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节 人体美简述

一、人体美

人,不仅具有自然属性,也具有社会属性,人体既是生物体,也是社会文化现象。人体美是人的内在美与外形美的高度统一,二者缺一不可。由此我们可以从自然生物体进化的人体美和社会文化发展现象中的人体美两个方面来讨论。

人是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生灵。人在从猿进化成人,从原始人进化为文明人的漫长历史进程中,通过自己的劳动实践活动,不仅使自然万物成为自己认识与实践的对象,就连人本身的肉体机能及结构,也通过自由自觉的创造活动得以发展与完善。就审美活动而言,人既是审美认识的主体,也是审美认识的客观对象。

(一)自然属性

人体美首先是人的自然身体形式的美,是自然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所谓自然身体形式,指的是人的生物存在形式”。人本身是自然界的一个成员,是自然生命的一分子,生物形式的美是人体美的基础。马克思谈到人的本质时说:“人直接地是自然存在物,肉体的、感性的、对象性的存在物,同动植物一样,是受动的、受制约的和受限制的存在物。” 人体在构造的一切方面,都符合其作为自然存在物——动物的特征。就四肢与五官的构造而言,动物有用来奔跑、行走和跳跃的四肢,人也有与四肢动物相似的后肢,肉食和草食动物具备的用来观察外界的眼睛、嗅气味的鼻子、咀嚼食物的牙齿、听声音的耳朵、人均具备。就内在脏器的构造而言,人与动物具有相似的内脏组成:例如用来消化食物的胃部和肠道;呼吸的器官如气管;排毒和造血的肝脏等等。在基本情感的表达方面,人同动物也有某些情感和情绪表达方式的类似,今天的文明人虽然带有高度社会化的痕迹,已经远离了作为动物的原始生命情态,但是人与动物具有同样的生理构造和生物属性,同样有“吃喝拉撒”和繁衍后代的自然需要,这些都是无法改变的自然前提。可见,人体美首先是建立在人的生物属性基础上的生物形式的美,是人作为自然存在物,符合自然生命形式的必然性和规律性所呈现的美。以自然身体形式表现的人体美,同时也是作为自然的最高形态而存在的美。

自然万物是从低级向高级渐进发展的。植物生命比起无机物富有活力,动物比植物更有内在的生气,“自然美的顶峰是动物的生命” 人体美则属于动物生命美的最高一级。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认为,“最美的猴子与人类比起来还是丑陋的” 。黑格尔指出,“同有局限的、受到各种自然需要(饮食、繁育后代的自然要求)束缚的动物生命相比,人的身体却属于较高的一级” 。动物生命的局限性在于,尽管能表现出生气的灌注,但是“它存在的范围是狭窄的,而它的兴趣是受到食欲、色欲之类自然需要统治着的”

(二)人体美与性息息相关

英国科学家霭理士说:“自然界里人类所认为最美丽的东西全都和性的现象或性的冲动有连带的关系或因果的关系。”“男性美和女性美的标准里,性的特征很早就成为一个很重要的成分,这是事实上无可避免的。” 人体的美,从根本上说就是彰显男人或女人的性征美。德国文化史家爱德华·傅克斯说,自古以来审美观便含有性的成分,人类的这种性意识异常朦胧而又非常强大。它不仅仅是人们追求人体美的驱动力量,而且还构成种族进化的一种动力基础。

(三)人的创造性

人则不仅仅局限于自然需要本身,他在自身的发展过程中超越了这个需要,这种超越性表现在:人能意识到自己的思维、感情、情欲和需求,感觉自己灵魂的存在,具备发展自身精神和心灵,进行有目的和有意识的自由创造的可能性。如马克思指出的,人不仅是自在存在物,而且是“自为地存在着的存在物”这就是说,人是具备意识与精神能动性的存在物,这种意识与能动性使得人同动物的生命活动彻底区别开来,使人的生命活动变成了人自身意志与意识的对象,进而使人体美超越了普通动物的生命美而成为自然的最高形态美。

