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后金融危机时代民营企业海外并购的现状分析

黄子涵

(宜宾学院 经济与经管学院2009级硕勋励志班 四川宜宾 644000)

【摘要】 在2008年爆发的全球金融危机以及目前的欧债危机影响下,海外资产处于低估值阶段。海外企业资金短缺,营运困难,这给中国企业带来了契机,也引发海外抄底冲动。但是在后金融危机时期,海外并购风险不可轻视。本文对民营企业在后金融危机时代海外并购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对中国民营企业在此特殊背景下如何危中取机提出了一些探索意见。

【关键词】 后金融危机时代 民营企业 海外并购

一、后金融危机时代民企海外并购的有利环境

(一)国内环境提供的有利环境

1. 人民币升值和国内资本市场完善

国内资本市场在近几年逐步发展:股票市场层次不断增多,尤其是深圳创业板的推出为我国有机联系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健全做出了巨大贡献,同时债券市场的发行规模也在逐步扩大。这些都为民企海外并购提供了多渠道融资方式。

人民币兑换美元汇率从2008年的6.850 5升值到2012年5月31日的6.335 5,虽然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人民币汇率走势相对平稳,但是由于中美贸易摩擦不断升温,2012年5月25日中国向美国提起磋商,正式启动世贸争端解决程序,原因就是美国对华22类产品采取反补贴调查。由此看来,人民币仍然面临一定的升值空间。李玉梅、桑百川(2010)研究指出,中国的资本市场运转基本正常,高达两亿美元的外汇储备以及人民币升值为我国企业进行海外并购提供了有利条件。的确,由于美元资产的相对贬值以及欧债危机引起的欧元资产的贬值,而人民币又在不断升值,这样的国际形势将更有利于有雄厚资金实力的中国民营企业拓展海外市场,以求得全球范围内的资金技术支持。

2. 国内市场潜力大和外汇储备丰富

全球金融危机及欧债危机的影响使得本土市场需求不足问题日益突出,海外企业要想扩大规模开拓中国市场,则将中国作为首选并购方是它们的不二选择。因为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而且在后金融危机时代的背景下,存在着巨大的市场潜力。企业所受创伤较小,资金充足且成本低,具有海外并购实力。同时,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年底,中国已拥有31 811.48亿美元的外汇储备,面对美元贬值,中国企业“走出去”的道路将更加平坦。

(二)金融危机、欧债危机提供的有利条件

1. 海外并购成本降低

面对金融危机、欧债危机的影响,海外资产处于低估值状态,中国企业迎来契机,引发海外抄底冲动。杨行翀(2011)指出在金融危机冲击下,许多海外股市大幅缩水,上市公司资产价格大幅降低,这些公司为了渡过难关,选择“贱卖”公司资产或者控股权,为我国部分资金充足又想拓宽海外市场的民营企业提供了低成本收购的绝佳机会。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研究员梅新育2012年5月做客中新网时表示,金融危机使得许多公司的市盈率大幅下降,因而海外企业收购价格估值处于低估值状态,这时并购对象的股东和管理层更看重并购的时效性,从而使并购的交易总成本相应降低。欧债危机对于欧洲企业来说,受到了巨大打击,它们不但给中国企业去收购其在中国的子公司提供了机会,而且也为中国企业低成本收购它们的母公司提供机会。

2. 海外企业受到打击,竞争对手减少

部分反并购策略由于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而无法展开,从而客观上有利于民企收购战略的实施。例如自身实力受到打击,被收购企业母公司无法重整旗鼓。梅新育指出,要想帮助在华子公司的母公司脱离困境,唯一有效的方法就是让中国企业收购或中国管理层集资收购。同时,金融危机不仅使参与并购的竞争者数量减少,而且竞争对手的实力也受到打击,以前美国跨国企业在国际并购市场上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如今自身难保,流动资金短缺,不仅没有能力进行并购,甚至还有被收购的危险。比如2011年10月,西班牙NH酒店连锁集团被迫重新修订与中国海航酒店集团于2012年5月签署的合作协议,预计2012年12月15日之前完成收购,原因就是受西班牙股市震荡的影响;浙商民企代表吉利收购全球第二大自动变速器制造企业澳大利亚DSI公司等,都是典型的案例。

