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盈余对投资者、债权人具有重要的决策价值,同时也是资本市场发行审核与监管的重要参数。国内外一系列会计舞弊事件 充分说明财务舞弊、过度盈余管理等诸多因素导致的盈余质量低劣已经成为资本市场上的一个世界性难题。因而,如何鉴别、评价盈余质量以防范舞弊和欺诈,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维护正常的市场秩序?这些问题已引起世界各国理论界、实务界及监管部门的高度关注。
我国资本市场广泛存在的上市公司财务欺诈、会计作假严重误导了投资者、债权人等相关利益者的决策,损害了投资者尤其是中小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对企业自身的发展也造成了巨大的隐患,并最终制约其可持续发展;同时也破坏了资本市场的正常秩序,降低了资本市场的资源配置效率,制约了整个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因此,对上市公司盈余质量评析和治理相关的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已经成为目前财务界的一项重要而迫切的研究课题,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国际上对盈余质量的研究也就是近二三十年来的事情,尤其是近年来,面对当前资本市场严重的舞弊现状,针对会计盈余质量的研究在国外得到了空前的重视。2002年1月,美国会计学会(AAA)专门设立“盈余质量”项目,对盈余质量的各个方面进行深入的研究。2003年在美国会计学会年会上,盈余质量又成为一个重点讨论课题。我国对盈余质量的研究起步较晚,近年来学术界也取得了不少有价值的研究成果,但总体上国内现有对盈余质量的研究尚有待深入和系统,理论研究与市场实践的结合尚存在脱节现象,对盈余质量的评价与度量的准确性也存在争议,相关研究领域亟须进一步拓展。
本书是作者在认真撰写博士论文并充分吸收论文答辩委员会和相关专家学者的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经过精心修改完善而成的一本学术专著,作者在上市公司盈余质量评价与治理方面进行了富有意义的探索,并取得了一些很有价值的研究成果。本书的创新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本书较客观、全面地提出了盈余质量的新概念,构建了盈余质量综合评价模型,并利用实证方法充分证明了该综合评价模型的有效性。作者关于盈余质量概念的创新,改变了许多学者在盈余质量的概念问题上定义片面、各执一词、争论不休的局面。在充分分析国内外相关文献对盈余质量内涵表述的基础上,结合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和我国会计准则对会计信息质量的相关要求,开展盈余及盈余维度的研究,在此基础上客观、全面地提出了新的盈余质量的概念界定。本书立足我国证券市场,尝试利用因子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法,随机抽取样本,构建了盈余质量综合评价模型,并通过实证研究充分证明了该综合评价模型的有效性,克服了目前单指标评价盈余质量的片面性和利用多指标模型评价盈余质量时存在的指标选取不够科学合理、缺少有效性论证的弊端。该模型可以更准确、更全面地对上市公司的盈余质量做出科学评价,以利于相关利益者决策之需要。
第二,本书从理论和案例两个方面系统论述了基于财务报告视角的盈余质量分析思路与方法,首次提出并详细阐述了在币值变动条件下进行盈余质量分析的原理、步骤和方法,以及在关联交易条件下进行盈余质量分析的方法和步骤。通货膨胀是新兴经济体在经济快速发展中普遍存在的顽疾,我国也不例外。如何在币值变动背景下进行财务分析,尤其是进行盈余质量的分析?是一个值得关注的研究问题;上市公司间不当的、非公允的关联交易是在我国固有制度背景下形成的一个十分严重而普遍的问题。作者立足我国资本市场实际,在列示不当的、非公允的关联交易的表现形式的基础上,提出并论述了在关联交易条件下进行盈余质量分析的思路、方法和步骤,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第三,本书首次提出了盈余质量治理新理念,科学提出并构建了治理盈余质量的三位一体的多元化治理机制。作者从产生、形成和影响盈余的基础环境、形成规则、监管规制三个维度展开,构建盈余质量的多元治理机制,从而为抑制盈余管理和盈余舞弊等利润操纵行为,不断提升我国上市公司盈余质量,整饬会计盈余信息失真的乱象,进而提高整体会计信息质量,促进我国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进行了有意义的尝试。
该论著内容充实,结构严谨,文献翔实,逻辑严密,研究方法适当,研究结论可信,对策建议可行,同时也开拓了财务经济分析学关于盈余质量评价与分析这一新领域。我很高兴为之作序,并借此机会向广大的理论和实务工作者推荐,以期进一步推动和繁荣该领域的研究工作。
樊行健
(西南财经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原副校长)
2013年6月于西南财经大学光华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