作为自然美的最高表现形态,人体美是在“自然的人化”过程中形成的“人化了的自然”。所谓“自然的人化”,归根结底就是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是人通过思维和自由创造的实践活动在自然对象上打上自己意志和意识的烙印,使原本独立于人之外的自然成为人的本质的物化表现。人最终通过“自然的人化”,达到“人化了的自然”。人化了的自然,指的是人类的一切物质与精神文明的成果。这一成果也包括进化了的、发展了的人本身。就是说,人本身的发展,包括人的精神和身体的发展,也都是自由创造的实践活动的结果。马克思说:“自由自觉的活动恰恰就是人的类的特性。” 自由创造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最珍贵的特性,“自由”又是其中最根本的一点。与人相比,动物只能适应环境,无法进行自由自觉的活动。“自由”是人对事物的规律性和必然性的认识,并在这认识的指引下,有目的有意识地进行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自由”包含了创造,创造包含了精神实践和劳动实践。自由创造即是符合预期的目的、符合规律的精神活动指引下的劳动。自由创造发展了人体的美。这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通过有意志和有目的的自由创造,人体发展出“敏感”(黑格尔语),产生和动物的区别。“五官感觉的形成是以往全部世界历史的产物”。 通过长期连续不断的自由创造活动,人体的任何器官都符合并成为了自由的劳动实践的成果。人在从猿进化成人的过程中,体毛退化,学会直立行走,这是最初的也是重大的改变。到了后来,又逐渐训练出发达的大脑、灵活的肢体动作、敏锐的五官感觉等。现代人的大脑容量远远超过原始人;自由、精细、复杂的肢体动作是动物所难以比拟的,这都是人所独具,是人通过自由的劳动实践形成的。

(2)通过自由自觉的创造活动,人的精神生活也获得同步发展,实现了从必然到自由的飞跃。在这个进化和发展了的人的形体及其言行举止中,必然体现出精神和心灵力量的痕迹与要求。人的智慧、仁慈、勇敢、坚贞等各种美好的品质和思想,或通过神情与动作表现出来,或流露为气质和风度之美。概言之就是人的精神和心灵美。

具有自然属性的生物体的人体美就是人的生理解剖特点所形成的肉体美,是人体作为审美对象所具有的美,即人的身体外形的美,又叫个体美、个性美,人体美是生命进化的最高产物,人体美可被看作自然美的最高形式,是造型艺术的主要表现对象,也是自然事物中发展到最高阶段的人体之美。而具有社会属性的人体美就是人的内在的品质、性格、思想、行为等形成的精神美。这两方面的美是统一的,而精神的美占据着主导地位。人类文化发展史表明,人类的种种进步、发展,就是在向往、追求美好的内动力鼓舞下得以实现的。

难怪美学家们都称“人体美是最深刻、最动人的一种美”它对于人类的吸引总是最富有魅力的。关于人体美的观念的争论远没有结束。由于民族、地域及历史条件不同,其人体审美观念仍存在显著差异。这也是人体美标准的特征之所在。但车尔尼雪夫斯基所提出的:“人的身躯是地球上最精美之物”的观点,还是可以为现代东西方人所接受的。

(四)关于现代健康的人体的审美

在高校教学实践中,我们认为应该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健康人体观。人的身体首先是人的肉体,包括性别差异与欲望在内;其次,人的身体不只是人的肉体,它还包括身心和智力,三者是有机结合在一起的,这也就是说,我们要树立起健康、美丽、智慧三者统一的人体观。

第一,健康。健康人的身体应该包括健康的生理和心理,首先,健康的身体对人类来说是最基本的前提,因为它是我们从事其他一切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基础保障,现代社会的年轻人容易忽视身体健康的重要性,比如说女生喜欢保持苗条的身材,于是就兴起一股减肥热潮,她们为了减肥经常服用一些减肥药物或者节食,轻者可能减肥不成功,重者就会造成身体营养成分流失,造成身体亚健康的状态,严重地影响了自己的正常生活,更有甚者可能会导致患病、死亡。所以追求身材美必须首先要保证身体的健康。其次,年轻人还应该保持健康的心理,健康的心理是人类能够进行各种活动的有力依托。