3. 海外劳动力成本降低

金融危机、欧债危机使得海外失业率猛增。根据美国劳工部公布的相关数据显示,2009年10月金融危机导致美国失业率上升到10.2%,创26年来新高。同时由于欧债危机,国际劳工组织2012年5月22日公布统计报告称,欧洲青年失业率上升到26.5%,是全球增长最快的,并且还会增高。失业率的上升降低了劳动者的实际收入与预期收入,为改善就业状况,原来在谈判桌上棘手的认识问题,现在也变得和平、友好。而恰巧民企海外业务开展的重要阻力是国际人才相对缺乏,这样,金融危机、欧债危机就为民企创造了以低成本引进国际顶尖人才的有利环境,对海外企业中的关键技术人员与高级管理人员而言,民企具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则民企顺理成章地留住了精英人才,为日后在海外大展宏图提供了智力保障。

(三)中国民营企业自身实力增强

十一届三中全会大力推行改革开放,中国民企在规模、科技创新、核心竞争力上迅速提升。孙晓华(2010)研究指出,我国66%的专利发明、74%的技术创新以及82%的新产品开发都来自以私营企业为主的中小企业,即民营企业。2008年有245家民企跃居上规模的500强民企而成为高新技术产业,有209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有32家的关键技术是自主研发的。这充分说明了中国民营企业的竞争实力在不断增强。同时一些比较大的、比较好的民营企业,产权关系清晰,在企业战略、投资决策、经营运作和用人制度上拥有自主的决策权,对于市场信息能够快速地传递与处理,并能够在国际市场的变换中及时调整经营战略,对于一些规模较小的竞争,民企也能处理得得心应手。因此,民企具有较强的适应国际形势变化的能力。

二、加快海外并购的对策和建议

(一)加强法律完善,提供政策支持

刘荻(2010)研究指出,中国已逐步出台一些外资企业并购中国企业的法律,但有关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规定却极为缺乏。所以,笔者认为,由于民企海外并购在法律上的障碍,中国政府相关部门应从战略的角度考虑,出台一些符合国际管理的对外投资法律。从立法的角度,中国对民企海外并购进行明确规定(如税收政策、资金融通、外汇管制等),以创造有利的宏观环境。从而实现民企海外并购管理上的法制化和规范化。从政策上,李惠楠、徐莉莉(2012)指出,应鼓励国内金融机构对企业信贷的扶持力度,特别是对民营企业,融资门槛高、渠道窄成为其难以突破的融资瓶颈。鼓励金融产品创新,逐步完善金融工具组合,有利于拓宽企业融资渠道,有效规避风险,进而为民企提供良好的资金支持。所以,笔者认为,政府应当提高服务水平,如拓宽海外并购融资渠道、增设风险应对保险品种、对民营企业的海外资产给予政治上的保护等。

(二)制定科学的战略规划,谨慎选择投资目标

从企业战略角度分析,海外并购并不是对任何企业都适用,因此,民营企业在进行海外并购前应做一个权衡的考虑。首先,对于主营业务收入比较稳定、国内资本结构比较健全的企业,进行海外并购成功的可能性较大;其次,要有国际化的视野,根据国际投资市场的竞争状况合理确定并购目标,明确并购公司所在地的政治、经济、人文环境等;最后,要想成功进行海外并购,还应具备高超的战略规划与管理能力、先进的重组整合理念等。因此,对我国民营企业来说,一要加强并购前的调查准备工作,对并购国目标企业进行全面的考察评估,了解并购国资本市场运行情况,合理制定长期发展规划,尽量避免并购后的潜在风险。任潇潇(2010)研究指出,知己知彼者是并购的优先考虑对象,吉利在世界上名不见经传,之所以能吸引到两大金融巨头与之合作,就在于吉利在收购战之前长达7年的充分准备。二要明确企业自身经营发展目标,尤其是在国际市场上企业的发展方向,为科学制定海外并购战略。三要大力推行“走出去”的战略,如建立企业境外营销网络、设立企业境外生产基地、设立经贸合作区、建立境外研发基地等。

