工作中一定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1.提出了“求真务实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内容”的科学论断
2004年1月12日,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六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上,针对当时党内存在的追求表面文章,不讲实际效果、实际效率、实际速度、实际质量、实际成本的形式主义和说空话、说大话、说假话的恶习,指出:“求真务实,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一以贯之的科学精神,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内容,也是党的优良传统和共产党人应该具备的政治品格。”“认识规律、把握规律、遵循和运用规律,是坚持求真务实的根本要求。”“在全党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关键是要引导全党同志不断求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之真,务必坚持长期艰苦奋斗之实;求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之真,务必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之实;求人民群众的历史地位和作用之真,务必发展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之实;求共产党执政规律之真,务必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之实。”
从胡锦涛的论述来看,求真务实是对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与脚踏实地的实干精神的结合。“求真”就是从实际出发,探索和把握事物的规律、真理。“务实”就是把求真得来的规律、真理付诸实践,指导工作,取得实效,把中央的好思路好政策好措施真正落实。由此可见,求真务实是对实事求是的进一步发挥,它的贡献主要在于沟通了主观认识与客观实践的联系,使党的思想路线具有了实践属性。坚持党的思想路线不仅仅是为了“求真”,同时也包括用通过“求真”获得的正确理论来指导我们的工作。
2.提出了“解放思想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本质要求”的重要思想
2007年6月25日,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党校的讲话,深刻阐述了事关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若干重大问题,其中对解放思想的论述,对深刻理解和切实贯彻党的思想路线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胡锦涛指出,解放思想,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应对前进道路上各种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开创事业新局面的一大法宝,必须坚定不移地加以坚持。把解放思想提升为党的思想路线的本质要求,是对解放思想的新定位,是对党的思想路线的新认识、新贡献。党章明确指出:“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贯彻党的思想路线,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他又进一步指出:“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全党同志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十七大报告关于“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的科学论断,不仅是对于解放思想的最新定位,也是对于党的思想路线的最新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