第二,美丽。这是从审美角度进行考量,但大学生对人体美的理解过于狭隘,人体美首先指的就是人的身体外形美,这一方面就包括身体外在的各方面的造型,比如说美容化妆、穿着得体等;其次,人的身体美还应该包括内在美,即心灵美,这一点就不能光靠外在的点缀、修饰就能提高的,我们应该不断地提高自身的修养,外表光鲜华丽,内在却肮脏不堪,怎能称得上是美呢?

第三,智慧。人只有变得智慧,才会关心和呵护身体,才会将身体放在生命之首,才可能真正拥有强壮健康的身体和美好的人生。因为智慧不只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标志,还是人得以生存并无限接近至善、至美与幸福的根本。因此,自古以来,人们都认为智慧是幸福之源,愚蠢是灾祸之根。

所以,身体是人的生命基础,美德是人生的要素,而智慧则构成人的最高本质。只有树立起这样健康、美丽、智慧三元合一的身体观,重视、呵护、关怀和珍惜生命,拒绝对身体的放纵和压抑,真正地从生命出发,才能真正拥有健康、快乐的人生。

二、人体美观念的历史发展

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人体美观念有其萌芽、发展和成熟的历程,它伴随着人类历史进程的变化而不断变化。

从宏观角度对人体美观念的历史发展进行整体观照,可以看到,人体美观念经历了从原始时期的重视生殖和生命力之美,过渡到文明时期以性吸引为基础的对人体的合乎完善发育的目的,合乎第二性征的形式美规律的欣赏,最后发展(上升)为强调人的内在精神美与外在形体美的和谐一致的过程。将历时性与共时性结合起来考察,可以发现,人对自身的审美观念并非一经形成就是亘古不变的。史前人类所认为的美的人体,同当今的人的认识有极大区别,东、西方各民族的人体审美观念也都表现出复杂多样的特性。由此形成了人体美观念的古、今与东、西方的差异。

(一)萌芽时期

远古时期的原始人类,受恶劣的自然条件限制,不得不遵循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法则。正是优胜劣汰的自然规律,使原始人产生了关于人的身体和健康能力对生存具有关键性影响的经验与体验,下意识地重视和推崇生命力的强盛和肢体的灵活性,他们逐渐积淀成在审美意识上对人的生命与生命力美的重视。其审美判断出于实用和功利的目的。从现有的文化遗存来看,远古人类最先关注的人体美,乃是人的生殖功能所显示之美。原始人认为,男人和女人能够繁衍后代,延续种族,承载这种功能的人体就是美的。恩格斯提出过关于人的两种生产理论:“根据唯物主义观点,历史中的决定性因素,归根结蒂是直接生活的生产和再生产。”但是,生产本身又有两种“一方面是生活资料即食物、衣服、住房以及为此所必需的工具的生产;另一方面是人类自身的生产,即种的繁衍。”

“在原始社会中,人类崇拜女性生殖器,注意其构造,寻找其象征物,继则崇拜男性生殖器,注意其构造,寻找其象征物。”

从我国考古学界发掘的新石器时代和铜石并用时代的一批人体裸像看,这些被称为“维纳斯”的女性塑像几乎都是丰乳、豪腹、肥臀的形象。这样的女性形象在当时之所以会引起异性的兴趣,甚至被当做女神加以崇拜,就是因为她们“丰乳肥臀”的形体特征被视为具有旺盛的生育力,因而也是最有美感的。在此,美的观念与功利性的繁殖欲求契合为“丰乳肥臀”,这既是女性生育、哺育的生理基础,同时它会逐渐强化人们对女性美标准的形成、定型。总之,生殖即美的生殖观念,是当时性选择的特殊形式,成为孕育人类发现人体美及人体美意识萌芽初始的精神摇篮。(见图2-1)

