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专业化也称农业生产专业化,是指一个地区、一个农业生产单位由经营多种农业生产部门或多种农业生产项目转变为专门或主要经营少数农业生产部门或少数农业生产项目。也就是说,农业生产按照农产品的不同种类、生产过程的不同环节,在地区之间或农业企业之间进行分工协作,向专门化、集中化的方向发展的过程。
农业专业化包括三种类型:一是农业区域专业化,即根据比较优势和比较利益原则,各地重点生产具有优势的农牧产品,如气候、土壤、种植、畜牧、作物品种等区划;二是农业经营行为专业化,即各农业经营主体逐步摆脱“小而全”的生产结构,专业地为市场生产某种(或某类)农产品,如当前涌现出的各类专业户、专业生产合作社、专业农场;三是生产过程专业化,即农产品生产全过程中包括播种、施肥和收割等不同工艺阶段由不同的专业经营主体承担,如某农场专门生产一定种类和品种的蔬菜和水果,生产、运输、销售、加工的工序则由相应的专业公司或专业化组织完成。
农业专业化通常有三种表现形式:农业区域专业化或农业生产区域化、农业企业专业化或农场专业化、农业作业专业化或农艺过程专业化。农业区域专业化是指各地区根据自身的自然、经济和历史特点,专门生产一种或几种农产品,形成农业生产的地区分工。如美国分为以下几个专业化地区:玉米带、牛奶业、小麦带、棉花带、山地放牧和灌溉农业区、太平洋沿岸北部小麦和林牧业区、太平洋南部水果及蔬菜区、冬小麦玉米烟草混合区。农场专业化是指企业或农场作为农业生产的基本单位,只经营一种或两三种产品。如法国专门生产一种产品的农场目前占50%以上,其余40%也只经营两三种产品。农艺过程专业化是指农业生产过程各个工艺阶段的专业化、社会化,是农业工业化的结果,表明社会分工越来越细。
农业专业化的基本特征:①市场化。即资源配置、生产要素组合、生产资料和产品购销由市场主导,不由计划分配获得,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内容:一是发展农业专业化生产所需的资金、技术、人才、劳动力、土地资源、设备等生产要素由市场机制配置;二是农业专业化各生产、加工、流通环节所需的生产资料、社会化服务、相关产业的发展由市场机制配置;三是农业专业化生产的产品通过市场来销售,实现其价值和剩余价值,不由国家和政府包销、分配。②区域化。通过不同地域内的专业化生产经营,农副产品在一定区域范围内相对集中生产,形成地区支柱产业和生产基地,避免因生产布局过于分散造成管理不便和生产不稳定,进而促进地域产业结构优势的发挥,优化农业区域布局,均衡广泛地域上的产业结构,逐步形成区域化布局。③规模化。农业专业化通过一定规模的农业生产经营活动,增加现代管理方式技术,减少劳动力投入,提高人均产出效率,以标准化生产实现农业技术集成化、劳动过程机械化和生产经营信息化。④集约化。在生产、加工、销售各个环节中充分利用资源,更集中合理地运用现代管理技术,充分发挥人力资源的积极效应,把一定数量的劳动力和生产资料集中投入到较少的土地上,通过应用先进的农业技术来增加农产品产量,实现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最大化。⑤组织化。在农业生产、加工、销售的各个环节借鉴企业管理方式,加强组织管理、计划管理、生产管理、技术管理、质量管理、设备和工具管理、劳动管理、工资管理、物资管理、销售管理、财务管理,加强经济核算和成本核算,以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⑥一体化。一体化是指多个原来相互独立的主权实体通过某种方式逐步结合成为一个单一实体的过程。农业一体化是指把农业生产的产、供、销各环节有机结合起来进行一条龙经营,通过前向性和后向性活动,减少过程环节,降低交易成本,避免由于市场不确定造成损失,获取农业生产的最大价值。⑦社会化。农业专业化经营要求建立社会化服务体系,为产前提供优种、供应生产资料、进行信息指导,为产中提供科技服务、防疫灭病、生产各环节服务,为产后的储运销售等提供全程服务。
在农业生产中采用专业化的生产方式,就是要减少生产的产品种类,最大限度地把资源和生产要素向优势农产品生产集中,以充分发挥各个生产单位所拥有的资源和要素禀赋,获得最大的生产效率。也就是在不同地区、不同企业的农业生产中进行分工与合作,由千篇一律、万物俱有、自给自足的生产方式,逐步转变为每个地区或企业集中为市场生产一种或几种农产品,以提高农产品的商品率。这意味着农业生产分工协作,不仅要在农业内部进行,还必须在农业、工业、商业、交通运输业等整个国民经济范围内进行,并要求与农业生产有关的所有经济部门进行专业化生产,提供专业化服务,以满足农业专业化发展的需要。因此,农业专业化发展意味着农业生产由个人或一家一户的活动,变成整个社会的共同活动,使农业进入社会化大生产阶段。农业专业化就是农业生产的社会化。
农业专业化是社会分工和经济联系加强的结果和标志,也是农业生产发展的必由之路,它的产生与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在前资本主义社会,农业生产是自给半自给性的,即一个地区或一个生产单位要生产出供自己消费的全部或大部分物资资料,因而这种生产只能是“万物俱全式”的。资本主义侵入农业以后,农业中的商品经济得以蓬勃发展。这时一个地区或一个生产单位的农业生产不再是或主要不再是为了直接满足自己的消费需求,而是为了或主要是为了通过交换满足他人的消费需求,于是自给半自给性的农业生产转变成为大规模的商品生产。与此同时,农业中的社会分工也日益发达,生产者之间越来越要求相互交换产品,农产品也就越来越多地作为商品来生产。社会分工越发展,商品经济越兴旺,个别地区或个别生产单位的生产内容越趋向单一,农业专业化水平越高。