(三)强化并购整合策略

对整合风险进行综合评估,是有效制定整合风险应对策略的关键。秦米源(2010)研究指出,由于两家企业原业务经营、管理模式、企业文化等方面还存在显著差异,要成为一家企业,就必须进行整合。因此,适当地选择并购目标只是一个良好的开端,合并和收购,最终实现协同效应,更取决于整个合并后的企业管理战略调整和组合。所有的并购企业成功的关键几乎都在于有效的管理整合。并购之后,将输入的先进管理模式、管理思想及时有效地进行融合,在把握产业结构变动趋势的基础上,为形成更全面的综合竞争能力,应对被并购企业的经营战略采用长期的战略发展观进行调整,确保并购双方的核心能力同时得到提高。

优秀的人力资源能给企业创造更高的价值,而获取一些优秀的人力资源、提升自己的人才储备的有效方法之一就是通过海外并购。但是,人力资源整合并不是容易的事,应做到以下几点:在人员岗位的重新编制上要做到公平公正,比如在自身人才培养方面,企业应注重培养熟悉国外法律、经济、文化的复合型人才,从而提升自身竞争优势。同时,为保证企业并购后运营的连续性,避免企业员工集体跳槽,可以通过提供比同行业竞争对手更丰厚的待遇来留住企业中的高级管理人员和尖端技术人员。此外,所设计的绩效评价体系尽量与被并购企业原有的社会文化相适应,最大限度地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发挥出团队的协作能力。

(四)善用“三力”,全面提升

首先,充分利用合作关系的力量。目前,民企通过各种契约方式,形成多种主体参与的追求共同发展、互利互惠、长久的战略合作关系,这样不仅可以使民企获得先进的技术支持、强大的核心竞争力,而且降低了国际化经营风险,顺应了“走出去”的战略要求,并可以建立更为灵活的合作关系。例如,到海外开展全面的股份或资产并购,探索更加有力的战略联盟方式(如品牌收购式联盟、技术合作式联盟、合资经营式联盟、市场互换式联盟等)。

其次,善于运用巧力。所谓“巧力”,需要民企开动脑筋充分发挥其聪明才智,灵活变通,适时运用“巧力”规避风险,增加收益。例如,为了避免一些对中国有意识形态偏见的国家形成的意识形态风险,可以通过把投资转向第三方国家,从形式上改变资本本源地;由于民间和非官方色彩浓厚,民企分散“走出去”不易被境外企业所接受,所以,一些民企与国企合作,成为国企事实上的先锋与战略合作伙伴,共享“走出去”战略;还有一些民企通过不同的机构组织进行税收筹划,这样就合法地规避了东道国与投资国的财务规则,获得了更多的利润空间。

最后,适当借用外力。事实证明,专业机构的协助是成功“走出去”的关键因素。在企业进行海外拓展的过程中,经验丰富的律师事务所和会计师等提供准确的指导,以其专业经验最大限度地帮助解决各种问题,专业咨询机构的提示和引导在事前、事中、事后都扮演着一个关键的角色。

结论

民营企业作为新时期经济发展的生力军,在国民经济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在海外并购中也是积极作为。但是,我们必须清楚看到我们还处在初级阶段,未来的发展中更加需要各种强有力的金融工具作为支持。既要把握并购良机,又不能冒失行动,必须充分考虑各种潜在风险,面对后金融危机这把“双刃剑”,要善于抓住机遇,积极提高企业国际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李玉梅,桑百川.后金融危机时代企业海外并购的风险与对策[J].国际经济合作,2010(12):29-33.

[2]杨行翀.后金融危机时代民营企业海外并购的风险与控制[J].商业会计,2011(1):42-44.

[3]孙晓华.中国民营企业海外并购策略[J].中国金融,2010(3):12-13.

[4]刘荻.浅论我国民营企业海外并购的内部条件及对策[J].经济管理者,2010(1):173-174.

[5]李惠楠,徐莉莉.海外并购:后金融危机时期的前进之路[J].经济纵横,2012(6):157.

[6]李自杰,李毅,曹保林.金融危机下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特点、问题及对策研究[J].经济问题研究:152-157.

[7]秦米源.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企业海外并购的困境和对策[J].广西社会科学,2010(6):48-51. +sMoldT0t7XQBqc3zi5EUiozb4K05qhrX8b01IXJ/0WbyDbz+hLy5EUXsMHR/YZ9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