图2-1

从人体艺术的美感层次看,它所反映的那个时代对人体的体察、对人体美的感受仍处于粗糙、素朴的水平。这些人体裸像“其共同特点是,人物大多被雕刻成一个混沌圆浑的整体,诸如身体动态刻画,整体的比例关系以及脸孔、手、脚等细节的表现几乎完全未被注意,或者说,她们几乎未有能力展开自己的四肢,更未有能力去展示她们的表情。作品表现出强烈的单纯化和抽象化的倾向,明快而富有雕刻的力感。”

由于人类的本能与繁殖需要,使他们更关注可以繁殖种族的器官,相对漠视五官、肢体与颜面。这是审美意识形成的历史性。在今天看来,这些特别夸大诸如乳房、腹部、臀部等女性性征,而对人的五官、肢体等并不关心的人体裸像,似乎更接近一个体态臃肿肥胖、行动不便的中年妇女形象,在现代多数人眼里是不会认为有什么美感的,但它确实是中华远古时期人们眼中女性人体美的真实写照。

正如霭理士指出:“用一个原始人的眼光看,一个可爱的女子就是性征发达的女子,或因人工的修饰而特别显著的女子。因此,在所谓原始时代里第一性征往往成为可以羡慕的对象。”

参考阅读

哈夫洛克·霭理士(有译为埃利斯,又译为霭理斯,1859-1939)是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英国著名的性心理学家、思想家、作家和文艺评论家。作为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科学家,他终身从事人类性科学和性心理学研究,致力于探究性和人类精神世界之间的关系,是性心理学研究的先驱,其贡献有目共睹。而作为具有开拓意义的思想家,他在哲学、宗教、社会学、美学和文学批评上的著述同样令世人刮目相看,为冲破和摆脱宗教、道德和习俗对人类思想的禁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霭理士出生于英国伦敦附近的库罗伊登市。他6岁时曾随父亲漂洋过海,16岁时(1875年)曾跟随父亲到了澳大利亚,后来因身体健康原因没有继续去印度,被一个人留了下来,直到1879年才回到英国。在澳大利亚的四年间,他当过教师,经历了身心发育成长的季节,并立志为了解自身以及他人的成长而学医。1880—1889年,他在伦敦的圣托马斯医学院学习,并获得医学博士学位。但霭理士从来没有将医生作为自己的职业。学习期间,他把主要精力放在文学、艺术以及社会活动方面,毕业后没有去当医生,而是积极追寻自己的人生志向,从事性科学研究和文艺、社会思想评论。黑格尔在讨论独立的象征型建筑时,提到印度普遍存在的生殖器崇拜,其影响及于“佛里基亚和叙利亚,表现为巨大的生殖女神的像”。他还谈道,“从埃及到希腊也有体积巨大的生殖器崇拜的现象存在”,“在中国和印度,以象征的手法表现生殖崇拜的图案与雕刻比比皆是”,大量的树木和花卉崇拜都和性及生殖繁衍意识息息相关,如果实丰累的莲蓬、莲花、胡麻、葡萄(见图2-2、图2-3、图2-4)。

这是雕刻在尖底陶罐上的藤蔓纹饰
图2-2

这是鱼纹图像演变的过程
图2-3

(作者2013.8拍摄于兰州博物馆)

图2-4 各种莲蓬上的坐姿

生命力旺盛的植物藤蔓、蛇头、肚子肥大的青蛙,游鱼、鲜艳的花朵等,都是性力的象征。 印度雕刻常以莲花象征女阴,眼镜蛇象征男根。

在原始社会的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遗留下来了大量直接以裸体陶塑和雕刻表现性及生殖特征的母神像。这些母神像制作年代不同,但在造型上却具有某些共同的显著特色,乳房、臀部特别夸大,下腹等生殖相关部位丰满。例如现藏于维也纳自然历史博物馆,著名的奥地利的《威冷道夫的妇女像》(又名《维伦堡的维纳斯》),人物形象圆头、卷发、没有五官,整个身躯极为肥硕,腹部突出有明显的妊娠特征,乳房、臀部高高隆起,是一个典型的“象征多产的形象”(见图2-5)。