农业专业化最初是农业地区根据自身的土地、气候、经济和历史条件,专门生产一种或几种农产品,形成农业生产的地区分工,称为农业区域专业化或农业生产区域化。随着农业分工的日益细化,逐步发展成一个农业企业或农场只生产一种或最多两三种农产品,称为农业企业专业化或农场专业化。这是农业专业化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阶段,如有的企业专门或主要种植蔬菜,有的专门或主要饲养奶牛或肉牛等。在农业区域专业化和农场专业化发展到一定程度以后,又出现了农业作业专业化或农艺过程专业化,即一个地区或一个企业专门或主要完成最终产品整个生产过程的某一阶段或某一环节的生产活动。其中主要有两类:①专门或主要生产中间产品,例如有的只进行畜禽的繁殖,有的只进行幼畜幼禽的饲养,有的只进行畜禽的育肥或产蛋等。②专门或主要从事农业物资技术服务,例如农业机械服务、植物保护服务等。
农业区域专业化、农场专业化和农艺过程专业化这三种类型的专业化相互联系、相互促进,有时也是不能截然分开的。例如专门育肥肉鸡,这类企业属农业企业专业化,其生产活动属农艺专业化。在有些国家,根据专业化程度的不同,将农业专业化分为两类:①混合专业化,即一个农业企业或一个地区有两个以上的专业化生产项目;②狭窄专业化,即一个农业企业或一个地区只从事一种专业化产品的生产。
西方发达国家大体上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就完成了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基本上实现了农业现代化,其中专业化是现代农业的本质特征。从发达国家的农业发展过程看,现代农业的基本特征是高科技含量、高资本投入、低劳动投入、高产出、高商品率和高度社会化。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从以直接经验和手工工具为基础的传统农业转变为以现代科学技术、生产经营管理手段为基础的现代农业的过程,直接体现在农业机械化、电气化、化学化、水利化、良种化、工厂化等方面;二是从自给自足农业向商品性农业的转变过程,直接体现为各种农产品和农业生产要素(涉农中间产品、劳动力、投入品等)都进入了生产交易领域,农业生产和农民的生活消费都完全商业化了。因此,有人认为农业现代化的实质和核心就是农业商品化(宣杏云等,1998)。但从美国农业发展的历史看,美国的农业发展是从商品生产开始的,但农业现代化却是20世纪初才起步的。另外,我国在明清时期就已开始了农业的商品化发展,但农业发展一直处于传统阶段。因此,把农业商品化作为农业现代化的核心是值得商榷的。
从传统农业与现代农业的比较中可以看出,农业商品化只是现代农业的一个标志、一种最直观的表现形式。
在传统农业中,农业是一个自给自足的、独立性较强的产业。从生产资料和生产要素看,农业生产者进行生产所使用的主要是自有的农具、牲畜、家禽、种子、饲料和肥料等生产资料,土地是租赁的或自有的;从使用的技术看,主要是镰刀、锄头等简单工具及马、牛等畜力和人力,在生产中主要靠传统的、代代相传的经验;从生产目的看,主要以满足自身生产及家庭成员的生活需要为主,剩余部分才拿到市场进行交换,以换取必要的农具或其他物品如盐、铁器等;从劳动力使用方面看,一般是所有的家庭成员包括儿童,凡是能参加劳动的都要参加劳动,而且除进行农业生产外,还要从事农产品加工、制作和修理工具、纺织等非农业生产。因此,传统农业就是一种采用非专业化和非分工的生产方式进行生产的简单劳动,只有简单的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
而现代农业则是一个社会化、对外依赖性很强的产业。现代农业不仅表现在农业生产的机械化、化学化、良种化、电气化和水利化等方面,还表现在工农业之间的大规模交换方面。现代农业的各种中间投入产品、劳务和其他生产要素,包括各种农业机械、化肥、种子以及农业生产的各种服务等,都完全市场化了,即由农场外的专业公司和组织生产供应,此外还大量雇用农民进行农业服务。如1979年美国农场的劳务外购率高达90%(宣杏云等,1998)。因此,现代农业是一种实现了高度分工与专业化的农业,也是一种实现了社会化大生产的产业。正是随着专业化的不断发展,农业的商品率(销售额在生产额中的比重)也获得了不断的提高。如美国1911年的农业商品率就已达70%,1930年为85%,1950年为91%,1977年为99.1%。
可见,美国的农场主几乎将全部产品都投入市场了,这意味着农民的生活形式也日益商品化了。不仅如此,现代农业也日益被卷入国际经济大循环之中,表现为同类农产品的大规模国际流通。如法国1973年在出口243亿法国法郎食品的同时又进口201亿法国法郎的食品,进出口总额占法国当年农业总产值的50%;即使是美国也大规模地进出口农产品,1992年出口值为429.29亿美元,进口246.24亿美元,两项合计占当年GDP的9%。而这种农业生产的国际化也是一国的农业在国际市场上实现分工与专业化的结果。
因此,现代农业与传统农业的本质区别在于生产方式的不同。传统农业是一种自给自足的农业,实行的是小农经营方式。而现代农业是一种开放的市场化产业,实行的是社会化的分工与专业化生产方式,也就是工业化生产方式。因此,农业现代化的本质特征就是农业的分工与专业化。所谓农业全面现代化就是“在分工协作基础上采用工业化生产手段和先进的管理办法来经营农业”(牛若峰等,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