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水、水资源不仅是农业的命脉,亦是生命之源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命脉。我国的基本水情是:人多水少,人均水资源量仅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1/4,时空分布极不均匀,产业、人口配置与水资源分布错位,水体污染严重,水利用效率低(单位水量产出的粮食和GDP约为世界平均值的1/3);近年来水旱灾害更趋频繁,一直多雨的大西南,连续几年秋冬春三季连旱,始于2011年秋冬的云南大旱,至今尚未完全解除……阵阵警钟提示国人:兴水利、除水害,科学节约用水,是务实基础、强本固基、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必须尽快补上的“短板”,是实现可持续发展应尽快解决的瓶颈制约。

新世纪第二个十年肇始,中共中央国务院以一号文件的形式颁发了《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这是新中国成立62年来中共中央首次系统部署水利改革发展全面工作的决定。文件明确了新形势下水利的战略定位,制定和出台了一系列针对性强、覆盖面广、含金量高的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新政策、新举措。文件指出,加快水利改革发展,不仅事关农业农村发展,而且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不仅关系到防洪安全、供水安全、粮食安全,而且关系到经济安全、生态安全、国家安全。要把水利作为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优先领域,把农田水利作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任务,把严格水资源管理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举措,大力发展民生水利,努力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水利现代化道路。

同年7月8日召开了“中央水利工作会议”,提出了未来十年基本建成防洪抗旱减灾、水资源合理配置与高效利用、水资源保护与水体健康保障和推进水利科学发展的制度、体制、机制四大体系的工作奋斗目标;明确了科学规划、统筹安排、因水制宜、量水而行,兴利除害并举、防灾减灾并重、标本兼治、综合治理、节水优先、强化保护等治水、管水、用水的原则和思路;明晰了创新水利发展体制、机制的改革方向与路径,明确了在水权清晰的基础上,建立“用水总量控制”、“用水效率控制”和“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项制度,构建相应的生态补偿和水价调节机制。

正当四川等西部省(市、自治区)和其他兄弟省、市结合各自区情,贯彻中央水利工作会议和一号文件之时,《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与水资源问题研究》问世,该书是西南财经大学博士生导师徐承红教授领衔的四人科研团队,综合运用区域经济、自然资源价值与产权、水环境容量与水资源优化配置等理论、方法,共同研讨、合作撰写的专著,从学理上对水资源的概念、特性,我国水资源开发利用管理的现状、存在问题、改革方向,以及水资源综合管理、水价、水污染与排污权交易等给出了系统缜密的阐释,翔实地评价了欧、美、日、澳等6国水资源利用管理制度与经验。

特别值得关注的,一是本书认为水资源综合管理符合水资源的自然属性,是确保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是提高水管理效率、水资源高效配置的重要方法,也是国际水资源借鉴发展的普遍趋势;水权和水市场建设是进一步合理配置水资源的有效办法,水权转让是弥补由于信息不完全产生的“政府失灵”的一项措施,水市场的建立可以促使水资源使用向效率高的地区、行业和用户转移;水价的实质是水资源稀缺性与非排他性产权建立的产物,它体现了水资源所有者与使用者之间的经济关系,是排他性水权在经济上得以体现的具体结果,也是水资源有偿使用和有偿转让的具体表现;解决水资源利用中的排污权交易问题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本书认为我国水污染物排污总量需要控制,在进行排污权的初始分配时需要遵循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其解决的路径应该包括清洁生产、发展绿色经济、推广生态产业、节水、完善相关法律、建立排污权市场、建立应急机制等。二是本书研究了区域经济发展与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关系,认为其关键点是区域经济的发展是以资源的承载力为前提的。在注重区域经济增长的同时,要注重资源的保护和治理,使区域经济发展同保护资源之间保持动态协调与平衡,从而达到保证区域经济发展与资源保护的双重目的。实现区域经济与资源可持续利用是关系区域经济发展道路的重大问题,必须从长远的、全局的、战略的高度来研究它的实现途径。一个流域、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要充分考虑水资源条件,按照水资源状况筹划经济社会发展布局。缺水地区要限制高耗水的工业、农业,鼓励发展高科技的产业;水资源丰沛地区,在处理好排污的基础上,则可以多上一些高耗水产业。这样,各地区各流域之间由于自然的差别带来产出的多样化,从而形成各展所长、优势互补的区域特色经济,充分满足社会的各种需求,达到社会生产的高效益。另外,书中还以大量篇幅对西部地区特别是四川省的水资源开发利用管理的现状与问题进行了深入剖析,以西部地区水资源承载力为实证案例通过建立水资源协调发展模型及对西部地区水资源利用协调发展的分析研究了区域经济发展与水资源利用和管理之间的关系,有针对性地围绕提高西部地区水资源承载、支撑发展的能力,提出了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中水资源开发利用模式和政策措施,诸如西北和内蒙古如何克服资源性缺水,西南和广西如何重点克服工程性缺水等。

相信本书的出版,对读者学习、领会、贯彻中央一号文件有所禆益;更希望以本书的出版学习为起点,在作者和四川等西部地区从事水利、水务工作的读者间,构建起理论实践联系互动机制,为神州大地红河安澜、泽润沃野、水惠民生的美好前景的早日到来,共同贡献才智。


2012年9月于北京

序言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前副会长,博士生导师。 N3V5XJFrUs6qBiNhApeo0QgBFbcTaXnJYFll5skOyJV/SJhJKp6JLuAQGB47IKiJ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