维伦堡的维纳斯

大地女神像

图2-5

另外一尊制作于约公元前600年的土耳其加泰比丘的大地女神像,则表现了一个正在分娩的女性,她端坐在扶手椅上,面目模糊,有着下垂而突出的胸脯,上肢和大腿显得丰满,这些都反映了原始人类对生殖美的推崇和对子嗣的强烈期待。

远古人类有关人体的审美意识,建立在当时极为艰苦的自然条件与低下的生产力水平的基础上,以原始人的自我保存和自我发展的需要为前提。无论是原始人对男性和女性的强壮灵活的身体的重视,还是对于生殖美的推崇,都反映出远古人类的一个重要人体审美观念:有益、有用之为美。

(二)发展时期

自私有制产生,人类社会进入到文明时期以后,关于人体的审美观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就是:从对生殖美和生命力美的注意,转向表现性吸引。“为什么第二性征发达的形体是美的形体?关键还在两性性选择中的性意识” 。如果个体根本没有性的欲望,那么异性体态对你来说就根本没有吸引力,第二性征发达的形体是性的符号或象征。在生理学上,第二性征是男女两性进入青春期后呈现出的身体形态,是个体生命发育的外在表征。第二性征发达、四肢匀称、五官端正是个体生命健康发育的表现;反之,如果第二性征不明显,没有性感,一定程度上意味着个体生命生理体能上的弱势。发达的第二性征,即性感是男女两性个体生命健康、生命能量旺盛的形式表征。故这样的人体更充满着性的吸引力与魅力,容易引起异性的性兴奋,甚至引起与之发生性关系的冲动。凡具有性感身材的人在心理上就易于受到异性的青睐,并获得同性的羡慕。人们在欣赏这样的人体时,一方面在生理上获得性的快感,另一方面在心理上获得欣慰感和愉悦感,便是最初的美感。可见,该时期那些具有美感的人体必然首先要具有性感。

(三)成熟时期

进入文明时期的人类,逐渐抛开纯粹功利和实用的目的来欣赏人体的美,对性吸引的认识和表现方式发生了显著的变化,由单纯强调性生殖,发展到重视人体整体的性魅力。一般而言,极少有对单个的性器官的赞美和表现;不再只集中于对人体的性和生殖部位的局部夸张而不计其余,而是强调通过人的整体形象来表现人的性感。具体而言,性和生殖部位只被视作人体部位的组成部分,而不再是突出的焦点。在对男性和女性的人体审美与艺术人体形象的塑造上,既强调人体的性和生殖部位的美,同时也注意人体结构比例与尺寸的匀称和平衡;重视男性和女性各具第二性别特征的身体细节与五官、神情的表现。同原始人对性吸引的认识相比,文明时期的人类还发展出“重视人体比例和匀称美的认识”。由此,是否重视人体比例,就成为文明人和原始人人体审美观的重要分水岭。文明时期的人体形象塑造是以和谐的人体比例为前提的。在古代中国和希腊,不乏关于人体的四肢五官比例的探索和研究。我国古代画论总结出了艺术人体的“立七、坐五、盘三半”(指在画人物时,一般人站着有7个头高,坐着有5个头高,盘坐着有3个半头高)的比例法则,以及人物面部比例的“三停五部”、“面相八格”(总结脸部形态的“相之大概,不外八格——田、由、国、用、目、甲、风、申”)(见图2-6)等多种关于人体理想比例的绘画要则。希腊雕刻家波利克里托斯在著作《规范》中提出,“美寓于身体各部分的比例之中”。希腊古典时期的艺术家,通过实验和科学分析,得出人体各部分都符合黄金比的结论,并在艺术创作上努力实践匀称、和谐的人体比例关系,使人体的局部与整体,以及局部与局部之间都符合完美的比例法则。

图2-6

参考阅读

和谐与美的人体

毕达哥拉斯学派活动于公元前6世纪的古希腊,这个学派成员大多数是数学家、天文家和物理学家。由于他们都是科学家,又把“数”看作宇宙的本源,因此他们也从数的关系探讨美的事物和现象为什么会美。于是他们得出一个结论:美是数的关系的和谐。如认为“一切立体图形中最美的是球体,一切平面图形中最美的是圆形”。他们还发现了一种美的比例,这便是著名的黄金分割率。黄金分割率的比例公式就是:设全线段为1,则大部分与小部分之比是1 : 0.62。而大部分与小部分之比又恰好等于整体与大部分之比,即1.62 : 1。按此比例构成的长方形是最美的平面图形。

此比例用作人体的尺度衡量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从腰部为划分,腰部以上为小部分,腰部之下为大部分。另一种方法是将两手垂直紧贴大腿外侧,从中指尖触到的地方划分,中指尖以下为小部分,中指尖以上为身体大部分。如大部分与小部分之比是1 : 0.62的近似值,而人体的整体高度与大部分之比又恰是1.62 : 1的近似值,那么,这个人体被认为是和谐的,因此是美的。

“希腊人相信阿波罗神像一个完美的男人”,而他的完美首先在于“他的身体符合某种比例法则”。总之,对于文明时期的人来讲,人体性吸引的基本条件就是必须具备合乎比例的、端正匀称的身材。

文明时期的人类普遍强调男性和女性发育程度的完善,男性和女性各有其由第二性征的充分发育所形成的人体形式美特征。男子天生体格魁梧,粗壮的脖子,结实的肩和肋,宽胸,腹部收缩,骨骼粗大而突出的胯部,青筋凸现的大腿和胳膊,结实的膝,强壮的小腿,鼓起的腿肚,匀称而多筋的大手,宽肩,虎背熊腰。这说明,理想男性的身体特征是肌肉发达,体格魁梧,整体线条粗犷,充满了力量的美。而理想的女性人体则表现为肌肤光滑而有弹性,发育适度,充分体现了女性的柔美和妩媚之美。就是对这种理想女性人体的认识。

此外,文明时期的人类,还要求男性和女性的五官和面部轮廓也体现出各自的性吸引美。一般而言,男性以线条粗犷和有力,浓眉大眼、下额方正、五官轮廓棱角分明、流露出勃勃英气为美;女性则以面部线条柔和、微弯的眉毛、秀丽的眼睛、挺直的鼻梁、小巧的嘴唇为美。这就是说,男性的五官和轮廓要表现出阳刚之气,女性则以阴柔为美。

人类对性吸引的认识具有审美稳定性,从漫长的奴隶制、封建制时期直至今天,人类都看重男性和女性的性魅力,而且重视通过对人体整体形象的塑造来体现人体的性魅力。与此同时,人类也发展了对于精神与心灵之美的认识;这种认识经过长期的孕育和发展,终于同对感官形式的肉体美的认识相结合,发展出精神与肉体必须和谐统一,人的形体必须渗透精神、心灵与人格理想的人体美观念。这种要求人的形体和精神一致与契合的人体美观念,是人体美观念发展的最高阶段。

从人体的生殖美和生命力的有益、有用之为美,发展到重视人体整体的性魅力,强调通过人的人体结构比例、尺寸的匀称与平衡的整体形象、第二性别特征的身体细节与五官、神情的人的性感审美,再到寻求人的内在美与外在美的统一,这是人体美观念发展的必然趋势,这也是人类审美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人类不仅在现实生活中,更是在文学艺术创造中孜孜不倦地寻求着人的内在精神美同外在肉体(形体)美的和谐一致,在赞美人的肉体美的同时,也力求使人体的每一个毛孔都散发出精神生活的光辉。中国的儒家、道家提倡形神合一,美的人体必须体现人格精神或道德理想,古希腊与文艺复兴艺术强调通过肉体之美表现精神,都是对人体的自然身体形式与内在精神心灵美的和谐一致的认识和追求。 j734OfK4YxtII6KtZo5c1o/DXuyn8U5S7YwiTwxDEE9wwgsVBGMW9EU6BJfxR2NV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